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過後,時至深秋,校園迎來了最美的秋色,隨著深褐色柿樹葉逐漸落去,累累的果實像紅燈籠一樣掛滿枝頭,在蔚藍色的天幕上閃爍。紅彤彤的柿子驚豔著整個校園,引來熙熙攘攘的師生們駐足觀看、欣賞讚美和拍照。柿樹是我國栽培悠久的果樹,全國大多數省市和省內的陝北、關中、陝南都有種植,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故鄉彬縣的柿子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至今難以忘懷。
柿樹在彬州大地普遍栽種,是傳統果品之一,明嘉靖年間就開始種植,義門、北極、新民、城關等鄉鎮分布較多,但柿樹密集、果園大、歷史悠久、果質好還數義門鎮的羅店、高渠、白家宮、杜家岸、南堡子等地,主要栽培品種有尖頂柿、雞心黃柿、水柿、牛心柿、火柿等。過去先輩們珍惜耕地,柿樹一般都栽種於塬邊、坡畔及溝壑地帶,柿樹耐瘠薄、抗旱性強、不易發生病蟲害,它不像蘋果樹和梨樹那麼嬌貴,易於管理,花期晚、不怕凍災,基本上每年都有好收成,長壽豐產,因而被讚譽為「鐵果園」。柿樹壽命可達三四百年,羅店、高渠一帶的柿樹,高大繁茂,滿身滄桑,樹皮像魚鱗一般,看似枯木朽枝,但仍然屬於高產期,有的單株年下果可達七八百至一千斤。據七八十歲的老人回憶,他們的爺輩們說自己小時候記得柿樹就是這個樣子,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老先人的當初之舉給子孫後代帶來多大的福祉。近二三十年來,當地政府也多次號召農民栽種柿樹,打造柿子基地建設。據相關統計,現在全州大約有三四萬畝柿子園,零星栽植20多萬株,年生鮮柿子的產量相當可觀。
柿子營養豐富,色豔味美,除作時令果品外,還可以曬柿餅、熬柿糖、榨柿汁、蒸柿酒、釀柿醋等,柿子汁拌麵粉做的柿子餅,是著名小吃。過去,柿子在秋冬季是家鄉的主打水果,一般從八月十五中秋節開始,就有早熟品種水柿上市,果實大而硬,平均單果重約半斤,需物理方法去澀,民間俗稱為「暖柿子」,在適度的溫水中浸泡一定時間,撈出即甘甜清脆、美味爽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角錢可買四個,中秋佳節賞月能吃一牙水柿和幾顆紅棗心裡就很滿足了(家鄉那時沒有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柿子在霜降節氣前後完全成熟,在硬果時就應採摘;硬柿子削皮可以曬制柿餅,曬好後整齊的擺放在瓷甕中,一般春節前後集市售賣;大部分柿子堆放在陰涼處的棚架上,柿子還有一個自熟的過程,外部的顏色由橘紅變為大紅,內部的糖分不斷富集,形態由硬逐步變軟至濃汁狀,至冬天就完全去澀可以銷售。改革開放以前柿子出售是不稱重量數個賣,一角錢買七八個至十來個,春節過後天氣變暖柿子解凍就難以存放,柿農就肩挑或用架子車拉著柿子換糧食,農民手中缺少貨幣,從事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20來個柿子換一斤玉米。在那個貧窮和物質匱乏的年代,儘管柿子現在看起來那麼便宜,但也不是想吃就能有錢買的,一冬吃不了多少個柿子,我至今還能回想起父親在攪拌柿子炒麵(一種類似藏族食品糌粑,用黏糜子、黑豆、玉米等小雜糧炒熟磨碎而成)時那種滿意和知足的神情。
彬縣地處渭北高原,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晝夜溫差懸殊,柿子含糖量大,甜度高,好吃有名氣。曾幾何時,家鄉的柿子也好不風光,遠銷國內許多地方。大妹嫁於義門羅店村,前些年家裡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柿子。妹夫是復退軍人,曾經在新疆南疆軍區某師當兵,守衛過中印邊界,見多識廣,心眼活泛,又能吃苦耐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收購柿子在鹹陽裝上火車,一車皮載40噸,運送至黑龍江省的哈爾濱、齊齊哈爾和加格達奇等地銷售。寒冬臘月,身裹一件黃大衣躺在貨車廂的柿子上,風餐露宿,長途販運賺取一點利潤補貼家用。
