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童謠融入幼兒教育的實踐探索

2021-01-20 中國社會科學網

  客家童謠是客家人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兒歌,通過口口相傳而代代相承。嶺南客家分散地聚居於韶關、河源、惠東、梅州、揭西等地,廣泛傳唱的童謠代表作有《月光光》《點指人堂》《螢火蟲》。雖然不同地域的客家童謠略有差別,但總體來說都保留了古漢語語音,其聲調豐富,念誦起來抑揚頓挫。

  嶺南客家童謠按內容、形式可分為催眠曲、順口溜、繞口令、遊戲歌、連鎖調、問答歌、數數歌、謎語歌、滑稽歌、風俗歌、時令歌、動植物歌、生活歌、勞動歌、戲謔歌、逗樂歌、勸誡歌、時政歌等類型。其詞句長短不定,句式簡短,韻腳多變,節奏明朗輕快。

  客家童謠的主要內容是教育小孩識禮儀、勤讀書、孝父母等。例如,「排排坐,唱山歌,爺打鼓,子打鑼,薪臼(媳婦)灶背炒田螺,田螺殼,鈍(刺)到家官(公公)腳,家官呀呀叫,薪臼哈哈笑,家娘(婆婆)話她麼孝道」。這首童謠是教育小孩尊重長輩,不要亂扔垃圾。

  嶺南客家童謠在傳統社會中的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讓幼兒逐步懂得生產生活知識;二是讓青少年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因此,嶺南客家童謠成為傳統社會中青少年群體記憶裡多彩童年生活的縮影。「牙牙初學語,教誦『月光光』。一讀一背誦,清新如炙簧。」這首充滿著溫情的詩,是晚清愛國詩人黃遵憲35歲時1883年)為追憶他的曾祖母而作。

  但近年來,隨著人們將幼兒教育託付給幼兒園,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或自身對童謠缺乏了解,很少能夠把童謠教給自己的孩子,而幼兒園因為固守正規的教材,也鮮少將傳統客家童謠融入幼兒教育中。

  為了避免嶺南客家傳統童謠失傳,地處客家大本營的「世界客都」梅州市,積極探索將客家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幼兒教育機制。其中,梅江區龍豐幼兒園嘗試把「讓幼兒傳承客家童謠」當作教研課題,注重發揮客家童謠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並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模式。

  利用場景激發兒童興趣

  客家童謠符合兒童學習的興趣特點。客家童謠是客家鄉村兒童流傳的口頭歌謠,是客家鄉民在生產生活中口頭創作、供小孩嬉鬧玩耍時順口傳唱的歌謠。童謠使用詩歌的韻律和形式,表現客家鄉民的生產生活和思想感情,充滿了濃鬱的農家生活氣息和兒童趣味。例如,遊戲童謠《點指人堂》是小孩玩「摸人子」遊戲前,按字依次點人,點到最後一個字者,便扮演「盲人」去摸人。被摸到的人,便接班做「摸子」。孩子在邊誦讀邊玩的過程中嬉戲打鬧,興趣盎然。

  客家童謠自然、樸素的美學特徵,給人別具韻味的感受。童謠語句通俗,每句尾用同韻字,音韻和諧,朗誦起來朗朗上口。童謠描述的內容形象生動,語句簡練,學過永不忘懷。只要兒時念熟了,隨著年紀增長也不容易忘記。客家地區很多老一輩的人都還記得小時候長輩曾教自己唱的《月光光》。童謠的這些特點都很符合兒童的學習規律。

  幼兒園根據童謠教學的特點,確定了直觀法、遊戲法、朗讀法和情景法四大方法作為客家童謠教學的方法。在選擇童謠時,要考慮是否具有趣味性。老師通常把童謠是否能讓幼兒在玩耍中進行學習作為一個重要的選擇標準。例如,《羊子咩咩》這首童謠本身就是遊戲童謠,父母與兒童玩耍時,一人扮老虎,一人扮母羊,其餘為小羊。老虎念「羊子咩咩」的歌,念至「老虎來了麼?」如母羊答「麼來」,老虎便重念;如母羊答「來了」,老虎便開始搶小羊。這樣的遊戲既有趣又能在玩耍中學童謠,深受幼兒的喜歡。

  傳授客家童謠的教學活動是否有效,並不在於內容的深淺,而在於能否激起孩子對童謠的興趣,能否引導孩子去探索童謠的內涵。因此,在向幼兒傳授客家童謠時,需要儘量為他們營造一個欣賞、肯定、鼓勵、激發學習的氛圍,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唱誦童謠的樂趣,從而培養孩子學習童謠的熱情。

