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落洲九月霜降後,水涸為平地。原來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歷史規律...

2020-12-15 騰訊網

大水

作者:白居易

潯陽郊郭間,大水歲一至。

閭閻半飄蕩,城堞多傾墜。

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風卷白波翻,日煎紅浪沸。

工商徹屋去,牛馬登山避。

況當率稅時,頗害農桑事。

獨有傭舟子,鼓枻生意氣。

不知萬人災,自覓錐刀利。

吾無奈爾何,爾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後,水涸為平地。

桑落洲九月霜降後,水涸為平地。原來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歷史規律,大水衝來了黃梅戲。明代閩劇鼻祖曹學佺曾在桑落洲借鑑黃梅戲,創作了閩劇。他日思君處,江邊桑落洲。明代熊汝達曾在桑落洲看見大水來襲,滿江都是逃荒的難民,唱著黃梅戲逃難。福星門外船如葉,桑落洲前心似灰。

你知道黃梅戲的發源地在哪嗎?黃梅戲發源於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古桑落洲上。安慶第八屆黃梅戲藝術節,為什麼請桑落洲人宣布開幕?如果你了解黃梅戲的歷史,這一切都會釋然。黃梅戲源來如此。難怪宋代詩人會在此寫道:情知白司馬,到此青衫溼。黃梅戲跟桑落洲大水有關,跟白居易有很深的淵源。是桑落洲人的一部苦難家史。

根據民國的《宿松縣誌》記載,邑境西南與黃梅接壤,梅俗(桑落洲人習慣跟黃梅差不多),好演採茶小戲,亦稱黃梅戲。桑落洲人大部分說黃梅調,所以桑落洲人唱出來的戲,又稱黃梅調,黃梅戲。

宿松匯口鎮楊樹林戲臺,在宿松縣南八十餘裡的快活嶺上的楊樹林邊。這個是專門唱戲的戲臺,不是普通的廟會戲臺,有專業的戲劇班子常年在此演出。清代道光年間(1840年左右)的著名文士賀作衡在此寫下了一幅對聯:

楊妃春色,西子秋波,演出些,媚態柔情,問今世,有幾雙醒眼?

林下樵歌,溪邊漁唱,彈到那,高山流水,怕古來,無兩個知音!

楊林古戲臺遺址

楊林古戲臺,遺址在今匯口鎮三興村楊林快活嶺。彭玉麟曾在此寫過一首詩「桃花岺舊飛紅雨,桑落洲新長綠蕪」。說的就是這裡。

1858年左右,彭玉麟曾和李鴻章在匯口一帶打架,後握手言和,喝著桑落酒,看著黃梅戲,握手同醉松滋宮。

根據《戲劇節》1984年第 1-6 期 - 第 20 頁,裡面有一段是關於宿松程營黃梅戲的故事。想起鄰居同志曾對我說了一段其故鄉見聞:民國十四年左右(1925年),宿松縣程營一帶的老百姓,按老習慣,在六月初六晚上做「火王會」,請了戲班來唱黃梅戲,這戲班就是匯口楊林請來的。並請了當地一位相當有名氣的王姓老秀才,撰寫了一副對聯,貼在臺上。聯文是:

火王廟戲臺對聯

月夜好消閒,看銀燭光中,滿眼扶搖金翡翠。

林鐘方協律,聽荷花香裡,有人高唱玉玲瓏。

根據2013年3月31日,安慶日報《宿松周刊》記載,宿松佐壩石普水採訪虞仁貴老人:虞松巒的文南詞現有據可查的祖師傅叫虞龍保,家住桑落洲程營虞墩,民國20年(1931年)來到虞松巒教戲。第一代宗師中還有一個叫鄭三須的老師傅。桑落洲程營人,鄭師傅臉譜、鑼鼓、二胡功夫極好。這二位師傅相得益彰,他們既是導演又當演員,劇本大部分來自京劇,所以他們業內人士稱文南詞為「京劇尾」。虞龍保和鄭三須,只是桑落洲黃梅戲演員當中的普普通通一員,在外都能開宗立派,可見桑落洲是黃梅戲發源地無疑。

