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敢私下換匯?又有中國留學生被騙16萬元!還有人因此被判刑!

2020-12-12 騰訊網

你的微信裡有沒有一些生活在義大利或周邊歐洲國家的華人建的群,裡面有賣熟食、點心的,也有賣奢侈品、化妝品的,還有租房、招工等的分類信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很常見的信息——在群裡說可以換錢的。

這些人提供的匯率通常比正規渠道更有吸引力,沒有手續費,而且還可以當面交易。

殊不知,一不小心,你就會被騙,而且還有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留學生微信換匯被騙逾16萬元!

不久前,9名在莫斯科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微信群內私下兌換外匯,被詐騙了超過16萬元人民幣。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一個微信名叫「舊城以西」的人,在留學生微信群中以「幫助兌換外匯」為名,先後以匯款和微信轉帳等方式,收取9名留學生人民幣共計16.9萬元。但收到錢後,這個微信名叫「舊城以西」的人就消失了。

警方發現,其中3名被騙留學生把共計7萬元的人民幣轉入到了一個開戶地在哈爾濱的收款帳號。於是,警方凍結了這個帳號。

令警方驚訝的是,這個帳戶的持卡人發現帳號被凍結後,很快主動找到警方,說自己的帳號被錯誤地凍結了。

這個人說,這張卡是境外的一個朋友在中國國內經商、進行資金流轉使用的。其中涉案的7萬元人民,也是那個境外商人交代他代收的。

警方通過持卡人與境外商人取得聯繫。這名境外商人很快也來說明了情況。

這名商人表示,他確實給3名中國留學生兌換過7萬元人民幣的等值外匯,中間聯繫人就是微信名叫「舊城以西」的人。這名商人還向警方提供了大量證據,包括他在俄羅斯的銀行流水、他和被騙留學生的交談記錄,還有一些被騙留學生跟詐騙嫌疑人的聊天記錄。

目前,這個網名叫「舊城以西」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違法所得的16.9萬多元人民幣被全部扣押,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在這個案件中,警方及時追回了留學生被騙的錢款。但其他一些留學生可能就沒這麼幸運了。

一位處理過換匯詐騙案件的英國華人律師介紹,自己的當事人也是通過微信與交易方聯繫,輕信了對方發來的經過偽造的銀行轉帳截圖,被騙匯款。「私下換匯往往涉及大筆資金,加之此舉本就不受法律保護,所以容易被不法人員盯上,使換匯者成為搶劫或詐騙對象。」

事實上,在歐洲國家,中國留學生、華僑華人私下換匯的現象一直較為普遍。其中一些人是出於日常開銷需要,一些人是覺得私下換匯比到銀行辦理更方便,匯率更優惠,但也有少數人是出於代購、代辦退稅等需要,或換取大量資金,或將自己的私人銀行帳戶提供他人用於資金轉帳,從中賺取酬勞。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私下換匯也可能給他們帶來牢獄之災。

英國留學生幫朋友「換錢」被判刑

2018年3月,英國就爆出有中國留學生因幫助朋友私下換匯被警方收押,並因涉嫌洗黑錢被判緩刑。

小莉(化名)在英國一所大學讀研,2017年9月入學後加入一個私人換匯微信群,群友大多有用人民幣兌換英鎊的需求。2017年11月,她應一個同學請求幫對方私下換匯:與不同的人接頭領取現金,再用自己的英國銀行帳戶把錢分別匯入換匯人的英鎊帳戶。

自認為不是太大的事,小莉一連幫過幾次,多的時候能領到幾萬英鎊現金,拿到錢就往不同帳戶匯款,有人幾百、有人幾千,其實小莉自己並未收到任何「好處」。

不料,2018年3月左右,小莉再次從接頭人手裡拿到現金時,卻被英國警方帶到警察局。後來她才知道,來送現金的「接頭人」早被警方盯上。

小莉因為「洗黑錢」被起訴,她發現還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因為類似原因被抓。這才意識到,私下換匯涉嫌違法,可能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小莉決定認罪,最終因涉嫌洗黑錢被判緩刑,被罰做義工。

