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圓滿落幕

2021-02-11 文化創意產業網

新時代,新十年;新起點,新旅程。2018年11月5日下午17:00,為期四天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完成全部議程,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圓滿落下帷幕。

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今年是海峽兩岸文博會新十年的起點,文博會揚帆啟航迎接新時代。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主展館展覽面積7.3萬平方米,共設11個展廳,參展企業共1100多家,展位數3440個,現場舉辦了會議研討、項目對接、籤約交易、創意交流等35項活動,128位演講嘉賓分享智慧,1.1萬專業客商現場集結,同時全市 32個分會場142個專項文化活動引爆鷺島,覆蓋了全市各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和藝術機構。大會期間,籤約文化投資項目共82個,總籤約253.59億元;現場交易額14.53億元,其中訂單額13.68億元;展會期間總參觀人數達40.32萬人次,其中主展館18.28萬人次。

秉承「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精品化」的辦會理念,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在新十年的起點上,主動積極融入國家、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與對臺方針政策,海峽特色鮮明,展覽內容豐富,配套活動精彩,宣傳創新創意,服務保障完善,發展成為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第一平臺。

一、 平臺作用凸顯,深化兩岸文化貿易對接交流。

(一) 海峽特色鮮明,創意魅力無限。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契機。海峽特色仍是本屆文博會的最大亮點之一。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臺灣地區參展企業424家,展位數926個,是目前大陸地區臺灣展商數量最多、覆蓋面最廣的綜合性文化展會,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與文化產業深度對接的重要平臺。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設立臺灣生活館,集合法藍瓷、舊振南、京盛宇等臺灣主要文創品牌,集中展示臺灣本土工藝傳承與創新;金門、南投、臺東、嘉義、新竹等臺灣五縣市分別打造的特色主題館更是吸引諸多群眾駐留腳步;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第六度以「臺灣頂級工藝館」參與,組織顏金益漆線工坊、卓也藍染、廣達藝苑等工藝13家工藝商家,為民眾帶來一場工藝美術的饕餮盛宴。

同樣精彩的還有臺灣文創購物節。高雄駁二藝術文創倉庫、臺中東海斜屋頂、淡水漁人碼頭、鶯歌陶瓷老街等臺灣知名文創園區悉數展出,引來廣大市民駐足觀賞。

兩岸高校文化創意成果交流也是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的「重頭戲」,充分展現了兩岸青年風採,臺灣藝術大學、銘傳大學、實踐大學、亞洲大學等五大高校齊聚,與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等大陸40多所高校同場競技,帶來《逐》《通關之判》《鷺島之夜》《向上生長》等高水準創意作品。第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論壇、海峽兩岸創意設計與產業對接會、海峽兩岸文創移動課堂等高校活動也精彩亮相成功舉辦。海峽兩岸文博會成為海峽兩岸間文化貿易、產業對接的重要平臺。

(二) 力推產業交流,引領行業發展。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推出了文博大講堂系列活動和文旅IP交流大會以及精品項目交流交流會等精彩活動。其中,文博大講堂包括1場年度峰會、1場閉門沙龍、12場專題研討、4場對接交流、2場推介活動和6場籤約互動活動等,內容涵蓋了工藝美術、創意設計、文旅投資、數字內容與影視、知識經濟、廣告行業等十多個領域,形式囊括項目對接、評獎頒獎、會議論壇、項目籤約、產品發布等。在文博大講堂2018峰會現場,專家齊聚,賓朋滿座,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陳立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鳳凰衛視文化大講堂主持人王魯湘等圍繞「海峽兩岸文化產業融合與文化自信」分別進行了精彩演講。此外,在文博大講堂2018峰會現場舉行了海峽文博智庫——海峽兩岸文博會專家委員會及文博會青年文化社群——好漾文化社成立儀式,一起為文博發聲,為產業發言。