黃梅戲的發源,跟發大水有關。

1958年4月,湖北武昌,東湖客舍。毛澤東提出一個疑問:「黃梅戲怎麼到安徽去了?」

時任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的梅白(湖北黃梅縣劉佐鄉人,跟宿松縣匯口鎮一路之隔)回答:「是大水衝去的。黃梅縣地處在長江、龍感湖之間,每次水災,會唱黃梅戲的水鄉人家,就流落到附近的安慶一帶去賣唱。」

以上對話,當時的新聞報導並未言及。三十年後,梅白撰文《毛澤東看黃梅戲》,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1月26日第7版。

1958年9月,安徽合肥,稻香樓。毛澤東問曾希聖:「湖北有個黃梅縣,為什麼黃梅戲出在安徽?」

時任安徽省文化局局長的楊傑回答:「黃梅縣與安徽宿松縣交界,舊社會可能黃梅縣災民逃荒到安徽,他們既唱黃梅調,又吸收了安慶地方民歌,形成了現在的風格,成為黃梅調。」

大水衝來了黃梅戲,這個是真的嗎?

大水衝來黃梅戲,這事還得從唐朝開始講起。

大水

作者:白居易

潯陽郊郭間,大水歲一至。

閭閻半飄蕩,城堞多傾墜。

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風卷白波翻,日煎紅浪沸。

工商徹屋去,牛馬登山避。

況當率稅時,頗害農桑事。

獨有傭舟子,鼓枻生意氣。

不知萬人災,自覓錐刀利。

吾無奈爾何,爾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後,水涸為平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翻遍白居易的詩集,似乎找不到白居易對桑落洲的描寫。桑落洲與九江咫尺之隔,為什麼白居易對此連隻言片語都不曾寫過呢?其實白居易寫過很多關於桑落洲的詩,只不過當時桑落洲更名了,叫做獨樹浦。這大概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桑落洲為什麼叫獨樹浦呢?這還得從周瑜修建的九洲八卦陣說起,公元200年左右,周瑜在桑落洲,修建九洲八卦陣,種九棵柳樹作標,植卦數桃樹作示。後來由於桑落洲崩岸,到公元400年,陶淵明上岸時,桑落洲上只剩下五棵柳樹,因此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這在跟陶淵明同時期的謝靈運的《入彭蠡湖口》詩中有介紹: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說的就是桑落洲崩岸。到了公元800年左右,桑落洲上只剩下一棵百年大樹了,當地人稱之為獨樹浦。這棵樹,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被砍伐了。

據石奎元記載,驛裡樹是桑落驛開始運營時所栽的一棵梧桐樹苗(桑落洲人寓意,載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經600餘年風雨歷程,已長成一棵洲區獨一無二的大樹,樹幹粗要六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估計樹幹的直徑約4米左右,樹冠的直徑和樹高均約30餘米。驛裡樹稱之為寶樹,不僅僅是因樹齡長,樹體大,她還有兩大功能。一是驛裡塘船碼頭的固定航標,無論是從哪個方向進入驛裡港,到驛裡塘碼頭的船,望著驛裡樹,以此為標記,才可順利地進入驛裡港口到達驛裡塘;二是驛裡樹是抗災救民的安全寶樹。每當江堤潰破,洪水洶湧襲來,當地的百姓一時找不到船隻時,都爬上大樹,以防被洪水捲走。如1954年,發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來不及轉移的幾十個老百姓,當洪水襲來時,都爬上了驛裡樹,樹有4個較大的樹枝,直徑均有一米左右,每個大枝上能住兩三家人,這些人在樹上熬過了四、五天後,洪水基本穩定時,才被政府派來的大船救走。事後人們都說,要不是驛裡寶樹救了我們,早已葬身魚腹了。這棵樹齡悠長,枝葉繁茂,樹形美麗,高大挺拔的驛裡寶樹,猶如一位歲月滄桑的老人,她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是不可多見的國寶,本應加強保護,使其益壽延年。只惜,胡天不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人砍伐變賣。但是驛裡寶樹的形象,在當地50歲以上人們的腦海裡,還記憶猶新,談及此樹,都津津樂道,挽惜不已,因為這些人在孩童時,都爬上過此樹,嬉戲玩耍,掏過鳥窩,攀過絕頂。若此樹未遭劫難,現在定然是枝葉繁茂,成為本地,乃至宿松的重點保護對象,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一大風景線。可惜了!!!獨樹浦已經沒有獨樹一幟了。

