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罔炎史,主攻兩漢三國歷史。讀歷史,不演義。希望我的文章能給您帶來收穫。
今日話題:三國中容易被讀錯的姓氏。
廢話不多:今天的內容可能有點偏,如果全答對了也不要驕傲哦。
一、入門級
1、區星
區用于姓氏讀歐,但我相信一定還有人讀qu。區姓始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鑄劍大師、劍祖區(歐)冶子。區星唯一的貢獻就是成就了烏程侯孫堅。公元187年,區星在長沙聚眾叛逆,自稱將軍。被孫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搞定,退出歷史舞臺。然後孫堅繼續掃平響應區星的郭石等人,被朝廷錄前後功,封為烏程侯。
2、闕宣
闕用于姓氏讀卻,不讀缺,闕姓最早始於夏朝。把他和區星挨著放,是因為這哥倆幹了差不多的事情。公元193年,闕宣在下邳城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老爺子不知道咋想的,最開始和闕宣一起搞事情,抄略地方。後來可能是想明白了,又把闕宣殺掉,兼併了他的部隊(歷史上的陶謙更像是一個投機者,而非演義中的長者風範)。
3、臧洪
臧,是一個容易被誤讀為四聲的姓氏。臧,讀音髒。出自姬姓。臧洪的父親臧旻(音民)曾擔任過使匈奴中郎將、太原太守等高官。所以臧洪少年時便被舉為童子郎,20歲時就和王朗、劉繇一起出任縣長。臧洪長得高大魁梧,有異常人。因才幹過人,所以關東軍歃血為盟的時候,臧洪擔任司儀一職。聯盟散後,臧洪歸於袁紹,與田楷連戰2年,為袁紹拿下青州。但在舊主張超被曹操圍攻時,因袁紹不肯支援心生怨恨,以東郡反叛袁紹,獨守一年後城破被殺。同時代還有一位臧姓名人——臧霸。臧霸在曹魏時代,官至執金吾(九卿),食邑3500戶,死後追諡「威侯」。
4、沮授
沮,讀音居。沮姓,源於黃帝時期史官沮誦;又源於春秋時期附敘,因敘和沮發音相近,所以後人有以沮為姓的。官渡之戰前,沮授已經看透袁紹此戰難以戰勝曹操。所以他散盡家財,對族人說:「如果袁公戰勝,我們以後榮耀不盡,一旦戰敗就會自身難保,哀哉!」弟弟沮宗不同意哥哥的說法,他認為曹操兵馬不敵袁紹,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沮授卻說:「以曹公高超的謀略,加上挾天子的政治資本。哪裡是我們才打敗公孫瓚的疲兵和一群驕兵、只知奢侈的君主能夠打敗的啊。「
5、嵇康
嵇,讀音機。嵇姓,一是源於娰姓,二是由北魏鮮卑的複姓統稽氏、紇奚氏漢化所得。嵇康是聞名天下的「竹林七賢」之一,身高超過1米8,長相帥氣。娶了曹操的曾孫女為妻。但嵇康因為得罪鍾會,被司馬昭處死,享年40歲。嵇康死前將兒女託付給好友山濤,並對兒子嵇紹說,只要山濤活著,你們就不會成為孤兒。後來山濤果然不負所托,盡心養育嵇紹,使他得到慈父般的照顧。因此留下了「嵇紹不孤」的成語。
6、句安
句,讀勾。句姓源於少昊氏的叔父子重,因出任勾芒一職,後代以勾為姓,後又改為字形相近的句,但讀音不變。句安曾是姜維手下將領,負責鎮守麴山東城。因被郭淮、陳泰圍困無法逃脫,投降魏國。後隨鍾會伐蜀,因功封侯。死於鍾會反派時。有人質疑句的讀音,可能是因為現代著名小品演員句號。但實際上,句號本名句兆傑,句號只是他的藝名。人家還是姓gou。
二、進階級:
1、蒯越
