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少不了的痛:三國時容易被讀錯姓氏的13個人,你中招了嗎?

2020-12-25 孤罔炎史

孤罔炎史,主攻兩漢三國歷史。讀歷史,不演義。希望我的文章能給您帶來收穫。

今日話題:三國中容易被讀錯的姓氏。

廢話不多:今天的內容可能有點偏,如果全答對了也不要驕傲哦。

一、入門級

1、區星

區用于姓氏讀歐,但我相信一定還有人讀qu。區姓始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鑄劍大師、劍祖區(歐)冶子。區星唯一的貢獻就是成就了烏程侯孫堅。公元187年,區星在長沙聚眾叛逆,自稱將軍。被孫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搞定,退出歷史舞臺。然後孫堅繼續掃平響應區星的郭石等人,被朝廷錄前後功,封為烏程侯。

2、闕宣

闕用于姓氏讀卻,不讀缺,闕姓最早始於夏朝。把他和區星挨著放,是因為這哥倆幹了差不多的事情。公元193年,闕宣在下邳城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老爺子不知道咋想的,最開始和闕宣一起搞事情,抄略地方。後來可能是想明白了,又把闕宣殺掉,兼併了他的部隊(歷史上的陶謙更像是一個投機者,而非演義中的長者風範)。

3、臧洪

臧,是一個容易被誤讀為四聲的姓氏。臧,讀音髒。出自姬姓。臧洪的父親臧旻(音民)曾擔任過使匈奴中郎將、太原太守等高官。所以臧洪少年時便被舉為童子郎,20歲時就和王朗、劉繇一起出任縣長。臧洪長得高大魁梧,有異常人。因才幹過人,所以關東軍歃血為盟的時候,臧洪擔任司儀一職。聯盟散後,臧洪歸於袁紹,與田楷連戰2年,為袁紹拿下青州。但在舊主張超被曹操圍攻時,因袁紹不肯支援心生怨恨,以東郡反叛袁紹,獨守一年後城破被殺。同時代還有一位臧姓名人——臧霸。臧霸在曹魏時代,官至執金吾(九卿),食邑3500戶,死後追諡「威侯」。

4、沮授

沮,讀音居。沮姓,源於黃帝時期史官沮誦;又源於春秋時期附敘,因敘和沮發音相近,所以後人有以沮為姓的。官渡之戰前,沮授已經看透袁紹此戰難以戰勝曹操。所以他散盡家財,對族人說:「如果袁公戰勝,我們以後榮耀不盡,一旦戰敗就會自身難保,哀哉!」弟弟沮宗不同意哥哥的說法,他認為曹操兵馬不敵袁紹,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沮授卻說:「以曹公高超的謀略,加上挾天子的政治資本。哪裡是我們才打敗公孫瓚的疲兵和一群驕兵、只知奢侈的君主能夠打敗的啊。「

5、嵇康

嵇,讀音機。嵇姓,一是源於娰姓,二是由北魏鮮卑的複姓統稽氏、紇奚氏漢化所得。嵇康是聞名天下的「竹林七賢」之一,身高超過1米8,長相帥氣。娶了曹操的曾孫女為妻。但嵇康因為得罪鍾會,被司馬昭處死,享年40歲。嵇康死前將兒女託付給好友山濤,並對兒子嵇紹說,只要山濤活著,你們就不會成為孤兒。後來山濤果然不負所托,盡心養育嵇紹,使他得到慈父般的照顧。因此留下了「嵇紹不孤」的成語。

6、句安

句,讀勾。句姓源於少昊氏的叔父子重,因出任勾芒一職,後代以勾為姓,後又改為字形相近的句,但讀音不變。句安曾是姜維手下將領,負責鎮守麴山東城。因被郭淮、陳泰圍困無法逃脫,投降魏國。後隨鍾會伐蜀,因功封侯。死於鍾會反派時。有人質疑句的讀音,可能是因為現代著名小品演員句號。但實際上,句號本名句兆傑,句號只是他的藝名。人家還是姓gou。

二、進階級:

1、蒯越

蒯,讀作kuǎi。蒯姓,一是出於姬姓,二是出於國名(商代的蒯國)。蒯越是協助劉表穩定荊州政權的重要人物。劉表去世後,與劉琮一同降曹,官至光祿勳。曹操拿下荊州後,寫信給荀彧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蒯越臨終將一家老小都託付給曹操。順便說一下,諸葛亮的親姐夫名叫蒯祺,是蒯越的侄子。