跟白居易同時代的賈島也曾寫過:古岸崩將盡,平沙長未休。這句跟胡玢的廬山桑落洲詩簡直如出一轍,到底誰抄襲誰的,我們這邊就不做考據了。可以肯定一點,這句一定是寫桑落洲的。由此可見,桑落洲崩岸有多嚴重。我們還可以從白居易的《浦中夜泊》中發現,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桑落洲上就已經有堤壩了。暗上江堤還獨立,桑落洲堤應該申請非遺保護,桑落洲大堤都一千二百多年了。可是我們卻從不拿這座人民生命線當回事。依舊牧牛羊,在上面嬉戲。也許真正的保護,就是我們從未發現其重要性,沒把他當回事。當我們把他捧在手心時,其真正的作用價值也就失去了。把手緊握,什麼都沒有,把手放開,你卻擁有了全世界。大概如此吧。

獨樹浦很有名,陸遊在《南唐書·胡則傳》說:「使者至獨樹浦,大風斷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七:「上(宋太祖)聞江州城垂破,遣使持詔賜翰,禁止殺戮。使者至獨樹浦,值大風不能渡,比至,城已屠矣。」李公佐的唐傳奇小說《謝小娥傳》,李公佐跟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關係很好,跟白居易關係也很鐵。這個《謝小娥傳》就發生在白居易當江州司馬期間,估計是根據白居易口述改編的。白居易根據此寫出了千古名篇《琵琶行》,故事發生地,就在獨樹浦。這裡的獨樹浦就是指的桑落洲。這琵琶行就是導致黃梅戲誕生第一隻蝴蝶。

獨樹浦的琴聲

《寄葛秋巖》

林景熙(1242-1310年,溫州蒼南人,葛秋巖即九江人葛慶龍,字秋巖,和董嗣杲,林景熙等有互動,葛慶龍墓在廬山仙人洞)

吳地繁華半劫灰,故山秋遠夢頻回。琵琶亭老春風棹,桑落洲寒夜雨杯。

歲月悠悠人幾換,關河渺渺雁空來。酒酣欲寄登臨眼,黃葉斜陽滿廢臺。

《得京友信問曾觀三疊水否因寄 》

董嗣杲(生卒不詳,浙江杭州人,生活在宋末元初,宋亡以後,入山為道士)

破橐蕭然不自休,蘆黃葦白九江秋。抗塵狂作兩年客,看水慳為三疊遊。得酒問魚愁入市,有書無雁卻登樓。徵裘幾搵思家淚,兩眼凝窮桑落洲

琵琶亭

艱難罹歉歲,寂寞向他州。分絕青雲上,家遙滄海頭。空江蕩寒月,枯葦積荒洲。不奈譙城角,嗚嗚吹亂愁。

我們可以從上面詩文中看到,宋朝詩人寫琵琶亭,總得寫桑落洲,可見琵琶亭故事和桑落洲關係淵源有多深。

白居易時代的照片找不到,但是他的詩句和二十年前,桑落洲大水的情形異曲同工。

1998年,2016年大水局部照片和白居易的描繪,真的太像了,一千多年了,透過紙背,你都能感受到,桑落洲人民當時所經歷的苦難。桑落洲人一直延續當年白居易的叫法,把洪水稱為大水,發洪水,稱為發大水,千年未變。

