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鎮丨01:南潯 中西合璧

2021-02-17 經典詩詞國學

南潯  中西合璧


這是一座因蠶絲而名鎮天下的江南古鎮。100年前,傳統的白色蠶絲為南潯的先輩們換來財富,也吸引了同樣熱愛絲綢的西方人來到南潯尋求商機。中西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使得這個江南古鎮有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眼前的蠶足以打破人們的常識,它的體型仍是家蠶大小,但體色卻不是人們熟知的白色,而是黃色。將速度加快60倍,原本透明的蠶絲也和身體一樣變成了黃色,更加驚奇還在後面:這是粉色的蠶絲,還有綠色的蠶絲……彩色的蠶吐出彩色的絲,如此不可思議的事發生在江南古鎮——南潯,奇蹟又一次在這裡上演。

褚永興不是昆蟲學家,他是一名成功的絲綢商人,先前經營傳統蠶絲讓他在26歲時便已身家千萬,但此刻,他卻將全部家產投向彩蠶彩絲這一新興產業。在他眼中,這是一場夢想與現實的殘酷博弈,因為要麼傾家蕩產,要麼夢想成真。

褚永興的家鄉是浙江省北部一個名叫南潯的古鎮。今天,了解古鎮的人很少會輕視它,因為這裡出產中國三分之二的地板和十分之一的電梯。南潯人都明白,只要將資金投向這兩門紅火的產業將會賺取巨額財富,但年輕的褚永興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已是冷門的蠶絲業。

小橋流水、亭臺樓榭,在古鎮的中心,一切依然維持著100年前的模樣。在很多人看來,選擇冷門的褚永興正是想找回100年前的那個輝煌,因為這座古鎮在當年,正是因蠶絲而富甲一方、雄踞一地。

這座張氏舊宅便是例證,對於這座宅院,沈嘉允倍加珍惜。13年前,因為廢棄太久,被稱作南潯活字典的沈嘉允作為顧問負責修繕。修繕期間,幾位法國朋友不經意地發現讓他大吃一驚。

張氏舊宅竣工於1906年。牆外的人們不會想到牆內是怎樣的一番情景,輕輕走進,宅院裡已不是中式建築。在洋樓的一層,張家主人特地清理出一個籃球場大小的空間作為舞廳,100年前,當時的中國人還穿著長袍馬褂,但這裡的主人已裝上西洋吊燈、鋪上法國地板,翩翩起舞。

在傳統中的江南古鎮,這是一個奇特的建築,然而在南潯,100年前的西洋樓卻不止張家一處。牆外河道迴廊,閣樓茶肆,一切都是最傳統的中式模樣;但在牆內,卻是起源於歐洲的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稱之為離經叛道,有意思的是,後來這股奇怪之風竟然遠涉重洋傳到了100年前保守中庸的中國,如此魄力來自張家難以估量的財富。1910年,不算這處老宅和其它固定資產,張家僅存在銀行中的大洋就有4000萬之多,相當於當時一名公務員一萬多年的收入。人們不禁好奇,細細地蠶絲真能給張家主人帶來巨大的財富?

 

像古鎮先輩一樣,褚永興每年都會往返鄉下5次,春、夏、早秋、中秋、晚秋,這是蠶繭收穫的季節。

蠶農正在演示的是100年前的蠶絲加工方法:沸水將蠶繭煮過之後,在冷水中輕輕撕扯,蠶繭便可鬆開。看似簡單,但熟練地手法並非一日之功。

雖然每天只有不到10斤的產量,但在100年前,就在古鎮之外的這些鄉間,方圓上百公裡,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是這樣的場景,潔白的蠶絲積少成多便成為不小的財富。

100年前,就是在這樣的討價還價聲中,連同張家主人在內的無數古鎮絲商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將一批批蠶絲從蠶農手中買走。只不過今天,白色的蠶絲添上了顏色,褚永興一直期待,100年後這種彩色的蠶絲也能像先輩一樣換回巨大地財富。

