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2020-12-25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上映於1999年1月3日,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大劇,對於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可謂刻畫的是入木三分,蘊含很多人生道理,劇情是一環扣一環,也是相當精彩,所以經久不衰,直到今天也是好評如潮,某瓣評分高達9.2分。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這樣反而觀眾緣也不錯,因此某瓣評分也是高達9.2分。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為何這兩部描述康熙帝和雍正帝父子二人的歷史大劇,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呢?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呢?

《雍正王朝》中共有44集,而到了20集的康熙帝駕崩劇情,可謂是九子奪嫡的高潮,也就是說電視劇過了20集,康熙帝才算是正式下線,到了最後一集的時候,隨著曾靜描述雍正帝弒父逼母的謠言時,也配有康熙帝的畫面,所以整體來說,康熙帝的確佔了差不多一半的戲份。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客觀來說,因為雍正帝這個守成之君,主要是對內的文治,而且在位只有13年,不同於康熙帝在位61年,一生又是平三藩又是收臺灣的,有著諸多歷史事件,所以對於他一生中的各大亮點要深挖,而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這個精彩歷史自然不能放過,因此康熙帝自然戲份不少。

當然以上只是客觀因素,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雍正帝這個守成之君不是一般的守成之君,他在位期間可是實施了新政,而且實施的有聲有色,雖然有著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但並沒有失敗。

像雍正帝實施新政,並且沒有失敗的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可謂是很少見的,更何況雍正帝還是一個飽受爭議的皇帝,很多人對於他殘忍對待兄弟是相當詬病,所以對於這樣的皇帝,深挖他年輕時候的經歷,來不知不覺間使觀眾明白他為什麼要實施新政,還有為什麼對兄弟如此殘酷的原因。

諸如江夏鎮劇情,暴露出官紳勾結對於帝國統治的危害,對於老四觸動還是很大的,可以說是他日後實施新政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老八一黨,用假手諭陷害太子兵變,用死鷹詛咒康熙帝,並且陷害老十四,到了雍正時期又搞八王議政,可謂是最大反派,還無所不用其極,所以雍正帝自然是狠狠地懲罰報復他們。

正因為有著以上各種鋪墊原因,所以九子奪嫡劇情是雍劇中的重要一環,而九子奪嫡除卻九位阿哥,當時的皇帝康熙帝自然也是一個重要刻畫人物。

再來說說《康熙王朝》中為什麼幾乎不提雍正帝呢?

先來說說《康熙王朝》為什麼要提到雍正帝呢,因為雍正帝身為康熙帝四子,是康熙帝晚年九子奪嫡風波中一位重要皇子,更何況最後是他繼承的帝位,按理說拍攝這部電視劇,對於雍正帝這個下一任皇帝怎麼說也要有一些戲份的,像雍劇之中,後來的乾隆帝弘曆的戲份就不少

但是縱觀這個《康熙王朝》電視劇,雖然四阿哥出場過,但根本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可以說是被一筆帶過,甚至是直接被省略了

那麼為什麼對這麼一位重要人物如此潦草帶過呢?

其實關鍵原因在於《雍正王朝》珠玉在前,對於九子奪嫡實在刻畫的太好了,不說後無來者,最起碼是前無古人,即使在今天來看,《雍正王朝》中對於九子奪嫡的刻畫,依舊是國產劇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我們再來看看兩部劇的編劇老師,《雍正王朝》的編劇是劉和平先生,歷史功底深厚不說,對於劇情故事的把握也是數一數二的,水平明顯要比《康熙王朝》的編劇朱蘇進高几個檔次。

所以綜合之下,有著《雍正王朝》珠玉在前,《康熙王朝》選擇了揚長避短,不重點描述九子奪嫡,免得大家一對比《雍正王朝》,反而給自己減分,像雍劇開始於康熙四十六年,雖然描述了大阿哥於太子的鬥爭,但是戲份不多,主要描述九位阿哥彼此之間錯綜複雜的鬥爭關係,於是《康熙王朝》即使是刻畫九子奪嫡,側重點也在於大阿哥與太子之間的長期鬥爭,對於他們背後支持的勢力也是過多著墨。

