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五經富,崛起龍江畔。鄒東成航拍
一部撩開五經富美麗神秘面紗的著作橫空問世。素有人文之鄉美譽的客家名鎮五經富,民風淳樸,風景秀麗。這裡的古村落,融合了潮汕與客家建築風格;這裡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一百多年前,西方傳教士來到小鎮傳教,並開辦了醫院、學校,五經富有幸成為嶺東客家的傳教中心,中西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並產生火花,造就了小鎮的文化繁榮,從而聞名世界。長輩們說,當時不論是從歐洲的法國還是英國等地,或者南洋各國,信封地址只要寫「Wukingfu Ching」就可以收到。作者歷時五年,在三位博士及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鍥而不捨,鉤沉史實,以史解史,講述小鎮曾、鄒等姓氏的來源及該鎮百年來的歷史、文化、宗教和風土人情,讓讀者深深感受到五經富人文之鄉的無窮魅力。
《中國五經富》有故事!有思想!
名家題寫書名,著名畫家饋贈封面畫。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五經富鎮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境東北部,距揭西縣城32公裡,是潮汕平原西進大北山區的主要通道之一。全鎮總人口近6萬。有海外華僑及港、澳、臺胞4.62萬人。地方方言為客家話。2002年,五經富鎮被列為廣東省中心鎮之一。境內多崇山峻岭,高山聳立,氣勢如龍,風景雄渾而秀麗。境內上遊有潮汕地區聞名的龍頸水庫,河流縱橫交錯,水位落差大。
除了山多,境內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其上遊有潮汕地區聞名的龍頸水庫,河流縱橫交錯,水位落差大。龍江河與榕江河貫通,可直達揭陽、汕頭等大城市。
五經富是潮客交匯之地,眾多的古村落,融合了潮客建築風格。還有許多民間傳說故事。同時,五經富還是革命老區,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古大存、潮梅特委、潮汕特委、閩粵贛邊縱都曾經在該鎮活動過。中共五經富支部是土地革命失敗後揭陽地區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摘自水均著《中國五經富》一書。
▲ 家在龍江畔。
▲ 美哉,五經富的山水,如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李維照拍攝
▲ 北山人家,炊煙嫋嫋。 李維照拍攝
▲ 空中俯瞰大洋高山茶園。 木木夕航拍
▲ 大洋高山茶園。 李維照拍攝
▲ 風景如畫的大洋高山旅遊區,實乃避暑勝地。早在百年之前,英國、法國傳教士,就在大洋這片土地上建起避暑山莊,每到酷暑,就到大洋避暑,十分會享受人生。 李維照拍攝
▲大洋國際高爾夫球場一角。 李維照拍攝
▲ 大洋高山旅遊度假風景區一角。 木木夕拍攝
▲ 風光旖旎的龍頸水庫。 李維照拍攝
▲ 龍頸水庫大壩開閘時氣勢恢宏。李維照拍攝
▲ 龍山旅遊風景區一角。 李維照拍攝
▲ 龍山花蝶。 李維照拍攝
▲ 龍山杜鵑別樣紅。 李維照拍攝
▲ 採釀春忙小蜜蜂。 李維照拍攝
▲ 早春二月,五經富龍山杜鵑花開了,引眾多攝影家手持長槍短炮對著佳人和花炮轟。 李維照拍攝
▲ 這裡有粵東著名的溫泉度假屯,旅遊、休閒度假均相宜。 李維照拍攝
▲ 因為潭水在日光映照下,發出五彩斑斕之光,因此人們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彩牆崆。 木木夕拍攝
▲ 彩牆崆上遊,諸多大潭小潭,潭潭相扣,因此又有百潭谷之稱。 木木夕拍攝
▲ 彩牆崆遠景。 曾桔榕拍攝
▲ 彩牆崆近景。 曾桔榕拍攝
02 來自百年前傳教士的手繪地圖和圖片
①一幅清末五經富的手繪地圖,來自瑞士巴色會檔案館的網站。巴色城位於德、瑞、法交界的瑞士屬地北部,是全球七大教區之一, 而起名為巴色差會,它不是一間教會,而是一個國際性和超宗派的機構,最初由改革宗和信義宗組成,其總部由創立至今仍設於巴色城。馬禮遜就是巴色差會著名的傳教士。該幅地圖雖然來自瑞士巴色會檔案館,但百年前,英國的傳教士李威廉博士,確實是繪製地圖的高手,他在揭西縣五雲、五經富期間,用業餘時間走訪各地,繪製了許多當地的地圖。我們懷疑,該地圖是否是他繪製的?
