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燕子)近日,民進黨臺北市長提名人選出爐,「立委」姚文智成為贏家。雖然還要與柯文哲進行「在野整合」,但姚文智「翻轉臺北」的政見在初選階段就已經相當成熟,凸顯了他臺北西區「立委」的背景。而將代表國民黨參選臺北市長的連勝文,也將選舉政見的重心放在了「復興西區」。相對於臺北東區的時尚繁華,臺北西區近年來似乎有些黯淡。那麼,讓藍綠候選人都集中精力描繪西區願景、大講「西區故事」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決戰大臺北勝在西區?
出身陳水扁當局「新聞局長」的姚文智,極其擅長文選攻勢。在民進黨內初選階段,他的「翻轉臺北」3D視頻文宣吸引無數眼球。所謂「翻轉臺北」,指的就是通過廢除松山機場,釋放大量土地,以此為契機,推動臺北發展的限制瓶頸。值得注意的是,姚文智是臺北市大同、士林區選出來的「立委」。而大同區,正是臺北西區核心地帶,其中的大稻埕地區,更是臺北最早發展的地方。推動臺北西區都市更新,推動西區發展復興,是姚文智選舉政見的題中之意。
無獨有偶,連勝文的選舉政見「臺北雙軸心」,強調的也是西區復興、東區升級。初選起跑的記者會,連勝文選擇在連家發跡的臺北圓環舉辦,而這裡,正是臺北西區的腹心地帶。對於西區復興,連勝文認為第一步是將現有的臺北市政中心遷往西區,這樣才能帶動周邊地區的錢潮與人潮,將西區復興落到實處,真正均衡臺北東西區的發展。
姚文智在選舉宣傳片中表示,若廢除松山機場,不僅能結合周邊的河濱公園建成媲美紐約中央公園的「大臺北中央公園區」,更能解決周邊地區限高及噪音問題,辦理大規模都市更新計劃,扭轉臺北發展。事實上,松山機場存廢是藍綠兩黨長期爭議的焦點問題。從陳水扁時代至今,松山機場到底存置還是廢止,一直爭論不休。作為臺北都會區「大型封印」的松山機場,對臺北東區、西區發展的限制一樣突出。
點亮老臺北「明燈」在何處?
相對燈紅酒綠、時尚摩登的臺北東區,臺北西區充滿時光的滄桑感。文化意義上的臺北西區橫跨大同、萬華兩區,這裡有清末開始發展的大稻埕,也有興盛於日據時代的西門町。位於姚文智選區內的大稻埕,從清末到日據時代,從經濟到文化都傲視全臺,商業發達、人文薈萃的盛況,不輸給今日的臺北東區。然而隨著臺北都會區的擴展與商業中心的東移,臺北西區的風華在歲月中被雨打風吹去。漫步在西區充滿時間感的街巷裡,難免令人有美人遲暮的感嘆。
比起臺北東區的商業興盛,臺北西區雖然也是諸多臺當局「中央政府」機構所在,但商業蕭條的西區,仍然期待一盞點亮商業活動的「明燈」。位於臺北車站的雙子星大樓開發計劃曾是眾人期待的項目。這座計劃中的臺北新地標,是臺灣史上金額最高的聯合開發案,亦是臺北西區商圈大改造的希望所在。但是在第五次招標中,爆發出一系列弊案,致使這盞原本有望點亮西區的「明燈」蒙塵擱淺至今。
臺灣時事評論員、臺北市議員陳彥伯嚮導報記者介紹,西區誕生過不少勞作家族的有錢人,例如陳敏薰家族,就是從西區發跡的。實際上,郝龍斌任內已經提出過軸心翻轉的理念,雙子星大樓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市府依舊不斷提出新的建案,例如通過電影拍攝或是文創,目的是吸引大企業和人潮常駐,讓西區的功能不再只是單純給年輕人逛街。他指出,西區都更是一個在規劃中緩慢前進的過程,很多人都期望,臺北西區可以仿照日本六本木,成為都更的成功案例。
西區「處女地」藍綠爭民心
那麼,藍綠雙方誰在西區擁有更大優勢呢?陳彥伯表示,西區這個地方實際上是偏綠的。因為從日據時代以來,西區最初是純粹的臺灣本省人,還有一部分閩南人,在人口構成上比較偏地方性和保守性。即便是後來蔣政權進來,對於臺北西區也並沒有太多的注重。因而西區不管是議員或「立委」,基本都是綠營人士。在這裡的老一輩選民,幾乎都會把選票投給綠營。年輕一代相對而言比較「看人不看黨」,但也難免會「先看綠」。因此如果是藍營的候選人,在這個地方就會選得比較辛苦。
復興西區的理念其實並不算新,臺北歷屆的市長、議員都有關注這個問題。此次藍綠的候選人不約而同地將復興西區作為政見,陳彥伯指出,主要是因為民心思變。既然要選新的市長,當然需要拿出新的東西。相比起東區,發展的載量已經飽滿,沉澱太久的西區更像是一塊處女地等待新的開發。這裡的建築除非是受保護的古蹟,其他的大多是矮舊公寓,有很大的都更空間。
陳彥伯還分析,繼西區之後,未來藍綠政見也會逐漸轉向南區和北區。南面的文山區,原本屬於文教區,商業開發方面自然不是那麼積極,而北面最大的核心在於松山機場。陳彥伯表示,臺北市民對於松山機場又愛又恨。愛在於它方便,尤其是現如今松山機場為兩岸商貿往來提供了很大便利。但由於松山機場建在市中心,市民常反映說受到噪音幹擾。而機場所佔用地形實在太過漂亮,更適合其他用途。陳彥伯表示,當中各有利弊,要留給執政者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