城堞多傾墜

牛馬登山避

閭閻半飄蕩

水涸為平地

工商徹屋去

不知萬人災

蒼茫生海色

渺漫連空翠

風卷白波翻

日煎紅浪沸

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生論文,1998年6月談及了桑落洲大水。

1804年,江西德化桑落鄉低田被淹四五尺。

1825年,桑落洲又發大水

德化知縣吳名鳳匯口八裡江搶險

吳名鳳(1767-1854年),山東寧津人,清道光四(1824)年任德化知縣,1825年,長江發大水,江水又一次漫入桑落洲。吳名鳳聽到消息,急忙過江前往勘察,被大風吹到八裡江去了。逆流而上,崩岸,水流急,小船根本靠不了岸,用纜繩捆綁,纜繩也斷了,幸好還有一條備用的纜繩,套住了,才得以上岸。這段傳奇經歷,被他記錄在了《書張南山黃梅御災事》。吳名鳳大難不死,這特殊經歷,讓他終身難忘。回到潯陽後,這年十月初二,他夫人為他產下一子,他給這個孩子取名潯源。吳潯源(1825-1902年)清代著名史學家,書法家。吳潯源這個名字,就是為了紀念當年桑落洲八裡江抗洪搶險的那段傳奇。

《書張南山黃梅御災事》

五年,江水復溢入桑落洲,餘急往履勘,橫江逕渡,被風吹至八裡江,逆流而上,崩岸壁立,水急而溜,舟不得前,乃更以巨纜系桅,數人牽之,詎意負纜者用力過猛,纜竟中斷,辛有纜桅短縴強,復挽轉如一發而引千鈞,如連絲而系斷藕節意。平生之險,未有甚如此者,乃亦為民事,亦勘水災,其情形與張子相似。

張維屏,號南山

桑落洲人即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還能使得桑落洲邊谷,年年載滿車(清代江蘇布政使,陳奉茲寫的《潯陽樂》陳奉茲是乾隆二十五年的進士,他在詩中寫的採茶歌,就是桑落洲的黃梅調,日後風靡全國的黃梅戲)

古樂府,今參用月節歌,以道其風土之概耳

仙山誇海上,我唱潯陽樂。燈火照龍河,偏鄰女兒港。湓浦花遍開,何如上林苑。煮茶立夏日,永無別離苦。龍舟分鶩處,寒儒心暗動。菱角南湖好,佛土贊西方。無非是故鄉,魚龍雜綺羅,一路採茶歌(正月)。宅邊新柳綠,何事惹閒情,借問陶家否?桃花人畔明 (二月) 。啼鶯勸酒杯,不見只空回 (三月) 。持藕和作團,請佛出世看(四月) 。一個向龍池,試卜奪標時(五月)。鱅魚此又鮮(六月)。七夕不乞巧,河漢轉西軒。笑殺牛女星,拙人難與言(七月)。今夜送瓜瓞,明年生寧馨。團圓閨裡月,莫問煙水亭(八月)。蓼花水信過,江北女兒誇。桑落洲邊谷,年年載滿車(九月)。雲山不作帶,打稻且開場。田主收租喜,黃雞佐酒香〔十月)。已愛廬山雪,更喜廬山燒。天半赤蜿蜒,水窗對窈窕(十一月)。 居人性懷土,少在外過年。自酬年福後,且忌出銀錢(十二月)。

