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生態治理元氏護山育山走上生態致富路
在山區發展林果產業既可以修復生態、美化環境,又可以調整農林結構,讓百姓致富增收。近年來,元氏縣優化資源配置,挖掘荒山潛力,開發出一條集生態治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為一體的山區致富新模式。他們把發展林果經濟與群眾的利益結合起來,通過栽植核桃讓這些「薄地」不「薄收」,並實現群眾致富和生態建設雙贏。以林養村,以樹富民的思路,不僅讓村民擺脫了貧困,更是讓昔日荒坡變為綠嶺,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當地優質核桃園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優質核桃鮮果達500萬公斤,產值3000萬元,優質品種改良率達95%以上。
-
養殖生態蝦 走上致富路
徐山所在的蝦棚是十師一八三團北屯雙渠匯水產合作社生態蝦養殖基地,徐山是合作社的技術員。 今年,一八三團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對四連效益較低的33座大棚進行改造,發展規模化生態蝦養殖,讓一直從事蔬菜種植的職工通過種養結合方式實現多元增收。同時,連隊黨支部積極引導職工成立雙渠匯水產合作社。
-
本溪北溝百姓走上綠色生態致富路(圖)
本溪北溝百姓走上綠色生態致富路(圖) 作者:肖乙瑾 2017-12-12 13:06 來源:本溪日報 近年來,該村以茂密的山林為基礎,引導村民轉換發展思路,乘國家環境綠化東風,積極發展特色苗木產業,令百姓走上了綠色生態致富路。 「苗木產業改善了俺們家的生活。不久前俺和村裡人還剛剛和新疆地區的苗木經銷商洽談合作,大伙兒的夢想就是讓北溝村的苗木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桓仁滿族自治縣沙尖子鎮北溝村苗木大戶法立君滿懷期待地說。
-
從狩獵者變護鳥人 「直過民族」走上生態致富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直過民族」走上生態致富路 石梯村位於享有「中國犀鳥谷」之稱的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被譽為「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享有「活著的鳥類博物館」的盛譽。該村是中緬邊境上一個以景頗族、傈僳族為主的直過民族貧困山村,以村內千年「茶馬古道」上的石梯為名。
-
養殖生態蝦 走上致富路
徐山所在的蝦棚是十師一八三團北屯雙渠匯水產合作社生態蝦養殖基地,徐山是合作社的技術員。 今年,一八三團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對四連效益較低的33座大棚進行改造,發展規模化生態蝦養殖,讓一直從事蔬菜種植的職工通過種養結合方式實現多元增收。同時,連隊黨支部積極引導職工成立雙渠匯水產合作社。
-
石門的生態逆襲:在綠水青山中走上全域旅遊的致富路
「集體經濟+鄉村旅遊」的致富路陶文平是石門縣夾山鎮楊坪社區一組鄉村旅遊發展的帶頭人之一。2014年,他和豐遠柏等幾個當地能人牽頭,成立了石門縣騰達土地專業合作社、石門縣錦溪農旅文化有限公司、陶家崗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組織,豐遠柏是當時的理事長。
-
「夫妻羊倌」創新湖羊經營模式 走上生態養殖致富路
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謝偉的家庭農場採取了「羊場+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幫助當地的小型養殖戶銷售種羊。雖然規模不大,可有效解決了農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資金、技術、銷路等問題。現如今,「雅克湖羊」讓夫妻倆走上致富路,也讓創業成果惠及了身邊農戶。在帶富周邊村民的同時,夫妻倆還把目光瞄準了生態循環養殖。
-
福州長樂:幹部捐助20頭牛 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陳依燦靠養牛走上致富路。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文/攝)在長樂區航城街道五竹山中,70歲的村民陳依燦依靠航城街道和村幹部捐助的20頭牛,逐步走上致富路。陳依燦家位於航城街道五竹村蟛蜞自然村,距離山外大路7公裡,位置偏僻。多年前,陳依燦一家六口擠在一間破舊的石頭房內,靠種地為生,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山裡空氣清新,擁有大片天然草場。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為發展養牛業創造了條件。
-
汝陽付店鎮:菊花種植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付店鎮立足區域優勢,借力洛陽溝域經濟政策,將鎮域內的14個行政村規劃為大步灣、泉水溝、炎黃谷三大溝域經濟產業區,依託綠水青山,發展綠色生態產業項目。其中在大步灣溝域經濟產業區的火廟村、石柱村、松門村和泰山村共種植菊花近千畝,種植觀賞菊30萬株、180畝,當地群眾通過菊花種植走上了致富路。
-
