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
78歲那年,稻盛和夫收到日本首相發來的邀請,希望他接管已經宣布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並且重新建立日航昔日的輝煌。
當時,身邊的同事紛紛勸阻稻盛和夫,不要接下這塊硬骨頭。畢竟,稻盛和夫經營企業幾十年,早已名聲在外,而且他從沒涉足過航空業,要是企業經營不善,不就相當於給自己抹黑。
經過深思熟慮後,稻盛和夫決定扛下這個重擔,同時他還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不要任何薪水;二是不帶任何下屬過去,理由是他的下屬沒人熟悉航空業務,帶過去也是浪費人才。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稻盛和夫出任日航公司董事長總共424天,日航公司創下史無前例的利潤1884億元,是「全日空」利潤的三倍。
稻盛和夫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將日航公司做到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上第一,服務水平世界上第一,稱得上是日航公司創辦以來的奇蹟。在企業經營上面,稻盛和夫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管理方式,以至於商界人士都稱他為「經營之聖」。
網絡
看到稻盛和夫創下的輝煌成績,很多人會誤以為他是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子弟。恰恰相反,稻盛和夫是個出身卑微的窮小子,全憑自己的努力反轉了人生。
30歲之前,稻盛和夫的人生可謂是困難重重。小時候,他生了場大病,險些喪命;小學升初中考了兩次,高考時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大學畢業後因趕上經濟危機,差點找不到工作。最後,在老師的推薦下,他總算進入了一家公司,但進去後才發現公司瀕臨倒閉。
曾經,稻盛和夫和大多數人一樣,埋怨社會不公、時運不濟,總是碰不上好運氣。然而,30歲之後,稻盛和夫的人生像開了掛一樣,白手起家創辦了兩家企業,還讓破產的日航公司再現輝煌。
每個人都會面臨人生和事業的低潮期,也會心生抱怨認為命運不公。可是,抱怨沒法帶來解決辦法,甚至讓人沉浸於痛苦,而因此沉淪。但若是穩住自己、耐心等待,必然能迎來突破的機會。
面對人生逆境,稻盛和夫的看法是:越是磨難處,越是修心時。不得不說,稻盛和夫的成功,與他那破釜沉舟的思維方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今天,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下,稻盛和夫的逆襲思維,細細品讀你會發現,能成大事的人,都具備相似的思維,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網絡
01.起點越低,越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為什麼「起點越低,越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呢?用稻盛和夫的話解釋就是,人在低處的時候,是最明白自己的劣勢。當你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眼前的路便是最好的出路。
稻盛和夫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就職一家瀕臨破產的絕緣瓷瓶公司。當時,這家企業因經營不善連續虧損,研究設備出了故障都沒錢維修,拖欠員工工資更是家常便飯。
好幾個與稻盛和夫同期入職的同事,他們都紛紛離職另找出路,甚至勸稻盛和夫和他們一起離開。然而,稻盛和夫想得很明白,他覺得自己除了眼前這條路,別無選擇。
既然沒有其他出路,那不如用心走好眼前的路。於是,稻盛和夫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到工作中,每天只想著怎麼才能研製出新的技術。
為此,他將鍋碗瓢盆搬進公司,基本住進了公司,連日連夜、不斷試驗,不斷摸索。一旦出現各種新的想法和思考,他都會記在筆記本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技術上,稻盛和夫取得空前的進步,研發出當時最先進的新型瓷瓶材料。
正是因為在困難時期的磨練,稻盛和夫改掉了昔日的浮躁,變得更加沉穩、謹慎,也打破了稻盛和夫「交不上好運」的魔咒,從而步入了開掛人生的第一步。
任何人在低起點的時候,都會想盡辦法尋找出路。可是,每個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最終的人生也是千差萬別。然而,能成大事的人都遵循著相同的方式,那就是付出加倍的努力,走好眼前的路。
網絡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如此,「中國巴菲特」段永平亦是如此。
1989年,28歲的段永平放棄了「鐵飯碗」到廣東闖蕩,被朋友介紹進入怡華集團下屬的一間小工廠工作。當時,這間小工廠常年虧損,段永平入職時,公司帳戶上僅剩3000多元。
眼看著工廠瀕臨倒閉,員工紛紛尋找其他出路。但是,段永平初來咋到又別無他選,唯一的出路就是留下來。工作一段時間後,他看到企業現存的弊端,並且加以改革定有突破。
於是,他對日華的主營業務進行整改,將原來與臺灣公司合作的租賃遊戲機業務停止。然後,他創建專屬日華的遊戲機品牌,並且取名為「小霸王」。
經過段永平的改革,企業的發展正式走入正軌。從原來虧損的小工廠,縱身一躍成為資產過億的知名企業。
無論是稻盛和夫還是段永平,他們身上都有股堅持不懈的幹勁。不管身處什麼樣的困境,他們總能找到一條路出來。如果說有什麼捷徑的話,那就是加倍付出,努力去夠著心裡的目標。
所以,如果你現在正處於低起點,不要想著一步登天,專注去做好眼前的事情。當你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時,很多東西也就隨之而來了。
網絡
02.不刻意在乎成果,只管去做
每個人做事情之前都會去想結果,有人思前想後、猶豫不決,遲遲不行動,而有人則不那麼在乎得失、成敗,認定一件事便是放手一搏。顯然,稻盛和夫是後者。
在創業之初,稻盛和夫名下的京瓷還是個名不經傳的小公司。一次偶然的機會,京瓷接到松下集團的訂單,而訂單的要求極其苛刻。
當時,很多大型企業都不敢接這份訂單,一方面是他們對零部件的要求太高,當時的技術很難達到要求,一方面是他們對價格打壓得嚴重,基本賺不到錢。
身為商人,像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自然是躲得越遠越好。然而,在稻盛和夫看來,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一次磨練,更是讓企業揚名的一次機會。要是這麼難啃的硬骨頭都能接下,以後就不愁沒有業務。
接下訂單後,稻盛和夫搬進了工廠,與員工們同吃同住,親自監督作業流程、生產進度。在此期間,稻盛和夫帶著員工不停地試錯,零件一次次交出去又一次次被退回來。
隨著退貨次數的增多,員工的抱怨聲也越來越大,稻盛和夫扛下所有的壓力。越是困難重重,越是不能輕言放棄。就在全員身心力竭之時,他們終於交出了滿意的貨品,而京瓷也由此被世人悉知。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沒有人做事情不會考慮結果。只不過,有人把得失看得很重,認為沒有收穫的事情就不去做;有人則更在意過程,能夠給自己帶來心靈上的成就感,結果如何都不重要。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往往不刻意的事,會隨著你的努力程度,最後得到圓滿的結果。有時候,想得太多反而讓人束手束腳,那不如放手一搏,看看自己的潛力能達到什麼程度。
網絡
稻盛和夫從一個出身貧寒的窮小子,逆襲成為一名人盡皆知的優秀企業家,他有著一套獨特的方法。就連任正非談起稻盛和夫都說:「京瓷已在引領一場實實在在的新材料革命,將極大地推動通訊業和網際網路發展。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精進,做到全球第一,我們只有追隨的份。」
由此可見,稻盛和夫身上有著普通人難以看透的哲學與智慧。如今,稻盛和夫將個人成長、處事哲學、經營理念整合到三本代表作裡,分別是《活法》《幹法》《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其中,《活法》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對人生意義、處事方法的集結,裡面涵蓋了他對成長的歷程,以及經營企業的方法。如果你想了解稻盛和夫,如果你想學習成功人士的思維方法,那就不妨讀一讀這本書,相信它帶給你思想上的改變是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