  引導規範兒童日常行為

  幼兒時期正是孩子性格、品德、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孩子如果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客家有句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說明孩子在3—7歲時所受的教育非常重要,將影響其一生。通過傳承客家童謠,可以勸勉孩子們尊敬長輩、知書達理、公正做人、懂文明、講禮貌、愛勞動。龍豐幼兒園以客家童謠為載體,充分挖掘客家童謠的教育內涵,將健康和積極向上的內容挑選出來進行傳授,從而達到規範孩子行為的目的。為此,該幼兒園挖掘了客家童謠的多個教育主題,如愛國愛鄉、團圓親情、敬老孝親、辭舊迎新、文明和諧、崇尚英烈、快樂童年等。通過組織幼兒參加梅州市電視臺「超級寶貝」大賽、舉行「客家童謠專場誦讀」活動等方式,讓孩子以小明星、小演員的身份登臺表演,在感受節日快樂的同時,充分想像、體會客家童謠所描述的事與物;讓孩子在唱、念、跳的活動中強化學到的行為規範,讓客家童謠的教育意義更加有效地得到發揮。

  客家童謠取材於客家地區司空見慣的生活事物,形式上不拘一格,旋律簡單,朗朗上口。在幼兒教育中運用客家童謠進行教學,不但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還能引導規範他們的日常行為。幼兒園依據適宜性、教育性、地方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等原則,對客家童謠內容進行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有價值的內容作為幼兒教育的教材。幼兒通過學習這些富有節奏、韻律的童謠,不但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還能引發積極的情感,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拓寬兒童知識範圍

  客家童謠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涉及許多生產生活知識。比如,「禾畢子(麻雀),嘴丫丫。上桃樹,啄桃花。桃花李花畀你啄,莫來啄涯龍眼荔枝花。龍眼留來拐妹子,荔枝留來轉外家」。這首童謠反映了客家山區水果多,桃李普遍;龍眼、荔枝較少,價錢較貴。客家人疼女兒,又愛娘家親人,於是就把貴重的水果用到較重要的場合。小朋友通過學習此童謠,就可以了解客家地區的水果特點及家鄉的民俗風情。

  由於客家童謠描述的很多事物是現在的孩子較少接觸的,因此幼兒園根據客家童謠的內容,通過計算機軟體技術,製作開發出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理解童謠內容。比如,學習客家童謠《阿爸種瓜涯織籮》時,因為許多幼兒沒有見過織竹籮的過程,所以較難理解這首童謠的內容。於是,幼兒園在提供展示竹籮實物的同時,還通過計算機製作織竹籮的畫面供他們觀看,讓他們直觀形象地理解童謠內容,了解其中蘊含的知識和道德教育意義,並從中認識了家鄉,形成了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參與客家童謠表演,孩子們能夠充分感受客家語言及客家童謠的特色,學會用童謠表達美好的願望,並在學習童謠的過程中繼承傳統美德和客家文化。

  客家童謠可以啟發幼兒的思維,幫助他們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好的童謠能使幼兒得到精神上的滋潤和哺育。客家童謠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傳統文化的載體。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功能上,客家童謠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一代代客家人的成長。客家童謠是客家人最刻骨銘心的記憶,它緩解了在外漂泊的客家人的思鄉之情,是他們思念故鄉的「月光曲」。在龍豐幼兒園使用的客家童謠視頻裡,伴著童謠的節奏和旋律,逐步呈現出客家圍龍屋前面的蓮塘,色彩鮮豔、造型優美的門樓門牆,由客家女主人帶領大家舉行的「敬月光」儀式,中秋節燒塔的儀式,以及雲彩幻化出的客家藍染大襟衫等畫面,充分展示了嶺南客家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採。

  (本文系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招標課題「客家文化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19KYKT05)階段性成果)

 