② 這張有人物的舊圖片,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拍攝時間是1911年,地點在五經富的一個農家小院內,這一年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辛亥革命。可以說,辛亥革命也影響到了五經富。
▲ 我在當地人士的指引下,找到了上面這張圖片拍攝的地點。看著百年前的大院,完好如初,慶幸之餘,又有恍若隔世之感。 時光匆匆,人生短促。
03 曾子祥博士序
在浩瀚娑婆的大千世界裡,人類從遠古走來,又向未來奔去,如山脈綿延,如河流淙淙。在人類生存發展的歷史長河裡,人們有祈求、有奮鬥,也有困惑、有迷茫。在我們漢民族裡,有的從宗教中去尋求解脫,有的從風水中去尋求寄託,也有的困惑終生,鬱郁難歡。凡此一切叩問,皆是人類與自然抗爭,努力尋求答案的天然精神反映。
從人文歷史中去尋珠探玉,力圖找到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人文密碼,是諸多人文學者孜孜以求的夢想。從晚清以降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仁人志士前僕後繼,譜寫的是腥風血雨的革命篇章,帶來的是大起大落的風雨飄搖。如何走出歷史的循環往復,人文學者從收集歷史碎片做起,化憂國憂民為辛勞夜作,鉤玄探奧,不斷從中華文明的點點滴滴史跡中去找尋民族發展的道徑。
五經富作為中國粵東的一個文化小鎮,其人文史有其獨特的發展軌跡,特別是居於集鎮中心的曾氏家族自元末遷居於此,已有650多年的歷史。五經富文化教育發展的兩個高潮:一個是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文化教育高潮,其推動者以丘玖華為代表,其標誌是雲嶺齋(俗稱「大書齋」)的創辦和曾德翔等人才的輩出;一個是晚清民國時期,本地儒家文化揉和西方外來宗教文化、科學文化而發展起來的文化教育高潮,其標誌是西方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的開設和福音醫院、道濟學校的開辦。這兩個時期都大大地推動了當地文明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造就、培育、湧現了一大批聞人達士,五經富聲名逐漸遠播。五經富的發展再次佐證支持一個民族、一個家族繁榮興旺和持續發展的是文化的發達和文明的進步,而不是經濟的一時發達和拳頭的強大。五經富人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所以才特別重視家風的傳承和對教育的崇尚。從五經富遺存的老建築和寨場變遷、人口繁衍中所體現的興盛時期莫不與這兩次文化高潮密切相關,而至今仍被當地人津津樂道的仍舊是這兩個時期的人物和史跡。
可嘆的是,當地文明及文化發展現在又步入了滑落期。物質增長、生活改善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內在動因和先務,但人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容易被金錢這種外表金燦燦的東西炫眼且炫耀,加之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大潮中,沒有宗教信仰的支撐,人們的價值體系已然發生了極大的分野,文明崇拜己被物質崇拜所替代,富不過三代的現象比比皆是,創業者事業的承繼難以持續。文化是真正的奢侈品,在全球化的今天,於觀念碰撞社會轉型的當下,新的價值體系和文化秩序的重建需假以時日,任重道遠。
非常難得的是,揭西縣河婆人氏水均先生能從文化的角度去五經富尋文化之根,究發展之律,報經富之史。水均先生注重紀實,堅持採集第一手史料及現場訪談,為免珠落塵封,洋洋灑灑寫下了20萬字的《中國五經富》一書,鉤沉這一隅的歷史,殊為可貴,值得讚賞。尤其難得的是,水均先生能從文化的角度對社會遺存和民間習俗進行細微觀察和思考,透過現象和衍變分析文化的發展脈絡,提升了本書的可讀性和文化價值。作者對充滿文化元素的古建築頹敗的擔憂、對公共秩序鄉規民約敗落的追問、對文明回歸的呼喚和祈願、對五經富名鎮的一片深情躍然紙上,值得當地人和當地政府反思和重視。當然文中亦難免錯漏,特別是民間傳說與史實的紛紜眾說,難以有統一的看法,但本書瑕不掩瑜,值得一讀。
「百川入海,曾氏生輝」(《曾氏史話》敬評語)。五經富文化作為一股涓涓細流細溪,必將流入中華文化的大江大河,奔向大海擁抱世界。縱觀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的發展與興衰、多元融合與個體衝動,餘以為,此書有助於文化研究學者及本地人士參讀,便於了解當地文化一二,探索地方文化錙銖。特薦讀,並以之為序。
2016年 2月 20日於廣州白雲軒
(作者曾子祥博士,現任廣西北海市委常委、副市長。系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廣東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曾任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南方航空集團進出口貿易公司董事總經理。)