                                                        

蘇州大學902號樓,雖然距離南潯50公裡,但卻與古鎮蠶絲業的今天緊密相關。每天,昆蟲學家司馬楊虎都會仔細查看實驗室中的這些蠶,它們之中的一部分來自人工養殖,一部分卻來自自然的饋贈。

彩色蠶繭是自然的饋贈,然而體格太小;白色蠶繭是歷史的禮物,但卻沒有顏色,將兩者合二為一,司馬楊虎持續20年才研製成功,而褚永興雖然沒有等待太久,卻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多年來,因為傳統蠶絲沒有太多的利益,蠶農漸漸放棄這門古老的謀生方法。3年前,當褚永興迫不及待地從實驗室取回半成品的彩色蠶種時,他想到的是古鎮的命運。

100年前,傳統的白色蠶絲為古鎮先輩換來財富,而今天,褚永興的彩色蠶絲是否也能獲得成功?他需要一場很特別的檢驗。

桌上銅錢每一枚都在35克左右,雖然有更為精確的檢測方法,但每到此時,褚永興還是會重複祖輩的驗絲方法,他要將銅錢連貫地穿在一根比頭髮還細的蠶絲上。

8枚銅錢,超過7兩,在外人看來,若是如此之細的尼龍繩,也未必承受得起這些重量,而那種特殊昆蟲吐出的絲線,又如何能夠承受得起?

這是一個奇蹟!這相當於一根8號鐵絲吊起了一輛兩噸重的小轎車。然而,它們新的主人又會是誰呢?或許應該從歷史中尋找。

 

今天的南潯古鎮,常常吸引著遠道而來的客人,26歲的邁克便是其中之一。

多年來,朋友常常用方言調侃邁克,但這位美國人卻不以為意。4年前,邁克離開家鄉,游離了大半個中國後最終留在南潯,並開設了一間酒吧。邁克曾經認為,這裡的人們和其他中國人一樣含蓄保守,但後來,他否定了自己。

邁克或許並不知道,這種習慣在100年前就已經存在,將這種習慣帶到古鎮的,正是像他一樣的外國人,他們便是蠶絲新的主人。

古鎮的外圍,寬闊的河水依舊流淌,由此向東100公裡便是上海。100年前,那些外國商人就是經由這條水路來到南潯,那時他們的國家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需要這個世界上最優質的原材料。

擁有能夠吊起銅錢的蠶絲,就意味著擁有了財富,但那些絲商並不滿足,價格是否需要再高一些?他們需要一個精彩的廣告。這樽玻璃罩下的蠶絲來自1851年,那一年,倫敦舉辦了歷史上第一屆世博會,每一項展品都承載著展出國能工巧匠的心血,而這團潔白的湖絲也沒有辜負他的主人,獲得了金獎。

名聲在外的南潯絲商很快便在古鎮上修起了這幢建築,每逢蠶繭收購時節,鎮上的絲商都會來到這裡,商討這一年蠶絲的價格,以及如何與外國商人打交道,於是,古鎮出現了一個新的職業——翻譯,但他們卻不是來自十裡洋場的上海。

 

87歲的張蘊昭至今仍會被兒時的電影所感動。第一次看《魂斷藍橋》時,張蘊昭才9歲不到,但她卻已經能夠讀懂其中的一些單詞。

張蘊昭生於1924年,當時許多中國人才剛剛認識白話文,但南潯古鎮卻已有了英語教學,這一切都來自那些絲商的深思熟慮。

讓自己的後代學習英語,未來溝通世界,獲得最先進的信息,獲得最豐厚的財富,南潯絲商每一次跨步向前,都展現著他們開闊的胸襟和長遠的目光。

 

