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應該如何診治風寒感冒呢?應按照傷寒論的辨證觀點,來辨證施治。
傷寒論太陽經證:傷寒太陽經表實證(麻黃湯證)
太陽經表實證:應用中藥治療仍需按《傷寒論》證治施治。現代製劑主要含解熱止痛類藥,應屬麻黃湯類汗法,可治療傷寒表實症。症見:頭痛、發熱、身疼、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鼻塞、輕咳身熱或無熱,脈浮。可汗,服複方阿斯匹林類藥應足量,每次約1g,壯人可至1.5g,每日1次,熱粥喝足助藥力且緩胃,臥床覆被取微汗,避風寒,連服3日一般可愈,不愈者甚少。若未愈可服「杏蘇散」當茶飲,約1周則愈。若汗後復熱邪不解仍參照太陽麻黃湯類證變法施治。按照現代觀點則是合併症存在,注意結合現代診治方法。
傷寒太陽經表虛證:(桂枝湯證)
桂枝湯證,多系身體羸瘦之人,病人氣虛多汗;其症狀,為「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此症治療,用汗法無效,過汗則變;此症應用桂枝湯療效好,但禁忌事項應參照桂枝湯禁忌。由於當今治感冒醫多不辨證,無論麻黃湯證、桂枝湯證均以輸液為治,多造成水飲內停出現太陽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氣,症見:胸腹滿,乾嘔,不欲食發熱或不熱而小咳,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喘,服加減小青龍湯三、五劑則愈。小青龍湯中有麻黃,患心臟病、高血壓、前列腺炎患者不可用,可改為紫蘇;原方中無白叩、雲苓、陳皮,可加;對小便不利者可加車前子為好,日服一劑。
風熱外感,多發生於春季。春季多風,氣候轉溫,故風與溫熱之邪多相兼致病。風熱感冒系風熱之邪侵襲肺衛,致衛表不和,肺失清肅而出現的證候。
其臨床表現為:
主症:①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頭痛身楚;②鼻塞,流黃濁涕,咳嗽,咽紅幹痛。
次症:微汗,口乾渴,咯痰黃稠。
舌脈: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凡具備主症①及次證,或主症②及次症,並見典型舌脈者,即可診斷為風熱感冒。治感冒的中成藥,是我國民間的常用藥物,用它治療感冒,方便易行,深受歡迎。
但用中成藥治療感冒,決不能盲目濫用,必須根據中醫理論,辨證選用。用之得當,功效神奇;使用不當,不但無效,甚或適得其反,使病情加重。現將中醫對感冒的辨證分型及應選用的中成藥,簡述如下:
一、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多稀白痰;苔薄白,脈浮。應選用發散風寒的辛溫解表藥。如九味羌活丸,或參蘇理肺丸、通宜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誤用會加重病情,或遷延不愈。
二、風熱感冒: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宜脹,咽喉紅作痛(或脹痛),或口乾欲飲,咳嗽,咯痰黃稠,舌苔薄白微黃,脈浮數。應用清熱宣肺的辛涼解表藥,如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選用羌活丸、理肺丸,誤用會引起體溫升高,咽痛加重。
三、感寒溼滯:外有風寒表證,發熱惡寒,體溫不高,頭痛。內有痰溼中阻,胃脘滿悶,噁心嘔吐,腹痛瀉下。可選用解表化溼的藥物;藿香正氣丸或藿香正氣水。不可用保和丸、山楂丸。
四、表裡雙感:壯熱憎寒,頭痛目眩,口苦口乾,咽喉腫痛,或咳嗽喘滿,大便秘結,小便赤澀。應選用表裡雙解,解表清裡藥,如防風通聖丸。
五、氣虛感冒:身體素虛,抵抗力低,平時易出汗,不耐風寒。證見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輕度發燒,鼻流清涕,常纏綿日久不愈,或反覆感冒。此型不應專事疏散,用一般感冒藥療效不好,當扶正祛邪,益氣解表。可用補中益氣丸治之。
治療風寒感冒,應選用發散風寒的辛溫解表為主的中成藥,有感冒衝劑,九味羌活丸,或參蘇理肺丸、通宜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誤用會加重病情,或遷延不愈。
風熱感冒應用清熱宣肺的辛涼解表藥,如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選用羌活丸、理肺丸,誤用會引起體溫升高,咽痛加重。
另外表裡雙感的感冒症狀見壯熱憎寒,頭痛目眩,口苦口乾,咽喉腫痛,或咳嗽喘滿,大便秘結,小便赤澀。應選用表裡雙解,解表清裡藥,如防風通聖丸。氣虛感冒多因身體素虛,抵抗力低,平時易出汗,不耐風寒。證見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輕度發燒,鼻流清涕,常纏綿日久不愈,或反覆感冒。此型不應專事疏散,
用一般感冒藥療效不好,當扶正祛邪,益氣解表。可用補中益氣丸治之。同時還應該注意飲食:感冒的病人提倡多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麵條等,避免吃煎炸、油膩食物。有的人甚至提出「禁食療法」,即感冒以後停止進食,只喝湯水,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方法不是每人都適用,對平時體質壯實、感冒較輕的病人可以一試。請別忘了要有足夠的能量貯備,否則就會事與願違。
感冒初期,如果是感受的風寒之邪,正服解表散寒藥時,則當禁食生冷、油膩,如果是溫熱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階段,亦當忌食生冷,一旦熱邪不去,留壯熱,繼而口渴、煩躁、大便秘結,此時反需水果相助,可頻服梨汁、橘汁、西瓜、梗米湯、綠豆湯等,切忌過食生冷、油膩之品。具體來說,感冒期間,避免進食或忌多食鴨肉、豬肉、羊肉、狗肉、甲魚、蚌、醋、柿等食品。上述食物均為感冒的忌口。誤食或多食往往不利於外邪疏散,有時甚至可以加重病情,需要引起注意。
(責任編輯:姚琦)
更多精彩盡在藥品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