桑落洲人豐收之餘,悲天憫人,把自己的苦難家史唱出了,演義出來,這就成了日後的黃梅戲。宿松縣誌有詳細記載。陳奉茲的採茶歌,即黃梅戲。

毛澤東主席愛看黃梅戲,1958年在武漢東湖客舍,毛主席問梅白:「黃梅戲怎麼到安徽去了?」

梅白(1922-1992年,黃梅縣劉佐鄉梅花屋人,在宿松縣匯口鎮隔壁,梅白家離我家五裡多路。梅白時任湖北省委秘書長)說:「是大水衝去的,黃梅縣地處在長江、龍感湖之間,每次水災,會唱黃梅戲的水鄉人家,就流落到附近的安慶一帶去賣唱。」

根據清代救濟原則,是不允許流民串省的,參考電視劇《闖關東》,山東人民想去東北還得闖,於是就有了二人轉。但是黃梅人卻闖不過安徽城。戲為什麼沒有在九江落地開花,反而在幾百公裡外的安慶開花結果,原因其實挺簡單,九江也是重災區,接收不了那麼多難民。就近乞討,是不需要什麼技能的,到了遠一點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沒有技能,連飯都要不上。再者,安慶是不會接收那麼多湖北難民的。湖北就近去武漢方便多了,怎麼會捨近求遠,去外省謀生,這點絕無可能。就連現在都一樣,劉佐人去武漢的多,去安慶的,幾乎沒有幾個。雖然只有一路之隔,但是卻天壤之別。

梅白回憶錄節選:

一九五六年七月毛主席到湖北,要一個本地幹部到他身邊辦事,梅白以湖北黃梅人、省委副秘書長調任。梅白在1956年7月至1960年5月期間,曾經先後在毛澤東來湖北期間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過數十天。一九六0年五月,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後,省委決定派梅白到荊門縣兼任縣委書記。下面是梅白的回憶錄:

在荊門,饑荒嚴重的程度是罕見的,有戶人家死了孩子,父母親把孩子煮了吃!在恩施還有人賣人肉包子!我訪問了煮孩子吃的這戶人家,我哭了一場,中國奴隸社會有「易子而食之」的記載,可那是幾千年前的事,我們呢?是在一九六0年,建國十一年以後,不是「易子而食」,而是自己吃自己的孩子!這是我們自己製造的災難,革命怎麼竟然成了這個樣子!

我把在荊門發生的這些情況向毛主席寫了第一號通訊,我在電話中直接請示毛主席,要求允許我解散食堂。我說,群眾總結辦食堂三條:「一是生、老、病、死、苦,二是房前屋後的樹一掃光,三是幹部貪汙腐化,毛主席當即在電話中同意我解散食堂。

此外,我在荊門試驗生產責任制,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下,把部分農活分戶管理,開放農貿市場,並總結經驗向省委報告。陶鑄同志看到了部分農活分戶管理的報告後,認為缺點是沒有和產量掛鈎。當時陶鑄和趙紫陽在廣東花縣搞包產到戶。但是我不敢這樣搞,記得毛主席、周總理說過鄧子恢是真正的土改專家,我便給鄧子恢同志寫了信,鄧老給我的回答是:「腦袋長在自己的脖子上,要問,你去問主席。」

接著陳正人在荊門檢查工作,不從實際出發,坐在小車上毫無根據地指責我們的做法是「近似單幹」,並強調工作成績再大,違背毛主席、黨中央的路線是不行。我思想不能通,說他還未下車就伊始。但是,陶鑄和任重同志對我的工作還是關心和支持的,鼓勵我要好好鍛鍊自己,特別是陶鑄告訴我,毛主席批評我「在廬山會議的動作是不光彩的」,現在退到廬山會議為止,不能再退了。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產生了一些消極思想。