致富不忘家鄉 胡學明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
致富不忘家鄉 胡學明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周小華 編輯:李子璇 2015-12-23 10:40:54
-
福州長樂:幹部捐助20頭牛 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陳依燦靠養牛走上致富路。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文/攝)在長樂區航城街道五竹山中,70歲的村民陳依燦依靠航城街道和村幹部捐助的20頭牛,逐步走上致富路。 陳依燦家位於航城街道五竹村蟛蜞自然村,距離山外大路7公裡,位置偏僻。多年前,陳依燦一家六口擠在一間破舊的石頭房內,靠種地為生,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 山裡空氣清新,擁有大片天然草場。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為發展養牛業創造了條件。為幫助陳依燦脫貧,2001年航城街道和村幹部共40多人,捐出一個月的工資,幫陳依燦買了20頭牛。
-
民樂:編織中國結 走上「致富路」
中國張掖網民樂訊 中國結是我國的一種手工編織工藝品,在張掖市民樂縣,一些貧困婦女正是靠著手工編織中國結,找到了增收門路,樹立了生活信心,踏步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手拉小手」走上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手拉小手」走上致富路 2020-11-17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霍城:薰衣草產業帶動「光棍村」走上致富路
全村薰衣草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幾十畝,發展到2020年的12000畝,佔全村總耕地面積的95%以上,走出了一條具有該村特色的鄉村振興路,使當初的「石頭灘」變成了「聚寶盆」,四宮村也先後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自治區生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徹底改變了土地石頭多、耕種條件差,光棍多、群眾增收致富難的局面。
-
阿拉善盟:駱駝產業讓農牧民走上致富路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阿拉善盟:駱駝產業讓農牧民走上致富路天未破曉,居住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的脫貧戶永紅一家就開始在駝圈內擠駝奶。在脫貧攻堅好政策扶持下,永紅貸款購買了48峰奶駝開始走上了發展駝產業脫貧致富之路。為了讓永紅掌握養駝技術,駐村工作隊又幫助其報名參加了農牧民創業培訓、新型農牧民技術培訓,讓他學習奶駝養殖、飼料配比、擠奶、馴化等好的經驗和做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駐村工作隊幫扶和自己精心養殖和辛勤勞動下,永紅家養的駱駝產奶量很穩定,當年僅賣駝奶的收入就達十幾萬元。
-
帶著夢想出發丨養殖生態蝦走上致富路
徐山所在的蝦棚是十師一八三團北屯雙渠匯水產合作社生態蝦養殖基地,徐山是合作社的技術員。 今年,一八三團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對四連效益較低的33座大棚進行改造,發展規模化生態蝦養殖,讓一直從事蔬菜種植的職工通過種養結合方式實現多元增收。同時,連隊黨支部積極引導職工成立雙渠匯水產合作社。
-
「雞司令」走上致富路
肖志民樂呵呵地說:「養雞是一條致富路,不僅自己脫貧摘了帽。還可帶領周邊村民奔小康。」據悉:他今年養雞18000隻,收入40萬元。並帶領周邊5戶村民養雞致富,奔向小康路。村民都稱他為「雞司令」。肖志明與妻子以養雞為樂,每天忙碌在雞圈裡,為雞籌辦「美食」,早、中、晚餐時,只要他們一聲音吆喝,成百上千隻雞迅速向他們聚攏,爭先恐後,十分擁擠在地上爭著覓食。
-
「茶二代」張璐的生態致富路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茶園採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專業營銷」的經營模式,通過贈送茶苗、技術培訓、利益共享、解決就業等措施,帶動周邊農戶走上茶產業生態致富路。 同時,張璐還推動建成定心茶園體驗中心,延伸茶產業鏈條。
-
冕寧彝海鎮:依託紅色旅遊走上致富路
在全州文旅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彝海鎮黨委政府將紅色文化資源與脫貧奔康相結合,鼓勵當地村民積極投入到文旅產業中,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致富路。「現在好了,路修通了,許多外地遊客都來這裡玩兒。」彝海村村民馬海列鐵老人說,曾經的苦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走在風景如畫的彝海景區棧道上,附近的村民正在烤乳豬、烤洋芋、烙蕎粑。「現如今,大家都積極的參與到旅遊業,提高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