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一推介
廣東徐聞縣的菠蘿火了
持續刷屏成熱搜
其實,廣東菠蘿種植面積多,產量大,全國第一。然而,熟悉且好吃的,還應該說是產自中山的神灣菠蘿。那麼,今年的神灣菠蘿長勢如何,還有多久才能成熟上市呢?
△神灣菠蘿。(本報資料圖片)
今天上午9點,記者來到神灣菠蘿的重要產地——神溪村丫髻山周圍實地查看,由於正下著小雨,鐵爐山和丫髻山頂雲蒸霧繞。
高溫潮溼的環境特別適合菠蘿的成長,所以今年的神灣菠蘿長勢喜人,菠蘿個頭已經成型,只是還沒有成熟發黃。
「今年春節以後氣溫偏高,特別適合菠蘿成長,預計收成應該比往年好很多,果農們已經做好迎接市民採摘的準備。」神灣鎮自遊農場老闆陳倩文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神灣鎮城管住建和農業農村局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少華介紹,近年省市鎮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打造神灣菠蘿這個知名品牌,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引導種植戶重視菠蘿品質。多年來,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積極進行技術指導與支持,為神灣菠蘿的品質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神灣鎮一共種植了約3500畝高效優質的菠蘿,年產菠蘿2500噸,其中70%的菠蘿直接由本地及周邊市民採摘消費,剩下的30%則通過電商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除春節前有幾天較冷,其他時間段屬暖冬,氣溫較高,適合菠蘿的生產,」陳少華說,預計本月中下旬就有菠蘿陸續成熟上市,屆時廣大市民及遊客就可以前來採摘遊玩。
由於重視品質提升,加上知名度越來越大,2017年神灣菠蘿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也是中山市3個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中山特色農產品之一。
菠蘿又名鳳梨,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地區。1915年,神灣沙崗村旅居秘魯的華僑李國漢攜帶菠蘿種苗回鄉,在沙崗村山地丫髻山試種,成功後推廣,形成今天的「金山種」菠蘿。
△神灣菠蘿。(本報資料圖片)
丫髻山周圍日照充足,土壤中的黑泥白沙富含鐵質,水質清甜偏鹼,獨特的地理條件特別適合神灣菠蘿的生長。現在的神灣菠蘿一般重0.8公斤,色澤金黃,皮薄肉多,蜜味濃鬱,吃後齒頰留香,經久不散,更獨特的是果肉爽脆無渣,可直接吃,無需泡鹽水。
文+/記者 王偉
圖+3/記者 王偉
編輯:周振捷
二審:韋多加
三審:陳浩勤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