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之績溪一品鍋

2021-02-16 黃山八〇後舍

舌尖上的徽州之績溪一品鍋

司馬狂/文

最近這段時間,一直沉迷在徽州人文歷史當中不能自拔,把《舌尖上的徽州》這個系列丟了很長時間了,再不繼續這個系列的話,相信很多吃貨粉絲們都要取消關注嘍,所以,今天我們就繼續我們的吃貨之旅,講講著名的績溪一品鍋。

這績溪一品鍋,發源在徽州府績溪縣上莊,因為此地地處皖南山區,道路曲折,鮮有外人光顧,偶有賓客登門,主人家必定會將家中美味悉數奉上,集成一鍋而食,有點類似東北的亂燉,但比東北亂燉更考究一些。民國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先生曾在胡適先生家中品嘗過此菜,留有文章做了詳盡的描述「一隻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緊底下是蘿蔔、青菜,味道好極」。

相傳,績溪一品鍋得名是因為下江南的乾隆爺。當年乾隆下江南,由九華山而至徽州府,天色漸晚,投宿一農家。淳樸的農婦熱情而好客,將自家珍藏的野味、臘肉、蛋餃等按照葷素的先後順序,一層一層的鋪在一口兩耳鐵鍋中。那乾隆君臣許是因為飢腸轆轆的緣故,一時間筷子與口水橫飛,大快朵頤,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後,乾隆問及此菜的名稱,農婦不知如何答覆,隨口說,一鍋熟。乾隆認為這個名字不好,欽賜菜品——一品鍋,意思兼有如此美味值得一品和萬歲爺與一品大臣品嘗過的兩層含義。不過這話,當民間傳說聽聽也就罷了,不能當真。首先由九華山前往徽州府,走績溪這線路就值得商榷,更何況,皇帝出巡豈能隨便找個農家吃飯的道理。

歷史上,真正將績溪一品鍋發揚光大,成為徽菜代表的是胡適先生。胡適祖籍本就是績溪上莊人,娶妻江冬秀雖是旌德人,卻是與上莊一山之隔的旌德江村,所以既有小時候的薰陶,又有夫人的拿手廚藝,胡適此生招待客人必定會有這道績溪一品鍋。胡適不僅用績溪一品鍋招待過上面提及的梁實秋等國內名人,在抗戰期間,胡適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的時候,更是向美國高官們推薦這道菜。每逢請客時候,胡適總是會絮叨「此菜是家鄉名餚,務請諸君賞光,品嘗一下,地道的『家鄉味」。正是因為胡適的不斷推薦,這績溪一品鍋才成為徽菜的典型代表,也有了胡適一品鍋的稱謂,注意是胡適一品鍋,不是坊間以訛傳訛的胡氏一品鍋。

PS:各位是否有注意到這次的文章我選擇了《蘭花草》作為背景音樂,這首幾乎在今天家喻戶曉的歌曲,其歌詞的作者正是胡適先生。每每當我在城市裡聽到灑水車播放著這首歌的時候,就會不由感慨,不知胡先生是否會知道,自己在大陸最知名的作品竟然會是這首歌呢?


鄭重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內文章,皆由「司馬狂」原創完成,若有商業用途轉載,請聯繫我們!若非商業用途轉載,請保留「司馬狂」的署名權!支持原創,保護原創,反對抄襲,我們會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是一個文化人的尊嚴,也是每個中國人的起碼道德準繩!

黃山八〇後舍客棧,坐落在黃山腳下的翡翠谷景區,歡迎您的光臨!距離黃山景區換乘中心僅3公裡,我們負責在換乘中心與客棧之間往來免費接送。本帳號不是純粹的廣告號,我們會重點介紹關於徽州、關於黃山的人文、景觀等。如果喜歡,那就關注我們吧!聯繫電話:18255989131,也可以添加私人微信號:hs80hou

關注方法:

1、點擊標題下藍色黃山八〇後舍,選擇關注;

2、在微信通訊錄內,選擇搜號碼「hs80hs」;

3、在微信通訊錄內,查找公眾號「黃山八〇後舍」。

同時也希望您動動手指,幫我們轉發到您的朋友圈,感激不盡!

