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國際評級機構、投行看好中國車企發展

2020-12-12 參考消息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經濟前景惡化等因素對汽車產業造成巨大衝擊。資料顯示,穆迪連續三次下調全球汽車銷量預期,稱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14%;將通用和福特的全年出貨量下調18%,並警告稱「下行風險相當大」。2月份,惠譽率先下調福特評級至「BBB-」;3月25日,標普將福特汽車評級進一步下調至BB+。3月26日,穆迪將信用評級最高的豐田從「Aa3」下調到「A1」(9年來時豐田首次降評級),本田從「A2」下調到「A3」,日產從「Baa1」下調到「Baa3」,連降兩級。歐洲車企中,信用評級最高的寶馬也下調至「A2」。緊接著標普也步其後,於4月底集體下調車企評級。6月,調降三菱評級至「BB」,7月,下調尼桑評級至「BBB-」,且均為負面展望。其他知名車企中,例如通用、戴姆勒、捷豹路虎、標緻雪鐵龍、雷諾、大眾、邁凱倫、塔塔,也被機構列入了負面觀察列表。

值得關注的是,11月27日,標普確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BBB-」,展望「負面」,並將評級從觀察列表中移出。在汽車銷量下降的行業趨勢和疫情衝擊的疊加影響下,國際評級機構陸續下調全球車企的評級和展望。此次標普將吉利評級從觀察列表中移出,是今年以來評級機構首次釋放正面信號。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於4月3日被標普放入負面觀察名單,11月27日也就是在7個月觀察期之後,標普將浙江吉利控股的評級狀態維持原有BBB-,僅將展望調整為負面。這其實是一個好轉的信號,意味著在7個月的觀察之後,標普認為不應該立即下調浙江吉利控股的評級,而是應該繼續觀察企業的表現。

據悉,就在標普給出「評級展望」的6個月中,吉利所發行的三筆美元債券保持穩定增長,證明了市場對吉利債券的信心和認可。

這一變化,可能與中國汽車銷量發生改變有關。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0年10月,乘用車銷量保持在200萬輛以上規模,再創年內新高,同比增速依然高於上月。當月共銷售211萬輛,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9.3%。在乘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月相比,基本型乘用車(轎車)銷量略有下降,其他三大類乘用車品種均呈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多功能乘用車(MPV)銷量有所下降,其他三大類品種保持增長,交叉型乘用車增速依然最為顯著。

1-10月,乘用車共銷售1549.5萬輛,同比下降9.9%,降幅比1-9月收窄2.5個百分點。在乘用車主要品種中,四大類乘用車品種銷量降幅同比均延續了收窄態勢,其中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和交叉型乘用車降幅已收窄至5%以下,總體表現好於其他乘用車品種。

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環比和同比同樣延續了上月增長勢頭,且增幅明顯高於全行業。當月共銷售86.9萬輛,環比增長10.0%,同比增長12.4%,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2%,佔有率比上月提升3.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結束了下降趨勢。在主要外國品牌中,與上月相比,韓系和法系品牌銷量呈較快增長,美系微增,德系和日系有所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美系和日系乘用車銷量增長明顯,德系略增,韓系和法系依然呈較快下降。10月,中國品牌轎車、SUV和MPV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3.4%、52.2%和69.8%,與上月相比,均呈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中國品牌轎車市場佔有率呈明顯增長。

吉利汽車銷量快報顯示,吉利汽車10月總銷量為140,026輛,環比增長約11%、同比增長約8%。吉利汽車1-10月總銷量為1,015,498輛,已完成132萬輛年度銷量目標的77%。其中,全球新高端品牌領克汽車10月銷量為21868輛,環比增長約17%、同比增長約56%,連續四個月刷新領克品牌歷史最高月銷量紀錄。

吉利控股集團官方近日宣布,攜手戴姆勒雙方共同開發混合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以打造規模效應、提高在全球的市場的競爭力。預計合作領域將包括工程研發、採購、產業化及效率舉措等。

標普預計吉利控股的汽車銷量將在2021-2022年超過市場復甦速度,盈利能力將從2020年的谷底逐步反彈。

國際投行花旗近日發布報告,吉利汽車A股上市等多項因素利好股價,該行維持吉利汽車買入評級,繼續目標價41港元。花旗認為,中國品牌市佔提升的趨勢在未來還將持續,像吉利汽車這樣開啟新產品周期的自主品牌,未來四年內有望實現高質量增長。

