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具有濃鬱畲族風情的寧德館(位於C4廳八閩城市館)正式亮相,吸引許多客商和嘉賓進館觀展交流。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邢善萍參觀寧德館 張興旺 攝
作為全國最大的畲族聚居地,我市以畲族文化作為此次寧德館的造型主題,綜合運用了畲族宮門頭、鳳凰、閩東古建築等文化元素,韻味十足。
此次共有21家寧德企業參展,展出的產品包括世界級非遺項目柘榮剪紙、國家級非遺項目畲族銀器、省級非遺項目根雕,陶瓷、茶葉、VR體驗、文創產品包裝設計等,涵蓋傳統文化產品和文創產業新興業態。
柘榮剪紙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孔春霞現場創作
周寧縣杖頭木偶戲首次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霞浦小夥王胤翔展示其創作的高溫顏色釉瓷器
陳景威用古田傳統竹編工藝編織時尚手包
海峽兩岸文博會是促進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交易、文旅項目投資對接的重要平臺,我市歷來高度重視參會籌備工作,除了設立寧德主題館,還在八閩市集(A3廳)、兩岸民宿產業交易展(A5廳)設展。
在八閩市集,漫畫家林生星展示「福寧虎」系列文創產品
據了解,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由中共中央臺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和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延續「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主題。
疫情之下,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組委會創新辦展方式,其中線下展覽面積6.8萬平方米,設置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等4大專業版塊、14個主題展區;線上部分則運用「雲」技術舉辦「雲上文博會」,搭建「一展三中心」的文博會雲展平臺。展會將持續至12月7日。
閩東日報記者 龔鍵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