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時代,我們如果要看未來各座城市的經濟發展,除了西南成都和重慶、西北的西安、東北的長哈沈之外,廣闊的華中腹地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湖北的武漢和河南的鄭州了。
武漢和鄭州分別對應湖北和河南,其所在的省份發展如何,直接決定了各自省會經濟水平的高度。下面從四個維度來分別比較一下兩個省份優勢與劣勢。
人口數量
河南人口過億,湖北則少了幾千萬,其實一個省份幾千萬的人口數量已經算是很多了,2019年經濟總量中,河南湖北分別是第五和第七,而人均是第十七和第八。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能使得經濟正向發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國內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那麼,湖北少上幾千萬人口的優勢使得湖北今後的經濟更健康持久。
產業經濟
兩省重工業和輕工業相差不大,重點就是高科技產業鏈的布局。河南的鄭東新區對標湖北的光谷。2019年,光谷經濟總量達1876億元,在全國169個國家高新區中,武漢東湖高新區綜合排名第四。而2019年鄭東新區GDP初步核算為1139億元,它有兩個標籤:金融和地產。地產拉動鄭東新區的比例保守估計在50%以上,新區還以金融為支撐,這有點令人一言難盡,說不上好與壞,只能看後市發展。所以,目前來說湖北的高科技產業鏈佔優,後期假如河南金融產業發展成熟了,勢必撐起內陸大局,到時是河南佔優。
教育水平
教育推動高科技產業鏈的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湖北的211和985高校數量是河南的三倍以上,雖然有歷史的原因在內,但毋庸置疑湖北佔優。
政策紅利
湖北三峽造就宜昌成為湖北老三,河南耕地保護也「成就」豫東豫南幾個地區的現狀,未來不會改變,尤其是耕地保護方面。湖北洩洪區荊州對標豫東豫南的商丘、周口、駐馬店、南陽和信陽,很明顯,優勢仍然在湖北一方。
其實還有一項比較關鍵的因素就是土地面積,之所以沒有把這一項列出來,是因為未來經濟兩個至關重要的產業——高科技與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和土地面積成反比例了,今後高科技與金融的輻射力不能說是誰的土地面積大誰的輻射力就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國內的上海和歐洲的盧森堡。
所以從以上的人口、產業、教育、政策來看,河南與湖北兩個省的潛力勢均力敵,難分勝負,前期河南偏弱。那麼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就在於各自高層的能力上面,誰能夠更加開明高效,誰就能夠在未來的經濟大道上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