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臺北市長提名人選出爐 藍綠爭講「西區故事」

2020-12-16 東南網臺海頻道

  

東南網5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燕子)近日,民進黨臺北市長提名人選出爐,「立委」姚文智成為贏家。雖然還要與柯文哲進行「在野整合」,但姚文智「翻轉臺北」的政見在初選階段就已經相當成熟,凸顯了他臺北西區「立委」的背景。而將代表國民黨參選臺北市長的連勝文,也將選舉政見的重心放在了「復興西區」。相對於臺北東區的時尚繁華,臺北西區近年來似乎有些黯淡。那麼,讓藍綠候選人都集中精力描繪西區願景、大講「西區故事」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決戰大臺北勝在西區?

出身陳水扁當局「新聞局長」的姚文智,極其擅長文選攻勢。在民進黨內初選階段,他的「翻轉臺北」3D視頻文宣吸引無數眼球。所謂「翻轉臺北」,指的就是通過廢除松山機場,釋放大量土地,以此為契機,推動臺北發展的限制瓶頸。值得注意的是,姚文智是臺北市大同、士林區選出來的「立委」。而大同區,正是臺北西區核心地帶,其中的大稻埕地區,更是臺北最早發展的地方。推動臺北西區都市更新,推動西區發展復興,是姚文智選舉政見的題中之意。

無獨有偶,連勝文的選舉政見「臺北雙軸心」,強調的也是西區復興、東區升級。初選起跑的記者會,連勝文選擇在連家發跡的臺北圓環舉辦,而這裡,正是臺北西區的腹心地帶。對於西區復興,連勝文認為第一步是將現有的臺北市政中心遷往西區,這樣才能帶動周邊地區的錢潮與人潮,將西區復興落到實處,真正均衡臺北東西區的發展。

姚文智在選舉宣傳片中表示,若廢除松山機場,不僅能結合周邊的河濱公園建成媲美紐約中央公園的「大臺北中央公園區」,更能解決周邊地區限高及噪音問題,辦理大規模都市更新計劃,扭轉臺北發展。事實上,松山機場存廢是藍綠兩黨長期爭議的焦點問題。從陳水扁時代至今,松山機場到底存置還是廢止,一直爭論不休。作為臺北都會區「大型封印」的松山機場,對臺北東區、西區發展的限制一樣突出。

點亮老臺北「明燈」在何處?

相對燈紅酒綠、時尚摩登的臺北東區,臺北西區充滿時光的滄桑感。文化意義上的臺北西區橫跨大同、萬華兩區,這裡有清末開始發展的大稻埕,也有興盛於日據時代的西門町。位於姚文智選區內的大稻埕,從清末到日據時代,從經濟到文化都傲視全臺,商業發達、人文薈萃的盛況,不輸給今日的臺北東區。然而隨著臺北都會區的擴展與商業中心的東移,臺北西區的風華在歲月中被雨打風吹去。漫步在西區充滿時間感的街巷裡,難免令人有美人遲暮的感嘆。

比起臺北東區的商業興盛,臺北西區雖然也是諸多臺當局「中央政府」機構所在,但商業蕭條的西區,仍然期待一盞點亮商業活動的「明燈」。位於臺北車站的雙子星大樓開發計劃曾是眾人期待的項目。這座計劃中的臺北新地標,是臺灣史上金額最高的聯合開發案,亦是臺北西區商圈大改造的希望所在。但是在第五次招標中,爆發出一系列弊案,致使這盞原本有望點亮西區的「明燈」蒙塵擱淺至今。

臺灣時事評論員、臺北市議員陳彥伯嚮導報記者介紹,西區誕生過不少勞作家族的有錢人,例如陳敏薰家族,就是從西區發跡的。實際上,郝龍斌任內已經提出過軸心翻轉的理念,雙子星大樓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市府依舊不斷提出新的建案,例如通過電影拍攝或是文創,目的是吸引大企業和人潮常駐,讓西區的功能不再只是單純給年輕人逛街。他指出,西區都更是一個在規劃中緩慢前進的過程,很多人都期望,臺北西區可以仿照日本六本木,成為都更的成功案例。

