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不藍綠不綠 臺灣「九合一」選後政治板塊不再鐵板

2020-12-24 中國臺灣網

臺灣2018年底的「九合一」大選,猶如一場政治大地震,讓臺灣縣市的藍綠地貌出現明顯錯動。表面上,民進黨原有13執政縣市被腰斬,「綠地」僅存6縣市,在數量上半毀,再進一步比較民進黨此次選舉與2016大選的全臺總得票數,足足少了200萬票,無疑動搖「黨」本,後續發展已然悲觀。

然而,選舉觀察不能單單只看選舉結果的表面,除了停留在韓國瑜個人效應的觀察外,「九合一」選舉結果究竟對臺灣政治造成了怎樣的結構性變化,更該是關注焦點。

細究選後臺灣政治板塊主要的錯動有三:

其一是藍綠傳統優勢縣市出現翻轉,無法輕易再用「北藍南綠」劃分;

其二是在韓國瑜效應下,民進黨選舉戰略失焦,致其盡失中臺灣領土;

其三則是臺北市的柯文哲在沒有藍綠政黨奧援下當選,首度出現無黨籍候選人力壓國、民兩黨勝出的紀錄。

北藍南綠瓦解 傳統票倉不再向藍綠掛保證

綜觀此次選舉,最大的亮點無疑是近20年從來由民進黨執政、向來「綠油油」的高雄市「綠地變藍天」。無獨有偶,同屬「六都」、位在北臺灣的桃園市,選民結構基本上「藍大於綠」(約略為四成比三成),但民進黨籍現任市長鄭文燦仍以53.46%得票率,輕鬆取得連任,有別於上屆選舉鄭文燦得利於柯文哲效應外擴,以3萬票的微小差距意外當選,此次鄭文燦除了大勝國民黨候選人陳學聖15萬票外,總得票數甚至還較四年前成長了近7萬票,並締造民進黨有史以來首度在桃園市下轄的13個行政區全面獲勝的紀錄。可以說,桃園市被鄭文燦「綠化」得徹底。

對比高雄與桃園的意義在於,傳統上這一南一北的「兩都」,各自屬於綠營與藍營選民集中的行政區,過去幾次選舉,也因「北藍南綠」的藍綠板塊結構穩定,使高雄與桃園兩都鮮少成為縣市選舉中的熱議焦點。但此次「九合一」選舉,表現在高雄與桃園的結果,是「綠的不再綠」、「藍的不再藍」,臺灣長年「北藍南綠」的板塊結構不再是理所當然,不再是「鐵板一塊」。

放大來看,「北藍南綠」的瓦解也不只出現在高雄與桃園,被民進黨奉為「民主聖地」的宜蘭縣,此次也「由綠轉藍」,改由國民黨執政;陳水扁故鄉、最死忠支持民進黨的臺南市,此次選舉業由深綠變淺綠,民進黨最後只能險勝;至於向來國民黨佔有絕對優勢的臺北市,除了1994年陳水扁因為藍營分裂當選外,後任的馬英九、郝龍斌面對民進黨候選人,皆不甚困難地贏得臺北市長選舉,惟近兩屆臺北市長拱手讓予無黨籍的柯文哲,也足以顯見選民結構被認為「藍大於綠」的臺北市,也不再是國民黨的囊中之物。

質言之,過去那套「北藍南綠」、藍綠兩黨傳統優勢縣市如今都不再成為選票挹注的保證,高雄、宜蘭、臺南之於民進黨,臺北、桃園之於國民黨,選舉結果都足以為證。

回防高雄 民進黨盡失中臺灣

其次,繼續就藍綠板塊的角度評析臺灣選舉政治,由於長年「北藍南綠」結構穩定,歷次縣市長選舉、甚至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臺灣」始終都是決定藍綠兩黨勝敗的關鍵,因此「決戰中臺灣」成為臺灣每逢選舉年必出的政治口號。

