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大豐站內市民有序進站。 本報記者 陳 儼攝
12月30日,鹽城高鐵站喜氣洋洋。冬日暖陽透過清晨的薄霧,照射在車站的拱頂上。
8:40,高鐵站東廣場。一群身著統一黑色棉服、圍著紅色圍巾的青年人等候在廣場上。他們都是鹽通高鐵的建設者。
32歲的劉向陽來自河南洛陽,為修建鹽通高鐵,他已經「紮根」鹽城兩年,連春節都沒有回家。手舉著「鹽通高鐵首發通車」的大型火車票牌,劉向陽熱情地邀請過往旅客一起拍照留念,「今天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真高興!」
8:50,排隊、出示蘇康碼、進站、安檢。嶄新的復興號G8321次列車停靠在1號站臺上,鹽城市民繆玲玲正組織浠滄月誦讀聯盟的夥伴們上車。「以前去上海,我一般選擇自駕或者乘坐大巴,不堵車的情況下需要四五個小時。要是遇上節假日,花費的時間更多。」繆玲玲說,「如今兩小時就直達上海。」
9:15,列車開動。350km/h,G8321向乘客展示著它的速度與平穩。昨夜鹽城飄雪,復興號車窗上結出六稜霜花。窗外,白雪覆蓋了整個田野。15分鐘後,列車停靠鹽城大豐站。再往南開,就要到東臺站了。鹽通高鐵建成,使大豐區從「地無寸鐵」一步邁入高鐵時代,讓東臺市首次通上了「G」字頭的高鐵列車。
很快,不僅鹽城人的出行將變得便捷,鹽城豐富的農副產品也將通過這條鐵路被運往上海、蘇南。大縱湖的螃蟹養殖戶宋傳勇,養螃蟹12年,有60畝蟹塘,年產量1萬多斤。「以前運輸不方便,都是批發給別人再運到上海,路上耽擱時間長,一到夏天,螃蟹保鮮差、容易死。」現在鹽城鐵路直通上海,給宋傳勇帶來了新商機。
11:30,列車準時到達上海虹橋火車站。火車停穩,宋傳勇一手提著一個禮盒箱,準備先「擠」下車。禮盒裡面裝著他早起剛從池塘裡打撈的大閘蟹。他要將20隻新鮮的大閘蟹帶給生活在上海的孫子、孫女吃。記者打趣他太過心急,他嘿嘿一笑說,「兒子在車站口等我嘞,接上我,剛好趕得上回家吃午飯。」本報記者 張文婧
本文刊於12月31日《新華日報》5版
【來源:江蘇省交通運輸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