後來,我在荊門羅窯大隊蹲點,根據幹部和群眾的要求搞了分田到戶,就是按勞力實行分田到戶,美其名曰:「部分農活分戶管理責任制。」分田到戶後,羅窯大隊範圍的莊稼顯然比周圍地方長得好,我組織全縣大隊以上幹部參觀,沒有人說不好的。那以後,分田到戶在全縣範圍內都搞起來了。正在這時候,黨的八屆三中全會在北戴河召開,會議公報送發之前,我接到鄧老給我的信,信中貼有一句英文寫的紙條:「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其實他並不懂英文,英文是別人代寫的,我知道他是在特意提醒我,怕我犯錯誤,這是鄧老給我的最後一封信。果然,以後我在荊門搞的分田到戶被當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典型受到批判…..。

1927年,松南暴動失敗,桑落洲人黃鶴籌還用傳統起俟(唱黃梅戲,挨家要飯)上井岡山。可見桑落洲是黃梅戲的發源地。大水衝過去的是桑落洲人民的黃梅戲。

清末大水逃荒災民,黃梅戲就誕生其中

節選清實錄記載:

乾隆二十三年乙卯。吏部議覆、署江西巡撫阿思哈疏稱、九江府屬、德化縣小池口。界連楚省。為南北水陸要衝。距縣雖止一江。風浪不時阻隔。且該處兩省居民糅雜。差使絡繹。需專員駐劄。查德化城子鎮。向設巡檢一員。現該處已淤漲成洲。並無商船停泊。請將巡檢移駐小池口。兼轄江北封一、封二、桑落、等鄉。並飭督率救生船隻。不時巡遊。其衙署、即移城子鎮原署改建。官役俸食照舊。換給小池口巡檢鈐記。至城子鎮原轄之赤松、南昌、二鄉。歸併德化縣管理。應如所請。從之。

乾隆二十九年甲戌。諭曰、輔德奏、江西德化縣。與湖北黃梅聯界。江水奔注。淹及該縣封一、封二、桑落三鄉。現在照例撫恤等語。該處猝經江漲。致損秋禾。閭閻歲事。未免失望。深為廑念。所有應行加賑月分。以及蠲免借糶各事宜。該撫速飭所屬。迅為查辦。務俾被水災黎。均沾實惠。其彭澤等五縣。最低處所。德化之赤松一鄉。雖例不應賑者。亦著一體分別加恩。查其被水稍重極貧戶口。量予撫恤。以示惠養黎民至意。該部遵諭速行。

乾隆三十四年庚辰。是月。江西巡撫吳紹詩奏、九江地處下遊。於五月二十八、九、至六月初七等日。暴風疾雨。湖北連界之黃梅縣、後湖漲溢。鬥母庵橫壩潰口二處。湖水漫入。又初五日夜。風雨甚大。兼之上遊川水暴注。高於堤面。黃梅潘興口迤上江堤。陡被衝漫。江水湧入。人力難施。以致德化縣之封一封二兩鄉。全被淹沒。其附近之桑落等鄉。亦淹至十之七八幸先期豫備未傷人口。臣於十一日輕裝減從親赴查勘。務使一夫不致失所此外尚有九江府屬德安、湖口、彭澤三縣。南昌府屬南昌、新建、進賢、三縣。饒州府屬鄱陽、餘干二縣。南康府屬建昌縣。各報一隅被淹。詢之土人。據稱、即日速晴水退。立秋前尚可補種晚禾。臣隨時查察。飭令水退之地即趕種雜糧。倘有成災處所及期分別辦理。得旨、黃梅被水。正廑江西。覽此奏水退補種情形。略慰。其有成災者。即加意撫恤。毋致失所。

嘉慶十年。辛卯。展賑江西德化縣桑落赤松二鄉、被水災民。貸南昌、新建、豐城、進賢、鄱陽、餘干、星子、瑞昌、宜黃、都昌、建昌、德安、湖口、彭澤、永豐、十五縣、災民耔種口糧。

自唐代白居易時代以來,桑落洲人受文人墨客影響,琵琶行,加上漁歌,曲藝,民間藝人的加工,桑落洲漁歌,採蓮調,漸漸演化成了黃梅戲。由於桑落洲說的方言是黃梅調,所以唱出來的,也叫做黃梅調,又稱黃梅戲。黃梅戲可以說就是桑落洲人的一部苦難家史。