位於中臺灣的臺中市與彰化縣由於人口眾多,且歷次選舉兩黨得票互有高低,政黨輪替縣市執政也時有所見,在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有機會但都沒把握的情況下,形成兩黨每每在選舉的最後階段,均以衝刺中臺灣選情為其戰略指導。但此次「九合一」選舉,韓國瑜的高人氣與政治效應延燒,造成民進黨「後院失火」,原本固若金湯的高雄選情岌岌可危,終迫使民進黨在最後關頭集合全黨之力,南下搶救陳其邁,一改過往固守中臺灣的策略。

儘管顧此不必然失彼,但民進黨出重手護盤的高雄,最終依舊被韓國瑜拿下,中臺灣則在韓國瑜效應北延,又民進黨無力照顧下,終於一口氣將整個臺灣中部讓與國民黨「全面執政」。常言道,「賠了夫人又折兵」,正好成為民進黨護不住高雄,又丟失了臺中的最佳寫照。國民黨這次能夠一舉豪奪中臺灣縣市,實也受惠韓國瑜旋風所賜。

白大於藍綠 臺北市首度擺脫兩黨政治

最後,回到臺北市長選舉,儘管現任市長柯文哲僅以3254票險勝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但這險勝的意義之於臺北市長選舉史可謂非凡。眾所周知,儘管柯文哲在兩次市長選舉皆高掛無黨籍、標榜「白色力量」參選,但2014年柯文哲受利於民進黨禮讓參選,是時以57.16%得票率當選,實際上是「綠白合作」的產物,是「綠白合作」強壓連勝文當年代表的40.82%藍營基本盤。

而今,2018年臺北市長選舉,一方面「綠白分裂」,民進黨強推黨籍候選人姚文智參選到底,儘管蔡英文、賴清德選前也多次為姚文智站臺催票,但在柯文哲成功吸引淺綠票源下,姚文智代表民進黨僅獲得17.29%得票率。另一方面,國民黨推出老將丁守中參選,儘管「佛系選舉」隨行,其聲勢與看好度始終難抬升,雖然丁守中還是敗北,但他最後仍以40.82%完全相同於四年前連勝文的得票率,穩住臺北市傳統泛藍的基本盤。

質言之,柯文哲這一次的勝選,儘管贏得艱困,但他在國民黨維持基本盤、民進黨不禮讓下,以無黨籍身份吸取「非藍非綠」以及「淺綠」選民得以勝選,確實締造臺北市長選舉史上,首次面對藍綠兩大政黨各推候選人夾擊下,依舊當選的紀錄。就臺北市選民結構長年泛藍佔四成、泛綠與中間選民各佔三成的情勢下,柯文哲反因「綠白分裂」,衝破藍綠合計七成的穩定結構,這對於民進黨與國民黨而言,又何嘗不心驚與慚愧?

總的來說,臺灣這場「九合一」選舉,除了表面上選民給了蔡英文的期中考打了一次不及格分數,以及韓國瑜效應的討論外,對政治板塊與傳統藍綠結構來說,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與重構,於藍綠傳統優勢區域如此,於政黨操作全臺選舉策略如此,濃縮到臺北市,藍綠超穩定結構的打破,都是對於傳統舊政治的一次逆反,也象徵了臺灣選民不願繼續在結構中受制非藍即綠不可的意志正在發展。(多維新聞丨陳鄭為)