2、郤正

郤,讀音細。郤姓,出自姬姓。郤本身還有空隙的意思。郤正是蜀漢官員,以文採著稱。劉禪投降曹魏的時候,投降書就是郤正所寫。隨劉禪降魏後,被司馬炎任命為巴西郡太守、賜爵關內侯。郤正為人不慕名利,專好文學,所以曾作《釋譏》以表達自己淡泊名利的想法。

3、眭固

眭,讀音雖。眭姓,起源不明。眭固,字白兔,最早是黑山賊,後來歸附河內太守張楊,張楊被部下楊醜殺害後,眭固又將楊醜殺掉,歸附袁紹。結果曹操趁著袁紹和公孫瓚大戰,一舉將其殲滅在犬城。此事導致袁曹公開決裂,也是官渡之戰的導火索。

4、闞澤

闞,讀音看。闞姓,出自姜姓。闞澤,東吳大儒。小的時候家貧,靠著抄寫借來的書籍學了一身本事,博學多聞。在東吳官至太子太傅,受封都鄉候。虞翻將其稱之為如同揚雄(西漢著名辭賦家)、董仲舒一樣的人才。去世時,孫權極為哀痛,數日不食。

三、高手級:

1、笮融

笮,讀作則。笮融,是漢末丹陽豪強,投奔陶謙後,被任命為下邳國相,同時負責下邳、彭城、廣陵三郡運糧重任。但笮融中飽私囊,將截留的各項物資全部用來修建佛寺、廟宇,為佛教的傳播做出很大的貢獻。笮融雖然信佛但心中無佛,反而為人殘暴無恩。在被劉瑤擊敗後,逃入山中,被當地山民聯合搜捕殺死。

2、繆襲

繆,讀作妙。繆姓,一是出於姬姓,二是源於官名繆吏(負責絞刑的劊子手)。繆字總共有6個讀音miào、miù、mù、jiū、liáo、móu,後3個均與纏繞、環繞有關。繆襲是曹魏文學家,歷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光祿勳(九卿)。

3、爰邵

爰,讀作袁。爰姓,出自媯(音歸)姓。爰邵,曾與鄧艾一同伐蜀,後來官至衛尉(九卿)。鄧艾伐蜀前曾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高山上望著漢中,突然腳下冒出一眼泉,泉水一個勁兒地往上湧。爰邵因為通曉《周易》,所以被召來解夢。解釋說:「將軍此行必定克蜀,但迴路被水阻斷,不能返回了。」

此外,還有兩個是必定要上榜的,一個是麴義的麴(音屈),另一個就是荀彧的荀(音尋)。但關於麴義和荀彧的內容,之前的文章已經寫過了,今天就不再贅述。針對荀家20多個難認的名,我也專門有兩篇文章在講,歡迎感興趣的朋友賞光閱讀。另外,荀常被誤讀的苟,確實是個姓氏,三國時期就有苟緯。根據百度百科上的描述,苟應該是讀作輕聲的。而實際上,中國很多地方的苟姓都讀作三聲,西南地區也有讀四聲的。

讀三聲就帶來很多問題。首先,苟這個字,本來就容易讓人聯想到苟且、苟合這些不雅的詞彙(乾隆就曾因此姓不雅,命進士苟華南改姓為敬,讀音仍從原音)。其次,國人有個習慣,比如李家的小孩兒稱之為「小李」,大人稱之為「老李」。如果是姓「 gōng(弓、宮、龔)」的,則稱之為「老公」。但苟姓,被人稱作「小苟」和「老苟」,聽起來都像罵人的話。所以在某些地方,就出現了父母給孩子上戶口要求改為敬姓的事情。實在是「不堪其辱」啊。

三國時期,您還知道哪些容易讀錯的姓氏?歡迎下方留言。

推薦閱讀:起名字就服荀彧家族:11個難認的名字,看看你能準確讀出幾個?

