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三長兩短」這個詞指的是古代棺木

2020-12-15 雜高怪談

《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指「意外的災禍、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大多數人在談論到不幸的事情尤其關乎生死之時,忌諱說「死」這個字,常用「三長兩短」來借喻,「有個三長兩短」等。

萬一海兒有個三長兩短,那我也活不下去了。——巴金《春》我慢慢爬出去,我要爬出去……反正我要有個三長兩短,你給玉山捎個話!——(杜鵬程《保衛延安》)我慢慢爬出去,我要爬出去……反正我要有個三長兩短,你給玉山捎個話!——(杜鵬程《保衛延安》)

而「三長兩短」這個詞最早是指棺材的一個捆綁方法。

在《禮記·檀弓上》對棺材的形制有這樣的規定:「棺柬,縮二,衡三;衽,每束一。」

棺束:「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柬合之。」古時候的棺木沒有用釘子,於是就用皮革將棺材和棺材蓋捆柬在一起。這就叫「棺束」。

縮二:「縮,縱也,縱束者用二行也。」縱的方向木板短。因此只需捆兩道即可。

衡三:「橫束者三行也。」「衡」和「橫」是通假字,橫的方向木板長,因此必須捆三道。

衽:指的是連接棺蓋與棺木的木楔,兩頭寬中間窄,作用是「既不用釘棺,但先鑿棺邊及兩頭合際處作坎形,則以小要連之。令固棺」。

每束一:「並相對每束之處,以一行之衽連之,若豎束之處,則豎著其衽以連棺蓋及底之木。使與棺頭尾之材相固。」其意甚明,皮革捆柬的每一道都用「衽」連起來,衽與皮條聯用,就是為了緊固棺蓋。

到了後來,人們開始使用釘子將棺材和棺蓋釘合起來,既方便又快捷,不僅「衽」被逐漸淘汰,而且捆束的皮繩也隨之消失了。但是「三長兩短」這個詞卻流傳了下來。

棺材一般用六塊木板拼成,棺蓋稱之為天,棺底稱之為地,左右兩邊稱之日月,這是四長,而前後兩塊短的木板成為彩頭和彩尾,而古人又避諱「死」之一說,因人死後入棺才能蓋上棺蓋,且加上未入棺,親友還希望親人可以生還,這樣一來,不稱呼為「四長兩短」,而借用「三長兩短」來借喻遇難或者死亡。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戰國時候,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利劍,其中三把長劍,兩把短劍,都鋒利無比,一般人遇見這五把劍就會有性命之憂,於是後世把各種危及生命的風險稱為「三長兩短」。