「因換匯被定罪,說明控方已證實留學生換取的英鎊現金是『贓錢』」,英國華人刑事律師康清稱,換匯者無法確認現金出處,如果其來源是毒品交易或搶劫等犯罪行為,那麼一旦被查實,換匯者也可能受到牽連,即使並不知情。

因私下換匯承擔法律風險,此類案例屢屢見諸報端。

2018年5月,義大利一名華人男子攜剛剛用人民幣換得的近36萬歐元,在高速公路遇義大利警方例行檢查,男子表示,這筆錢是從威尼託大區一個剛認識的華人那裡用人民幣換來的,計劃用來拓展海外業務。現金當場被警方扣留,交檢察院看管,由警方追查是否涉及洗錢交易。

私下換匯到底有何風險?

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如海外中國公民私下換匯,無論是通過銀行轉帳、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還是當面交易,均涉嫌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的行為,達到一定數額的,構成非法經營罪,或將面臨罰款、拘役、5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更嚴重的刑事處罰。

律師提醒,一些海外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如代購、置業、經營公司等,如對涉及的大筆資金來源缺乏合理解釋也存在被認定為洗錢的風險。涉及現金交易、銀行帳目等,即使是親友要求幫忙,也要提高警惕。

哪些行為涉嫌「洗黑錢」?

貪小便宜吃大虧,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在很多國家存在「洗錢」犯罪的風險:

- 隨身攜帶大量現金,且對現金來源無法給出合理解釋。

- 自己在海外開設銀行帳戶,親友轉帳過來,想藉此買房,且未說明資金來源。

- 作為老闆,用現金髮工資,不通過銀行帳戶,員工拿了現金去消費可被認定為公司洗錢。

- 從事代購往往需要大量現金,有人在當地找人私下換匯,但不了解現金來源。

- 在微信群張羅換匯本身就涉嫌違法,拿到相關牌照才能從事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也有旅歐多年的華人提醒:

不要以為微信的伺服器在北京,你所旅居的海外國家就拿你沒轍!

就像現在很多人申請美國旅行籤證,需要向美國使領館提供你的個人微信號。

同樣地,據知情人士介紹,微信群裡完全可能有居住國當局僱傭的會中文的人,在其中觀察你的一言一行。如有越雷池的舉動,你完全有可能成為居住國有關部門的下一個「目標」。

(意燴綜編,編輯:意燴菌,內容來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領事服務網、《留學》雜誌、維城,圖片來自pixabay網站和網絡,轉載請註明意燴:oushitalia)

