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年底太原地鐵2號線開通還有整整7天,再過一周就要企盼多年的地鐵夢,變為我們眼前的現實。隨著前幾天地鐵票價、進站上車程序的公布,攪動社會各界對地鐵的極大關注和熱情。12月19日,又一條乘坐地鐵須知正式出臺了,這就是太原地鐵乘客守則首次公之於眾:究竟在乘坐地鐵時需要注意什麼?哪些行為不能做?需要準備乘坐地鐵出行的廣大乘客知曉了解。
地鐵作為穿行地下隧道內的公共運輸工具,與行駛在地面上的公交車截然不同,其在密閉公共空間內疾馳,不能像公交車那樣開窗散氣,也不會有一縷燦爛的陽光從窗戶上射進來,加之進出車廂人多集中,所以對乘客日常行為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為了趕早班乘車去上班不遲到,許多上班族經常習慣自帶食物邊坐車邊吃食物,乘坐公交車時,規定不能吃帶皮核、散發異味的食物,讓濃烈味道和果皮包裝袋充斥車廂,影響公共空間環境,但沒有異味、不產生皮核的食品,還是允許在車上邊走邊吃的。在乘坐地鐵時,不能在車廂內吃任何食品,包括煎餅油條餅乾瓜子花生。也就是說,想利用坐地鐵時間邊走邊吃的乘客,還是斷了這個念頭吧。如果您在地鐵車廂內吃食物,不管有味沒味、是否帶包裝,都是不允許的,違反這一條會有安保人員請你下車。
這是因為地鐵屬於密閉設施,不能像露天公交車那樣開窗通風交換空氣,所以禁止坐地鐵吃東西。但也有例外,遇到特殊患者、哺乳嬰兒,是允許在車站和車廂內吃東西的。就母親餵養嬰兒來看,即便允許在車站和車廂裡餵食,恐怕也因礙於情面,不會這麼做。
從家到地鐵站有一段距離,門口沒有公共自行車,也等不上公交車,騎個摺疊自行車、平衡車到地鐵站,然後摺疊變身小體積上車,這樣的無縫對接,實現高效換乘省時省錢。但太原地鐵規定,縱然是摺疊自行車、電動代步工具,也不允許帶入車站上地鐵,即便體積小沒超標也不行。這樣一來,只能把摺疊自行車、平衡車等電動代步工具,只能放在家中了。注意到,人力慣性滑板車、旱冰鞋並不在禁止行列,可以攜帶但不允許在車站和車廂裡滑行,應脫下來裝入包內。
另外,作為殘疾人出行離不了的輪椅車,是允許進站上地鐵的,不過有的站臺臺階電梯沒有配備無障礙坡梯,讓殘疾人坐輪椅下不來,只能選擇有垂直電梯的站臺,殘疾人輪椅才能自由進出。
活禽、貓、狗等動物,不能帶入地鐵,這與坐公交車的規定一樣。不過,盲人導盲犬和軍犬、警犬,不在禁止之列,作為盲人出行的眼睛和執行專業任務,不在被管制範圍內。
充氣氣球不能進站上地鐵,即便裡面充的是空氣,不是易燃易爆的氫氣,也不許帶入地鐵車廂,這是為防止進出人多摩肩接踵氣球被擠爆,造成人員炸傷和驚恐,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出於公共衛生安全考慮,患有國家規定傳染病的乘客,在未做防護的情況下,也不允許進站上地鐵,防止傳染給其他乘客。
在公交車上,習慣刷手機看視頻聽音樂,甚至哼哼唧唧不由自主唱著歌,打發坐車時間的乘客不在少數,儘管有人把聲音放到最小,但還是能讓其他人聽到,吵得公共空間不得安靜。太原地鐵規定,在站臺和車廂內,不能賣藝和唱歌跳舞,使用電子設備刷手機看視頻聽讀寫音樂時,不能將聲音外放,必須戴耳機。
另外,太原地鐵還規定,在車站和車廂內禁止隨地吐痰、吐口香糖、扔果皮雜物等。
看了這麼多乘坐地鐵需要遵守的規則,您可要注意留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