關注帳號後:

回復「人文」,查看「徽州人文」系列文章;

回復「徽州」,查看「大美徽州」系列文章;

回復「黃山」,查看「瑰麗的黃山」系列文章;
回復「味道」,查看「舌尖上的徽州」系列文章;

回復「周邊」,查看黃山八〇後舍客棧周邊景點介紹。

備註:因為一直堅持原創,文章越寫越多,上述回復只能看到五篇文章,欣賞更多文章,請直接關注後,在您的微信通訊錄「公眾號」內找到我們,點擊頭像進入,選擇查看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美食——績溪一品鍋
    一品鍋,原是績溪徽嶺以北民間的一個層次式火鍋菜,經旅外績溪人士和徽商的傳播,才為外地人所了解和喜愛。改革開放後,被廣泛推廣,成為一道譽享海內外的著名徽菜。外地客人來績用餐時,常常對這道菜念念不忘。一品鍋至少有四層,多的六層、八層。其中鴨子夾、油豆腐包和紅燒肉三樣必不能少。底層是蔬菜,可以是白蘿蔔、鮮筍、幹筍、幹豆角、幹四季豆或者白菜等。
  • 舌尖上的績溪美食
    有「徽廚之鄉」美稱的績溪,位於安徽省南部,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 正宗胡適一品鍋,你吃過嗎 舌尖上的績溪
    來,小編今天就先帶大家嘗嘗第一道菜——績溪一品鍋。此菜是家鄉名餚,務請諸君賞光,品嘗一下,地道的『家鄉味』」。——胡適績溪縣上莊鎮是皖南山區一個小小的古村落,與世界著名風景區——黃山毗鄰,與歙縣溪頭鎮、旌德縣廟首鎮等接壤,是久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鎮,自古以來就商貿發達,名人輩出,素有「小上海」和「文化之鄉」的美譽。  在這個偏遠的小村鎮中,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善良、樸實、好客。
  • 一品鍋做法是什麼 螞蟻莊園徽州名菜一品鍋答案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螞蟻莊園徽州一品鍋是大家所說的火鍋嗎?徽州一品鍋是很有名的一道菜,不過也有很多人不是特別的了解這道菜的做法,經常吃一品鍋的小夥伴,對於莊園課堂今天的答案想必也非常清楚,遊戲鳥小編這就將一品鍋的菜品正確做法的選擇分享給大家。
  • 績溪上莊·胡適一品鍋
    績溪一品鍋又稱胡適一品鍋 ,安徽省傳統名菜,屬於徽菜系,發源於安徽省績溪縣上莊。口味:鹹鮮微辣,鮮嫩可口。現在績溪一品鍋已經成為徽菜的代表菜品,文人梁實秋先生品嘗了「一品鍋」之後,對此菜大加稱讚。
  • 舌尖上的中國:徽州美食靠經典腊味和百年臭味榮登無數美食榜
    水墨徽州,人傑地靈,自古即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徽文化不僅體現在黑瓦白牆上,更蘊藏在濃油醬赤的徽菜裡,徽菜名中「徽」字就是由徽州而來。徽州刀板香的名稱由來與績溪一位名人相關,遼瀋美食編輯查閱很多相關資料,徽州每道菜都與歷史名人有著些許的聯繫,得知緣由為相傳兵部尚書胡宗憲績溪拜訪恩師,師母將家中醃豬肉平鋪筍上,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撈起切成薄片,與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憲吃後,命名此菜為「刀板香」,故徽州刀板香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刀板香有三香,您知道嗎?第一香: 香樟木刀板上切吃是最好吃的。
  • 胡適一品鍋
    應《清明》雜誌社之邀,赴安慶參加2021年選題策劃會議。在蕪湖候車轉乘之機,走了趟鳩茲古鎮,品嘗了胡適一品鍋。        胡適一品鍋亦稱績溪一品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簡從,自九華山來績溪上川(今上莊)。到上莊已是暮色四合,飢腸轆轆,便向臨街農舍貿然叩門。上莊人好客,見是陌生人,問明情由後依然熱情款待。窮鄉僻壤沒有什麼美食,好在中秋剛過,家中還有些剩餘的菜餚。這家主人便將蘿蔔、幹豆角、紅燒肉、油豆腐泡等依先素後葷,層層鋪於兩耳鍋裡,加湯燉煮後端上桌來。人在餓時,吃麼麼香。何況乾隆吃慣了山珍海味,陡見鄉野菜餚竟覺得美味無比。
  • 【徽州味道】胡適一品鍋
    【民間傳說】:據傳,清朝乾隆皇帝出巡江南微服私訪,由九華山來績溪上川(今上莊)。行至上川時,天色漸暗,一天奔波已是飢腸轆轆。
  • 尋夢徽州 自在績溪
    人民網-安徽頻道在秀美靈動的江南大地上,在瑰麗壯觀的古道天路中,在山巒蒼翠的黃山東麓下,有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人文璀璨,山水如畫;它創業創新,活力四溢,古樸與現代在此共進共融,它是被譽為「西子湖畔的養生福地,黃山嶺下的美食天堂」的績溪,更是世人津津樂道的和諧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裡、徽菜之鄉。
