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經常說「萬惡淫為首」?說出來你不一定會信!
人們常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初聽到這句話大家可能覺得這後一句耳熟能詳,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之根本,父母於我們有生養育之恩,孝順正是教化我們要懂得感恩,孝敬父母感恩他們養育之辛苦,所以說「百善孝為先」。但是這句「萬惡淫為首」卻很讓人費解,世上有千萬惡,燒殺搶戮,為何唯有「淫」是罪惡之首了呢?今天就讓小編給大家說說這個:為什麼人們常說「萬惡淫為首」?
這其實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翻閱歷史可以看到「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明朝的《圍爐夜話》中:「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可為;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他不僅說出這句話還在下面給了注釋。而在他之前只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在《論語》裡孔子給出了很多關於「孝」的定義,但裡面並沒有「百善孝為先」這句話,這句話是南宋詩人劉克莊最早提出的,話說他有次來到朋友家做客,給朋友的孫女講父母生養的不易,要學會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就是當時他提出的,這記錄在《五言十二韻別方氏長孫女》裡。從此之後「百善孝為先」就被流傳了下來。
說了你不一定會信,「萬惡淫為首」這句話最早出自一位僧人之口。高僧祩宏曾在他編寫的一部佛經裡寫有「萬惡淫為首」。本是要告誡出家人要六根清淨,潛心向佛,除去留在凡世裡的一切慾念,我們都知道佛門有八戒,「不淫」就是其中一戒,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能控制住自己的慾念則一切貪嗔痴等妄念也就不值得一提了。後來經過一些愛好佛學普通人傳播與演化,到最後人們對出家人的印象就停留在所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上了。甚至將色慾無限放大,也用這些標準也鞭策普通人,以至於將色妖魔化了。
在明清時期理學盛行,加上封建社會,這句話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同,以至於在公開場合色成了極其隱晦的詞,人們對這句話的遵從也到了極致。在《竹葉亭雜記》裡就記錄這樣的事,話說有個女子不小心掉進了水裡,眼看快要淹死了,被路過的一個男子看到救了上來,女子被救後不但沒有感謝之意,反倒說男子玷汙了她的清白,原來是這位男子在救她的過程中,碰到了她的手臂,最後女子竟然將自己的手臂砍下跳河自殺了。
小編認為,在古代「淫」字有三意,1、過多,過甚;2、男女關係上態度或行為不當的;3、放縱;4、迷亂。且不說到底是哪個是最初的來源吧,將這些字意一一對應來解釋「萬惡淫為首」,也都可以解釋的通,這也難怪如今的人們常說這句話,你們是不是也和小編想的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