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4元」、「停車5元」、「第一個小時4元,以後每小時2元」……隨著機動車越來越多,市民們對街頭停車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各個停車場參差不齊的收費標準卻讓人犯暈。那麼鄭州街頭的停車場到底在按什麼標準收費?為什麼停車收費會出現如此混亂的現象?又該如何遏制這種亂象?
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鄭州停車收費分三類區域,最低的一次只收2元,最高的第一小時收費4元,從來沒有5元收費之說,但是市民對此知之甚少。
律師:市民的不知情和「懶得計較」,導致了一些停車管理員隨意抬高收費價格,欺矇車主
□記者王建芳/文圖
市民反映:
醫院附近停車仨小時,收費12元
「我在省人民醫院附近的一個停車場停了仨小時車,沒想到被收了12元停車費,鄭州的停車收費標準都這麼高嗎?」近日,開封市民王先生給本報打來了諮詢電話。
王先生說,幾日前,他陪父親到省人民醫院看胃病,因為醫院的停車場一早就沒了位置,所以父子二人只有把車停在了緯五路與經二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個停車場。可是等到看完病出來,停車管理員卻對他說:「一個小時收費4元,你停了3個小時,收費12元。」
雖然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王先生最後付給對方10元錢了事,但是他心裡卻非常不舒服:「鄭州的停車收費都這麼貴嗎?還是有些管理員在隨便抬高價格,坑蒙外地人?」
與王先生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婁先生。婁先生也向媒體反映,1月5日他在省人民醫院附近緯五路與經一路交叉口的一個停車場停了一天車,竟被索要20元費用,可是他看見停車牌上寫的收費標準是:白天7點到晚上21點,4元/次。婁先生與穿制服的停車管理員理論,管理員說:「不可能按牌子上的(規定)收,按牌子上的價格都餓死了,都是一小時4元,一天20元。」
「有停車收費牌,卻不按正規標準收費,一個小小的停車場收費這麼混亂,真是讓人想像不到,這事兒發生在省會鄭州。」婁先生說。
記者調查:
1月7日,記者開車來到省人民醫院附近詢問停車價格,黃河路與經一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個停車場管理員對記者說:「第一個小時4元,以後每超一個小時收費2元。全天20元。」「咋恁貴啊?我去那邊看看。」看到記者有點猶豫,他高聲說:「你不用去問,這一片都是這個標準。」
果然,記者在緯五路、黃河路、經一路、經二路附近的幾個街頭停車場問了問,都是一個小時4元,一小時之後每小時2元。
一些看病的群眾也證實了這一點。市民周女士說,她每次來看病,基本都是停在路邊的這些停車場,「差不多一上午都是收費15元、20元的,也不知道是按啥標準收的」。
除了省人民醫院附近,市民還反映市區其他地方的停車場收費也是混亂不堪。市民小敏說,前幾天她到大上海城逛街,把車子停在了杜嶺街附近,停了不到4個小時,被收費10元。「停車管理員說是起步5元,以後每小時2元,收10元錢還是少要了我1元呢。」
在東建材成龍耀萊影城附近有好幾個停車場,但收費標準各不相同:建業路以西交通銀行門口是按每次5元收費;建業路以東的停車場,則是按第一個小時4元,以後每小時累加1元的標準收費。
此外,還有一部分市民氣憤地反映,鄭州街頭存在一些山寨停車場和山寨管理員,讓人真假難辨,市民頻頻受騙。市民孫先生說,去年11月份,他在農業東路與如意西路交叉口附近辦事,一位穿管理員制服的大媽讓他把車停在了如意西路上,並收取了他5元停車費,可是當他辦完事出來取車時,竟然發現車子上被貼了違章條,此時大媽也不見了蹤影。
深度追蹤:
停車收費標準很明確,知道的市民卻不多
綜合幾天的採訪,記者認為當前鄭州街頭停車場普遍存在著「起步收5元」、「每小時收費4元」、「起步4元,超一小時累加1元」以及「起步4元,超一小時累加2元」等多種收費方式。
那麼,鄭州街頭停車場收費標準到底是怎麼規定的呢?
據了解,2011年12月26日起,按照《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市內城區公共停車場機動車存放服務實行差別化收費的通知》,鄭州市開始對存放在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機動車輛實行差別化收費。結合交通擁堵狀況,將市內城區劃分為一、二、三類區域,實行機動車存放服務差別化收費。
按照規定,一類區域的機動車停車收費標準為:白天(7點至21點),一小時以內4元,之後每小時加1元,尖峰時段(7點至9點,17點至19點),每小時加2元;21點至次日7點,免費。二類區域和三類區域均是按次計費。二類區域機動車地上停車場,白天停車按次計算,一次4元,夜間一次3元。三類區域,白天夜間均為一次2元。
而目前一類區域的範圍是:花園路、紫荊山路以西,隴海路以北,大學路、南陽路以東,金水路段(醫學院立交橋至大石橋立交橋)東南,黃河路以南。二類區域範圍:一類區域以外,未來路以西、航海路以北、桐柏路以東、農業路以南。二類區域以外的市區為三類區域。
按照這些規定,除了市中心一環內的繁華區域需要計時收費外,類似花園路與農業路交叉口、金水路與未來路交叉口等繁華商圈尚屬於二類區域,停車是按次收費,一天只需要交費4元。而類似於鄭東新區、北環這些「三環」外的三類區域,收費則更為低廉,每次最多2元錢。
那麼,市民們對這個收費標準是否清楚呢?
