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對聯是中國古典文化藝術的集中表現形式。一副對聯包含上下兩對,每個字都能呈現出對仗的格式構造,而且所表達的意蘊能夠實現互補,確實是一件渾然天成的絕妙藝術品。
很難說是對聯成就了古典詩詞,還是古典詩詞帶來了對聯的文化傳統。但是在古典詩詞當中,經常可以看到對偶佳句。這些經典的詩詞名句,不光追求形式上的一一對仗,而且在內容的表達上更加蘊藏著哲理韻味。
比如今天我們所分享的蘇軾一首精彩的送別宋詞,上下兩片各22個字,就像是兩副對聯一樣,精美之語中多有人生感慨。且看: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歲月如梭。白首相看擬奈何。故人重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減字木蘭花·送趙令》,從題目當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詞。在這首宋詞當中,蘇軾表達了對於友人即將分別的依依不捨之情。但是顯然用意要更為深刻,上升到兩個人年華逝去的主題,而且對於各自的仕途不遇也有涉及。
開篇蘇軾直接寫兩個人曾經擁有的青春歷程。「春光亭下」之時,兩個人都曾經青春年少,但是如今兩個人都已經步入中年。「流水如今何在也」,當年的流水潺潺,如今還在哪裡呢?就如同他們兩人各自的青春年華,當時只道是平常,如今都到哪裡去了呢?
而後的「歲月如梭」寫蘇軾對於人生的感慨。這麼多年,時光過的真快呀!日月穿梭催人老,當年我們曾經青春年少,但是今天的我們都已經白髮蒼蒼,人生還有多少指望呢?
下片開始切近這首宋詞的送別主題。「故人重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如今我們再一次的相見,但是年邁的我已經不能適應這世事百態的變化。歲月如歌,光陰如水,在時光的流逝當中,一切都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樣子。即便是我也已經失去了那份最初的熱心,也無法繼續堅持最初的夢想。
更何況這麼多年來,「官況闌珊」,在仕途的努力奮鬥並沒有收穫理想的結果,如今也慢慢變得心灰意冷。相比而言,我比那些在寒冬之中依然堅持本色的松柏要自嘆不如了。它們無論經歷多麼殘酷的嚴寒,都能夠守住本色。但是我在面臨人生挫折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最初的熱情。
這首宋詞雖然不能夠成為一個絕對的對聯,但是其中所表達的意義和詞句結構仍然能夠符合一副對聯的要求。尤其是蘇軾在這首宋詞當中所表現出的人生之嘆,精美之語中多有人生感慨,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依然能夠獲得充足的反思力量。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