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之績溪一品鍋
司馬狂/文
最近這段時間,一直沉迷在徽州人文歷史當中不能自拔,把《舌尖上的徽州》這個系列丟了很長時間了,再不繼續這個系列的話,相信很多吃貨粉絲們都要取消關注嘍,所以,今天我們就繼續我們的吃貨之旅,講講著名的績溪一品鍋。
這績溪一品鍋,發源在徽州府績溪縣上莊,因為此地地處皖南山區,道路曲折,鮮有外人光顧,偶有賓客登門,主人家必定會將家中美味悉數奉上,集成一鍋而食,有點類似東北的亂燉,但比東北亂燉更考究一些。民國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先生曾在胡適先生家中品嘗過此菜,留有文章做了詳盡的描述「一隻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緊底下是蘿蔔、青菜,味道好極」。
相傳,績溪一品鍋得名是因為下江南的乾隆爺。當年乾隆下江南,由九華山而至徽州府,天色漸晚,投宿一農家。淳樸的農婦熱情而好客,將自家珍藏的野味、臘肉、蛋餃等按照葷素的先後順序,一層一層的鋪在一口兩耳鐵鍋中。那乾隆君臣許是因為飢腸轆轆的緣故,一時間筷子與口水橫飛,大快朵頤,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後,乾隆問及此菜的名稱,農婦不知如何答覆,隨口說,一鍋熟。乾隆認為這個名字不好,欽賜菜品——一品鍋,意思兼有如此美味值得一品和萬歲爺與一品大臣品嘗過的兩層含義。不過這話,當民間傳說聽聽也就罷了,不能當真。首先由九華山前往徽州府,走績溪這線路就值得商榷,更何況,皇帝出巡豈能隨便找個農家吃飯的道理。
歷史上,真正將績溪一品鍋發揚光大,成為徽菜代表的是胡適先生。胡適祖籍本就是績溪上莊人,娶妻江冬秀雖是旌德人,卻是與上莊一山之隔的旌德江村,所以既有小時候的薰陶,又有夫人的拿手廚藝,胡適此生招待客人必定會有這道績溪一品鍋。胡適不僅用績溪一品鍋招待過上面提及的梁實秋等國內名人,在抗戰期間,胡適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的時候,更是向美國高官們推薦這道菜。每逢請客時候,胡適總是會絮叨「此菜是家鄉名餚,務請諸君賞光,品嘗一下,地道的『家鄉味」。正是因為胡適的不斷推薦,這績溪一品鍋才成為徽菜的典型代表,也有了胡適一品鍋的稱謂,注意是胡適一品鍋,不是坊間以訛傳訛的胡氏一品鍋。
PS:各位是否有注意到這次的文章我選擇了《蘭花草》作為背景音樂,這首幾乎在今天家喻戶曉的歌曲,其歌詞的作者正是胡適先生。每每當我在城市裡聽到灑水車播放著這首歌的時候,就會不由感慨,不知胡先生是否會知道,自己在大陸最知名的作品竟然會是這首歌呢?
鄭重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內文章,皆由「司馬狂」原創完成,若有商業用途轉載,請聯繫我們!若非商業用途轉載,請保留「司馬狂」的署名權!支持原創,保護原創,反對抄襲,我們會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是一個文化人的尊嚴,也是每個中國人的起碼道德準繩!
黃山八〇後舍客棧,坐落在黃山腳下的翡翠谷景區,歡迎您的光臨!距離黃山景區換乘中心僅3公裡,我們負責在換乘中心與客棧之間往來免費接送。本帳號不是純粹的廣告號,我們會重點介紹關於徽州、關於黃山的人文、景觀等。如果喜歡,那就關注我們吧!聯繫電話:18255989131方,也可以添加私人微信號:hs80hou
關注方法:
1、點擊標題下藍色黃山八〇後舍,選擇關注;
2、在微信通訊錄內,選擇搜號碼「hs80hs」;
3、在微信通訊錄內,查找公眾號「黃山八〇後舍」。
同時也希望您動動手指,幫我們轉發到您的朋友圈,感激不盡!
關注帳號後:
回復「人文」,查看「徽州人文」系列文章;
回復「徽州」,查看「大美徽州」系列文章;
回復「黃山」,查看「瑰麗的黃山」系列文章;
回復「味道」,查看「舌尖上的徽州」系列文章;
回復「周邊」,查看黃山八〇後舍客棧周邊景點介紹。
備註:因為一直堅持原創,文章越寫越多,上述回復只能看到五篇文章,欣賞更多文章,請直接關注後,在您的微信通訊錄「公眾號」內找到我們,點擊頭像進入,選擇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