相關焦點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藍綠地方板塊有望改變嗎?
    2014年「九合一」選舉是馬英九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的首場全臺地方選舉,此後只有「地方選舉」和「中央選舉」(即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院」)兩個層級的選舉,每隔兩年輪替進行。 目前,臺灣各地縣市長候選人主要如下(字體加粗的為競選連任者):
  • 專家:「九合一」選舉透露臺灣政治社會新動向
    日前,臺灣地區2018年「九合一」選舉正如火如荼開展,島內藍綠等各方政治勢力為了搶食包括22個縣市長在內的11047個公職位子,不斷輪番上演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政治戲碼。第二,「重民生輕藍綠」的新政治取向漸成風潮。 此次選舉最熱門的兩位候選人無疑是被稱作「北柯南韓」的柯文哲與韓國瑜。其中,柯文哲是四年前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四年後的今天,即使民進黨不再禮讓,但依靠「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個人特質以及獨特的政治操作手法,政治溫度依然維持,星光依舊燦爛。而韓國瑜則是這次選舉「最大的發現」,也是近期島內選舉最熱門的候選人。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共有19761人報名角逐,創臺灣歷屆選舉之最。而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慘敗。那麼,究竟什麼是「九合一」?國民黨為何會慘敗?何為「九合一」在面對「怎麼看待國民黨慘敗」的提問時,他表示不能這樣單一的看待問題,是臺灣尋求進步的願景有了這樣的結果。為何會慘敗?非藍非綠的中間選民成關鍵其實,投票之前,已經不難覺察到國民黨選情上空的陰雲揮之不去。這個月連續兩場的造勢活動,就臺北市而言,兩個場子的溫度已然有差。可是,結果顯然已經不是膠著,而是大逆轉。
  • 九合一選舉投票在即 藍綠各選地方派系「度蜜月」
    原標題:九合一選舉投票在即 藍綠各選地方派系「度蜜月」 國民黨籍裡長陳群傳16日倒戈支持林佳龍,臺中地方派系角力暗流湧動   原標題:「九合一」選舉投票在即 藍綠各選地方派系「度蜜月」   「九合一」選舉投票倒數12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
    「九合一」選後:藍綠大變天 藍綠競逐    臺灣「九合一」選舉 臺北市、臺中市藍營均落敗    九合一選戰慘敗」選舉國民黨何以崩盤慘敗    「九合一」選後藍綠變天 臺灣該如何向前走九合一」選舉,雖然無關兩岸,卻是對兩岸關係發展有重大且深遠影響的政治變化。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選戰關鍵
    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   ——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決戰關鍵   「選市長也好,選裡長也好,到最後基本上都是一個立場和認同問題。」如果遲遲不通過,對臺商會造成諸多不便,影響很大。「我回來投票就是要表達一下我們的聲音。」   他還特別提到,這次競選過程中,臺灣從北到南,所有縣市長候選人,沒有人公開反對兩岸交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色。   臺灣知名政治學者、高雄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也十分看重藍綠色彩對選舉的影響。
  • 2018臺灣"九合一"決勝篇(三):藍綠"政見會"誰勝出?
    柯文哲採取守勢,宣揚自己的政績,也攻擊對手,對問題閃避不回答,說了些漂亮話,沒有作什麼政見說明。姚文智對柯文哲的質疑火力強;丁守中表現穩定、保守,他抓準柯文哲政治立場反覆不定,指柯文哲在「騙藍、騙綠、騙北京」;臺北市青年失業率高,被迫「西漂」;丁守中在政策上著墨較多。可是被質問的候選人在現場不做切題回答,政見會各說各話,沒有針鋒相對的交集點。整場會上或有對話,但是他們沒有端出什麼「牛肉」來。
  • 「七合一」選舉能否改變臺灣政治版圖
    2014年11月29日,臺灣將舉行一次重要選舉,即多項地方選舉合併後的「七合一」選舉,其中最重要的是6個直轄市與16個縣市長選舉。依島內政治格局發展態勢與國民黨執政現狀觀察,這次選舉總體上呈現「藍守綠攻」、「藍消綠長」與「國敗民勝」的態勢。不論國民黨能否維持既有執政縣市,其得票率與得票數預計會繼續下降。
  • 港媒:大陸關注臺灣「九合一選舉」,但不幹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九合一」選舉即將舉行,香港中評社評論稱,大陸對此關注而不幹預,對此的強調和澄清很重要。據香港中評社11月4日報導,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大陸各地舉辦的涉及兩岸關係的研討會,臺灣「九合一」選舉及選後的臺灣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等話題,都是與會者關注的焦點。報導稱,其實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這場選舉,無論對臺灣未來的政治發展,還是對藍綠政黨及主要參選人或者是兩岸關係的發展等,都有重要影響。