參考資料:《三國志》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權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水滸傳》是《古惑仔》系列電影?
    古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是有一定道理的。先說《水滸傳》這本小說,其實這本書對於封建社會而言,就像是現代的《古惑仔》系列電影。而在當今這個提倡文化包容的社會,它終於不再是禁書,不管老幼,只要你有興趣,你都可以捧起來看。那麼,「老不讀三國」又是為何?小說《三國演義》是以正史《三國志》為基礎改編而成,從東漢末年,張角發起黃巾軍起義為起始,而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再到三分歸晉為終止。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典名著中的文字描述著怎樣的人性道理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金聖歎的評語,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要先分析一下當時的背景。金聖歎是清朝人,為人孤傲,率性而為,個人主義,能文善詩,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羈。因此才會說出「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樣的點評。
  • 60個最容易讀錯的姓氏,最後一個也太難了
    中國有幾百個姓氏 有的是多音字 有的是生僻字 有的還很容易混淆 今天,教你這些姓氏怎麼讀
  • 常見卻容易讀錯的漢字,有人讀錯卻不自知,最後一個讀對的人很少
    常見卻容易讀錯的漢字,有人讀錯卻不自知,最後一個讀對的人很少我們國家有幾千年的歷史,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也創造了很多文化,這些文化通過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我國漢字雖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也就三千來個,而且這三千多漢字裡有許多你看起來認識但是一張口就錯的字。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常見卻容易讀錯的漢字:其中有些漢字有人讀錯卻不自知,最後一個讀對的人很少。
  • 姓常識,這些字作為姓氏您讀對了嗎?
    仇,讀qiú,不讀chóu。仇姓是中國人的姓氏之一。「仇」字作為姓氏時與「球」同音(普通話拼音:qiú (甘肅宕昌縣境內讀qi)。仇姓來源於春秋宋國大夫仇牧。仇養蒙,明代孝子,富平人。萬曆間歲歉,以粟奉親,與妻糟糠。年八十,猶指親墓灑泣如孺子。
  • 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六個姓氏, 看看你能讀對嗎?
    [摘要]在中國漢字的形成和發展中,有著字同音不同的規則,很多字明明是同一個字,卻有著不同的讀法,而很多姓氏也同樣如此。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而漢字文化又博大精深,在中國漢字的形成和發展中,有著字同音不同的規則,很多字明明是同一個字,卻有著不同的讀法,而很多姓氏也同樣如此,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幾個姓氏,看看你能讀對嗎?
  • 「少不讀蘇東坡,老不讀辛棄疾」
    被唐詩宋詞和各種古典名著包圍的我們,都知「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卻不知「少不讀蘇軾,老不讀辛棄疾」。少時讀蘇軾,容易陷入虛無。老來讀辛棄疾,人生過半卻意難平。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若過早地選擇安逸,它會讓你喪失拼搏的勇氣,蘇軾的淡然不在乎和豪情,源於曾觸摸過星空的自信。老大那堪說。
  • 「樂」4種讀法,作姓氏怎麼讀?流沙河老師教你「樂」該怎麼讀?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想,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多音字,但是你知道它具體有幾種讀法嗎?它的讀法之多或許和你想像的不一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流沙河老師曾經關於「樂」字的解說。「樂」有4種讀法,沒有想到吧,是否你知道的是le(四聲)和yue(四聲)這兩種讀法,那麼那兩種讀法是什麼呢,作為姓氏時又該怎麼讀呢?
  • 這三個姓氏,十個人有九個人都不能全部讀對,你被擋在第幾個?
    中國漢字,被某些人稱為「世界上最難的文字,沒有之一」,別說是外國人了,就連咱們自己,也不敢保證認識每一個漢字,甚至就連姓氏,有時候都不能保證都讀準確,不信的話,下面這三個姓氏,十個人有九個人都不能全部讀對,看看你被攔在第幾個?第一個:乜。
  • 「春雪讀三國」孫權對呂蒙的「通才」要求