相關焦點

  • 又一首臺山版客家童謠火了!請傳唱
    又一首臺山版客家童謠火了!臺山原創的客家童謠《惜糧謠》被採用了!讓更多人感受臺山的客家文化!據了解,這首童謠由赤溪鎮中心學校客家山歌藝術團創作,作詞、作曲、編曲、彩排皆由藝術團獨立完成,並聯合赤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拍攝製作成視頻。創作團隊剪影
  • 那些年我們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謠!-梅州人的童年回憶!
    客家童謠,是映入客家人人生腦海中的第一個畫面。除了押韻和順口以外,它語無倫次,雜亂無章。似乎沒有任何價值。可是,裡頭它卻有靈動的童趣和朗朗上口的調語。幼小的心靈,每一顆都是純淨的。無需讓她接觸那些高深複雜的人生道理,或那些悲歡離合的殘酷現實。童謠,是一個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堂課。
  • 保靖開展幼兒教育頂崗實習學生「同實踐,共成長」教研活動
    幼兒教育頂崗實習學生精彩表現。幼兒教育頂崗實習學生精彩表現。幼兒教育頂崗實習學生精彩表現。幼兒教育頂崗實習學生精彩表現。專家現場點評。紅網時刻4月12(保靖分站通訊員 徐芸 彭濤)為了加強對幼兒教育頂崗實習學生的培養,提高頂崗實習學生今後實際工作能力和水平,4月10日,保靖縣教體局教師股、教科所及縣教師發展中心主辦的幼兒教育頂崗實習學生「同實踐,共成長」教研活動在縣嶽陽幼兒園隆重召開。縣幼兒園、嶽陽幼兒園、教育幼兒園、遷陵幼兒園及嶽陽小學幼兒園各派一名頂崗實習生代表上一堂不同領域的活動課。
  • 他走遍河源大街小巷收集失落的童謠,只為喚起人們最純真的回憶
    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能聽到童謠的河源孩子,可能已經少之又少。那些父輩爺輩曾經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謠,似乎漸漸地被新時代的事物所淹沒。為追憶逝去的一切,近年來,河源出現了一班人,他們在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他們有志於創作原創音樂,並嘗試將客家童謠與流行音樂相結合,努力將失落的童謠拾起,使童謠以歌詠的方式,再度進入人們的生活,重新勾起人們的兒時記憶。
  • 「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辦2020年海峽兩岸青少年客家話演講比賽
    阮雪婷 攝中新網龍巖10月30日電 (羅萍 張金川)以「說客家話 道桑梓情」為主題的2020年海峽兩岸青少年客家話演講比賽30日在福建省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藝典劇場舉辦。本次比賽吸引了龍巖市五個客家縣(區)及臺灣地區40多名選手參賽,最小的參賽選手只有3歲。比賽活動現場。
  • 幼師口袋HOPE幼兒教育創新與實踐研討會盛大開幕
    2017年11月4至5日,幼師口袋首屆HOPE幼兒教育創新與實踐研討會盛大召開。來自全世界各地的12位幼教頂級大咖、300多位嘉賓匯聚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共同見證。另外共有12萬網友在線觀看大會直播。著名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芭學園」創始人李躍兒發表《李躍兒芭學園特色環境創設理念與實踐》主題演講,她帶來幼教人都仰慕關注的李躍兒芭學園在環境創設中的十年來的實踐和思考,揭開了李躍兒芭學園的神秘面紗。
  • 新東方加碼幼兒教育賽道 Kids+全面亮相未來學校生態大會
    據介紹,新東方Kids+是新東方深化幼兒教育布局的重要戰略舉措,意在通過整合優質幼兒教育資源,重構幼兒教育生態體系,為幼兒教育發展注入新動力。 秉承新東方27年教研積累 BOBO英語底氣足 新東方Kids+將「兒童發展核心能力」全面融入課程體系,為每個不同天賦、不同個性的孩子提供可「定製」的培養計劃。
  • 中班語言教案:童謠:尾巴歌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語言教案:童謠:尾巴歌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中尾巴的區別,進一步理解童謠的內容。
  • 好童謠的「雨露」滋潤孩子茁壯成長
    哈爾濱文明網   哈爾濱市香坊區以原創傳唱優秀童謠為載體,創新德育教育方式,經過十年的堅持、探索與實踐,如今創編童謠、傳唱童謠、感受童謠已在全區80餘所中小學校
  • 童謠口中唱,閩韻心中留
    《咱的童謠》閩南童謠創編教學課上,張萍老師用一首自己原創的閩南童謠《囝子嬰》作為導入,讓孩子在哼唱的同時,感受旋律音高的變化,通過有趣的聽辨幫助學生建立音高的概念,把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堂教學環節中。    童謠創編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 以客家文化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這些精神與中原文化、南方土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客家文化。  記者:客家人傳承至今的「廉潔清正」、「勤勞節儉」等優良傳統也形成了客家所特有的廉潔文化。  李純德:的確,在客家文化中,有一整套關於廉潔的理論信仰和與之相適應的表現形式、行為準則、價值取向,這就是客家廉潔文化。「廉潔清正」、「勤勞節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 臺山有個純客家鎮,3萬多人,至今還講客家話!