契合文化旅遊融合的大趨勢,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策劃組織了文旅IP交流大會,山東臺兒莊、恐龍園、山水盛典、蓮花羅漢山等進行了分享。文化和旅遊部第十一期精品項目交流對接會,為文化企業提供了國家級的交流互動平臺,詔安閩粵畫家村、依文「繡夢之旅」原生態文化旅遊、麻沙建本特色小鎮、廈門老院子景區等8個項目進行了現場路演。以上活動吸引了各省、市文化名企強企、金融和投資機構、高等院校、知名媒體、行業主管部門、網際網路企業等各類機構參與,推進文化產業投資和貿易,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等融合發展。

(三)落地項目籤約,建立合作平臺。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注重專業的邀請與對接,通過各種渠道邀請了1.1萬專業客商蒞臨展會,現場文創產品成交火爆。除此之外,大會期間還進行了多項重點文化項目籤約,如「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項目」「海絲版權產業基地項目」「福建繩武樓陽明驛站項目」等成功籤約。

由入戲(廈門)影視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和廈門市禾山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設立的來來影視文化產業基地選址湖裡後埔,依託「網際網路+」思維,按照國際頂級標準聯合打造一站式協拍服務基地。此外,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與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集美區政府籤訂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廈門海絲版權產業基地,為軟體信息服務類企業、創意設計類企業提供版權支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也與廈門文廣會展有限公司合作,整合資源打造「工藝精品展」等。

強強聯合,攜手合作。連續多年位列「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綜合實力第一名」的中國工藝集團,攜多家子公司和海峽兩岸三十多家合作品牌組成「航母艦隊」,在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整體亮相。中國工藝集團與海峽兩岸文博會組委會聯袂舉辦「2018工藝美術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同期舉行的臺商招商推薦會吸引了近百家臺灣客商籤約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海峽兩岸文博會成為兩岸文化產業攜手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

二、 展覽全新升級,打造兩岸文化展示最佳平臺。

(一) 展示內容豐富,匯聚各地精彩。

「五彩斑斕」的海峽兩岸文博會,既有東方美學底蘊的「第三屆東方茶席大賽」,又有商業氣息的「兩岸頂級工藝藝術品大展暨拍賣會」。除了各類臺灣創意產品之外,各地創意匯集於此,其中有國內特色、也有異域風情。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也展示了各國的風情,多樣、專業特色盡顯魅力。位於「文創旅遊展區」的「世界手工藝風情廣場」,展示了「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的旅遊文化特色伴手禮、文創旅遊商品、創意生活美學產品;極富民族特色的各國工藝品,琳琅滿目,多姿多彩,都是各國文化積澱之瑰寶,也是各國民間的手工藝匠心之作,伊朗的手工藝品、烏幹達的樹皮畫……各國風情,盡收眼底。

大會期間,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契機,福建省文旅廳還專門組織了「新時代、新福建、興文化——福建省文化建設成果展」,展示福建省文化發展成就。

(二) 展覽實效斐然,各省市踴躍參與。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今年新增「省市與文化名企強企板塊」,突出「文化+金融」和「文化+科技」, 江西省、山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西藏自治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江蘇南通、浙江寧波、海南海口等20個省份及城市在文博會現場設立主題館,並齊聚敦煌研究院、故宮文創、東方崑崙、中國工藝集團、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等海峽兩岸文化名企參展,引發了強勢關注。

(三) 孵化功能強化,新展培育亮相。

在海峽兩岸文博會主辦單位的領導下,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今年推出的「廈臺文化交流回顧展」,以「中華夢 兩岸情」為主題,生動呈現廈臺文化交流的成果,展示了廈門市在對臺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同期舉辦了知識經濟博覽會和當代雕塑藝術產業展覽會,孵化功能進一步強化。其中,首屆知識經濟博覽會由文廣會展聯合樊登讀書共同主辦,是各界共謀智慧財產權發展新篇章,展會規模5000平方米,此外還舉辦了若干重要論壇活動,其中樊登老師現場分享《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終身成長》,座無虛席;當代雕塑藝術產業展覽會規模約5000平方米,集合傅新民、馬心伯等20位當代重要雕塑家,近200件當代雕塑精品,讓市民零距離觸摸雕塑藝術內核。