「停車費——5元是最少的吧。」公司職員小白對記者說。
「基本都是5元錢一次吧,有時候不要票給4元就行。」教師翠翠說。
「有時候4元,有時候5元,但是醫院和火車站收得特別貴,我也不知道咋規定的,反正只要不是太離譜,就給他們了,懶得計較。」從事營銷工作的李偉如是說。
兩天時間內,記者大概採訪了20位市民,但是清楚街頭停車場收費標準的只有3位,其餘17人都表示不知道,不清楚,「只要別太多就給了」。
市民不知情、供需緊張、管理混亂,都是亂象叢生的根源
河南中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峰傑認為,市民們的不知情和「懶得計較」,導致了一些停車管理員有恃無恐,隨意抬高收費價格,欺矇車主。同時,一位從事多年停車管理工作的業內人士也致電記者說:「鄭州街頭停車場管理混亂,車多車位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位業內人士介紹說,鄭州的車位本來就不夠,近幾年私家車數量又猛增,新建停車位遠遠不夠,這導致停車位嚴重不足。「車位不夠,停車場就相對強勢,即便是不少地方漫天要價,車主們也只能忍氣吞聲,因為你不停這裡就沒地方停。」
在醫院附近,記者尤其能感到這種供需矛盾下的「強勢壟斷」——即便是被高價收費,看到停車位也得趕緊停進去,否則猶豫一秒,就有可能被其他人佔去。「大家都是拿著錢排隊等停車,誰還敢計較停車費是否多收了幾元呢?」一位車主說。
除此之外,鄭州市停車場管理中心的管理混亂恐怕也是導致街頭停車場收費混亂的重要原因。
「你知道那些管理員為什麼要多收費嗎?那是因為路邊的車位都是承包給他們的,他們要多收費自己才能賺更多。」有市民向記者如此爆料。在未來路曼哈頓廣場,一名收費員也對記者說:「我們都有任務,大冷天的也不容易,你趕緊把費交了吧。」
有任務?承包?作為公共資源的停車位是否真的變了性呢?對此,鄭州市停車場管理中心進行了否認。該中心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鄭州市路邊車位近1萬個,都屬於停車場管理中心直接管理。「停管中心嚴格意義上是一個行業管理部門,有50個民警和130個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管理全市的停車場。」
但事實上,該負責人也承認,為了管理方便,停管中心僱了數百人,將鄭州市近1萬個車位交給他們管理。「算是企業化管理。」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是承包,而是給他們定個上限和下限,既要保證公共資源提供最大化的公共服務,也不能讓公共資源流失。」
此說法也得到了停車場管理中心金水大隊副隊長王新年的證實。他說,停車場管理中心給每個街頭停車場的管理員規定的都有任務,只有完成了任務才能正常拿工資。「但是任務並不難完成,正常收費是可以的。至於這些管理員多收費,完全是為了個人私利。」
經營管理社會化、公司化、產業化應是方向
「對於一些亂收費的街頭停車場和管理員,停車場管理中心要採取多項措施,加強管理,遏制亂收費。」律師劉峰傑說,既然有收費管理規定,那麼就應該嚴格按照規定來行事,對於違反者施以重罰,是保持政令暢通的一種措施。「比如建立倒查追究制,若再因亂收費被曝光或被投訴,要連帶追究管理員、隊長的失職失察責任,與此同時,要籤訂管理責任狀。」
而一位多年從事市政服務工作的某單位科長則稱,街頭停車亂象中,亂收費被很多市民詬病。「解決亂收費問題,設置POS機刷卡交費是個好辦法。」該科長介紹,目前,鄭州不少立交橋下設置有擋杆配套刷卡設備,一般用這種設備的區域在立交橋下。但是在路邊,無法圈一段道路進行刷卡收費,怎麼辦呢?該科長稱,鄭州有一家停車服務管理公司正在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將來可能啟用一種智能停車設備,即一個車位設置一個小型擋杆,車主事先辦卡,停車時刷卡,按照政府定價標準,機器自動根據停車時長進行收費。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韓文甫也表示,要解決亂象,一方面要對現有的停車場加強監管,另一方面把停車場經營推向社會,朝公司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韓文甫說,停車場管理中心既管理停車場,又負責收費,等於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難免會招致非議。「全市共有路邊臨時停車場442個,車位9290個,每年那麼多停車費都去了哪裡?大家肯定會有所懷疑。所以說,應引進一家專業停車服務管理公司,通過招標的形式將停車場以整體價格出租,而費用直接上交財政。這種集約化管理方式既能增加財政收入,又能讓公共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