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與我,是生命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它就像肥沃的土壤,供予我豐富的營養,也可以它說是我的精神食糧。
我愛一切乾淨且豐盈的文字,愛它的優雅與深沉,也愛它的淡然與熱烈。美麗的文字,勾勒出我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生活的酸甜苦辣,還將伴隨著我的夕陽人生。
在我坎坷的人生中,經歷了工、農(知青)、兵、學、商、教(代課),幾乎兼顧了社會的全部職業,在眾多職業文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兵」字,因為我當過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我對「兵」有了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兵」是忠誠,「兵」是責任,「兵」是奉獻,「兵」是友情……
最刻骨銘心的還是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修伊敏線鐵路,雖然是義務兵,當兵時間不長,但是北國的風光,軍旅的生活,戰友的情誼,深深地植入於我的靈魂,偉大的鐵道兵精神融入了我的血液,她激勵了我在人生道路上的各個階段奮發進取,現在終於安享晚年了,於是退休以後,我又和文字交上了朋友,我愛上了鐵道兵文化。
近一年來,在鐵道兵「白浪情」網絡平臺,我像魚兒遇到了水,我在水中學習遊泳,也激起過一小波一小波的漣漪,就讓我把這一小波一小波的浪花,編寫一篇故事吧!
我是鐵道兵一個基層連隊的普通士兵,服役於鐵三師十一團十連,當時連隊駐紮在呼倫貝爾盟鄂溫克旗西索木,戰鬥在伊敏線上。
退役以後,我常常《夢回十連》,懷念《我的老班長,我的老戰友》,特別是《輝煌的奉獻者,絕唱的傳承者》文書趙國棟和《十三年的鐵兵,永存的軍魂》三排副林春民,戰友馮秀增不幸遇車禍身亡,我《寫給馮秀增戰友》一篇祭文,由於感情真摯,還上了搜狐網。
我懷念軍旅生涯的那些趣事,《我在部隊看電影》、《第一次醉酒》,還想吃《咱連種的土豆》,平時《休閒一杯茶喲,憶鐵兵,思人生》。《「高寒禁區」的由來與鐵道兵「三榮」思想的形成》,使我想起了《「地火龍」的故事》,在這個故事的啟發下,我寫下了《大興安嶺,鐵道兵歷史功勳的永恆豐碑!》
《八一,我又聽到軍號響……》想起了我在部隊的《家》就是《一頂帳篷,天蓋地鋪》,走過的《路》就是《走小路修大路,鐵道兵為祖國錦繡河山修建幸福路!》,跨過的《橋》就是《以凍治凍——鐵道兵在「高寒禁區」修建的呼瑪河鐵路大橋》。
我有《一個鐵道兵戰士的願景》,就是去看看我的第二故鄉——呼倫貝爾大草原,《美麗的呼倫貝爾,你還記得咱鐵道兵嗎?》我想去看看連隊駐地的遺址,《自豪吧,我們的十連!》一日為兵,終身為兵,當祖國和人民再召喚,我《兵魂融入血,深入髓,一聲「到」!一生「到」!》
我在季節的變換中,感受到鐵道兵文化的魅力,《踏春》季節,面對《夜來風雨聲,心中激蕩的不是輕輕的漣漪,而是洶湧的波濤……》,《望著經冬季枯萎後又生長出來的茂盛的小草,思緒萬千……》,《我願做一個春天的小草》,《春夜喜雨——我願化作一縷縷春雨……》,《為鐵道兵謳歌——我願化作一股股春風……》。
春風春雨培育了我這個鐵道兵的小草,使我在鐵道兵這塊土壤中茁壯成長,我在《穀雨遐思》、《初夏感悟》、《端午情懷》中有了《「小滿」——人生追求的一種最佳狀態》,《梅雨有約》中,我有了《鐵兵夏情》。
去年秋天的時候,《戰友們走吧,一起去踏秋》,我在《秋風》、《秋雨》中《感秋》,在《秋分抒情》中賞《秋葉》,使我有了《楓葉情》,由於感悟了秋的思想內涵,《秋的感懷(系列篇)》第一次上了新華網客戶端。
我在《霜降心語》後有了《立冬感懷》,在《小雪抒懷》中聽到了《雪花聲中軍號響……》(自由詩),看到了雪花紛飛中班長手中的那盞馬《燈》,於是有了對《雪》的暢敘。在四季的循環中,我總是提醒鐵道兵老戰友健康強體,真是《天下「老鐵」一家親》啊!
