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 見習記者 王瀟雨 通訊員 鄔雪倩
9月19日,「創意城市·聯結世界」第十三屆(2019)杭州文博會在濱江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序幕。
西泠印社集團應聲助陣,以來自全國各地的70位西泠印社篆刻名家聚焦「僑文化」創作的獨具特色的金石篆刻藝術作品,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祖國生日獻禮,為世界人民祝福。
70方青田石篆刻作品,為祖國70周年華誕添「福」
西泠印社的「百年西泠·播芳六合」主題展廳位於創意生活展區A1-08展廳。白牆黛瓦、翠竹綠影,展區的建造還原了西泠印社原址的面貌,市民遊客一走進便感受到獨具特色的中國韻味。
「我們本次展覽共展出70方印,由70位西泠社員完成,分為老中青三代,年齡最大的作者有90歲高齡,最小的只有28歲。」西泠印社美術館學術典藏專員李海培介紹說。
2019年,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慶祝祖國繁榮昌盛,人民福瑞安康,西泠印社聯合浙江省僑聯、杭州市僑聯、青田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這次「瑞福新章」篆刻組印作品展。
「組印的石材全部都是上等的青田石,內容取材於清代的 『寶典福書』,整個作品以精湛的篆刻技藝,獨特的創作形式,講述獨具韻味的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李海培說。
為什麼要取材於《寶典福書》?
大家熟知乾隆皇很喜歡印章,在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壽辰時,大臣向乾隆帝進獻了用壽山石和青田石製作的「寶典福書」印章各一套作為壽禮,分別為120枚和60枚,印文均採自含有「福」字的乾隆御製詩。
李海培說:「在此次祖國生日之際,我們既能借『福』傳承技藝,又能用印刻『福』表達我們對祖國的祝福之情,這是一個很好的機緣」。
西泠「江南風」文創單品引領「國潮」
在西泠印社展會現場,中國紅「仁義禮智信」書籤及手帳本套裝、紫銅12生肖印章、絲綢文人扇、西湖十景書籤等極具江南人文氣韻的國風單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傳統文化愛好者駐足、欣賞。
中華文化以儒家為首,儒家文化以五常為綱。五常者,仁義禮智信也。今年西泠文創特別展出了以「仁義禮智信」為主題的產品。
杭州西泠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金強介紹說:「此套書籤中『仁』、『義』、『禮』、『智』、『信』五枚印面來自西泠印社李早、吳瑩、桑建華、王臻、金恩楠五位篆刻大師精雕而成,造型精緻古樸,盡顯君子之風」。
作為東方特有的文化現象,十二生肖凝聚著民族的智慧,更寄託著每個人的專屬情感。一套十二生肖印章,是西泠文創產品的「經典款」,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印章選取實心紫銅鑄造,印面皆從漢代文中選出十二枚吉語,楊金強拿起紐雕為雞的印章說:「這個印章上就刻有『雞』的諧音『吉』,以這樣吉祥的字眼,傳遞一直以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樸實美好的祝福」。
精緻的西湖十景木質書籤,讓很多市民遊客都愛不釋手,楊金強說:「這套書籤的材質是紫檀木嵌上銅花印,盡顯西湖之美,也傳遞出文明沉澱出的古樸之感」。
西泠文創堅持以「文」帶「創」,以「創」弘「文」,在傳承百年西泠的人文情懷下,不斷發掘傳統文化中的時尚元素,糅合現代審美,以嶄新的形態呈現在世界面前,讓文創產品走進尋常百姓生活。
海外留學生學習書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中』,指方位,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也代表不偏、好的意思,也表示一種人生處世的態度,比如中庸之道……」展區中,一陣老師上課的聲音傳來,吸引力眾多遊客和市民的目光。
原來是西泠學堂將課堂搬來了展區現場,西泠印社社員、中國印協博物館館長喬中石正在為十多位洋學生上書法課。
展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海外留學生都是浙江工商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商務漢語專業大一至大四的學生,在展覽期間,有三天時間,我們會邀請他們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授課內容有書法、茶道等,一節課有半個小時」。
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阿布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他用中文說:「我來到中國已經一年了,一直學習中國的漢字和語言,中國一個『字』就有好幾種意思,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學習,更多得了解中國文化。」在現場,阿布還跟著老師學習用不同的字體書寫自己的名字。
同時,還有來自美國、新加坡、義大利、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同學,都用毛筆書寫漢字,領略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