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太原地鐵出行,這麼多行為不能做,禁止外放聲音吃東西帶貓狗

2020-12-21 山西信息

距離2020年年底太原地鐵2號線開通還有整整7天,再過一周就要企盼多年的地鐵夢,變為我們眼前的現實。隨著前幾天地鐵票價、進站上車程序的公布,攪動社會各界對地鐵的極大關注和熱情。12月19日,又一條乘坐地鐵須知正式出臺了,這就是太原地鐵乘客守則首次公之於眾:究竟在乘坐地鐵時需要注意什麼?哪些行為不能做?需要準備乘坐地鐵出行的廣大乘客知曉了解。

地鐵作為穿行地下隧道內的公共運輸工具,與行駛在地面上的公交車截然不同,其在密閉公共空間內疾馳,不能像公交車那樣開窗散氣,也不會有一縷燦爛的陽光從窗戶上射進來,加之進出車廂人多集中,所以對乘客日常行為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為了趕早班乘車去上班不遲到,許多上班族經常習慣自帶食物邊坐車邊吃食物,乘坐公交車時,規定不能吃帶皮核、散發異味的食物,讓濃烈味道和果皮包裝袋充斥車廂,影響公共空間環境,但沒有異味、不產生皮核的食品,還是允許在車上邊走邊吃的。在乘坐地鐵時,不能在車廂內吃任何食品,包括煎餅油條餅乾瓜子花生。也就是說,想利用坐地鐵時間邊走邊吃的乘客,還是斷了這個念頭吧。如果您在地鐵車廂內吃食物,不管有味沒味、是否帶包裝,都是不允許的,違反這一條會有安保人員請你下車。

這是因為地鐵屬於密閉設施,不能像露天公交車那樣開窗通風交換空氣,所以禁止坐地鐵吃東西。但也有例外,遇到特殊患者、哺乳嬰兒,是允許在車站和車廂內吃東西的。就母親餵養嬰兒來看,即便允許在車站和車廂裡餵食,恐怕也因礙於情面,不會這麼做。

從家到地鐵站有一段距離,門口沒有公共自行車,也等不上公交車,騎個摺疊自行車、平衡車到地鐵站,然後摺疊變身小體積上車,這樣的無縫對接,實現高效換乘省時省錢。但太原地鐵規定,縱然是摺疊自行車、電動代步工具,也不允許帶入車站上地鐵,即便體積小沒超標也不行。這樣一來,只能把摺疊自行車、平衡車等電動代步工具,只能放在家中了。注意到,人力慣性滑板車、旱冰鞋並不在禁止行列,可以攜帶但不允許在車站和車廂裡滑行,應脫下來裝入包內。

另外,作為殘疾人出行離不了的輪椅車,是允許進站上地鐵的,不過有的站臺臺階電梯沒有配備無障礙坡梯,讓殘疾人坐輪椅下不來,只能選擇有垂直電梯的站臺,殘疾人輪椅才能自由進出。

活禽、貓、狗等動物,不能帶入地鐵,這與坐公交車的規定一樣。不過,盲人導盲犬和軍犬、警犬,不在禁止之列,作為盲人出行的眼睛和執行專業任務,不在被管制範圍內。

充氣氣球不能進站上地鐵,即便裡面充的是空氣,不是易燃易爆的氫氣,也不許帶入地鐵車廂,這是為防止進出人多摩肩接踵氣球被擠爆,造成人員炸傷和驚恐,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出於公共衛生安全考慮,患有國家規定傳染病的乘客,在未做防護的情況下,也不允許進站上地鐵,防止傳染給其他乘客。

在公交車上,習慣刷手機看視頻聽音樂,甚至哼哼唧唧不由自主唱著歌,打發坐車時間的乘客不在少數,儘管有人把聲音放到最小,但還是能讓其他人聽到,吵得公共空間不得安靜。太原地鐵規定,在站臺和車廂內,不能賣藝和唱歌跳舞,使用電子設備刷手機看視頻聽讀寫音樂時,不能將聲音外放,必須戴耳機。