相關焦點

  • 留學生私下換匯被騙,留心你身邊的「好心人」
    由於對方還聲明了只有320磅,「走小馬、巴克萊都可」(小馬、巴克萊均為英國本地銀行卡)。數額小,英國卡,讓人想當然以為是英國留學生要回家,用不完英鎊所以低價換匯。方悅立馬聯繫了對方,這位微信名為「cici」的表示「錢還沒出」,並主動提供了建設銀行的卡號姓名。這時,對方似乎很急,說「給我2600(人民幣)就行,我轉您315磅。」
  • 留學生私下換匯被判刑 哪些行為涉嫌「洗錢」?
    中國僑網6月27日電 據歐洲時報中東歐版微信公眾號綜合報導,你的微信裡有沒有一些生活在奧地利或周邊歐洲國家的華人建的群,或是賣熟食、點心,或是賣內衣、化妝品,又或是租房、招工……分類信息,還有一種人,就是在群裡說可以換錢。  他們的匯率往往比正規渠道更有吸引力,沒有手續費,而且可以當面交易。  是不是覺得很完美?
  • 又有留學生私下微信換匯被騙!留學換匯,應走正規途徑!
    不久前,9名在莫斯科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微信群內私下兌換外匯,被詐騙了16萬多元人民幣。留學生換匯被騙的事已經屢見不鮮了,有的同學因為輕信他人圖個方便便私下換匯,結果被騙;也有的同學因為錢不夠花或者貪圖便宜,明知有風險還想通過非官方途徑獲取外匯,結果外匯沒得到,自己的錢也沒了。所以,留學生換匯一定要通過正常的途徑去換,不要貪圖便宜或者貪圖方便去私下換匯。
  • 留學生私下換匯,謹防陷入「洗錢」陷阱
    來源:中國僑網近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表的一則聲明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95個中國在英留學生因被懷疑涉嫌「洗錢」,導致他們的銀行帳戶被凍結。使館還提醒相關留學生積極配合英方調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
  • 澳洲又有人私下換匯被騙,中國留學生自爆被騙10萬
    在澳洲留學、生活,最少不了的就是換匯。 然而為了圖低匯率和方便,不少人喜歡在人私下換匯。 最近澳元匯率暴跌,正是換匯的好時機,然而私下換匯真的是陷阱重重!
  • 微信群內私下兌換外幣 9名留學生被騙16萬多元
    兌換外幣 9名留學生被騙16萬多元!  不久前,9名在莫斯科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微信群內私下兌換外匯,被詐騙了16萬多元人民幣。  9月初,9名留學生被詐騙之後在莫斯科報警,警方讓留學生回國報案。於是,留學生求助中國大使館,大使館通知其國內親屬進行報警。
  • 西媒:私下換匯陷阱多 華僑華人需謹慎
    中國僑網11月11日電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維城」消息,很多留學生的微信裡都一些生活在義大利或周邊歐洲國家的華人建群,裡面有賣熟食、點心的,也有賣奢侈品、化妝品的,還有租房、招工等的分類信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很常見的信息——在群裡說可以換錢的。  這些人提供的匯率通常比正規渠道更有吸引力,沒有手續費,而且還可以當面交易。
  • 中國留學生私下換匯?駐澳使館提醒:莫成洗錢幫兇
    海外網3月23日電據中國駐澳大利亞聯邦大使館網站消息,私下換匯被大多數國家認定為擾亂金融秩序的違法活動,其最大的隱患在於,無法保證對方資金來源的合法性,也是不法分子「洗錢」的常用手段,澳大利亞高度重視打擊洗錢犯罪。
  • 私下換匯行為屬違法
    可是有一些家長卻碰上了「好心人」,他們提供兌換外匯的「捷徑」,不通過銀行以人對人的方式換匯。這些人稱,如此可以避免去銀行排隊之類的手續,還能提供更低的匯率。實際上,這種看似「便捷」的方法,已經觸犯到了法律,而且會暗藏陷阱。銀行匯錢遇「好心人」隨著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多,銀行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換匯服務,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方便。但有的家長發現了「捷徑」。
  • 俄羅斯中國留學生換匯被騙 中使館呼籲合法換匯
    中國僑網10月16日電據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有在俄中國留學生向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反應,通過國內中介人用人民幣換取盧布時被騙,損失巨大,給學習和生活造成較大困擾。在此,提醒包括廣大留學生在內的旅俄同胞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務必選擇銀行等正規渠道換取外匯,切勿受高匯率誘惑而通過陌生中介人換匯,避免上當受騙,損失錢財。如不幸受騙,應及時報警。