    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從前發生過什麼事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 這60個生僻姓氏,你能認識幾個?
    > 今天,教你這些姓氏怎麼讀 員,讀【yùn】,不讀yuán。如唐代詩人員半千。 能,讀【nài】,不讀néng。如宋代名醫能自宣。 闞,讀【kàn】,不讀hǎn。如三國時期吳國學者闞澤。
  • 這些姓氏你讀對了嗎?一讀就錯的姓氏一覽
    說到中國人的姓氏,你可能立刻會想到《百家姓》,可實際上中國人的姓氏何止百家,所謂百家姓只是虛指,民間的姓氏五花八門,很難統計出一個精確的數目。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姓氏中,有一些常見姓氏,稍不注意就會讀錯。【蓋】正確讀gě《古今姓氏辨證》雲『齊大夫食採於蓋,其裔孫以邑為氏』。【區】正確讀ōu。《萬姓統譜》雲『歐冶子之後,轉為區氏,望出渤海』。【逄】正確讀páng。
  • 這些姓氏你見過嗎?盤點百家姓裡那些冷門而又極易讀錯的姓氏
    (oω`o)ノ大家都知道百家姓,有些姓氏我們一抓一大把,然而有些姓氏我們卻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忍不住來一句:還有姓這個的?!Σ(д|||)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只存在於少之又少的人名字中的姓氏。我要你!我要你的!我要你的愛!
  • 上海人一讀就錯的這些姓氏,嘎有噱頭啊!
    說到姓氏,你們知道嗎?有很多在普通話裡讀起來毫無關聯的姓氏到了上海話中居然神奇地變成了同音字!>不過,你是不是把徐念成了xu?小編要告訴你這是錯的!錯的!錯的!yi⑥任這個字很複雜在普通話裡也是多音字任務的任念 rèn作為姓氏時念 rén
  • 上海人一讀就錯的12個姓氏,嘎有噱頭啊
    說到姓氏,你們知道嗎?有很多在普通話裡讀起來毫無關聯的姓氏到了上海話中居然神奇地變成了同音字!全妹要告訴你這是錯的!錯的!錯的!>因為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念還有人則參照普通話念 xi就如著名演員奚美娟不過一些老上海牌話念 yi⑥任這個字很複雜在普通話裡也是多音字任務的任念 rèn作為姓氏時念
  • 句讀、秘魯、胴體、道行,一讀就錯的55個漢字,你讀對了幾個?
    比如,句讀(dòu),粳(jīng)米,秘(bì)魯、胴(dòng)體……這些字,應該沒有人說不認識吧,然而,能夠全部讀對的,估計不多。其實這樣的字不止這幾個,還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人們一讀就錯的字。1、炮(bāo)羊肉 ,炮,一種烹調方法,在旺火上急炒。2、針砭(biān)時弊,砭的讀音為陰平。
  • 兩岸中小學生"行讀三國" 臺生感慨:原來我們只是口音不太一樣
    13日,歷時8天的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小學生「行讀三國」夏令營結營。結營式上,兩岸學生感悟:朝夕相處,認識加深了,親情更濃了。  本次夏令營,共有兩岸各38名中小學生參加,他們組成「魏、蜀、吳」三隊,探訪襄陽、荊州、赤壁三國古戰場,以「任務錦囊」遊戲和研學方式,了解三國歷史文化。同學們還遊覽了武漢名勝,完成國學課等特色體驗。
  • 中國姓氏當中最難讀的幾個,看看你認識哪一個
    中國姓氏當中最難讀的幾個,看看你認識哪一個中國人口特別多,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所以在古時候姓氏也是非常的多,儘管我們都知道一本書叫做百家姓,但真正從古代而言,姓氏並不是只有幾百個,而是有將近6000多個,其中有一些姓氏,從漢族滿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譯成漢語而來
  • 山東省一個區,名字一讀就錯,曾是古九州之一!
    就兗州這一地名,名字很多人讀錯了,對此,你能正確讀出來嗎?一首先,就兗州區的「兗」字,可謂一讀就錯,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為(yǎn),只表示兗州這一地名或者姓氏。兗州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在地理位置上,兗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介於北緯35°43′17″—35°43′17″,東經116°35′21″—116°45′01″之間。
  • 一讀就錯的常用詞,你讀對了幾個?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經常一讀就錯的常用詞,你讀對了幾個?蛋撻:dàn tà這是一種我們平常生活中經常吃的一種甜品,但是大多數人都將其讀作三聲。其實正確的讀音是四聲,讀作dàn tà。我們一般讀作三聲,其實正確讀音是四聲,讀作duì。蛤蜊:gé lí大家都知道蛤蜊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道很有名的菜。但是卻有很多人不會讀這個詞,不知道你那裡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