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霜降,中醫教您如何養生

2020-12-13 北京百草園國醫館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天向冬季過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水汽凝華成霜。正所謂「霜以殺木,露以潤草」,霜代表了上蒼對待萬物的態度由慈轉嚴,是摧殘,也是磨礪。霜色愈濃,秋之暮,既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深沉,「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的灑脫,也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鮮妍,此時節反倒是秋季最多彩的時期。

霜降前後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高峰,例如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均易發生。為預防疾病的發生,首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外出時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對呼吸道的刺激。其次,還要加強體育鍛鍊,增加抗病能力。霜降後天氣轉涼,由於身體局部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此時慢性胃病的發生隨之增多,同時也是消化道潰瘍的高發期,加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飲食偏嗜,飲食不節,故而導致胃腸疾病的出現。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適當增加養胃食物的攝入,避免攝入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可以預防和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

除此之外,由於氣溫下降,寒冷刺激易導致血壓升高,增加腦出血、腦梗、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生概率。對於患有風溼、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受寒會加重腿部脹痛、沉重感的症狀,造成關節疼痛腫脹、行走不便等。因此霜降後要隨時增減衣物,並注意下肢保暖。霜降時節,秋天已到了尾聲,寒霜後的萬木,褪去夏的蔥綠,更顯深沉莊重和含蓄。秋風蕭瑟,大地白霜,寒秋世界斑斕一片。不如趁著秋高氣爽,登高望遠,感受生命無言的靜美,於多彩絢爛中期待冬日的暖融與純白。

1.起居養心

古人將霜降物候描述為: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蟄蟲鹹俯。是說豺狼等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此時節草木枯黃,落葉滿地;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中進入冬眠狀態。霜降開始便是衰落、是冰凍,大自然都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起肅而霜降,陰始凝也。」故而在日常起居方面,人們須做好保暖工作。除了要適時添加衣服之外,應格外重視腰腿部位的保暖。

2.運動養生

秋季氣候乾燥,溫度較低,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唇乾裂、鼻出血、便秘等症,運動後應及時補充水分防止秋燥;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冬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處於緊縮狀態,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也會有所降低,應做好準備防止拉傷;此時因人體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中老年人晨練時要戴手套、口罩,在氣溫突降的早晨可稍晚些出門,同時運動量適宜,以微出汗即可。

3.情志養生

霜降時節,草木萬物凋敝,人的情緒易受感染而低落,同時由於日照時間縮短,陽光強度降低,人腦底部的松果體受光照影響,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褪黑素有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的作用,因此如果調理不當,極易產生不良情緒,誘發抑鬱症。故而要在保持生活規律的同時,適度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娛活動,例如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放之時,賞菊、賞楓葉,登高會友,遊園逛景也是不錯的選擇。

4.飲食養生

民間有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強調霜降進補的重要性。霜降節氣的氣候特點仍以燥氣當令,霜降屬秋末時節,此時五臟屬肺,肺主一身之氣,要防治乾燥症狀,關鍵在於養肺潤燥。除了要多喝水、多吃果蔬、避免辛辣食品刺激之外,一日三餐也可視個人症狀選擇滋補肺陰、清除燥熱的銀耳、百合、銀杏、枸杞、蓮藕、蓮子等藥材或食物入粥,以防止乾燥的發生。也可多吃些藕、白薯、山藥、蜂蜜、大棗、芝麻、核桃等生津潤燥、固腎補肺的食物。而對於乾燥症狀明顯的人群來說,則可通過進補藥粥、藥膏來達到潤肺的目的,如麥門冬粥、川貝母蒸梨羹等,都可起到養陰潤肺的功效。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霜降時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此時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富含維生素C,營養價值高,但忌空腹及過量進食忌食柿皮,胃功能低下者、糖年病患者、體弱及孕婦者皆忌食。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都有吃鴨子的習俗。除此之外,還有進食蘿蔔、牛肉等,山東有農諺「處署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在廣西玉林,人們習慣在霜降這天吃牛肉,祈求在冬天裡身體暖和強健。

5.時令菜譜

蜜餞蘿蔔生薑

功效:宣肺止咳。

原料:白蘿蔔100克,蜂蜜30克,生薑30克。

製法:將白蘿蔔、生薑切成2毫米厚片,加入蜂蜜拌勻,放於碗中蒸熟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麥門冬粥