西區「處女地」藍綠爭民心

那麼,藍綠雙方誰在西區擁有更大優勢呢?陳彥伯表示,西區這個地方實際上是偏綠的。因為從日據時代以來,西區最初是純粹的臺灣本省人,還有一部分閩南人,在人口構成上比較偏地方性和保守性。即便是後來蔣政權進來,對於臺北西區也並沒有太多的注重。因而西區不管是議員或「立委」,基本都是綠營人士。在這裡的老一輩選民,幾乎都會把選票投給綠營。年輕一代相對而言比較「看人不看黨」,但也難免會「先看綠」。因此如果是藍營的候選人,在這個地方就會選得比較辛苦。

復興西區的理念其實並不算新,臺北歷屆的市長、議員都有關注這個問題。此次藍綠的候選人不約而同地將復興西區作為政見,陳彥伯指出,主要是因為民心思變。既然要選新的市長,當然需要拿出新的東西。相比起東區,發展的載量已經飽滿,沉澱太久的西區更像是一塊處女地等待新的開發。這裡的建築除非是受保護的古蹟,其他的大多是矮舊公寓,有很大的都更空間。

陳彥伯還分析,繼西區之後,未來藍綠政見也會逐漸轉向南區和北區。南面的文山區,原本屬於文教區,商業開發方面自然不是那麼積極,而北面最大的核心在於松山機場。陳彥伯表示,臺北市民對於松山機場又愛又恨。愛在於它方便,尤其是現如今松山機場為兩岸商貿往來提供了很大便利。但由於松山機場建在市中心,市民常反映說受到噪音幹擾。而機場所佔用地形實在太過漂亮,更適合其他用途。陳彥伯表示,當中各有利弊,要留給執政者去衡量。