04 胡衛清教授序(摘要)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進程中,五經富曾是一顆閃閃發亮的星星,這樣的星星在當時的中國還有不少,其中以黔西的石門坎最有名。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即原來都是地理較為偏僻、經濟文化較為落後封閉的內地鄉村或集鎮,但經過中外有識之士篳路藍縷的開墾經營,終於大放異彩,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正是本書所長,看似信馬由韁的勾畫和隨性而發的評點,其實包含著作者濃烈的鄉土情懷和深邃的歷史思考,當作者在結束語中引述他人的話語「英國的靈魂在鄉村」,並追問中國的靈魂在哪裡時,顯然,作者已經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行穩致遠,當無數個五經富連綴成整個中國的鄉村圖景時,那些已經暗淡的星星將重新發出奪目的、溫暖的光芒。走進五經富,走進水均所描述的中國五經富,你便能感受到這個時代真實的喘息和心跳。
(胡衛清博士,曾任韓山師範學院政史系主任、院學報主編、潮學研究所所長。現任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05 弘基公園
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弘基公園,能夠成為旅遊、文化景點,除了建築風格迥異,體現了潮汕民間精湛的手工藝外,還有眾多的名人詩詞楹聯,實為集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公園。1992年秋,北京人民畫報社記者特地前來採訪,對陵園各項工藝設施評價很高,認為該園集文化藝術於一體,可作為曾氏文物之典範,把陵園全貌載入《世界客家人畫冊》發行全球。
▲ 從空中俯瞰弘基公園。 木木夕航拍
06 黃龍寺
五經富黃龍寺,環境優美,寧靜,建築雄偉壯觀,是本地及附近信眾求神拜佛的好去處之一。
07 五經富的古村落
五經富著名的古村落有老寨肚、永泰樓、岐鳳圍等。
▲ 氣勢恢宏的永泰樓古村落,建於清乾隆16年。 鄒東成航拍。
▼ 每年農曆除夕的祭祖活動,牽動著多少鄒氏鄉親的心。
▼ 建於清乾隆三十年間的岐鳳圍古村落。
08 私塾、學校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五經富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與五經富崇文重教,眾多的私塾以及學校有關。比較著名的有古代的雲嶺齋、三近軒等;近代的有道濟中學、五育女子學校、福音醫院、培英中學等;現代的有北山中學等。培養了如原中山大學校長曾漢民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曾近義教授、復旦大學副校長鄒劍秋等等,都是從五經富走出去的我國傑出人才。
▲位於岐鳳圍旁的古代私塾三近軒大廳。
▲清代嶺南名士丘玖華提寫的「雲嶺齋」牌匾。
▲ 今日北山中學風光。
▲ 收藏於汕頭檔案館內的信函。汕頭檔案館提供。
09 宗教
五經富的宗教信仰比較複雜,對現代文化教育起到推進作用的主要是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特別是基督教,從1881年紀多納和李威廉博士來到五經富算起,逐漸發展成為英國基督教長老會領導下的嶺東客家傳教中心,文化、醫療、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此時有道濟中學、女子學校、福音醫院等等。
▲ 五經富基督教會辦的五育女子學校舊址。
▲ 具有英格蘭建築風格的百年建築——牧師樓。
說明:圖片除註明來源或攝影師外,未註明的均由水均拍攝。圖片文字水均撰寫。感謝中國攝影協會會員李維照先生以及攝友鄒東成、木木夕、曾桔榕提供精美照片。
作家水均簡介:
出生於海南儋州八一農場,廣東省揭西縣人。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揭陽市作家協會理事、揭西縣作家協會副主席、揭西縣攝影家協會會員。著有多部長篇小說,及長篇紀實文學《中國五經富》。
《中國五經富》,還藏有多少故事、秘密,請您閱讀後就會知道。
快來吧,請訂購本書,這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值得您閱讀和收藏的鄉土著作!初版印數有限,八月份開始接受訂購,欲購者從速。感謝您的支持!
友情提示:八月份才開始接受訂購
訂購方式:
一、在當當網、亞馬遜網訂購;
二、籤名版:
(1)需要快遞外地的讀者①價格:42元/本+10元快遞費;②長按下面的二維碼,成功付款後,發送地址、姓名到手機:15819575353。
(2)無需快遞的本地讀者①價格42元/本;②長按下面的二維碼,成功付款後,發送地址、姓名到手機:1581957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