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地標正崛起——倉巷街文化繁榮的啟示
記者 黃亞明 鄧嫻
每個城市,總有那麼幾條老街,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和鄉愁記憶。在安陽老城,有一條長528米、寬約5米的老街,名叫倉巷街。自2018年7月被確定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後,短短兩年時間,這條老街穿越3000年的時光隧道「復活」,成為全省歷史文化街區文化繁榮的生動樣本。
從賞夜景到聽講座
大倉門裡講安陽故事
7月15日晚7時,倉巷街10號院大倉門內已座無虛席,大型公益講座《韓琦傳》開講。主講嘉賓黃新志是我市一名中學歷史老師,他將在這裡連續講五場《韓琦傳》。
「不論職業,不分年齡,只要你對安陽歷史文化有興趣、有研究,都有機會在這裡給大家講講安陽的故事。我們這兒還有十歲左右的少兒講解員,他們也能把倉巷街的博物館、民俗展館的內容講解得繪聲繪色。」作為較早入駐倉巷街的一家文化工作室負責人,擷趣堂堂主劉豔說。
今年3月28日,安陽地方文化研究專家齊瑞申老先生一堂《趣談安陽古城街巷地名》公益講座,開了擷趣堂文化大講堂第一講。抱著為安陽歷史文化傳播做點事兒的信念,年逾古稀的齊瑞申每次都騎自行車去參加講座,看到臺下聽眾聽得認真,他也感覺很欣慰。「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相信在這裡聽過安陽故事的人都會對這句詩理解更深刻。」聽過幾次公益講座後,市民王麗亭連稱獲益匪淺。
大紅燈籠高高掛,作為倉巷街的地標建築,如今的大倉門不僅是遊客必賞的夜景,還因為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讓這裡變成了文化聚集地,從安陽古城古建築講到安陽歷史文化名人,從殷商文化傳承講到安陽古城街巷地名……這些圍繞安陽古城前世今生的鮮活故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聽講,濃濃的文化味兒把倉巷街的夜晚裝點得更加亮眼。
啟示一:
注重文化傳承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的關鍵。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推動文化傳承創新,講好安陽故事。大倉門裡的文化傳播故事啟示我們,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建好、用好倉巷街的文化交流空間,不僅可以向大眾展示安陽歷史文化、讓大眾學習安陽歷史文化,而且可以挖掘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底蘊,在傳承創新中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從「受邀」到「主動」
70多家文化團體各顯神通
華燈初上,青磚灰瓦的倉巷街閃爍著迷人的光彩。記者沿著青石板路從東頭走到西頭,路口拐彎處傳來悠揚的琴聲、彈著吉他的歌手現場演唱引人駐足、不同文化團體帶來的文藝演出「燃爆」了整條街巷……
而一年前,倉巷街的景象卻大相逕庭。「去年春節前夕,倉巷街舉行開街儀式,我們想找幾個演出團隊來表演助興,可一聽說沒有報酬都不願意來,費了好大勁兒才約到一支盤鼓隊、舞獅隊、走秀隊來表演。」回憶起往事,文峰區古城保護整治復興指揮部倉巷街分部工作人員彭存希十分感慨,邀請來的文藝團隊讓倉巷街熱鬧起來,去年春節期間,倉巷街日均遊客4萬餘人次。
然而熱鬧是暫時的,演出團隊撤走後,倉巷街又恢復了往日平靜。彭存希和指揮部的其他人員多方聯繫,把一個文化拓展項目引了進來,漸漸地,才不斷有文化團體入駐倉巷街。「如今,這條老街已入駐20多家文化單位,還有50多個經常在此舉辦活動的社會文化團體,如安民茶社、彰德城事、朗時光等。」同在指揮部倉巷街分部的工作人員劉衛華告訴記者,有的文化公益活動計劃已經排到了兩個月後。
「我們組織的公益演出一直持續到10月底,聚集了全市60支社會文藝團體力量。」在市文廣體旅局公共服務科科長李育軍看來,文藝工作者來這裡參加公益演出也是一種鍛鍊,只有不斷挖掘安陽本土文化的新內涵,才能創作出時代發展的激揚旋律。
啟示二:
在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中,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至關重要。從門可羅雀到百家爭鳴,70多家文化團體爭相入駐的故事啟示我們,在河南加快構築全國重要文化高地的實踐中,只有紮根腳下這塊土地,文藝才能接地氣、增底氣、有生氣。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城市歷史的發展脈絡,彰顯了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方天地,我們一樣可以做好「以文化城」這篇大文章。
從逛吃「打卡」到品味鄉愁
「網紅」老街有了新內涵
家住倉巷街附近的市民郭大海幾乎每晚都去倉巷街逛一圈,有時候是去看一場老電影或文藝演出,更多時候就是純粹走走,看著老人們快樂地扭著模特步,聽著街巷傳出悠揚的古琴聲,心情感覺很放鬆。
在倉巷街東頭,一家特色書店吸引了不少遊客。記者走進書店,發現這是一個古樸典雅的小院落,書屋只佔了一間房,其他地方可供遊客撫琴、品茶、看書,環境優美。書店內還放置著一臺市圖書館投放的數字借閱機,遊客可以在借閱機上找自己喜歡的書預覽並掃碼下載,在手機上免費閱讀全本圖書。正在掃碼下載圖書的市民張欣高興地說:「沒想到在倉巷街還藏著這樣一處既可以品茶又可以安心讀書的地方。」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依託市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基地,市圖書館聯合眾多社會團體或個人,在倉巷街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推廣活動。他們還把安陽文化大講堂中有關古都歷史與老城文化的內容搬到了倉巷街,戶外課堂給聽眾身臨其境的感覺,起到了很好的文化傳播效果。隨著這條老街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越來越越多的市民喜歡來這裡品味鄉愁。
兩年間,文化繁榮讓倉巷街從「火」起來變「活」起來,日益濃厚的文化氛圍也感染了安陽音樂圈,希咖樂隊的主唱孫濤說,倉巷與唱響諧音,他希望安陽原創音樂不僅能唱響倉巷街,也能唱響河南,唱響中國。
一條老街、一段故事、一話千年,一處文化新地標正在加速崛起……
啟示三: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要避免過度開發和過度商業化,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讓人記得住鄉愁。這啟示我們,倉巷街的地名文化、坑塘文化、糧倉文化等文化價值還有待創新表現手法,進一步挖掘、展現,要在歷史文化街區融入文化體驗內容,打造新文化空間,如此,才能讓歷史文化
來源:安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