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霜降節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6年霜降時間
2016年10月23日 農曆九月廿三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霜降風俗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霜降節氣由來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節氣之後養生
霜降之後的天氣會逐漸的變冷,這個時期也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日子,由於此時氣候乾燥,天氣多變,氣溫往往驟升驟降,體質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要防秋燥、秋鬱、賊風。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秋季養生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蘋果、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
防秋鬱
秋季養生防秋鬱首先要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心情不好,該做什麼還是得做什麼;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
防賊風
秋天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被中醫稱為賊風。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別是中老年人,對年輕女性來說,腿部的保暖也尤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