  • 私下換匯涉嫌洗錢風險 中使館籲公民正規合法換匯
    中新網3月22日電 據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消息,私下換匯被大多數國家認定為擾亂金融秩序的違法活動,其最大的隱患在於,無法保證對方資金來源的合法性,也是不法分子「洗錢」的常用手段,澳大利亞高度重視打擊洗錢犯罪。
  • 華人私下換匯案例頻發 律師呼籲重視法律風險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付強)華文媒體近日報導稱有中國留學生因幫助朋友私下換匯被警方收押,並因涉嫌洗黑錢被判緩刑。報導事例並非個案,對此,有華人律師呼籲海外中國公民及華人群體勿貪圖小利,務必通過正規、合法途徑換匯。
  • 中國留學生私人換匯被判刑!這些便宜你可千萬別佔
    寄信人聲稱自己是中國留學生,幾個月前因為幫朋友一個忙卻被英國警方逮捕入獄了。這位留學生在監獄中認識了一些和她同樣理由被逮捕的中國留學生,她意識到他們都是被利用了,因為他們不懂英國法律。出獄後,她希望大家了解她的經歷,並引以為戒。一個忙就被逮捕入獄???其實讓這位同學被捕的事情,相信大多數留學生都接觸過。
  • 因私下換匯受害者損失12000歐 能不能長點教訓?
    中國僑網1月21日電 題:因私下換匯,受害者損失高達12000歐!能不能長點教訓?「私下換匯」風險大,這早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總有人想抱著僥倖心理一試。也因為如此,心有詭計的作案者常常「屢試不爽」。最近,根據德國生活報微信公眾號報導,換匯搶劫事件再次出現在北威州。
  • 私下換匯有風險,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境外旅遊、海外求學、出國勞務,對外幣兌換的需求可不少,然而不少人為了圖個方便快捷,不去專門的合法金融機構兌換外幣,而是選擇通過私下換匯的方式,進行私人換匯......出國旅遊,私下換匯2018年夏天,於先生計劃和家人一塊去國外旅遊,打算兌換歐元。在朋友的介紹下,於先生與案外人胡某聯繫,並委託胡某與曹某聯繫,胡某與曹某商議好換匯事宜後,於先生分多次將40萬元人民幣匯入曹某的帳戶中,另6萬元按照曹某要求匯入案外人徐某的帳戶中。
  • 10月10日起,存取20萬RMB以上要登記;私下換匯可判刑,罰款...
    但是,大額現金的交易量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反而還呈持續增長的狀態,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領域和特定人群中,流通率並不大。  因此,此次央行明確指出要加強管理大額現金的主要目的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防範大額現金可能會帶來的貪汙腐敗,以及阻止地下錢莊的洗錢活動!
  • 因私下換匯,受害者損失高達12000歐!能不能長點教訓?
    「私下換匯」風險大,這早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總有人想抱著僥倖心理一試。也因為如此,心有詭計的作案者常常「屢試不爽」。最近,根據德國生活報微信公眾號報導,換匯搶劫事件再次出現在北威州。1月13日,一名女生在私下與陌生人換匯時被騙,損失金額高達12000歐元。據受害者自稱,她約定和騙子在線下換錢,在見面後受害人先把錢給了騙子,並等待所謂騙子「爸爸」的轉帳。等了很久,轉帳的錢還沒到位。這時,騙子藉口上廁所,就把錢暫時還到受害者手中。
  • 英國加大力度打擊私下換匯 律師呼籲重視法律風險
    中國僑網2月28日電 據英僑網微信公眾號報導,近日,許多曾經私下換匯的在英華人都收到警局來信,告知他們帳戶因涉嫌洗錢而將被警方申請凍結,而且此次是英國多個執法單位聯合的新行動。警局來信稱,這些現金收入的來源皆是無法被辨別或者追蹤的,它們被小筆多次地存進當事人的銀行帳戶中,可以被視為一種「洗錢」的常見手段。
  • 私下換匯可能被判刑……
    而另一邊,同樣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人民幣,突然有了新的變化。部分地區宣布了一項最新的政策:中國多地大額存取款要登記!自2020年10月10日起,深圳個人存取款20萬元以上需要登記;同時,對公客戶的起點金額為50萬元。浙江個人存取款30萬元以上需要登記;同時,對公客戶的起點金額為50萬元。
  • 西班牙留學生換匯代購或涉法律風險 中使館提醒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4月2日電據領事直通車消息,近年來,旅西中國留學生因私下換匯、參與代購、有償帶物等問題在西被調查、拘捕甚至判刑的案件已發生多起。使館領事官員在提供協助期間,相關學生均慨嘆因小失大、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