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各地盛產南瓜。南瓜的吃法花樣繁多:蒸了吃,煮了吃,炒了吃,包包子包餃子吃,和黃米一起煮瓜飯吃,做南瓜燴麵吃等等。而蜜汁八寶南瓜,則是一種相當講究而又很有些說道的吃法,先前,還只在陝北一些縣城飯店餐桌上出現,改革開放以來,逐漸走向陝西全省,如今,包括西安各大飯店,一般的宴席差不多都有這道菜。
這道菜看似平常,卻很好吃。南瓜本身就有甜味,澆了蜜汁,甜上加甜。南瓜沙綿,八寶飯軟香,瓜裡鑲寶,珠聯璧合。造型也美。所以,老少鹹宜,雅俗共賞。
但也並非隨便什麼南瓜都能做好這道菜。南瓜也有高下優劣之分。嫩了不行,那只能炒了吃。要老到家,皮色深重時方佳。含水量不可過大,所以山地旱地的好於川地水地的。栽培有技術:播種前先開窩,上足底肥,以豆餅、豬糞為上,不宜用化肥;拉蔓時要逐節用土輕壓,並沿途追施稀肥,叫做「奶瓜」。陝北不少地方都出產優質南瓜,因為海拔一般在千米左右,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生長期也長,積蓄的糖分格外豐富。一般認為綏德縣的南瓜多上品,五裡灣的尤其好。老到的好南瓜呈橘紅色,似帶微霜,四周自上而下形成為若干巨大橘瓣狀,顯露出一道道深溝。有的甚至橘瓣狀重重疊疊,酷似丘陵溝壑。有溝的比無溝的好,溝深的比溝淺的好。這也許是老到與否的一種標誌。薑是老的辣,南瓜是老的香。這樣的丘陵溝壑般的老南瓜,頂端又斜立一粗壯蒼老的瓜蒂,看上去古色古香,清癯奇異,怪而不俗,怪中寓美。
有了優質南瓜,還須精心製作。有的將大塊南瓜切了塊,拼成若干個小南瓜,中間鑲了八寶飯;有的選取適宜的小型南瓜,原狀製作。有的順瓜的溝道切成若干塊,以方便客人食用。有的還在南瓜上刻制各色花紋,以增美感。延安的廚師認為,直徑在八九公分的南瓜較好,裝九寸盤不出線,更顯小巧玲瓏,有稜有角。榆林一些廚師先將南瓜一分為二,去瓤,過油,然後蒸製,認為這樣更容易定型,也更香甜。所鑲八寶飯可選用不同材料。上菜前澆甜汁,一般不用白糖,用蜂蜜。總之,製作方法同中有異,各有千秋。
早在20世紀70年代,蜜汁八寶南瓜就上過國宴。那是1973年6月9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客人黎筍到延安,下榻延安賓館。地方上準備了宴會菜單,周恩來審定時,將海參魷魚之類通通勾掉,並要求儘可能多上具有地方特色的菜餚,當時負責接待工作的同志便推薦了蜜汁八寶南瓜。後來說到這段故事時,許多吃了蜜汁八寶南瓜的人都說,這道菜上國宴,夠格。
蜜汁八寶南瓜上國宴,始於20世紀70年代。但蜜汁八寶南瓜這樣的菜餚則是早已有之。原延安地區副專員羅士傑1973年6月曾負責接待周恩來總理與越南貴賓,他說這樣的菜在延安是早已有之,他和延安賓館的廚師幾經商量,共同研究,改進為「蜜汁八寶南瓜」。榆林賓館原總經理孟振民也說,他在綏德工作時,就曾與綏德廚師一起研究製作過「蜜汁八寶南瓜」。後來我同榆林幾位老廚師座談時,他們一致認為,這是陝北一道傳統菜,在他們的師傅的師傅手裡,就已經有了。並有多種做法:其一叫八寶瓜,瓜內鑲入大米、扁豆、薏米、白葡萄乾、熟蓮籽、青紅絲、黃桂醬等等,可以先蒸瓜去水分再鑲甜料,也可生瓜與鑲料一起蒸。其一叫釀南瓜,用肉丁餡,加蝦米末、玉蘭片丁等等以及各種調料,與蒸好的軟大米一起,拌合豬油後鑲入南瓜,蒸製至熟。這前一種為甜食,後一種則是鹹味食品。
我的看法,所有這些,都是事實。不少好的事物,發生、發展與創造,自有它們的適宜條件,這樣的條件不會一切地方都具備,所以會發生在一些獨特的地方;這些條件又可以在若干地方同時異時具備或者差不多具備,所以也會在不同的地方產生。陝北盛產南瓜,南瓜富胡蘿蔔素,既可當飯吃,又可做菜,勞動人民窮時不得不吃,日子過好了,仍然愛吃,這樣就必定要尋求多種吃法,以滿足對食物更高也更多樣的需求。既可以單獨蒸了吃,也就可以澆了蜜汁吃,也就可以鑲了八寶甜飯或者肉餡吃。安徽便有一種粉蒸南瓜盅,瓜皮刻花,內鑲豆瓣醬、酒釀汁、炒米粉等,形似宜興陶器,味鮮甜、微辣、清香,飲食文化學者王子輝認為「不失為素筵的大菜」。
未經考證,不知發明於榆林釀南瓜之前或者之後。又據《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美國,南瓜餡餅是感恩節和聖誕節的一種傳統甜食,也用作布丁和湯;還作為萬聖節前夕的裝飾品。未經考證,不知這洋南瓜餡餅與我們的南瓜包子、餃子,哪個發明得更早一些?其實,前人與他人已經做過的,後人和另外一些人未必都了解,便又在實踐中摸索出來,這是常有的事;因為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又且是不同的人多次琢磨研究,所以有同有異,並且得以不斷豐富、提高。在這中間,每個探索者都付出了勞動,做出了貢獻。整個人類文明史都有這樣的現象,豈止一個蜜汁八寶南瓜。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眾平臺。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相關內容
陝西美食探秘之旅:
大荔 | 蒲城 | 富平 | 華陰 | 白水 | 潼關 | 澄城 | 合陽 | 韓城 | 華縣 | 臨渭 | 三原 | 乾縣 | 禮泉 | 涇陽 | 興平 |長武| 旬邑| 淳化 | 彬縣 | 永壽| 武功 | 秦都 | 渭城|漢苑| 周至 | 戶縣 | 清真專場|藍田 |官府菜| 高陵 | 臨潼| 閻良 | 長安 | 岐山 | 鳳翔 | 眉縣 | 金臺 | 扶風 | 麟遊 | 隴縣 | 太白 | 鳳縣 | 陳倉 | 渭濱| 千陽 | 楊凌| 耀州 | 王益 |印臺| 宜君 | 2015 研討會 |漢陰 |高峰論壇|嵐皋|漢濱| 留壩|
陝菜專欄:
如畫陝菜 | 陝菜春秋 | 白劍波專欄 | 高巖專欄 | 何金銘專欄 | 朱立挺專欄 | 徐長安專欄 | 王子輝專欄 | 典藏陝菜 | 陝菜向東 | 陝菜培訓 |
其他:
永興坊 | 美食探秘 |
陝西美食探秘之旅 第57站,待定
聯合運營:
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陝菜研究院、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企業家委員會、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專家指導委員會
支持單位:陝西省商務廳、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