  • 最美不過家鄉味,赴一場舌尖上的績溪之旅
    風光秀麗的績溪,不僅是徽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名副其實的美食之鄉。
  • 【徽州百村】水雲績溪
    有位香港易學大師來了,他踏看了登源河,攀上了七姑山,翻過山雲嶺來到了小九華,讀懂了唐宋的「風水」,讀破了「績溪牛」五百年的修煉,謎上了明清的儒雅氣味,對這位佳人再也放不下。又有許多人衝你來了,有詩人,有商人,有政客,總看不厭雲霧的朦朧,說不盡山水八卦的神秘,摸不透這龍這虎脾氣。有人說,績溪古貌的一半是被「文革」毀滅的。
  • 績溪縣上莊鎮:「徽」之不去的舌尖情懷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就如同黃梅戲的發展一樣,以抒情見長,韻味豐富。徽菜在中國八大菜系中的位置一直無可撼動,就地取材,以鮮取勝,注重天然,以食養生,是徽菜的最大特點。  探尋徽州之源,品味自在績溪。
  • 舌尖上的中國之徽州美食排行榜,誰才是No.1?向徽州出發
    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第一季到第三季,總是成為熱議話題。其中多次介紹了徽州美食,令吃貨們驚喜。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看看有哪些徽州美食受到《舌尖上的中國》青睞。Top7黟縣漁亭糕上榜理由:黟縣漁亭糕主要以芝麻和米粉為原料,做出來的糕呈黑色和灰白色,與徽派傳統建築粉牆黛瓦色彩一致,具有非常濃鬱的徽州地方特色,是徽州人外出必備之物,被稱為能吃的徽州石雕。
  • 胡適一品鍋:上葷下素的排序整齊,細火慢慢煨燉而成
    我在鄰居小曼家不但吃到了徽州美食撻餜,還吃到了徽菜中的另一道美味——胡適一品鍋。所謂「胡適一品鍋」,就是在爐火上坐一口鐵鍋,然後把各式各樣的食材,如豬肉、雞肉、火腿、豆腐、筍乾、幹角豆、蛋餃等,按照上葷下素的排序整齊地碼放在鐵鍋裡,並用細火慢慢煨燉而成的一道菜。
  • 冬日美味|帶您一起細數績溪美食!
    食物有時候不僅僅是一種美味,更是一份味覺上的情感記憶。說起地道的安徽的美食,不得不提績溪。作為徽菜的發源地,那裡真的美食遍地,坐擁無數的名菜小吃!特別是那鮮香誘人的胡適一品鍋,實在讓人流口水。胡適一品鍋胡適一品鍋緣起於清乾隆間皇上微服行旅,在農家嘗到此菜餚,賜名一品鍋。鍋內碼有鴨蛋餃、油豆腐包、紅燒肉、幹豆角等,煮熟後鮮香美味。
  • 「胡適一品鍋」的由來
    胡適一品鍋是徽州山區冬季常吃的特色傳統美食,屬於火鍋類。
  • 徽菜一品鍋值得一嘗
    績溪一品鍋又稱胡適一品鍋現在績溪一品鍋已經成為徽菜的代表菜品。一品鍋是徽州山區冬季常吃的特色傳統美食,屬於火鍋類。 相傳,此菜由明代石臺縣「四部尚書」畢鏘的一品誥命夫人餘氏創製。一次,皇上突然駕臨尚書府作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餘夫人特意燒了一樣徽州家常菜----火鍋。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讚美不絕。
  • 績溪三胡創徽州文化
    徽州理學,經學,文學,新安醫學聞名於世,而由此衍生的徽墨,翕硯,宣紙,制筆而諸多特產,應用而生徽州文化和微商走向世界。這些與"績溪三胡"是分不開的。  大江之東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學新安為最,新安之屬以縣名者六,而邑小多士,績溪為最,績溪為徽州六縣之一,胡氏為邑之望族。
  • 春到徽州 ,除了油菜花,其實還有饕餮美食舌尖繞!
    徽州的山水,千般神韻,如詩如夢。遊玩之餘,如果能大快朵頤徽州當地美食,那才叫不虛此行。人們常說:無夢到徽州。那是因為徽州太美,美得叫你魂牽夢縈!真的,就連品嘗徽州的美食,也會讓你吃出文化、吃出品味、吃出無盡的遐想來。
  • 徽州鍋一一遊子心底的鄉愁
    我最早認識徽州鍋的時候,是在黃山市成立之前的《徽州報》上,話說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安徽歙縣人,與績溪新文化運動巨人胡適,兩人同在美國,因都喜歡家鄉的徽州鍋而常相聚。     同在美國的異鄉客,雖政見、教育救國路線不同,但他們對家鄉飲食文化的認同是一致的,胡夫人江冬秀常用一隻兩耳鐵鍋燒一鍋萊約陶行知相聚,邊吃邊談國之大事。    陶行知說這是我們徽州特有的吃法,叫徽州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