    赤溪鎮唱響新時代臺山客家童謠臺山政府網2020年07月23日發布的報導,新時代文明實踐「客家童謠」啟動儀式暨「客家山歌唱僑鄉,魅力赤溪美名揚」交流研討會,在臺山市赤溪鎮中心學校舉行。來自赤溪鎮政府、當地商會、客家文化研究會,赤溪鎮中心學校師生、嘉賓等近百人出席了活動。
  • 堅守文藝初心 傳承客家文化
    惠州市社會組織總會、惠州市客家文化經濟促進會、惠州市電影家協會等10多個商會的代表以及熱愛客家文化的觀眾等近百人到場觀影。據介紹,該片是中國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院線電影,12月19日全國上映。 全片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 據介紹,電影《圍屋喜事》是一部方言喜劇作品,由韓榮聲執導。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的是客家話,是中國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院線電影。
  • 千年客韻 廣東客家山歌明星菊子寶島行
    ——臺灣客家童謠只要聽到這首童謠,相信無數的客家人都會潸然淚下,童謠裡所呈現的畫面,是客家先民們在無數次族群遷徙所經受的苦難以及他們的樂觀。一首童謠,大概是能抵過一萬句的解說詞帶給你的感動,我們的編輯這樣說到。金秋驕陽,10月12日《千年客韻》紀錄片攝製組來到了寶島臺灣,開始搜尋和探訪臺灣當地的客家山歌。
  • 童謠:童謠的內容
    >童謠:童謠的內容2015-12-04 10:22:3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童謠的內容取材貼近生活和自然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感知到模仿,最終學會誦唱童謠,並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童謠的內容往往十分顯淺,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於簡潔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聖野的童謠《布娃娃》:「布娃娃,不聽話,餵她吃東西,不肯張嘴巴。」於天真稚氣中表達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時,孩子們在誦唱這首童謠時馬上就會聯想到自己吃飯的情景,懂得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蒼南首獲文化類國字號金名片 背後是一個關於童謠的傳承故事
    這裡會不定期開展文藝演出活動,而蠻話童謠則是長期保留的演出節目。2009年,蒼南縣蠻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邀請了眾多老教師和民間藝人,對蠻話童謠進行深入挖掘、收藏、調研。經過兩年時間努力,最終編纂成了《蠻話童謠》一書,其中有搖籃歌、遊戲歌、歲時歌等十多個種類,共70多首蠻話童謠。
  • 一場餘音繞梁的客家文化視聽盛宴 | 第六期客家經濟文化沙龍紀實
    初夏時節,古色古香的若水合苑翠竹依依,來自河源的客家鄉賢阿紅早早就在現場擺放了十來張大幅的客家風情圖,朱梁畫簷配上客家青綠山水和古樸的圍屋圖片,頓時滿庭生輝,充滿詩情畫意。客家小朋友現場唱童謠第三,在創作尋訪的過程中,她也發現當下文化傳承出現斷層,她對此表示憂慮和思考,並呼籲大家「不要旁觀和坐等,要行動起來,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 立志成為傳承客家文化的使者
    據鈺姝父母介紹,她一直堅持學習書法、國畫,在「中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作品比賽」中榮獲「書法二等獎」;在星星火炬第十六屆全國少年兒童藝術風採研學實踐展示系列活動魅力中國娃「美術專業」個人項目少兒組獲「銀質徽章」獎勵……除此之外,她經常參加各類有關客家文化的比賽及活動,參演的《月光光秀才郎》在第二屆客家童謠節中榮獲「原創作品銀獎」和「十佳童謠獎」;成為2019年世界客屬第30屆懇親大會百名小天使中的一員
  • 客家話電影《圍屋喜事》觀影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電影《圍屋喜事》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作品,由韓榮聲執導。影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客家話,主要取景地為客家古鎮梅縣松口鎮,故事講述馬伯一家堅守客家老屋與不良地產商鬥智鬥勇的經過。影片將於12月19日正式上映。
  • 近千人共奔跑 深度體驗客家文化
    據悉,本次賽事是國內首個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越野跑賽事。賽事設置了遊龍舞·50公裡組、25公裡組和親子組3個組別,規模近千人,吸引了四川眾多越野跑愛好者,其中不乏國內頂級越野跑選手。品山賞水觀人文參賽選手齊點讚「傷心涼粉、油潑鴨、糖油果子……好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