另外,太原地鐵還規定,在車站和車廂內禁止隨地吐痰、吐口香糖、扔果皮雜物等。

看了這麼多乘坐地鐵需要遵守的規則,您可要注意留個心眼。

相關焦點

  • 本周無錫將嚴查地鐵上手機外放聲音、大聲喧譁、吵鬧等不文明行為
    據悉,這是地鐵新規施行以來,無錫地鐵開展的首次專項執法。直擊現場:有人吃東西、有人打遊戲開外放昨天上午8時許,記者跟隨地鐵執法人員來到清名橋站現場探訪。此時正值上班早高峰,進站口的乘客絡繹不絕,車站客流逐漸增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名女乘客正一邊等車一邊吃東西。
  • 上海地鐵明起禁止手機聲音外放!街採13名乘客,回答太亮了
    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指出,乘坐上海市軌道交通工具的乘客,在車內使用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智能電子設備,禁止外放聲音,目的是為維護其他乘客的合法權益,因為外放會給他人造成困擾。上海地鐵表示,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和執法。
  • 上海地鐵1日起禁止手機外放聲音,能管得住嗎?
    多數市民為地鐵禁止不文明行為叫好,但也對規定能否真正落地表示懷疑。還有人提出,相關禁止性規定能否延伸至公交車、火車等公共運輸工具?    很多乘客吐槽被迫追劇、聽神曲煩不勝煩    近期,不少乘坐上海地鐵的乘客發現,車廂內張貼了不少海報,禁止飲食和禁止外放的標誌格外醒目。
  • 地鐵外放不文明行為終於有人管了!禁止外放新規將於2020年施行
    請列舉三個地鐵不文明行為。我想在車內進食、外放喧譁、躺臥應該擁有一席之地。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短視頻的迅猛發展,無論我們乘坐公交還是地鐵的時候,都會碰到在交通工具上看視頻的人們。休閒消遣一下無可厚非,但是有些人就喜歡把聲音放出來,在地鐵這種人員擁擠、空間狹小的環境裡,外放的聲音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打擾。我們說的這種外放不泛指用手機製造的任何聲響,像用手機打個電話,聽聽語音都能容忍,不能忍的是那種聲音大到蓋過公交/地鐵的廣播、或者用喇叭等工具擴音、電池能扛多久就外放多久、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視頻一樣的行為,著實讓人喜歡不起來。
  • 即日起,在深圳乘坐地鐵,禁止做這件事!
    手機+耳機,是當代人出行標配。尤其是通勤時間段,帶上耳機,傾聽音樂,收看電視劇。感覺通勤時間都縮短了些。但如果有一天,你出門忘記帶耳機,可又想聽歌、看視頻。這時你的心情是...?君解必須提醒你,從4月1日開始,乘坐地鐵時,手機禁止外放!新規正式實施,乘坐地鐵禁止外放!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將從4月1日起實施。
  • 成都這名男子的衣服印有「地鐵禁止聲音外放」 你看到了嗎?
    之前因為不滿地鐵上常有人外放音、視頻,考慮到降低衝突風險,今年5月,成都市民奉先生特意定製了兩件T恤,將《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中禁止手機外放的規定印了上去。做足心理建設後,他穿著T恤出門,印象中有人盯著他的衣服看過,也有人拍照,但他注意到:低頭看手機並且外放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T恤,更不要說上面的文字了。衣服不穿了,丟在家裡的角落。
  • 上海地鐵1日起禁止手機外放聲音
    原標題:上海地鐵1日起禁止手機外放聲音   在
  • 上海地鐵將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
    #上海地鐵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你是否在地鐵上曾經被手機外放聲音「荼毒」雙耳!!今日一條喜大普奔的消息被頂上熱搜~明起#上海地鐵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 上海地鐵外放處罰是什麼
    就在今天上海宣布12月1日起全面禁止地鐵上手機外放,那麼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我們該如何規避這項規定呢?如果身邊有人在地鐵上面外放該怎麼舉報都有哪些處罰?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從明天起,上海地鐵全面禁止一切智能設備外放聲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喜報?
  • 不得外放!上海地鐵迎來「靜音」時代
    新規頒布了地鐵車廂內「靜音令」,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  出行乘地鐵,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靜音車廂」的呼聲愈來愈高,「靜音令」得到了大多數乘客的支持與配合。「靜音令」頒布首日,在軌交地鐵人民廣場站,不少乘客注意到,車廂內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地鐵方面表示,站內各處LED屏及列車車廂內都將逐步推廣相關標識。