如此細緻入微,前來經商的外國人在古鎮上便多了起來,雖然今天早已物是人非,但當年外國商人留下的印跡卻依稀可辨。

留蔭廬是南潯古鎮特色獨具的一家客棧。每天早晨,客棧主人李綠化都會為年輕的驢友展示老宅中的藏品。

留聲機唱片的年頭比這些年輕人的爺爺還要大一些。1928年美國爵士樂大師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將爵士樂上升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這首《Weather Bird》便是當年的得意之作。幾年後,這首音樂隨著留聲機一同來到南潯,飄蕩在這間中式宅院的上空。在這座普通的中式宅院,阿姆斯特朗並不是唯一的西洋元素。

留蔭廬一帶被稱作百間樓,這裡曾經是南潯百姓聚居的區域。100年前,南潯的大戶分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財產達百萬以上被稱之為「象」,又按50萬劃分出「牛」和「狗」兩個富商群體。張家主人便是四象之一,留蔭廬主人的卻連20萬資產都不到,但也和大宅的主人一樣,每日與洋人討價還價,骨子裡也悄然融進了許多西方人的生活理念。

                           

夢想的實現極為漫長,對於蠶絲,西方人在絲綢之路開通之時便已了解,儘管彩色蠶絲還未試驗成功,褚永興還是請來朋友討論歐洲人的喜好。他希望純天然的彩色蠶絲能夠再次打動世界。

100年前,同樣熱愛絲綢的西方人來到南潯尋求商機,他們不僅為古鎮絲商帶來巨大的財富,還讓他們看到了更大的商機。1921年,隨著一艘小船的離去,南潯絲商又邁出了更大的一步。

在這場世界級的博覽會中,南潯絲商看到了差距,經歷過工業革命、擁有先進繅絲機的發達國家代表昂頭坐在會場前方,在中國叱吒一方的他們卻被安排在遠處,甚至角落中。這一張張中國面孔在那一刻感到了沮喪。無疑,這是悲壯的一刻,但他們相信,未來會有反擊的一天,這,只是一時的差距。

這裡是100年前南潯絲商梅家的祖屋,當年參加絲綢博覽會的10人中國代表團,有一人便來自梅家。從紐約歸來5年後,一批來自日本的繅絲機運往古鎮,這是南潯近代史上第一批進口的西方繅絲機,這是梅家新的資產。所有人都看到梅家主人向外眺望時的自信,這個家族在不久之後會從八牛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的四象之一。然而事實卻大相逕庭,5年後梅家破產,原因在於與對手之間的差距太大。

 

張家大宅中,褚永興特意請來演員和攝影師,為第一批彩色蠶絲的成品拍攝圖片。

同樣是這座舞廳,100年前,富甲一方的絲商已經看到光明的方向,卻無法邁出那艱難的一步;100年後,他們的後代做著同樣的事,在褚永興的信念中,這個用五彩絲線編織的夢想一定會成為現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國學經典

