夜讀 | 人世間最可貴的是成全
07:00
主播 | 吳煒玲
《論語》裡有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小人利己不利人,別人窮困,他就高興;別人幸福,他就怨恨。而君子卻願意利人利己,真心實意地為別人的成功鼓掌,將自己的快樂施予他人。
人到中年,才知道,人世間最可貴的是成全,人世間最難做到的,也是成全。
成全,是一種善良。
火車就要開動了,一名乘客匆匆趕來。在上車時,他的一隻腳被門夾了下,一隻鞋掉在了車下。火車開動了,只見那人沒有抱怨,也沒有猶豫,而是立刻把另一隻鞋脫下來扔出窗外。其他乘客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如果一個窮人正好經過那裡,他就可以得到一雙鞋,而不是一隻鞋。」
雖然這只是一個隨手的舉動,卻能折射出「成全」的美德。當你得不到時,不如成全別人。你的成全裡,包含著最珍貴的大度與最難得的善良。
然而,在生活中,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少之又少。有人看到閨蜜考上心儀大學,便將她的志願偷偷改掉,害她落榜;有人看到同事升職加薪,便故意四處造謠,害他被領導猜忌。
亞里斯多德曾說:「嫉妒者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折磨他的不僅是自己本身的失敗和挫折,還有別人的成功。」
人世間最可怕的,不是得不到什麼,而是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讓別人得到。可是,就如同綠葉希望花朵枯萎,卻不知花落過後就是葉的凋零;黑夜希望白晝逝去,卻不知晝盡之後是新的輪序。那些被嫉妒纏繞的人,終將把自己圈定在一個無形的牢籠。他們不懂得,見不得別人好的人,自己永遠都不會好。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失去與得不到,更是家常便飯。那些會願意在別人得到時祝福對方,在自己得不到時成全對方的人,才真正擁有深入骨子裡的善良。
成全,是一種智慧。
古人云:「渡人先渡己,渡己亦渡人。」縱觀古今能成大事者,都明白一個道理:人只有懂得成全別人,才能成全自己。
曾國藩在培養後生時,從來都是真心實意的。在軍務最繁忙時,他還不忘組織考試,像老師一樣為學生批改試卷,直至深夜。閒暇之時,他會找來學生談天吃飯,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曾國藩有個學生很有靈氣,在他的培養下,這名學生羽翼漸豐。曾國藩非但不擔心他會爬到自己頭上,還將自己調教出來的湘軍精銳調撥過去,作為「贈嫁之資」。
這名學生,便是被譽為「晚清第一人」的李鴻章。
如此的事例屢見不鮮。
人生在世,如能做到成全,便是一種善良;如能遇到一個與你彼此成全的人,便是難得的運氣。哪怕對方是你的競爭對手,擁有一位互相成全的「敵人」,你會感嘆:原來,這世間還有一種關係,它超越了競爭、超越了友誼,它的名字,便叫成全。
成全,是最難得的情感。
錢學森和蔣英,則是一對互相成全的患難夫妻。為了成全錢學森的求學之旅,蔣英在新婚不久就陪伴丈夫漂洋過海,來到了千裡之外的異國他鄉。一兒一女出生後,原本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蔣英擔負起了照顧孩子的重擔,無怨無悔。為了成全錢學森的科研之夢,蔣英離開了她最愛的舞臺,默默成為錢學森背後最堅強的後盾。
有位作家曾說:「若人與人實在需要保留一些距離,不如就成全彼此的光彩照人。」
原來,真正的愛情,便是甘願為了成全對方而付出一切,名利、財產甚至於自己畢生的夢想。原來,美好的婚姻,便是相濡以沫,彼此成全。
人世間最可貴的是什麼?也許在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答案。葛朗臺會覺得最可貴的是財產,雨果則說最可貴的是善良。然而在我的心裡,人世間最可貴的,是成全。
成全,是一種善良。善良的人在自己得意時,不忘拉人一把;當自己得不到時,願意成全別人得到。
成全,是一種智慧。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
成全,是最難得的情感。彼此成全,是感情長久的底氣;互相成全的兩個人,才真的是愛得深沉。
其實,世界就像是一面巨大的回音壁,你如何對待世界,世界就如何對待你。
當你給予別人鮮花,自己也滿手留香。當你為別人喝彩,自己也能得到掌聲。
往後餘生,望你成為一個願意成全別人的人。你此刻的成全,總有一天,會讓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編輯:張歡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