《越絕書·外傳記》——「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相關焦點

  • 「三長兩短」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通常認為,三長兩短指的是未蓋上蓋兒的棺材,因為用來裝死屍的棺材正好由三塊長木板、兩塊短木板構成一個匣子。所以在人們看來,這個詞有些不吉利的意思。  「三長兩短」特指棺材的說法猛一聽不無道理,但仔細推敲一下就覺得這種解釋有些不妥當了。如果指的是棺材,那麼應該是有棺材蓋的;人死後棺材豈能不蓋上蓋兒?
  • 老祖宗說: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上香真的可斷吉兇嗎
    其實,「三長兩短」這個詞語相信對於大家都不陌生,就是說突然導致的意外事故給人擔驚受怕的感覺。在古代,人們對於人去世之後使用的下葬工具——棺材,是這樣解釋的:棺材一般用六塊棺木組成,上下左右兩塊長的棺木分別代表天、地、日、月,前後兩塊短的棺木稱為「彩頭彩尾」,那麼,最上面的那塊長棺木也就是俗稱的「棺材蓋」代表的是天,在一些農村地區,人過世之後往往會被裝入棺材但不會馬上合上棺材蓋,有一些說法是可以讓前來弔唁的親朋好友見死者最後一面,直到要正式出殯下葬才會合上棺材蓋。
  • 俗話說「三長兩短」,「三長」和「兩短」究竟是指什麼?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個詞語"三長兩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教育體系的改革,現在的人們的接受的教育越來越高,我們的文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了。對很多的成語詞語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與認知。在大眾印象中,三長兩短這個詞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詞,是代表意外不幸的意思。然而這個詞最初是什麼意思呢?這三長兩短分別是指什麼東西呢?可惜十人有九人不知。
  • 三長兩短、七情六慾、八拜之交……有關數字的成語有哪些?
    古代表示整數的漢字有哪些?一說是和棺木有關。棺木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棺蓋及棺底分別俗稱天與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分別叫彩頭彩尾。合計是四長兩短。但棺蓋是人死後才蓋上的,所以只稱「三長兩短」作為死的別稱,後來再加入意外、災禍等意思。
  • 老話常說「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其中短和長分別指啥?
    引言我們出門在外,難免會讓家裡的父母操心,有時候他們就會說:我們的寶貝女兒啊,就怕有個三長兩短。我們知道,三長兩短實際上是在說怕出什麼事,也是一種希望,希望家人平安的意思。那麼這個詞中三長兩短說的是哪「三長」?哪「兩短」呢?
  • 俗話說:「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人怕三長兩短對於「三長兩短」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人們最喜歡把這個詞語用於病重的人身上,總會說:「萬一要有個三長兩短,我該怎麼辦呢?」因為古人最最不願意說的就是「死」字,所以就用三長兩短來代替了,顯得比較委婉。
  • 民間趣談—說說「三長兩短」真正的意思!
    今天要跟大夥說說「三長兩短」這個詞的意思。很多朋友說我知道,三長兩短不就是有個病啊,災啊,什麼的。生活當中,咱們也可能不經意間會對別人講這個詞。這是非常不好的!三長兩短不是病和災意思。講不好聽的,三長兩短就指著死!【詞語解釋】: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出自】:明·范文若《鴛鴦棒·恚剔》:「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許暉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3月這是一部有關詞語身世的故事書。「三更」是指夜晚11點至1點,因此「三更」就是「半夜」。那麼,為什麼把「三更」和「半夜」連用呢?這豈不是重複了嗎?原來,「三更半夜」這個俗語有陰謀的含義在裡面。「三更半夜」一語出自《宋史·趙昌言傳》。朋黨是中國古代官僚集團特有的現象,士大夫們為了爭取利益最大化,或者為了政治理想的實施,朋比結黨。
  • 這些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但是在古代,至遲在明清之前,「風騷」一直都是褒義詞。最早的時候,「風」和「騷」其實是兩部文學作品的簡稱:「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國風》共分十五部,分別是周代各個地區民間歌謠的匯集,「風」即是歌謠之意;「騷」是指屈原的《離騷》,《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後世就用來指代屈原的全部作品,「騷」是憂愁的意思。
  • 「鴛鴦」原指兄弟:作家許暉出書還原常用詞語古意
    「百姓」原來是指官員,「鴛鴦」原來是指兄弟,而「笨蛋」原來也不笨,「千金」本是男兒身,你知道「尋常」是種計量單位嗎?日前作家許暉的《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古代做古琴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好的木材,多用朽木和棺木呢?
    這裡面的琴指的是古代的七弦琴,那時候是沒有鋼琴的,也沒有古箏,戰國時期以前七弦琴是唯一的琴種。古箏雖然也屬於古琴的一種,但卻是在戰國時期才出現的。作為中國的傳統樂器,七弦琴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為了與現代的鋼琴相區別,我們稱七弦琴為古琴。
  • 大量廢棄棺木被指加工成家具出售
    大量廢棄棺木被指加工成家具出售 近日,江蘇宿遷,大量廢棄棺木被拉到當地拆卸後加工成板材,知情人說外地實行殯葬改革不再使用棺材,有人看到商機,低價購入做成板材後賣出,這些板材將被加工成家具出售。
  • 除了怕三長兩短,原來有很多忌諱
    燒香這個意思就是把佛、法、僧全部都給供奉到位了,古代還有很多信奉佛教的黃帝,例如東漢時期的第二個皇帝劉莊,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就是由他建立的,這座寺院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馬寺。大家小時候肯定都看過林正英電影的朋友,他在電影裡面就曾經說過一句話「人最怕三長兩短,香最忌兩短一長」,這句話又跟人死後安葬的棺材有關。
  • 古代漢語雙音節詞辨析
    古代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漢語則以雙音節詞為主,這是古今漢語語彙的一個顯著區別。初學文言文的同學,常常把古代的兩個單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引起對文本的誤讀。準確理解文言文中的雙音節詞也成為各類考試中常設的試題,因此,我們要真正認識文言文中的雙音節詞,並掌握一些辨析方法。
  • 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
    這些傳統故事和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一樣,似乎總能從其中感受到遙遠古代那若有若無的社會百態。例如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會貼門神,如今已經漸漸消失,隨之產生的門神故事每每讓人流連忘返。足見以往的農村定然也是如此圍爐夜話,聽長輩談玄講經。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民間俗語同樣意味深長,這些俗語的背後都是古代傳統文化縮影,細嚼之下常豁然開朗之感。
  • 古人原來是這樣把棺木放進懸崖洞中
    遊客中心龍虎山不僅風光秀麗,龍虎山的崖墓更是一絕,崖墓葬是古代特有的一種喪葬形式,在古代比較落後,把棺木懸放在數十米高的懸崖洞穴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跟隨著達人們來到了桃花洲,在這裡觀看升棺表演。古人是如何把棺放入懸崖洞中的呢?至今仍然是個謎,經專家推測考證,在龍虎山景區裡每天都會升棺表演,模擬古人把棺木送入懸崖洞中,表演非常精彩,值得一看。點擊下方觀看由到遠方旅行拍攝的升棺表演視頻。
  • 「中國」在古代只指中原?原來是個誤會!古代「中國」含義解析
    我們今天的話題是「中國」,具體來說,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是「中國」這個詞彙的歷史。其實對於「中國」這個詞彙,許多朋友存在一些誤解,覺得雖然中國的歷史很長,但似乎「中國」這個詞彙只是在1911年之後都用來指代我們這個國家,而在1911年之前,似乎人們都只會使用朝代名,或者使用「華夏」、「九州」、「神州」等等看起來更「古樸」的代稱。
  • 「翡翠」這個詞語,原來指的是一種鳥!這種鳥該有多漂亮呢?
    可是在古代,「翡翠」這個詞語,指的可不是玉石,而是一種鳥!翡翠玉石是如此的漂亮,那麼翡翠鳥,它們該有多漂亮呢? 1.「不是翠鳥!」說翡翠是一種鳥,很多人立刻就會想:「一定就是翠鳥吧!」《說文解字》算得上是古代最早的字典了。由此可見,「翡翠」這個詞在當時指的是一種動物。一直到了唐代,還有詩人的詩句用這個詞來形容鳥兒的。既然叫做「翡翠」的鳥兒,不是翠鳥。
  • 為什麼有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怕兩短一長?意義是什麼呢?
    為什麼有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怕兩短一長?意義是什麼呢?什麼是三長兩短?最早這個詞是用來說棺材的,你數一數,棺材用了幾塊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