而且康熙帝本身在位61年,在位時間長不說,對內文治和對外武功都不錯,一生可謂波瀾壯闊,有著很多歷史事件可以深挖,可以刻畫,不必一定要集中在晚期的九子奪嫡之中。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四阿哥胤禛,註定是沒什麼戲份,甚至可以說是被省略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大家吐槽、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導讀:歷史上的張廷玉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繹稍有不同,康熙年間僅官至「吏部左侍郎」,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組織部副部長,而並非劇中相當於宰相的「上書房大臣」。行至雍正朝,張廷玉才逐漸走向仕途的巔峰,成為雍正朝時期乃至整個清朝時期的漢臣巔峰代表。
  • 《雍正王朝》真比《康熙王朝》更好看?其實未必,這一點是關鍵!
    而在中國影視界,根據史實改編的電視劇《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同樣獲得了觀眾的青睞,在收視率上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作為一脈相承的兩部作品,《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不分伯仲,特別是在兩部電視劇中先後飾演康熙皇帝的陳道明和焦晃兩位老師,精湛的演技更是可圈可點。
  • 喜歡《康熙王朝》,裡面有夢想!也喜歡《雍正王朝》,裡面有現實
    這樣,所站的角度不同,重溫那些經典影視劇的感受也就不同,比如,同樣是評分9.2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每個年齡段看它們,總會有不同的感悟。作為中國歷史劇類型的扛把子,至今都還保持著9.2分的高口碑,而每當一部清宮戲播放出來後,很多人總會用這兩部劇來做一番比較。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
  • 雍正王朝-歷史簡介
    《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由胡玫執導拍攝,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國、趙毅、李穎等主演,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歷。該劇講述康熙皇帝駕崩,繼位者四阿哥胤禛,在當政後出現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該劇於1999年1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 再看《雍正王朝》:大愛焦晃,他簡直就是康熙
    第一次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還是個二逼青年,看著金鑾寶座上不怒自威的老皇帝,心說這雍正皇帝的氣場可真強大,後來才知道,那個人不是男主角雍正,而是他爹康熙。客觀地說,《雍正王朝》並沒有成就其中哪個演員,因為早在這部劇之前,焦晃,唐國強,王繪春,杜雨露,王輝等演員,演技之好已經是業內公認,但《雍正王朝》這部神劇,第一次讓普通觀眾也喜歡上了他們,以至於像我們這種鐵粉,私下議論,都覺得焦晃的老年康熙,王繪春的廉親王,杜雨露的張廷玉,王輝的怡親王深入人心,再看以後其他人演這些角色,總覺得不倫不類。
  • 漢卿說:雍正的文治武功對雍正王朝之後的王朝有什麼影響?
    清朝有康乾盛世,所謂的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大清王朝國力強大,百姓富裕。歷史上,歌頌康熙年少英雄,計擒鰲拜,平三藩,文治武功能和唐宗宋祖試比高。歌頌乾隆,七下江南何等風流,修建壯麗宏大的萬圓之圓,經濟文化達到頂峰。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為何會看上康熙的妃嬪?各取所需罷了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諸如四福晉、年秋月、阿蘭和喬引娣等女性角色看似遠離政治、遠離紛爭,實則與朝堂對決、奪嫡之爭緊密相連,甚至一定程度上推動和改變了皇位爭奪的最終結果。康熙皇帝的後宮妃嬪,和太子胤礽之間產生荒唐關係的鄭春華,就是這樣一位幾乎直接導致「九子奪嫡」事件出現的特殊女人。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1999年1月3日《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上映以後可謂是好評如潮,創下了收視率新佳,並且斬獲了多項大獎。而除此之外,《雍正王朝》電視劇還有一大創舉,那便是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之前,雍正帝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屬於是「暴君」定位,當時電視劇中的雍正帝基本上都是陰險狠毒之人,屬於負面人物,而雍正王朝電視劇播出以後,可謂是一舉扭轉了這種情況,雍正帝也開始從負面人物走向正面,也無形中改變了大眾對於雍正帝的「暴君」定位。
  • 雍正王朝:康熙的最後一次南巡,終於撕開了盛世的虛偽面紗
    作為一部以改革為主旨的歷史正劇,《雍正王朝》似乎有點「偏離主線」——不管是前期的「九子奪嫡」,還是後期,「雍正新政」中的種種阻礙,大都以廟堂之上的權謀鬥爭與相互傾軋為主。打眼一看,似乎並沒有告訴我們,雍正為什麼要改革;所謂的「新政」到底好在哪裡。
  • 同演雍正王朝走紅,康熙老了,雍正老了,54歲的她滿臉的膠原蛋白