功效:清熱潤肺,生津止咳。

製法:將麥門冬放入砂鍋,煎煮30分鐘取汁,再將粳米 原料:麥門冬30克,白粳米100克,冰糖6克。:入鍋煮粥,等半熟時加入麥門冬汁和冰糖,共煮至粥成。

用法:每日2次,早晚溫服。

相關焦點

  • 明日霜降,意味著冬天的開始如何飲食養生?
    一朝秋暮露成霜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 霜降是什麼意思 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養生
    十月二十三日  農曆九月初七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曆10月23左右。天氣漸寒始於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
  • 2016年霜降是幾月幾日? 霜降節氣由來及霜降養生習俗(圖)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霜降風俗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 顓溪五村居委舉辦「中醫冬季養生」健康講座
    11月25日上午,顓溪五村居委舉辦了主題為「中醫冬季養生」健康講座。社區特別邀請了中醫為轄區內居民開展了一堂健康講座。旨在增強轄區老年人秋冬季保健常識,讓老人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渡過秋冬季節。中醫從冬季飲食原則、如何進補、如何保健等方面對大家在冬季如何進行養生做了詳細講解,指導大家科學養生、科學用藥、科學保健。中醫表示,立秋後,五行生旺,肝臟、心臟及脾胃都處於衰弱階段,因此要特別注意。隨著立秋過後,慢慢會晝短夜長,為了順應陽氣收斂,應早睡早起,保證精神飽滿。
  • 唐山中醫關注:冬季如何做好心血管養生調護
    因此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成為關注的話題。冬季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低溫。室內外溫差大低溫刺激血管收縮,增大血流阻力,使心臟負荷增加;寒冷刺激機體兒茶酚胺分泌增多,血管痙攣,易致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導致心絞痛發作,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氣候乾燥。
  • 益盛堂霜降節氣養生:秋末初寒,保暖護陽
    霜降節氣特點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太陽到達黃經210度。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淅冷、開始降霜的意思。而後,新的季節又將開始,中醫五行學說認為,金生水,主收藏,到了霜降之後,天氣更加寒冷,人體的陽氣也傾向於收藏。
  • 中醫授課、鄰裡食堂……普陀這場冬季養生講座獲居民好評不斷!
    中醫授課、鄰裡食堂……普陀這場冬季養生講座獲居民好評不斷!近日,「萬裡一家」區域化黨建單位中環國際酒店協同玉泉湖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中環集團聯合舉辦了一場「走進中環」冬季養生講座。
  •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專家提示:冬季老年人如何中醫養生與進補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實習生 李珂冬天適宜進補,老年人應該如何來補?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成喜溫馨提示。冬季人體精氣收藏、食補容易吸收,是進補的最佳季節。冬季進補可以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體內、滋養五臟。尤其老年人臟腑衰弱,氣血虛少,腎氣、腎精不足更為明顯。所以,冬季養生.應重冬補。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
  • 霜降養生:調養脾胃是關鍵 滋陰湯水最適宜
    霜降養生:調養脾胃是關鍵 滋陰湯水最適宜編者按:「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10月23日是霜降,它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防病呢?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飲食篇】「補冬不如補霜降」 滋陰湯水最適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 霜降時節飲食養生原則 三類食譜健康養生
    在霜降要到臨的時候我們都習慣先從飲食方面來進行改善,也會有很多人會考慮這些問題,霜降時節飲食養生原則是哪些呢?在霜降的時候有哪些的養生食譜呢?堅果也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那麼在霜降的時候吃哪些堅果是比較好的,這些我們都知道嗎,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之霜降習俗與養生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 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 讓我們平靜地送走昨天, 欣喜地迎接明天, 不管四季如何更替, 生命總有恆常的溫暖。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教你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原標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教你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原標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教你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
  • 中醫養生,熟水建功
    中醫養生,就是運用食養、藥養等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時下,中醫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深入人心。日前,在由北京角樓圖書館、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涼白開健康飲水知識普及」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於智敏教授結合中醫養生知識暢談健康飲水,教大家如何喝對水。
  • 2018霜降是什麼時候 霜降是幾月幾日
    一聽到霜降這個節氣,我們第一時間就感到冷冷的寒意。隨著它的到來,也就意味著我們將進入寒冷的冬季。那麼今年的霜降節氣在什麼哪一天呢?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一葉知霜降,一雨感深秋。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裡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
  • 中醫養生學,暢通經絡,經絡養生,中醫養生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印象 >> 養生 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中醫養生學,暢通經絡,經絡養生,中醫養生,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 冬季應如何進補?快來接收一份冬季養生食譜!
    人民健康網為「吃貨們」量身定製了一檔《吃貨指南》欄目,讓您成為一位健康「吃貨」。  冬季應如何進補?快來接收一份冬季養生食譜!  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立冬期間,有需進補以度嚴冬的習俗。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那冬天應該如何用飲食調養自己的身體呢?記者採訪了山西中醫學校附屬醫院中醫醫師楊潤。
  •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是養生核心 如何做到
    國家級名老中醫 王莒生教授   專家小傳   王莒生,國家級名老中醫,中央保健會診專家,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原院長、皮膚科教授,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原所長。   「天人合一」是傳統中醫養生的核心理論,它最早出自《黃帝內經》。
  • 中醫養生館市場前景如何?
    而圖書、電視和政府等對中醫藥的重視,又使得談中醫、學中醫、看中醫、重視中醫養生的民眾越來越多。於是乎,神州大地,掀起中醫養生熱潮,美容院、按摩院、浴場、養生會所均打出了中醫保健、休閒養生的廣告招牌,推出食療、火罐、刮痧、足療、汗蒸等屬於中醫藥保健技術範圍的服務項目。
  • 紅酒養生功效 中醫教你如何滋養五臟
    紅酒是最天然的健康飲品,長期飲用對*健康有好處,而且能養生。目前,人們已查出葡萄酒中含有約250種營養成分。適量飲用葡萄酒,既增加營養,又能防病駐顏,對體的健康是大有好處的。紅酒養生,藥補不如食補,能夠在享受美味之餘,吃出健康,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藝術。
  • 冬季老年人如何養生養心?名老中醫提供「私房」妙招
    66歲的重慶名中醫張嗣蘭是知名心血管病和內科雜症專家。最近在合道堂名醫館坐診時,她發現老年病人數量明顯增加,如何在相對陰冷的冬季養生養心?張嗣蘭特意向上遊新聞讀者提供了自己獨有的健身方式和「私房菜譜」。民間說的「笑背氣」原來是真的張嗣蘭經常對病人說,醫生只醫三分,七分在自我調節,包括身心兩方面。「冬季養生,必須養心,這兩者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