然而,世事盛衰興替,變化無常,時光隧道到了上世紀末,柿子在家鄉秋冬季水果市場的霸主地位遭到顛覆。一是由於蘋果大量的栽培掛果,產量也越來越大,其口感、營養成分和單果價值大大超過柿子,且易儲存和方便遠途運輸;二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南方的橘子、香蕉等水果大量湧入本地,水果多樣化使得當地居民食用柿子量銳減;三是由於氣候變暖柿子難以冷凍和運輸價格飛漲,柿子鮮果不能遠銷外地,致使柿子風光不再,造成柿子滯銷。大前年初冬回家,車行至高渠坡,沿路的柿子樹紅彤彤一片,無人採摘,地上也滿是落果,一打聽,原來是柿子售價太低,僱人一天摘的柿子賣了不夠付工錢,因而造成令人心痛的局面。近幾年富平縣的柿餅實行集約化生產,年加工柿餅1萬餘噸,總產值6.5億元,已有2100多戶貧困戶依託柿子產業實現脫貧。富平柿餅享譽國內外,2008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富平柿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20年7月富平柿餅入選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彬州人製作柿餅的歷史悠久,也可以再學習富平人的經營理念和成功經驗,把當地的柿餅產業做大做強。前些天從當地媒體得知,彬州藍馨飲食釀造公司以每公斤1.20元的價格收購柿子,計劃收購鮮柿220噸,這則報導的確是一個好消息,但對於全州巨大的柿子產量這個收購數字還是顯得太小,面對每年收穫的大批量生鮮柿子如何銷售和進行深加工,是有關部門亟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年又一年,年年柿子紅,盼來年校園的柿子更紅,盼來年家鄉的柿子獲得好收成,更盼有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到柿子銷售和深加工的行列,使彬州的柿子豐產又豐收,讓果農們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草於2020年11月10)
作 者:張惠民,筆名豳風,彬州市永樂鎮人,五零後,當過農民、大中小學教師、大學學報主編、出版社質量主管。熱愛閱讀,喜歡旅遊和攝影,近幾年開始從事紀實性的文學寫作,用文字抒發情感,記錄人世間的冷暖以及社會的歷史變遷和發展。
1.半個多世紀前的回憶——我中小學的老師們.《大彬網》,2018年9月7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 —隨筆:2018-09-21.2.我的小升初.《文化陝西SQ》,2018年9月17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隨筆:2018-08-21.3.我的大學夢.《大彬網》,2019年1月24日;《高廟山》,2019年4月27日.4.西安下鄉知青楊小花.《彬州大彬網》《彬州信息》,2019年3月4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隨筆:2019-11-08.5.吆豬記.《彬州大彬網》,2019年3月18日;《高廟山》,2019年8月20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隨筆:2019-11-08.6.苜蓿不了情:在那困難的年月.《彬州大彬網》,2019年7月14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散文:2019-12-10.7.記彬縣40多年前的一場引水上塬—解決人畜用水現場會.《家鄉記憶之大美鹹陽》,2019年11月12日,2020年7月10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散文:2019-12-10.8.我和架子車的故事.《彬州大彬網》,2020年4月15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散文:2020-06-03.9.那些年的農活兒(1).《彬州大彬網》,2020年4月23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隨筆:2020-06-03.10. 那些年的農活兒(2).《彬州大彬網》,2020年5月18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隨筆:2020-06-03.11.我是彬縣棗渠水電站的建設者.《家鄉記憶之大美鹹陽》,2020年7月30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散文:2020-11-11.12.我愛北京天安門.《家鄉記憶之情注華夏》,2020年9月1日;《彬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情—文苑—隨筆:2020-11-11.▍文案編輯:大彬網整理髮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廣告(廣告熱線:13309108114/029-34921380)
地址:彬州市新公劉街東段公劉大廈二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