    說到《雍正王朝》,大家都知道這是二月河三部大氣磅礴歷史劇中的一部。這部劇講述的是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穩定朝政、抑制宮廷爭鬥的鐵血一生。在這部劇中讓人看得非常過癮的皇帝有康熙,暮年的康熙是由老藝術家焦晃扮演,焦晃出生於1936年的北京,他是著名的話劇演員,很多小夥伴或許被焦老的皇帝形象所徵服,殊不知皇帝專業戶的焦晃扮演皇帝只是客串,他說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話劇人。現年82歲的焦老已經是滿頭銀髮,康熙老了。
  • 雍正王朝:魏東亭寧願選擇自殺,也不去找康熙求情,為何?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這部劇中,第二個小高潮莫過於雍正逼死魏東亭這一段了。魏東亭是從小就跟著康熙一起讀書練武長大的,誅鰲拜也是立下卓越功勳。而且成果不錯,經常去康熙那誦讀自己的成果。再然後是十阿哥,借了國庫的錢是給自己搭個戲園子。而且理由冠冕堂皇,是要給康熙建的,讓他煩躁的時候過來聽聽戲,為康熙皇帝分憂解勞。其他也有戰場上給康熙皇帝擋過刀的馬國清,隆科多等人,論關係都不比你遠。如果康熙給你免了,是不是還要給他們免呢?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時,康熙留給雍正的狼覃秘密部隊去哪了?
    在《雍正王朝》中最驚險的一幕就是老八胤禩一夥逼宮大戲了,有人提出假設,如果當時老十三沒有出現的話,雍正帝還有後手嗎?《雍正王朝解密》110:雍正王朝:老八逼宮時,康熙帝傳給雍正帝的神秘狼覃部隊去哪了?在二月河的小說中,這個人也只在康熙皇帝中出現過,他跟魏東亭、武丹等人都是康熙帝的鐵桿支持者。也是一起出生入死,一起扳倒鰲拜,鎮壓太監起義,以及後來的徵服葛爾丹,平定叛亂的參與者。只不過狼覃並沒有外放出去,他一直統領著一支大約兩萬人的鐵騎部隊,守衛著京城。這是一支秘密部隊,平時是不露面的,而且只聽從康熙帝的指揮。
  • 雍正王朝:兒子得罪胤祥,為何隆科多如此緊張立馬就向雍正認錯?
    而在《雍正王朝》中,擔任上書房大臣兼九門提督的隆科多,也遭遇到了同樣的境遇。他的兒子隆大公子公然打著他的旗號,仗勢欺人,橫行無忌,甚至與十三阿哥胤祥的手下發生了正面衝突。在這之後,隆科多便來到宮中,主動向雍正謝罪,結果卻被雍正草草打發走了,以至於隆科多隻得稱他的這位隆大公子為「孽子」。
  • 《雍正王朝》有個狠角色,康熙和雍正認為他忠誠,其實都被他騙慘
    《雍正王朝》中有個狠角色,康熙和雍正都認為他忠誠可靠,其實,都被他騙慘了。就是他,關鍵時刻背後「捅刀子」,差點要了雍正的命。只有張廷玉看清了這個人,始終不信任他。誰呢? 大家可能不信,是雍正的小棉襖!他就是圖裡琛!圖裡琛是康熙最信任的御前帶刀侍衛,而且是侍衛總管,信任可見一斑。
  •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歷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雍正王朝》是清代宮廷劇的一部代表作,在某些細節上也較為接近歷史事實。劇中,康熙、雍正、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角色深入人心,此外還有一個角色也很出彩,他就是張廷玉。歷史上的張廷玉卻如《雍正王朝》中一般,是個十分謹慎的人,這一點,無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對他都都有類似的評價。不過,《雍正王朝》畢竟是影視作品,如果細心且了解清史的讀者看過這部劇後,就會發現,雍正時期的張廷玉較為符合歷史真相,而康熙時期的張廷玉,顯然有不小的出入。在筆者看來,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更像是歷史上另一人物——李光地。
  • 雍正能夠登上皇位,真的如《雍正王朝》中一樣,是靠豐臺大營麼?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其中的「豐臺大營」,想必不會陌生,在劇中正是它兩度挽救雍正於危難之中。然而,這些都僅僅是影視作品的演繹而已,歷史上的豐臺大營,包括《雍正王朝》中同樣被反覆提及的西山銳建營,無論是在雍正登基之時,還是在此後整個雍正統治期間,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作為與表現,原因就在於康熙朝以及雍正朝時期,這兩者都是完全不存在的。
  • 雍正王朝:雍正即位後,只聽命康熙的狼覃部隊下場如何?
    在《雍正王朝》中,狼覃只出現過一次,可見其神秘性。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率眾皇子前往熱河,於八大山莊。一個晚上,康熙心情煩悶出去遛彎,意外撞見太子胤礽與嬪妃鄭春華偷情。不久,凌普率軍進駐八大山莊,康熙懷疑是胤礽狗急跳牆,率兵謀反,情況緊急,手上又暫時無兵可用,遂傳令狼覃進駐八大山莊,拱衛皇駕,自己則退往戒得居暫避。此後,直到康熙去世,狼覃便再也沒有出現過了,由此可見其神秘無比。那麼,在劇中,這支神秘的狼覃部隊究竟是何來歷呢?它的下場又如何?
  •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政的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
    康熙乾隆都是難得的千古一帝,他們的功績在史書上記載了厚厚的一大疊,這二為皇帝分別佔據了史上在位時長第一第二的位子(一位61年,一位60年),可是反觀聖祖康熙爺的兒子,高宗乾隆的父親,清世宗雍正帝的在位時長不過區區13年,逝世之時也在處理政務。史學家評價雍正帝是最勤勉的皇帝,可是同樣的勤政愛民,事必躬親,康雍乾三位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呢?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繼位者不是當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胤礽,不是精通經史的三阿哥胤祉,不是賢名遠揚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深受康熙鍾愛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而是素有「冷麵王」之稱的四阿哥胤禛。胤禛並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