三、 活動內容豐富,吸引民眾廣泛參與互動。


(一)專題對接實效,平臺級別升級。


今年首次舉辦的「工藝美術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論壇」由中國工藝集團聯手文博會組委會,為中國工藝文化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所所長邱春林、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專職副理事長馬佩和中國工藝藝術品交易所董事長高常梓等嘉賓深入探討了工藝美術文化產業與生活、金融、市場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2018文旅(IP)交流大會則以「遇見——新舊交織夢幻文旅」為主題,現場大咖雲集,出謀獻策,以多元的視角探討兩岸發展文旅產業的不同方式。

第六屆海峽工藝精品獎最終評選在大會期間揭曉,多角度呈現陶瓷、木竹雕、玉石雕、綜合工藝四大板塊精品,各工藝大師現場進行打分點評,最終共有206件作品獲獎;第三屆東方茶席大賽,41席優秀茶席作品角逐總決賽,最終《桃花流水》《紅梅雪香》獲得金獎。

(二)數位技術融合,智慧生活多彩。

藉助「文化+科技」發展趨勢,「2018象嶼杯第二屆圍棋與人工智慧邀請賽暨千人人機大賽」再次把人工智慧和圍棋推向時代的高點,打開圍棋博弈新局面,創造「科學+文化」新業態。中國90後棋手首位「雙冠王」世界冠軍柯潔(九段)帶領廈門隊與臺灣地區史上第一位世界冠軍周俊勳(九段)帶領的臺北隊進行了兩岸頂尖圍棋高手的巔峰對決,世界冠軍九段馬曉春進行現場講棋,最終廈門隊取得了勝利。

(三)創意承藝復興,文創走進生活。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期間,廈門文創季的核心賽事——首屆廈門好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也在文博會現場圓滿落幕,39件獲獎作品也在文創季的核心交流平臺——萬事集創意主題街區上展出,除了好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此次萬事集還攜手兩岸三地數25位設計師和手工藝人,20餘家涵蓋陶土、搪瓷、竹編、茶藝等多元文化的創意快閃店,打造一場面對面的曼妙奇遇。

(四)輻射功能增強,打造全城文博。

文創無界,全城文博,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節慶化、市民化更加凸顯。大會期間,兩岸知名音樂文創品牌簡單生活節(思明)、君巍藝術園(思明)、曾厝垵文創村(思明)、鴻山書院(思明)、廈門古玩城(湖裡)、張仃美術館(湖裡)、院前閩臺生態文化村(海滄)、第四屆「兩岸·映像紀」(集美)、同安影視城(同安)、澳頭文化藝術季(翔安)等32個分會場142個專項活動極大豐富了廣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四、 媒體強勢聚焦,推動展會品牌多元傳播。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吸引了80家海內外媒體共523名記者參與報導展會盛況,構築出包括傳統主流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在內的立體式傳播格局,其中,新媒體正逐漸變成文博會報導中的一抹亮色。

央媒高度關注,多頻次報導。中央電視臺記者現場採訪,四套《中國新聞》、十三套《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連日播報展會新聞。新華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日報等中央媒體對展會進行了現場報導,作為國家對外宣傳的權威紙媒渠道——人民日報海外版,專門以一個整版介紹文博會。

港臺媒體全程關注。臺灣旺報、中時電子報、臺灣導報等9家媒體;香港大公文匯報、紫荊雜誌、香港商報等3家媒體共18名記者來到現場,進行專版專題報導。福建省市主流媒體報導力度空前,平媒、廣播電視、網站等紛紛開設專版專欄和專題頁面,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H5等傳播方式,報導形式更加生動鮮活。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依託廈門廣電集團資源力量,首次採用融媒體直播形式,於各個展廳共設置19個屏幕現場直播特別節目《文博走透透》,央視新聞+移動客戶端、看廈門APP、廈門廣電網、廈門廣電官微官博、廈門衛視一直播平臺等數字平臺同步線上直播,讓你隨時隨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線上線下同步體驗文博盛會。