相關焦點

  • 《中國古鎮》01 南潯 中西合璧
    南潯  中西合璧這是一座因蠶絲而名鎮天下的江南古鎮。褚永興的家鄉是浙江省北部一個名叫南潯的古鎮。今天,了解古鎮的人很少會輕視它,因為這裡出產中國三分之二的地板和十分之一的電梯。南潯人都明白,只要將資金投向這兩門紅火的產業將會賺取巨額財富,但年輕的褚永興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已是冷門的蠶絲業。小橋流水、亭臺樓榭,在古鎮的中心,一切依然維持著100年前的模樣。
  • 南潯古鎮:為啥有許多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築?
    這些年來,江南的一些水鄉古鎮陸續得到修復,只不過同樣的小橋流水,一色的青瓦白牆,難免會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文瀟筆下的南潯古鎮卻與眾不同。在江南水鄉的古鎮中,浙江湖州市的南潯鎮是唯一的有中西合璧建築的古鎮,明清古宅中混雜著近代洋樓,中式園林裡安置著西式別墅,"華洋雜處"的建築景觀隨處可見。
  • 南潯古鎮,首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江南古鎮,中西合璧建築格外驚豔
    江南水鄉最出名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古鎮建築,這些古鎮基本都是熱門旅遊景點,也是散落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中華大地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中國有很多不同的古鎮,其中不乏充滿了江南風味的,但是在浸滿江南水鄉味道的同時,又有著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的古鎮你去過嗎?
  • 成都沾了一古鎮的光,中西合璧不輸南潯,當地百姓跟著發家!
    說到南潯古鎮,大家都知道它是江南有名的古鎮,但是和江南其他有名的古鎮相比,南潯古鎮顯得很低。南潯古鎮到目前為止有700年多的歷史,歷史南潯古鎮還沒有一座豐富的古鎮,再根據絲綢海外著名,其他不同,古鎮南潯古鎮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古鎮,特別是古鎮的歐式洋房建築。
  • 湖州南潯古鎮,中西合璧,湖州第一個5A景區,年遊客一千多萬
    南潯古鎮,是個中西合璧,人文底蘊深厚的江南古鎮,明清時期蠶絲業非常的發達。從地圖上看,南潯古鎮位於江蘇浙江兩省交界處。馬上國慶節,中秋節了,八天假,到南潯古鎮旅遊,再好不過了。南潯古鎮,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景區,它還是
  • 成都古鎮走紅,號稱「川西明珠」,特色風格不輸南潯古鎮
    說到南潯古鎮,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南潯古鎮是江南著名的古鎮,但與江南其他著名古鎮相比,南潯古鎮要低調得多。南潯古鎮有700多年的歷史,還是歷史上一個富饒的古鎮,以絲綢聞名海外。與其他古鎮不同,南潯古鎮是一個中西結合的古鎮,尤其是古鎮中的西式建築,在南潯古鎮,你可以在江南風格和歐式建築之間自由穿梭,南潯古鎮也以中西建築風格的結合而聞名。在中國,除了南潯古鎮,還有一個中西合璧的古鎮,即四川安仁古鎮。安仁古鎮位於成都平原地區,距離成都市中心僅40公裡左右,這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古鎮,全鎮清代建築27座,古鎮資源豐富。
  • 中國唯一中西合璧的古鎮,在歷史上極為富庶,被稱為江南的封面
    中國有很多的古鎮,這些古鎮散發著古老的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旅遊業大力發展的背景下,各大骨折開發了眾多的旅遊產業和旅遊項目。今天小編就帶給大家介紹一個江南地區的古鎮,這個最具魅力的特點就是擁有中西合璧的風格,其風光的秀美還被稱作是「江南的封面」。
  • 南潯古鎮,你紅了!
    結合網上投票同時藉助文旅行業權威專家中國國家旅遊首席旅行家與專業大眾的力量共評選出年度人物、旅遊主題、旅業品牌、智慧文旅四大類別26個獎項國家5A級旅遊景區南潯古鎮,被譽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處處充滿著濃鬱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
  • 江南水鄉名鎮之一的南潯古鎮
    在南潯古鎮我們不僅能看到豐富的文物古蹟,這裡的自然風景更是迷人,有著說不出的獨特魅力南潯古鎮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出現過許多著名人物,如民國奇人張靜江,「西泠印社」發起人之一張石銘,著名詩人、散文家徐遲等南潯古鎮景區佔地面積34.27平方公裡 ,古鎮保護範圍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
  • 水晶晶的南潯古鎮,四象傳奇,水鄉風情
    西塘、周莊、同裡、甪直、烏鎮和南潯,並稱江南六大古鎮,每個古鎮各有特色,其中南潯古鎮我去過兩次。南潯古鎮,地處浙江省湖州市,以蠶絲聞名,建築格局中西合璧,典型的江南人文古鎮,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2005年列入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南潯古鎮