  • 廣西2021 年起將禁止地鐵內電子設備外放聲音
    打開APP 廣西2021 年起將禁止地鐵內電子設備外放聲音 信鴿 發表於 2020-12-10 09:24:36 據南寧晚報消息,記者於 12 月 8 日從南寧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禁止在軌道交通內外放電子設備聲音」將納入廣西地方標準《城市軌道交通乘客乘車規範》,計劃在 2021 年初發布。
  • 坐地鐵、公交有「新規」!明令禁止外放聲音,兒童免費搭乘身高升至1...
    2020/01/02 PM近日《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生效有效期為5年對於此前徵求意見稿中爭議較大的摺疊自行車不能進地鐵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電動代步工具,包括電動單車等電瓶車、電動滑板等進入地鐵則是明確予以禁止。據悉,由於這一類代步工具,除了會在站廳、站臺、車廂內容易磕碰到其他乘客以外,其附帶的電池容量大,也容易引起冒煙、著火、爆炸。
  • 南昌地鐵禁止電子設備外放聲音
    在修訂過程中,參考了其他城市的經驗,並充分考慮了南昌地鐵3號線、南昌地鐵4號線開通後的實際情況,結合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求。和2016年版的《守則》相比,新版《守則》變化主要體現在對內容的調整和新增兩個方面。新版《守則》已於昨日發布,並開始實施。
  • 上海地鐵將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網友:支持,但能管得住嗎?
    今天下午開始微博上海熱搜榜的第一名就一直被這個話題佔據#上海地鐵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上海地鐵不少車廂內都貼出了「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上海地鐵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以及在地鐵車廂內飲食等行為,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另外,上海地鐵工作人員也逐步在列車車廂內張貼標識,以提醒乘客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
  • 不得外放!上海地鐵即將迎來「靜音」時代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新規頒布了地鐵車廂內「靜音令」,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出行乘地鐵,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靜音車廂」的呼聲愈來愈高,「靜音令」得到了大多數乘客的支持與配合。「靜音令」頒布首日,在軌交地鐵人民廣場站,不少乘客注意到,車廂內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地鐵方面表示,站內各處LED屏及列車車廂內都將逐步推廣相關標識。
  • 10月1日起,地鐵車廂內使用電子設備不得外放聲音
    9月26日16時左右,記者在6號線香港路站,碰到每天要多次搭乘地鐵的市民小何,她感覺現在在地鐵裡戴耳機的人挺多,當然偶爾也碰到過有人看電視劇外放聲音,不過會把音量調小。
  • 和地鐵車廂進食、外放音樂說「拜拜」!公交、地鐵有「新規」
    乘坐公交、地鐵,這些「新規」明確了!兒童免票身高線提高到1.3米,並且可攜帶2名免費兒童乘車;地鐵車廂禁止進食,外放音樂也不準,並且明確禁止衣冠不整或妝容、裝扮容易引起他人不適或造成恐慌的行為在地鐵出現。同時,明確了市民可攜帶完整包裝打包的摺疊單車上地鐵。
  • 地鐵族福音:地鐵內禁止進食及電子設備外放,終於有法可依
    曾經我在地鐵遇到過這樣一幕:一位年紀稍大的乘客,拿著手機用整個車廂各個角落都能聽到的聲音在外放著京劇,那韻味醇厚的唱腔在每個人的耳朵裡迴蕩,仿佛在宣示這座城原本的主人。聲音「趕」走了其他乘客,卻吸引來了另外一個人——袖子上的字顯示他是「乘客管理員」。「大爺,你好,地鐵上不讓手機外放,麻煩您關一下,或戴上耳機聽。」這位管理員說。「怎麼就不讓聽了,合著我聽個京劇還不行了?」「不讓不讓您聽,但咱們有規定,不能在地鐵裡外放著聽。」
  • 上海市交通委發布公告:地鐵將禁止手機外放,12月1日正式實施
    最近,上海市交通委發布公告:地鐵將禁止手機外放,12月1日正式實施,大家覺得這個舉措可行嗎?有人說應該,太應該了,不只是地鐵,所有公共場合,看有聲的東西請戴上耳機。都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有些人怎麼會認為在公共場合外放理所應當?
  • 全國首家 上海地鐵正式禁止手機外放
    前不久京滬高鐵宣布推出靜音車廂,禁止手機外放,現在地鐵也跟進了,上海地鐵將從12月1日起禁止外放,這還是全國首家。據上海交通委官網公開信息顯示,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實施,其中新增了針對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電子設備聲音外放的禁止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