此外,騰訊開設文博會專題頁、朋友圈廣告並現場全程直播展會實況;中國文化網、新浪、搜狐、網易、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等各大門戶、專業網站紛紛在其網站首頁和手機端推薦新聞和專題報導。yes廈門、藝術西區等各大微信號同步傳播。此外,藉助龐大的展商客商群體和觀展市民,通過社群關係的層級傳播,文博會刷屏朋友圈,成為熱門話題,社會影響力空前。

砥礪前行,同道成朋。海峽兩岸文博會近年來展覽展示品質不斷完善、活動組織水平不斷提升、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廣泛讚譽。十一年來,海峽兩岸文博會充分挖掘兩岸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凝聚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之情,共同傳承中華文明,不斷創新兩岸產業合作模式、拓寬文化交流空間,構建起兩岸文化產業交流、交易的合作對接重量級平臺。

相關焦點

  • 「愛在日月潭·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圓滿落幕
    七夕之夜,情濃日月潭,首次在臺灣舉辦的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16日晚圓滿落幕。來自大陸的106名單身青年,與臺灣各縣市的106名單身青年,在日月潭牽手聯誼,共度七夕。    8月12日,「愛在日月潭·2010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活動開幕,這是七夕牽手活動首次移師臺灣。
  • 2018海峽兩岸(崑山)馬拉松圓滿落幕 吸引近6000名兩岸選手參賽
    4月15日,由中國田徑協會、崑山市人民政府主辦,崑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崑山市體育局承辦、寶悍運動平臺運營的2018海峽兩岸(崑山)馬拉松圓滿落幕。賽事以「兩岸一家親」為主題,分為全程、半程和迷你馬拉松三個組別,共吸引到近6000名兩岸選手參賽。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閉幕
    本報訊 (記者 潘抒捷)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7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落幕。記者從文博會組委會獲悉,本屆展會現場交易額82.65億元人民幣,大會期間總參觀人數近10萬人次。本屆文博會線下展覽面積達6.8萬平方米,設置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等4大專業板塊14個主題展區,舉辦20場專業活動,兩岸近千家展商齊聚。同時,設有1個文博雲展數字平臺,900餘家展商線上參展。經過為期4天的展覽展示、交流對接,本屆文博會共有93個重大文旅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項目總金額388.21億元。現場交易額82.65億元,其中訂單額82.45億元。
  • 第十一屆廈門文博會圓滿閉幕
    第十一屆廈門文博會圓滿閉幕 2018-11-05 22:57:4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中新社廈門11月5日電 (黃詠綢)第十一屆海峽兩岸
  • 2020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圓滿落幕
    9月25日,2020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暨第三十一屆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在安陽圓滿落幕,來自中央、省、市的各級領導,海峽兩岸及海外的易學專家學者和當地群眾代表、以及臺灣經貿考察團
  • 三摩地︱2018年鼎立廈門海峽兩岸文博會展覽預告
    11月2日至5日,為期四天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將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本次盛會由中共中央臺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是唯一以「海峽兩岸」命名,並由海峽兩岸共同舉辦的國家級大型文化展會。
  • 兩岸文創精品匯聚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
    多家兩岸文旅企業在展覽中呈現了數字創新成果帶來的兩岸融合發展新機遇。    兩岸文博會是大陸唯一以「海峽兩岸」命名的國家級大型文化展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二屆,成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對接的重要平臺,今年也如約而來。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開幕
    4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孟冬,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邢善萍參觀展覽。本屆文博會由中共中央臺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秉承「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主題,以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推動展示和交易方式全方位創新。
  • 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舉行,「國潮」正在悄然復興
