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岷縣加快精準扶貧攻堅 岷山腳下繪藍圖
岷縣麻子川鄉吳納村曾經是一個窮得出名的「破爛村」。
2012年以前,村裡沒有像樣的房、像樣的路,更沒有能致富的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2315元。雙聯行動開始後,吳納村在省政府辦公廳的幫扶下,水泥路貫通全村,新修的樓房美麗氣派,村民們忙著搞養殖、擴種植,2014年,人均純收入增長到3746元。
吳納村黨支部書記王海龍說,這樣的變化,得益於岷縣將扶貧攻堅和雙聯行動深度融合、扶貧項目與雙聯項目緊密銜接、幫扶力量向貧困對象精準配置、幫扶資金向貧困對象有效聚集,全面落實「六個精準」的工作機制。
「四個一萬戶」工程精準施策
通過精準識別,岷縣確定150個貧困村、近4萬戶貧困戶和17.31萬貧困人口,貧困面達38.64%。
「家家戶戶情況都不一樣。」岷縣縣委、縣政府清醒地認識到,要想這麼多的貧困人口都能實現脫貧,絕不能「大水漫灌」「撒胡椒麵」。
為此,岷縣圍繞中藥材、畜草、勞務等特色優勢產業,把150個貧困村按照地理條件、資源優勢、貧困程度、發展潛力的不同劃分為西南川片、北路片、東山區片等3個貧困片帶。通過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利用各方面資源和力量,科學有效制定了扶持1萬戶中藥材飲片販運加工戶、扶持1萬戶畜牧養殖戶、扶持1萬戶特色商品草種植戶、扶持1萬戶技能性勞務輸轉戶的「四個一萬戶」工程,有效解決了制約3個片帶發展的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不斷實現每個貧困村有主導產業、每戶貧困戶有致富路子、每個貧困勞動力有致富技能的脫貧目標。
近日,走進麻子川鄉綠葉村村民李有霞家,院子裡的當歸切片機、清洗機正在不停運轉,滿院飄著濃濃的藥香。李有霞說:「藉助好政策,駐村幫扶隊協調雙聯單位為我們建成了30條以戶為單位的中藥材切片加工線,並指導我們進行加工銷售,全村300多戶藥材種植戶戶均實現增收5000元。」
通過實施「四個一萬戶」工程,去年岷縣28個貧困村、3.49萬貧困人口實現整體脫貧,貧困面縮小到30.0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50.7元。
「網際網路+」成為精準扶貧「金鑰匙」
打開淘寶網或天貓商城,輸入當歸、黃芪等字眼進行搜索,就會看到「祺祥閣食品經營店」「岷縣當歸人家」等店鋪銷量明顯靠前。而這些店鋪的「老闆」,正是一群懷揣夢想、腳踏實地的岷縣青年。
日前,在秦許鄉中堡村淘寶網「岷縣當歸人家」店鋪工作室,工作人員有的忙著談業務、有的忙著打包裝箱。「在縣鄉幹部的大力扶持下,電子商務成為青年創業、農民脫貧的有效渠道。」「店掌柜」於軍強說。
去年以來,於軍強參加岷縣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班和組織的外出考察後,他將自己的網店定位為「道地、綠色、純天然」,並按照「基地+協會」「網店+貧困戶」的方式,同30多戶種植戶籤訂訂單,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5元左右的價格進行收購。「效益非常好,已經發展到了3個店鋪。」於軍強表示,在壯大規模的同時,網店還為7名農村貧困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
為了把電子商務打造成助推精準扶貧的「金鑰匙」,岷縣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和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成了特色產品體驗館,不斷引導大學生、兩後生、返鄉青年加入到電商隊伍中,為中藥材、洮硯、土蜂蜜等特色產業搭起了「直通車」,帶動一大批貧困戶搭上「網際網路+」的致富快車。
據了解,岷縣現有電商120多家,去年,全縣電子商務零售額約5000萬元,通過電子商務信息交易平臺達成交易額超過2億元。
基礎建設織就小康「保障網」
海拔2600多米的梅川鎮大佔寺村,過去只有一條土路。今年,一條7公裡長的水泥路從山底直通山頂,大車都能開進村裡。村民包新民感慨地說:「『天路』修到了家門口。」
今年以來,岷縣縣委、縣政府把災後重建為主的項目建設作為「工作落實年」的重中之重和精準扶貧的有力舉措來抓,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織起一張強有力的「保障網」。
搶抓災後重建水利項目和交通項目,實現農村群眾安全飲水全覆蓋和所有行政村通村公路全覆蓋。
搶抓全省「百片千村」精準扶貧示範工程項目,力爭到2017年實現對所有未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貧困村全覆蓋,
搶抓危房改造項目,用2年時間基本完成6758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徹底改善貧困戶的居住條件。
搶抓4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切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岷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通過以上項目建設,將全方位改善全縣基礎設施條件,形成「發展有動力、致富有基礎、生活有環境」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