前一段時間,我班開了《一場別具一格的班務會》,大家暢所欲言,回憶《我連的故事(系列篇)》,於是我寫了《伐鍬的故事》、《十六的中秋節》、《給火車加水的故事》、《當洪水即將湧入營區的時候》……我還給戰友們講我團四營《特等傷殘鐵道兵張連元的故事》,《給孫女講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故事》……
我深知:自己才疏學淺,更要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奮」與「樂」》的辯證關係,使我辨別《人生路上的「對」與「錯」》。《從蘇北農村走向大上海》,我家的故事說明《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是《鐵兵精神照我家》的結果。
我在《堅定鐵兵文化自信,推進鐵道兵精神守正創新》的觀點指引下,寫下了《鐵道兵基層連隊網絡建設與管理之我見》等等。文字激發了我的思維,鐵道兵文化使我煥發了青春。從軍旅生涯中,從寫作中,我深深地認識到,到底《誰是最可愛的人》?還是咱鋼鐵勁旅——鐵道兵!
退休二年多來,從四季的輪迴中,一個節氣一個節氣地走過,每一段時光都烙下了印記。我用筆下的文字,無盡地描寫著季節的變換,是想把每一季的風情落在方寸之間的紙張上,告知戰友們一些關於時節的消息,告訴戰友們每個季節中的鐵兵情愫;我用細膩的文字刻畫戰友情懷;我用真誠的情懷,歌頌偉大的鐵道兵精神。
有時候面對人生的風雨,面對流言蜚語,心情也會低落。此時,我便將自己的靈魂放逐於日記文字中,釋放壓抑的情緒,品味人生百味。
有時候面對和風暖陽,心靈也會輕若一片白雲。在鐵道兵「白浪情」網絡平臺,我的視野更開闊了,靈感更放飛了,我就手握筆墨,寫下一個個靈動的文字,揮灑心中的詩情。
我愛你,文字!我將繼續與你相加,我將人生的每一份悲喜交付於你。讓每一個文字馱起生活的艱辛和人生的感悟。
我愛你,鐵道兵文化!每當我凝望深山白雲,眼前會綻開雪蓮般的帳篷;每當我注視大山翠色,眼前會躍出戰友們的身影;每當我諦聽林濤嘶鳴,耳畔會迴響激昂的號聲!幾十年涉過多少水,幾十年踏過多少峰,心頭飄灑的還是呼倫貝爾的雪啊,心中傲立的還是大興安嶺的松!
有多少輾轉難眠之夜,有多少輕風吹拂的清晨,我思潮洶湧,思緒萬千,浮想聯翩……隔著時空,隔著山水,隔著久遠的年代,我在文字中感觸到鐵道兵軍魂的舞蹈。
我是鐵道兵,但我是下鄉知青,是「渡金」的鐵道兵,當兵是我個人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特殊時期的一種安排。我當兵時間短,又是基層連隊的普通一兵,幾十年來,我連當年的《鐵道兵報》什麼樣子都沒有看到過,對鐵兵歷史、鐵兵知識一無所知,加入鐵道兵「白浪情」網絡平臺以後,我邊學習邊創作。
從連隊史到兵師史,從解放戰爭時成立到改革開放中裁撤,我一階段一階段學,一條鐵路線一條鐵路線的弄懂鐵兵歷史,宏觀上學波瀾壯闊的鐵兵史,微觀上從戰友們的文章中了解鐵道兵艱苦歲月的細節,鐵道兵文化越學越感興趣,越懂越有創作熱情,學不厭倦,樂而不疲。
文字,是朋友,亦是愛人,只要你願意親切它,它決不會捨棄於你。「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你熱愛鐵道兵,你心中就有鐵道兵文化,即使你文化水平有限,你也會唱起那「背上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志在四方》的鐵道兵戰歌,也會滔滔不絕的講起自己刻骨銘心的鐵道兵故事……
我願守一方純淨,對文字呢喃,和文字纏綿,與文字共舞,弄墨香滿衣,舞一段春暖花開,舞一番風花雪月,舞一程雲水禪心,舞一片雲淡風輕。舞出原汁原味的鐵道兵故事,舞出鐵道兵的千秋功勳!
人生不易,與文字一路相伴。此生不悔,來生亦相隨!
我愛你,文字;我愛你,鐵道兵文化!
作者:三師 吳鳳祥
責編:毛秘 《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