伴隨著中國開始復工復產,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釋放積極增長的信號。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亞投行獲最高評級 亞投行、惠譽和穆迪都是什麼?
    據外交部網站18日消息,日前,亞投行獲惠譽最高信用評級,在18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對此評級感到非常高興,相信能促進各成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   現場有記者問道:「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日前發布報告,給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AA的最高信用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這是亞投行在今年6月獲得穆迪最高信用評級後,再獲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的評級機構最高信用評級。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陸慷表示,作為亞投行的發起成員,我們對惠譽和穆迪均給予亞投行最高信用評級感到非常高興。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逆風增長,引來外國投資機構廣泛關注。經合組織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
  • 為什麼國際頂級投行,都堅持看好碧桂園?
    利率超低、時間超長、國際投行背書,讓人不得不感嘆,碧桂園太強了……事實上,濤哥一直認為,看一家企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最好的指標,就是融資成本。資本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東西,你有實力、靠譜、穩健,才有可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 今日操盤:順周期爆火外資掃貨超百億 國際投行競相看好新興市場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點評:「探月工程短期或對航天航空板塊有刺激。」
  • 國際投行大舉增持中國股票 全球動蕩彰顯A股魅力!別人...
    國際投行大舉增持中國股票 全球動蕩彰顯A股魅力!別人恐慌時貪婪?巴菲特已多次出手 巴菲特獨愛美股,近期抄底航空股、銀行股套牢之後,一些國際投行開始將中國市場作為避風港,將資金布局轉移到中國資產上。繼瑞銀、大摩在美股熔斷前已將中國視為全球資產避風港後,A股行情獨立,而美股連續熔斷的現實,進一步刺激全球機構看好中國,一些國際投行認為亞洲市場尤其中國的股票比美股更具有安全性,美股市場已來到了一個轉折點。
  • 多家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外貿超預期表現成亮點 - 安陽市發展...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權威國際機構陸續發布對世界經濟的展望報告與預測。《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多家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國經濟的考驗中,中國經濟發展成績單格外亮眼。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並指出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1.9%,較6月份的預測值提升0.9個百分點。
  • 看好明年中國經濟 高配A股成外資機構共識
    新華社上海12月9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汪友若)臨近年末,各大外資機構陸續發布對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展望報告。主流外資機構紛紛在其年度展望報告中對A股給出「高配」「超配」評級,並對明年的中國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
  • 貴州茅臺股價再創新高 機構:2019年報超預期 看好「後千億時代」
    針對貴州茅臺2019年年報,4月22日發布研報的16家券商機構均表示,業績超過預期,有望持續實現穩健增長。多家機構維持「強烈推薦」評級。4月22日,貴州茅臺股價走勢強勁,截至14:00,盤中最高攀升至1249.5元,再創歷史新高。
  • 亞投行在戰「疫」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這場戰役中,亞投行與東道國中國守望相助,同心併力,作出自己的貢獻。  疫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亞投行在支持中國的聲明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們所有人都將中國當作自己的家。在當前的艱難時刻,我們與你們同在。」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表示:「亞投行和全體員工願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抗擊疫情。我們準備盡我們所能提供幫助,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副行長安周奇也表示:「亞投行非常想為中國出一份力。」
  • 高盛將蒙牛評級升至「買入」 資本市場看好乳業復甦
    近日,高盛將蒙牛的評級從「中性」升至「買入」。此前,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摩根大通也進一步增持了蒙牛乳業176.4455萬股。投資機構的舉措顯示了國際資本對蒙牛的看好。機構持續看好作為恒生國企指數成員企業和恒生中國(香港上市)25指數成員企業,蒙牛一直被視為中國消費股的代表性公司,與整個中國市場擴大內需大勢及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在今年3月蒙牛發布2019年財報後,包括花旗、裡昂、大和、摩根斯坦利、美銀美林等大行都給予了「買入」的評級。