蒯,讀作kuǎi。蒯姓,一是出於姬姓,二是出於國名(商代的蒯國)。蒯越是協助劉表穩定荊州政權的重要人物。劉表去世後,與劉琮一同降曹,官至光祿勳。曹操拿下荊州後,寫信給荀彧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蒯越臨終將一家老小都託付給曹操。順便說一下,諸葛亮的親姐夫名叫蒯祺,是蒯越的侄子。
2、郤正
郤,讀音細。郤姓,出自姬姓。郤本身還有空隙的意思。郤正是蜀漢官員,以文採著稱。劉禪投降曹魏的時候,投降書就是郤正所寫。隨劉禪降魏後,被司馬炎任命為巴西郡太守、賜爵關內侯。郤正為人不慕名利,專好文學,所以曾作《釋譏》以表達自己淡泊名利的想法。
3、眭固
眭,讀音雖。眭姓,起源不明。眭固,字白兔,最早是黑山賊,後來歸附河內太守張楊,張楊被部下楊醜殺害後,眭固又將楊醜殺掉,歸附袁紹。結果曹操趁著袁紹和公孫瓚大戰,一舉將其殲滅在犬城。此事導致袁曹公開決裂,也是官渡之戰的導火索。
4、闞澤
闞,讀音看。闞姓,出自姜姓。闞澤,東吳大儒。小的時候家貧,靠著抄寫借來的書籍學了一身本事,博學多聞。在東吳官至太子太傅,受封都鄉候。虞翻將其稱之為如同揚雄(西漢著名辭賦家)、董仲舒一樣的人才。去世時,孫權極為哀痛,數日不食。
三、高手級:
1、笮融
笮,讀作則。笮融,是漢末丹陽豪強,投奔陶謙後,被任命為下邳國相,同時負責下邳、彭城、廣陵三郡運糧重任。但笮融中飽私囊,將截留的各項物資全部用來修建佛寺、廟宇,為佛教的傳播做出很大的貢獻。笮融雖然信佛但心中無佛,反而為人殘暴無恩。在被劉瑤擊敗後,逃入山中,被當地山民聯合搜捕殺死。
2、繆襲
繆,讀作妙。繆姓,一是出於姬姓,二是源於官名繆吏(負責絞刑的劊子手)。繆字總共有6個讀音miào、miù、mù、jiū、liáo、móu,後3個均與纏繞、環繞有關。繆襲是曹魏文學家,歷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光祿勳(九卿)。
3、爰邵
爰,讀作袁。爰姓,出自媯(音歸)姓。爰邵,曾與鄧艾一同伐蜀,後來官至衛尉(九卿)。鄧艾伐蜀前曾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高山上望著漢中,突然腳下冒出一眼泉,泉水一個勁兒地往上湧。爰邵因為通曉《周易》,所以被召來解夢。解釋說:「將軍此行必定克蜀,但迴路被水阻斷,不能返回了。」
此外,還有兩個是必定要上榜的,一個是麴義的麴(音屈),另一個就是荀彧的荀(音尋)。但關於麴義和荀彧的內容,之前的文章已經寫過了,今天就不再贅述。針對荀家20多個難認的名,我也專門有兩篇文章在講,歡迎感興趣的朋友賞光閱讀。另外,荀常被誤讀的苟,確實是個姓氏,三國時期就有苟緯。根據百度百科上的描述,苟應該是讀作輕聲的。而實際上,中國很多地方的苟姓都讀作三聲,西南地區也有讀四聲的。
讀三聲就帶來很多問題。首先,苟這個字,本來就容易讓人聯想到苟且、苟合這些不雅的詞彙(乾隆就曾因此姓不雅,命進士苟華南改姓為敬,讀音仍從原音)。其次,國人有個習慣,比如李家的小孩兒稱之為「小李」,大人稱之為「老李」。如果是姓「 gōng(弓、宮、龔)」的,則稱之為「老公」。但苟姓,被人稱作「小苟」和「老苟」,聽起來都像罵人的話。所以在某些地方,就出現了父母給孩子上戶口要求改為敬姓的事情。實在是「不堪其辱」啊。
三國時期,您還知道哪些容易讀錯的姓氏?歡迎下方留言。
推薦閱讀:起名字就服荀彧家族:11個難認的名字,看看你能準確讀出幾個?
參考資料:《三國志》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權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