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大家普遍對川菜的認知就是入口的麻、辣、香。川菜確實是以這三種味覺著稱,其食材價格便宜、口味大眾化,也是其在全國興起的原因。這也是各地食客,一提及川菜的第一印象,這本身也沒什麼錯,但很多川菜大廚與川菜文學者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因為川菜不只是大眾心目中的麻、辣、香,它也有陽春白雪的一面,這些學者在這個時候,通常會提到一款口味極具清淡,且檔次極高的清湯菜,它就是雞豆花。
所謂的豆花,其實就和北方的豆腐腦超不多,口感爽滑細嫩。雞豆花就是用雞肉去做出豆花的口味,這事極具挑戰性的做法,大家可以試試。做雞豆花的選材肯定要選雞胸肉。但是雞腿肉要比雞胸肉口感好,為什麼不選雞腿肉呢?如果是做宮保雞丁,我們會選擇雞腿肉,但是雞豆花不同,因為雞胸肉裡的結締組織遠遠少於雞胸肉,肌肉組織更鬆散,更容易製作成松茸,所以我們當然要選擇口感更佳細膩的雞胸肉。
製作雞豆花,熬製清如山泉水的清湯是首要,清湯的品質,直接影響菜餚的口感。我們選用老雞、老鴨、鴿子、去皮肘子、瑤柱熬湯,雞、鴨的頭、脖子、爪需要去除。老雞、老鴨剁成大塊或一分四,分別放入大火的沸水中焯透,撈出後,用清水衝掉血沫,肘子、鴿子,同樣的方法分別焯水。金華火腿上蒸籠,開大火蒸30分鐘。後再取出,放進烤箱,上180度,下240度,祛除火腿的肉腥味。瑤柱用清水浸泡,泡軟後,去掉第一次浸泡的水分,加水再次浸泡回軟。
再用不鏽鋼桶,將老雞、老鴨、鴿子、肘子一併放入桶中,再放入蔥段、姜塊、甘草、白胡椒,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製6小時,後再把金華火腿、瑤柱放入,繼續再煮一個小時。煮好後,關掉火,撇去上面多餘的油和雜質,再取出一部分清湯,進行加工。加工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卻很重要,你的清湯是否會像山泉水一樣清澈見底,完全取決這一步。這個關鍵的步驟叫做掃湯,其目的就是為了清除雞湯中的雜質。
雞湯都已經熬好後,取一些鮮肉,製作成肉茸後,湯鍋中開小火,保持清湯微微沸騰,將肉茸倒入湯中,肉茸在被煮熟的過程中會吸附湯中的雜質,等完全成熟以後,就會全部浮現再湯鍋表面,這時我們用漏網將其撈出即可。這個掃湯環節最少需要兩次,第一次是紅茸掃湯,也就是豬的裡脊肉,剁成肉茸,第二次就是白茸掃湯,也就是雞胸肉剁成肉茸。如果還沒有到預期效果,第三次、第四次也都是需要的。清湯製作好後,加入食鹽適量,這樣一鍋晶瑩剔透、清淡鮮美的清湯就算是合格了。
最後我們來製作雞豆花,先把雞胸肉切成小塊,再用刀背錘成肉茸,要不能看到裡面有顆粒狀的存在,否則將無法體現豆花一樣的細膩口感。再製作成肉茸的雞胸肉中加入料酒、食鹽、少量清水、水澱粉,水分多是讓雞豆花更細嫩,但不能放多,水澱粉是為了使肉茸在高溫下更快的凝固。取雞蛋清,攪拌的久一些,有打發器最好,將蛋清打發至泡沫狀,將這些泡沫與雞肉茸混合在一起,這樣會使雞肉茸更蓬鬆,但是攪拌時不能太用力,否則泡沫就消失了。
再取少量清湯燒開後,調成小火,保持清湯微微沸騰的狀態,依次的下入雞肉茸,注意不要弄散了,等到凝固以後,撈出來放入湯碗中,再放入幾片焯過水的豌豆苗,澆入一些新鮮的雞湯即可。其實我在家裡面也把主要的食材調換過,味道也是可以的,比如老雞、老鴨、鴿子,這些我都是用雞架、鴨架、豬骨代替的,因為說實話,在自己家搞這麼多食材,還是有點不太現實,感覺也有點浪費。被評為中國川菜十大名菜之一的雞豆花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我做的美食可以給我點點關注,謝謝大家!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百度網站無關,圖片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