    江南好,最憶是南潯。 南潯古鎮。位於湖州市南潯區,佔地34.27平方公裡。 南潯古鎮。千年時光積澱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擁有眾多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在四、五千年前南潯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南宋以來已是「水陸衝要之地」。「耕桑之富,甲於浙右」。
  • 值得一去的南潯古鎮
    南潯絲商通過運河販絲滬上,憑藉名甲天下的輯裡湖絲,佔據了上海生絲出口外貿的「半壁 江山 」,成為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群體。1852年輯裡湖絲一舉奪得倫敦 世博會金獎,拉開了南潯與世界互通互動的序幕, 南潯古鎮因此空前繁榮,富可敵國,一根銀絲,成就了整個南潯 。
  •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水鄉古鎮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南潯古鎮行
    我是一個很懷舊的人,一直很喜歡江南古鎮的小橋、流水、人家。也去過烏鎮、西塘、朱家角、安昌等古鎮,但我心心念念還想去的就是南潯古鎮。,只有一些酒吧小店,這裡有太多的人文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如果你對上世紀初的中西合璧的建築有興趣,一定不要錯過南潯古鎮。
  • 水鄉古鎮——湖州南潯
    2009年10月7日,浙江湖州,南潯古鎮一、南潯古鎮南潯古鎮,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位於湖州市南潯區,南潯古鎮河流縱橫交錯,街道阡陌交通,民居錯落有致。既有江南水鄉繁華市井,又有深宅大院古典園林,還有中西合璧唯美建築,交相輝映,別具一格。
  • 遊南潯古鎮 十大人文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南潯古鎮地處美麗富饒的杭嘉湖平原腹地,於南宋淳祐年間(1252)建鎮,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江南六大古鎮」中文化積澱最深、保存最完好的古鎮,被譽為「江南六大古鎮的封面」。
  • 南潯遊記,一個清靜的古鎮
    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南潯古鎮景區佔地面積34.27平方公裡 ,古鎮保護範圍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北界至百間樓,保護面積約一百六十八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面積88公頃。[2] 旅遊景區共分三大區塊。第一塊是南潯旅遊景點富集區,張石銘故居、劉氏梯號等景點分布其中。
  • 中國第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江南古鎮——南潯古鎮
    中國第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江南古鎮。比西塘安靜,比烏鎮古樸,蜿蜿蜒蜒的河道、青石板上的古老痕跡,在四通八達古巷裡散步,這是江南古鎮給人帶來的愜意。白牆黑瓦的民居靜靜矗立於河道兩旁,一艘艘的烏篷船隨著蜿蜒的河水前行。清晨的陽光洋洋灑灑的落在古鎮。
  • 南潯古鎮,波光清漣水為鄉
    「水鄉古鎮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在南潯,有江南明清沿河民居遺韻百間樓,有江南私家園林小蓮莊、大宅園林在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中,大膽而巧妙地滲透和融合西方建築風格,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宅第建築藝術,這種獨特的中西合璧式建築風格,不僅見證了南潯人的富裕,也見證了南潯人的思想之前衛。
  • 浙江一座中西合璧的古鎮,是千年歷史的5A級景區,不輸烏鎮西塘
    浙江作為魚米之鄉,自古就是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這裡有似水年華的烏鎮,有我是青春誰做主的西塘,還有三省通衢的廿八都古鎮,就連有著「從畫裡走出的水鄉」古堰畫鄉也在浙江,浙江人傑地靈,在眾多古鎮中,有一座千年歷史5A級景區,這裡的美不亞於周莊,也不比烏鎮遜色,這裡就是中西合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南潯古鎮
  • 南潯古鎮,一座中西合璧的水鄉古鎮,小橋流水人家原汁原味
    再一座座江南古鎮之中,南潯由於它特別的江南味道,迎來了不少客人。古鎮魅力依舊,又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驚喜。南潯是詩人之地他們留下了大量的詩篇,這都成為南潯的記憶。邁入古鎮,青石板鋪成的小路,讓大家一下子進入了畫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小販們的吆喝聲。這就是記憶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