  • 華西策略:國際投行對2021年經濟、大宗、美股如何看?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策略李立峰與行業配置筆記投資要點國際投行均對明年全球經濟預測為「復甦」。摩根大通、瑞銀、花旗等機構則持相反觀點,摩根大通將美股評級下調為「中性」,瑞銀表示美股可能會跑輸全球股市,花旗認為目前美股估值過高,更加看好低估值的英國和澳大利亞股票。配置方向,多數機構看好周期股。
  • 多家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外貿超預期表現成亮點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權威國際機構陸續發布對世界經濟的展望報告與預測。《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多家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國經濟的考驗中,中國經濟發展成績單格外亮眼。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並指出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1.9%,較6月份的預測值提升0.9個百分點。
  • 美國評級機構:我們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
    這麼大的投行怎麼能說倒下就倒下呢」?雷曼董事長說,因為它們買了大量的次級債,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雷曼的資金鍊條斷裂,沒有人去救它,結果倒地身亡。追問到最後,議員們發現:那些打包的次級債都有不錯的評級,到底是誰幹的?國會為調查金融海嘯的元兇,順藤摸瓜牽出美國的三家評級機構:一是穆迪,二是標準普爾,三是惠譽。
  • 東方資產旗下評級機構PK國內評級機構老大
    新年伊始國內最大的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國際」)發布公告終止對山西運城農商行主體及二級資本債的評級。此前運城農商行就已經公告一輪,稱因自身規劃和業務發展需要等,與中誠信國際終止合作。在商言商,原本僅是終止合作並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兒,畢竟中誠信國際在去年就有8項終止合作的公告。
  • 阿斯頓.馬丁信用評級「CCC」
    但更深的記憶可能還是不那麼美好的:中美貿易戰的陰影還未消失,疫情還在全球肆虐,時不時的還會有入境的病例…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影響,特別是汽車行業因此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市場預測一片消沉,國際評級機構陸續下調全球車企的評級和展望,其中不乏豪車品牌。
  • 西方三大評級機構的把戲:把靈魂賣給了魔鬼
    在這場驚濤駭浪的背後,除了希臘等歐洲國家自身舉債度日的發展模式,還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推波助瀾。正是它們一再降低希臘等國信用評級的做法,將這些國家無情地推向了暴風眼……   信用級別如何評出   標準普爾公司、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和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是當前世界上三大鼎鼎有名的國際評級機構,通常被視為「金融市場看門人」。
  • 投行Stifel:上調優步(UBER.US)目標價至60美元,重申「買入」評級
    考慮到ATG的出售消息後,投行Stifel分析師Scott Devitt將優步的目標價從45美元上調至60美元,並重申對其「買入」評級。Devitt在給投資者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通過將ATG出售給Aurora,優步保留了合併後實體的一部分股權,新公司將專注於自動駕駛,而優步能將其業務重心更聚焦在拼車和外賣服務這兩個新興領域。」
  • 後疫情時代的「風口」:抓住中國未來發展建設的「核心」
    得益於科創板與註冊制的穩定發展,2020年堪稱「退出大年」。截止第三季度,中企境內外上市總數達385家,同比上升89.7%;境內外上市中企的VC/PE滲透率達65.5%,維持較高水平。從案例退出角度,「生物技術/醫療健康」「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 「機械製造」緊隨其後,成為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案例數排名前四位的行業。在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趨勢下,2021年退出有望持續活躍。
  • 新世界中國行政總裁黃少媚:疫情下,港企堅定投資內地信心,看好大...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洶湧來襲,中國迅速做出反應並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再次發揮全球經濟「穩定器」的重要作用。2020年下半年,疫情更趨穩定,經濟持續平穩復甦,呈現積極向好趨勢。新世界中國作為首家向內地捐資抗疫、復工復產的港企,為國家在此次疫情中彰顯的強大國力感到自豪,對投資內地信心堅定、不動搖,並期盼繼續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 亞投行副行長:亞投行投資四大領域
    本次大會是中東北非最大金融科技和創新盛會「阿布達比金融科技節」(Fintech Abu Dhabi)的中國平行會議。大會在全球疫情和經濟不確定性高企、多邊合作備受挑戰背景下召開,圍繞創新投資和金融服務兩大主題進行深度探討,百餘位中外嘉賓通過15場專題圓桌和35場主旨演講展開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