黃梅戲是桑落洲的瑰寶,桑落洲人比較低調,啥也沒說,也不爭,也不搶。

9月27日,安慶黃梅戲藝術節現場,桑落洲人在主席臺宣布黃梅戲藝術節開幕。

桑落洲人一直這麼低調,黃梅戲發源地在桑落洲,可桑落洲人啥也沒說。黃梅戲當初的風靡程度,不亞於90年代港臺歌曲。黃梅調電影更是中國影史上極為獨特的類型之一,就其商業意義而言,自1950年代後期開始,約莫十個年頭,香港、臺灣、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華語電影海外市場,幾乎全都籠罩在黃梅調的風潮中;只要是古裝文藝敘事作品(而非武俠打鬥),很少不用黃梅調歌唱推展情節的,即便在功夫武打影片全面興盛之後,黃梅調的餘溫也仍然持續至80年代初。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港澳臺對黃梅戲如此熱衷,我們桑落洲也不能固守自封,不向外部學習。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首臺灣歌曲。葉啟田的故鄉。這首歌跟白居易的那首詩,相得益彰。

有幾間厝

用磚仔砌砌

看起來普通普通

時常出現我的夢中

彼就是我的故鄉

住一陣人真正善良

面上攏帶著笑容

安份守已士農工商

彼就是我的故鄉

晚時呀廟口

聽大人凸風叔公講

日本時代尚界勇

姨婆唱著望春風

彼就是我的故鄉

想起著可愛的故鄉

乎我意志堅強

在我的打拼奮鬥中

你就是鼓勵我最大的力量

有幾間厝

用磚仔砌砌

看起來普通普通

總有一日我會成功

返回去我的故鄉

相關焦點

  • 桑落洲上的新年守歲 三百五十八年前的桑落洲新年,大雪紛飛,提筆...
    三百五十八年前的桑落洲新年,大雪紛飛,這裡聚集了一群文人墨客,他們提筆殺人猶帶血,壯士斷腕引頸歌。明末探花錢謙益(1582-1664年)1662年曾為施男的《卭竹杖》這本書作序,施男跟錢謙益關係十分好。施男的這本書裡面有兩首詩跟桑落洲有關。1660年,他在桑落洲與廖師吉,葉清文等一同守歲。
  • 重陽節,一千年前,匯口鎮八裡江出現雙龍護舟,這在《江州志》有詳細記載,聖一娘娘在重陽節登仙
    九月九日重陽節,一千年前,桑落洲的那個重陽節,原來是聖一娘娘羽化登仙的日子。小孤山上的媽祖林默也是這一天登仙,兩者聯繫緊密。
  • 霜降是什麼意思 原來霜降有這麼多有趣習俗
    不少人一定都知道馬上就要霜降了,這個時間的氣溫會越來越低,夏天的炎熱酷暑已經徹底離我們而去,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在酷暑和嚴寒之間的秋季,雖然十分短暫,但是對我們的養生卻十分的重要,你知道在霜降的時候應該如何養生嗎?霜降是什麼意思10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
  • 農村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今年啥時候霜降?
    在農村中關於霜降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一些俗語是和霜降的時間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九月霜降還是十月霜降呢?對農業會有哪些影響?剛才說到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
  • 霜降節氣:品讀《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了解霜降
    ——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
  • 霜降將至,農村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
    最近我國多地都下起了小雨,特別是南方地區這幾天陰雨天氣持續。隨著降雨的持續,各地天氣也逐漸降溫。其中北方不少地區還早早的下起了雨夾雪,仿佛就進入了冬季。確實今年的天氣變化比較明顯,而不久就要到霜降節氣了。
  • 霜降即到,今年霜降有啥不同?與拉尼娜現象有關係嗎
    導讀:霜降節氣馬上要到來了,相信大家都很關心今年霜降節氣什麼時候到來?霜降節氣冷不冷?霜降節氣與拉尼娜現象有什麼關係等等,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據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記載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霜降節氣來臨之後,露氣開始凝結成霜落下結在地上和草叢中,風吹能有刺骨的寒冷了。白天太陽出來後,天氣又很溫暖,所以晝夜溫差很大,夜晚寒冷。今年霜降有什麼不同嗎?
  • 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進入到十月下旬,已經連續下了多輪降雨了,這個期間天氣確實該寒冷了,因為霜降節氣就要到了。在農村的老農民就很擅長「看雲識天氣」,而他們的依據就是一些古人留下來的老俗語。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即將到來的霜降節氣有關:「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哪天霜降呢?
  • 霜降將至,霜降就下霜嗎?今年有啥不同,又有哪些農事?看完知道
    就節氣來說,寒露節氣已經過半,再有幾天就要霜降了,霜降是24節氣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0月23日—24日就會如期而至,今年是23日。那麼,霜降到了就一定會霜嗎,今年霜降有啥不同呢?