相關焦點

  • 市長到底誰來當?臺北市政府最新民調對他最有利
    華夏經緯網5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2018「九合一」選舉近,2日除了藍營揭曉臺北市長提名人外,綠營選對會也將討論今年臺北市長提名政策,是否禮讓柯文哲引熱議。但有媒體批露,臺北市政府最新民調顯示,臺北市民有高達61.3%政黨傾向「中立、選人不選黨」,傾向藍、綠的僅16.2%與12.5%,此民調對無黨籍的柯P十分有利。
  • 臺北市長選舉中隱含著民進黨為2020護盤的謀略
    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綠營支持者要求民進黨自行提名的聲量日增,若是三足鼎立,國民黨當選機會大增。年底臺北市長選情瞬息萬變,核心因素在於,柯綠究竟是否繼續合作?若柯綠合作,與國民黨候選人一對一,柯文哲連任機會甚穩。若柯綠分裂,民進黨自行提名,不論提誰,可能就是國民黨當選。然而,民進黨在其間似隱含為2020大選護盤的大戰略!
  • 藍營九縣市長選舉人選出爐 看好在高雄縣翻盤
    東方網4月2日消息: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中常會1日通過年底縣市長選舉第一波黨內提名名單。根據國民黨提名原則,第一波為「選情穩定」縣市,特別的是,綠營鐵票區高雄縣被國民黨列為此波提名縣市,顯示國民黨對選情評估之樂觀。
  • 2014臺北市長選舉 民進黨敗選機率高
    受到馬王九月政爭的影響,國民黨存在著分裂危機,民進黨則在一旁虎視眈眈要奪回20年前陳水扁擔任臺北市長的寶座,只不過綠營是否能再複製當年阿扁趁藍營分裂而勝選的模式,端視民進黨對這場選戰的心態是否正確。     在藍營內部,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一直是臺北市長候選人的最佳人選,即便他未鬆口表態參選,但藍營基層對他的支持度始終居高不下。
  • 韓國瑜選臺北或桃園市長?臺名嘴:把臺北、桃園市民當白痴
    2022臺北市長之爭開打了!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日前表示,蔣家第四代蔣萬安已表態參選下屆臺北市長,但蔣萬安並未鬆口,不過,此消息已掀起各界關注。然而,究竟各黨將派哪位戰將參選,始終是外界關注焦點。
  • 選前十天 臺灣縣市長選舉結果預測
    省轄縣市部分:藍9綠6無黨1各縣市總席次的分配情況傾向於「藍11綠10無黨2」,具體到省轄縣市中,藍大於綠的新竹市、基隆市由民進黨領先,綠營在嘉義縣、屏東、雲林的領先優勢很明顯。花蓮市長田智宣逝世後,民進黨在當地沒有足夠力量的候選人,縣長提名人是為了彌補遊錫堃系統在新北做出的犧牲,很明顯淪為花瓶。
  • 臺媒:臺北市長爭霸 誰能借躍臺灣「大位」龍門?
    報導說,藍、綠陣營都「默契十足」,從黨內初選,到選戰正式開打,各候選人的政策攻防、宣傳對抗、組織角力都烽火連天,非要到開票結果才偃兵息鼓,而且每個環節都極具戲劇張力,令人看得血脈賁張、熱血沸騰。  這次臺北市長選舉大戰,不論是「神豬」(連戰之子連勝文)對上「怪醫」(柯文哲),還是對上律師(顧立雄)或祖母綠(呂秀蓮),都十分有看頭。
  • 民進黨暗濤洶湧 「整串肉粽」磨刀戰臺北市長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民進黨2020再次「完全執政」,讓2022年「大選」情勢看好,儘管目前還處於抗疫期間,已傳出下屆臺北市長可能人選,除了「衛福部長」陳時中、「交通部長」林佳龍、基隆市長林右昌和新竹市長林智堅,外傳「文化部長」鄭麗君在520後將卸任,轉而投入參選臺北市長。
  • 國民黨臺南市長初選高思博勝出 將對決民進黨黃偉哲
    國民黨臺南市初選民調揭曉,前「臺灣省議長」高育仁之子高思博出馬,將代表國民黨對決民進黨臺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5月2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臺南市長初選民調揭曉,前「臺灣省議長」高育仁之子高思博勝出,將代表國民黨對決民進黨臺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
  • 綠營臺北市長人選 柯文哲與姚文智將用民調決勝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央社」報導,綠營臺北市長協調小組召集人、民進黨「立委」高志鵬22日說,臺大醫師柯文哲、「立委」姚文智將於6月12日進行民調,決定最終人選。民進黨臺北市長人選第一階段由「立委」姚文智出線,第二階段將與在野人士整合。
  • 謝立功:柯綠分手不足為奇 將拉抬國民黨基隆市長選情
    謝立功(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5月19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基隆市長提名人謝立功今天(19日)上午到基隆女中學測考場發文昌帝君的智慧筆,祝考生考試順利。他針對民進黨決定自提臺北市長人選表示,臺北市長柯文哲和民進黨的問題存在已久,會分手不足為奇,如果最後是「三腳督」的情況,對國民黨基隆市長選情有拉抬作用,國民黨北北基氣勢會增強。謝立功表示,柯文哲施政及民進黨執政都沒有獲得廣大民眾的信任,而丁守中是優秀實在的人,柯文哲和民進黨分手,不論民進黨最後推出哪一個候選人,對國民黨丁守中是有利的。
