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漲了,房租漲得有那麼兇嗎?看看數據怎麼說。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7月北京租賃市場步入傳統旺季,市場溫度提升。單平米月租金為91.5元,環比上漲2.2%。其中,順義區和東城區租金漲幅居前,環比漲幅分別達到10.7%和10.5%。東城區某小區租金環比漲幅最高,達到36.1%;海澱區、西城區、石景山區個別小區租金環比漲幅也超過20%。
有人說,租金漲幅其實沒有那麼高,也就是二百左右。一般續籤的房子不會漲那麼多,到期後一般漲200元左右,最多漲500元,而漲得多的是新掛出來的房源,業主報價高一些。說租金環比漲30%的有點誇張。
安家融媒相信不可能所有地方的房子都敢這麼漲,也不一定有那麼誇張,但是哪怕漲一點,對最普通的老百姓特別是年輕人而言那都能挑動他們最敏感的神經,更何況有的房源瘋狂上漲,加上輿論的效應,房租上漲帶給大家的衝擊力是相當大的。
年輕人買不起房可以理解,但如果連最起碼的租房都租不起,那就必須好好關注一下了。年輕人的創造力、想像力一定程度上被高房價毀了,但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不能再毀在高房租上。
房租為什麼上漲這麼明顯?不用動腦子都知道肯定是供給矛盾出現了失衡,其實這就是一句廢話,說房價高是因為你錢少一樣。這些原因也都是根本原因,供不應求是導致房價和房租上漲的根源。
我們必須從根源上找原因,但我們也不能動不動就拿根源說事,因為根本問題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所以我們還是從直接原因找到突破口,安家融媒想問,房租一直上漲這是事實,可為什麼突然之間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呢?這就跟直接原因有關了。
有人說,中介有「犯罪動機」但改變不了供求基本面,他們在背黑鍋。安家融媒承認,他們雖然不是根本原因,但卻承擔了直接推動房租上漲的責任,在資本力量的作用下,中介利用惡性競爭直接推動了房租短期內上漲。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可否認。
我們不能只是尋找原因,還要尋找造成這種原因的問題所在,我們要一層層剝繭抽絲,我們要追問,中介為何有這種利益衝動?房子為何會供不應求?僅僅是房源不夠嗎?如果房源充足,卻被有人惡意攔截並囤積居奇又該如何?難道房價上漲的亂象我們還不吸取教訓嗎?
回到房租上,到底房租貴不貴?其實這就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在有錢人眼裡,別說房租,房價都不貴。可是我們要看是誰在消費?租房的人又是什麼群體?對租房群體來說,房租上漲苦不堪言,總有人說一句話,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除了房貸,還有其他一系列開銷,每月的房貸是購房者心中壓得喘不過氣的大石頭,但他們總能安慰自己,好賴這條房子還完月供就屬於自己了。比起買房,租房者更是一肚子委屈,房租不斷漲,每天拼命賺錢到頭來錢都花到了房子上,最後房子還是人家的。
所以,有人說,高價搶佔房源達到壟斷經營,到時提高房租血賺一筆,這真是資本盯上房租,要吸乾年輕人最後一滴血。年輕人面對房租上漲的痛可見一斑。
房租貴吧?真貴啊!可是你這麼想,房東卻不這麼想。我們都抱怨房租太貴,可人家房東不這麼覺得,也很委屈。安家融媒引用下以前的一組數據,全國50個城市超七成房租相對收入較高,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三亞4個城市房租收入比高於45%,屬於租金嚴重過高城市。
想想吧,收入相對房租根本就提不上去,也就是說收入被房租落遠了。但是當告訴你房租跟房價一比就知道你的收入跟房價簡直就是相差十萬八千裡了。
所以,在買者眼裡,總希望少花錢。在賣者眼裡,總希望多賺錢。這本來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但是從客觀角度去衡量,我相信在租房者眼裡,是看自己的收入的。在房東眼裡,他們不僅看自己賺多少錢,還要看市場的波動,比如說房價天天大漲,房東能坐得住不給你漲房租?
中信證券認為,房價都漲了那麼多,房租還得漲。對比房價和房租的漲幅,過去幾年北上廣深的房價幾乎翻了三倍,而北京2012年8月平均租金60.13元/月/平米,到2018年7月平均租金也僅上升到92.33元/月/平米,上漲幅度僅為53.55%,因此租金上升仍具有一定空間。
安家融媒認為,去年廈門房租相對最低,房東需要100年才能回本,那是因為房價太高,今年怎麼樣?不也暴露了市場風險嗎?我們不能用一個本就不合理的高房價來去衡量一個房租上漲快慢的問題,那麼結論一定是不合常理的。難道房屋租售比相差懸殊,就要大肆漲房租來追趕房價嗎?
根本問題還在於房價太高,自己房子的這種房東還好點,二房東拿房源本來就貴,也是因為房價高,那麼必然覺得自己不賺錢。8月19日,潘石屹表示,在現有情況下不建議做長租公寓,因為這個生意是虧的,長租公寓不到1%的回報率。如果高房價不能解決,那麼就要解決百姓的住房問題,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無論如何,只要滿足了大家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一切都會漸漸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