    12月4日—7日,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冬,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邢善萍,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輝躍等領導參觀展覽。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主辦方獲悉,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同期推出線上雲展廳,實現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的模式變革,全方位打造兩岸文化產業交流交易、文旅項目投資對接的重要平臺。
  • 兩岸千餘家企業在廈門參加海峽兩岸文博會
    新華網廈門6月19日電 (記者孟昭麗塗洪長)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19日在廈門舉行,海峽兩岸千餘家企業參會。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在開幕式上表示,兩岸文博會自2008年首創以來,突出兩岸合作,品質不斷提升,規模不斷擴大,參展企業與交易額逐年增長,逐步實現向港澳特區拓展,形成海峽兩岸和港澳共同參與的格局,成為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的重要平臺。
  • 2020第十一屆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圓滿舉辦!
    二、高端專題呈現,詮釋智慧生活走進東莞臺博會,就可以零距離體驗高端智慧生活方式。展會以「高端專題+智慧生活」為規劃理念,設置海峽兩岸電子產業合作專區、海峽兩岸特色文化專區、採購商對接營銷專區三大展區。其中海峽兩岸電子產業合作專區設有六大專業館:5G雲端物聯網主題館、智慧生活暨大健康主題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館、電子競技遊戲館、智慧城鄉應用館、電子零組件及配件館。
  • 第13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閉幕 現場交易額82.65億元
    東南網12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7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落幕。記者從文博會組委會獲悉,本屆展會現場交易額82.65億元人民幣,大會期間總參觀人數近10萬人次。
  • 林芸安:海峽兩岸文博會我們一定要繼續參與
    你好臺灣網廈門12月8日消息(記者呂貝娜、方黎)為期四天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7日在廈門落下帷幕。線上線下超過536家臺灣展商參展,文博消費節、兩岸主播帶貨等雲端活動,也持續為兩岸文創互動「添柴」助力。
  • 乘興而來,滿載而歸——2018海峽兩岸全日制早教論壇圓滿落幕!
    5月26日,2018海峽兩岸全日制早教論壇在鄭州成功舉辦,日前已圓滿落下帷幕!
  • 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舉行
    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舉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30 15:57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廈門10月30日電(記者 付敏、陳旺)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30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 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引入16個真人NPC
    NPC(非玩家控制角色)現場陪玩文博會首次引入16個真人NPC你可能會遇見「愛因斯坦」「哈裡波特」「李白」「哪吒」……在這裡,你或許有一場不期而遇的文博奇遇,新潮的、傳統的,全在這裡碰撞!昨天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這是廈門首個「沉浸式」文博會,是一場來自海峽兩岸的創意盛會,讓好奇的眼睛看個盡興。本屆文博會分為線下線上兩部分。
  • 海峽兩岸文博會展現臺灣「生活美學」
    海峽兩岸文博會展現臺灣「生活美學」 2017-11-03 17:33參與互動    海峽兩岸文博會展現臺灣
  • 新十年新起點,海峽兩岸文博會攜手簡單生活節強勢來襲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倒 計 時 4 天 !
  • 海峽兩岸文博會開幕,濃鬱畲族風情的寧德館正式亮相!
    12月4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具有濃鬱畲族風情的寧德館(位於C4廳八閩城市館)正式亮相,吸引許多客商和嘉賓進館觀展交流。柘榮剪紙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孔春霞現場創作周寧縣杖頭木偶戲首次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霞浦小夥王胤翔展示其創作的高溫顏色釉瓷器陳景威用古田傳統竹編工藝編織時尚手包
  • 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 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昨日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海峽兩岸的眾多文創產品,文化精品亮相文博會,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另外,泉州的提線木偶、惠安影雕等眾多泉州精品文旅產品集中亮相兩岸文博會。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分為線下線上兩部分:線下展覽面積6.8萬平方米,設置了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等4大專業版塊14個主題展區,來自兩岸的近千家展商齊聚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