  • 民進黨臺北市長潛在人選「多到可打兩桌麻將」,黨內評選情兩極化
    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相較藍、白陣營人選底定,綠營人選則尚未浮出臺面,民進黨派系人士戲稱,現階段被點名可能參選臺北市長的人選,「多到可以打兩桌麻將」。據悉,英系欲力拱擁有防疫實績的「衛福部長」陳時中參選,並對2022拿下臺北市長信心滿滿,但黨內另有一派認為,認為藍營若在雙北、桃園提出「超強鐵三角」,則可北望基隆、南攻竹市,不可不慎。
  • 民進黨2024、臺北市長人選,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人選浮出水面?
    民進黨2024看鄭文燦 賴清德政壇已經到頂針對蔡英文520人事布局,「獨派」教授施正鋒8日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應會留任,但2022年選舉前一年,「閣揆」的位置應該會由蔡自己人、前「立法院長他認為,最可能代表民進黨參與2024大選的,應是新潮流系的桃園市長鄭文燦。 蘇貞昌最近比較得意,不過7日也跌了一跤。應當指出的是,圖中的「中國」應為「大陸」,「各國」應為「各經濟體」。
  • 2018臺北市長選舉 綠營難布局 藍營露曙光
    這次拿來與柯文哲作比較的朱立倫、賴清德,不僅都未曾在臺北市選區競爭過,更從未表態參選臺北市長,民調卻能夠與爭取連任的柯文哲旗鼓相當,未來若真的參選,局勢可能改觀。    2014年在民進黨禮讓與奧援下贏得勝選,此刻的柯文哲人氣已遠不及當年,而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氣勢卻更勝以往。
  • 這幾個人在爭臺灣六大市長位置
    臺灣六城市市長爭霸是重中之重,藍綠二黨都傾盡全力,支持出線代表黨的候選人。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六城市市長主要候選人的經歷簡介。臺北市:柯文哲,臺北市現任市長,他不屬於國民黨和民進黨。1959年出生的柯文哲,原本是臺大醫學院教授。
  • 藍不藍綠不綠 臺灣「九合一」選後政治板塊不再鐵板
    放大來看,「北藍南綠」的瓦解也不只出現在高雄與桃園,被民進黨奉為「民主聖地」的宜蘭縣,此次也「由綠轉藍」,改由國民黨執政;陳水扁故鄉、最死忠支持民進黨的臺南市,此次選舉業由深綠變淺綠,民進黨最後只能險勝;至於向來國民黨佔有絕對優勢的臺北市,除了1994年陳水扁因為藍營分裂當選外,後任的馬英九、郝龍斌面對民進黨候選人,皆不甚困難地贏得臺北市長選舉,惟近兩屆臺北市長拱手讓予無黨籍的柯文哲
  • 臺中市長「強龍」之爭
    即使是「六都」排名不太靠前的臺中市,選情也牽動著國民黨與民進黨「攻城」走勢。現任臺中市長胡志強被國民黨提名連任參選後,從不被看好到呼聲再起,讓最初看似「已成定局」的臺中之爭越戰越烈。再看對手林佳龍,曾是陳水扁重點栽培的民進黨第三代政治人物,無疑身後有綠營的鼎力支持。兩個「高手」的對決讓這場「強龍爭戰」難料勝負。
  • 2022年藍綠臺北市長之爭 可望再見雙帥對決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被外界稱為「24年來離臺北執政最近的一次」,新系的牌張張可打,除了與其友好的吳怡農,可望與國民黨蔣萬安再卷一次雙帥對決,桃園市長鄭文燦若戰首都,就算敗選,也可成為挑戰2024的勳章。
  • 民進黨臺北選戰「打假波」?
    相較之下,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與角逐連任的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民望分別是三成和四成,姚文智可謂連「陪跑」的資格都沒有。民進黨派出如此「奇葩政客」參選重要選區,莫非是「選假的」?  眾所周知,四年前民進黨為「禮讓」號稱「白色力量」的無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而不推出自己人參選,使柯文哲能成功整合泛綠選票,扭轉劣勢,最終擊敗國民黨對手連勝文,終結了國民黨管治臺北市16年的歷史。然而,政治圈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 鍾小平:民進黨對國民黨招降納叛從「本土藍」開始
    去年退出國民黨的無黨籍臺北市議員鍾小平分析,這是民進黨的手法,在執政後利用政府資源和相近的意識形態拉攏本土藍軍。綠要對國民黨招降納叛,一定從本土藍開始,因為本土藍的光譜跟民進黨比較近。鍾小平,57歲,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曾經加入新黨,2002年後重新加入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