  • 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對農業有啥影響
    我查了一下資料,最近的一次農曆十月份進入霜降節氣在2033年,那一年進入霜降節氣的時間是農曆10月1日。如果後查,查到1980年也沒有查到有在農曆十月份進入霜降節氣的年份了。可見農曆十月份進入霜降節氣,還是比較少見了,說百年不遇也不為過。出現農曆九月和十月份進入霜降節氣,主要因素是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方法,和農曆的計算方法有所不同。
  • 為何西方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星期天?又是如何演化的?還有雙休
    談到萬年曆,無論是西方的星座,還是東方的周易八卦,開始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是通過對日月星辰不斷的觀察和總結,最終歸納總結出來的規律,以方便農耕和生產。但由於古人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於很多現象無法用他們現有的知識來解釋,這時迷信就出現了。
  • 李群玉《桑落洲》:浦嶼漁人火,蒹葭鳧雁聲
    李群玉清才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詠自適,少好吹笙,善書翰,屏跡林壑,苦心為詩,與杜牧、姚合、方幹、李頻、段成式等交往酬唱,極有詩才。 三年後辭官回歸故裡,死後追賜進士及第。
  • 2016年霜降是幾月幾日? 霜降節氣由來及霜降養生習俗(圖)
    2016年霜降節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2016年霜降時間2016年10月23日 農曆九月廿三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霜降風俗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 今日霜降!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節氣,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 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
    ,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千裡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 現象「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在夏季,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區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
  • 霜降詩句古詩詞經典一覽 關於霜降的諺語或詩句霜降諺語有哪些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0月24日1時20分將迎來「霜降」節氣。專家提示說,「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天氣將由涼轉寒,公眾要注意防寒和防燥。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 今日霜降,最美的10句霜降古詩詞,看看都有哪些詩人寫過?
    ——《採菊亭》宋.朱豈意思是 霜降時節,草地上的野花凋落了,林木的枝條也散亂了。只有花園裡的筆直的菊花,一直是光彩奪目的姿態。而秋天,枯黃的草木也成為了古代文人詠誦的「霜降」主題。2、火燒寒澗松為燼,霜降春林花委地。
  • 霜降將至,「霜降不下霜,大雪滿山崗」啥意思?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導語:霜降將至,後天到了10月23號,農曆9月7日,也就到了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來臨。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記載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有老話說「霜降不下霜,大雪滿山崗」是啥意思?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 回憶:童年時代,霜降節氣的那些有趣的事兒
    頭條選圖(作家王天祥,山東青島人,高級記者職稱,曾在長白山區從事教育工作20年,後從事林區新聞工作和文化創作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說、旅遊文學、報告文學集、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企業管理、市場分析、成功學、人才學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本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題材的專題電視片數十部,發表網絡文章10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