  • 洪鑫誠:臺灣「九合一選舉」的「無色覺醒」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期上演,開票過程異常精彩,不少結果出人意料。 首先,選前外界的確預估國民黨選情佔優,但通常認為能奪回「半壁江山」已能令人滿意。然而連國民黨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曾把自己打趴下的民進黨,這次居然這麼不經打。
  • 臺灣選舉之「六都」爭霸戰:藍綠死磕臺北臺中
    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將於11月29日正式舉行,在6個「直轄市」(「六都」)及其他16縣市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裡長等。總應選名額共計11130名,創下臺灣地方自治史上選舉規模人數最高紀錄。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這些現象說明了島內政治格局變化的三大問題:一是藍綠對決的基本格局仍是主導島內政治發展的基礎性因素,「藍綠基本盤消失、崩盤」等現象和說法目前尚不成立。二是藍綠實力消長變化加速,民意左右快速搖擺、牽制任何一黨獨大的自主性增強。三是第三勢力夾縫求生難度仍大,但中間選民基礎持續擴大。「第三勢力」在藍綠基本政治格局下發展難度仍然很大,民眾固然對國民兩黨都不滿,不代表就會選擇非兩黨黨籍候選人。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今日投票、開票 最大看點是這個
    與今年的「九合一」選舉同時投票的還有10個「公投案」。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23日的最後催票階段,整個臺灣「瘋選舉」,藍綠陣營都祭出最後的重磅活動。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說,臺灣的地方選舉不影響朝野格局,卻能看出臺灣政治的演化。
  • 問政智庫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在即,臺中高雄成爭奪焦點
    今年底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能否改變「綠大藍小」地方政治版圖備受關注。1、執政黨打爛一副好牌,陷入苦戰 此次選戰開打以來,民進黨坐擁執政資源,全面掌控打壓對手的工具,卻因在臺北與柯文哲分裂而導致其選情遭遇危機,韓國瑜在高雄異軍突起又威脅其後院,其他如彰化、宜蘭、澎湖等縣市也警報頻傳。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引眾議(11/24—30)
    11月29日,臺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投票結果出爐,全臺22個執政縣市中,國民黨的席次從原來的4都11縣市變成1都5縣,民進黨則由原來的6個縣市翻倍至13個。藍綠執政板塊出現大幅變動,引發兩岸共同關注。
  • 臺灣藍綠政治板塊分水嶺 「百裡侯」決戰中臺灣
    臺灣藍綠政治板塊分水嶺 「百裡侯」決戰中臺灣 2014-11-15 10:44:25TVBS電視臺報導,臺灣政治板塊「南綠北藍」的分水嶺在濁水溪,藍軍要固守灘頭堡,嚴防對手越溪入城;相對地,綠軍則要攻入中彰投,將界限推進至大安溪,其中人口數超過270萬的臺中市,自然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打政績牌的胡志強與高舉「改變」大旗的林佳龍,呈現仰攻與守城的態勢,一場激烈的「強龍之爭」已進入最後的割喉戰。
  • 島內"九合一"選舉趨近 孫大千指出臺灣政治10個發展趨勢
    島內"九合一"選舉趨近 孫大千指出臺灣政治10個發展趨勢 2018年10月03日 10: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10月3日訊  島內年底「九合一」選舉將近,選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國、民兩黨在選舉的表現備受各界關注。國民黨前「立委」孫大千3日表示,從縣市長選情的變化,可以發現臺灣政治發展的10個趨勢。
  • 臺灣縣市「九合一」選舉的觀察點
    楚樺(特約評論人)    今年的11月臺灣將舉行縣市「九合一」選舉,將是島內政治力量的一次重要「期中考」,也是2020年臺灣「大選」的前哨戰同時,此次選舉是在祖國大陸邁入中共十九大的開局之年、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舉行,選戰結果關係到未來兩岸關係走勢。因此,島內政治格局變化、影響此次選舉的突出因素、「臺獨」勢力的動向以及臺灣民意的變量將成為觀察這次選舉的主要目標。
  •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何影響兩岸關係走勢?
    文/狄競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九合一」選舉本周六 (11月24日) 正式揭開大幕。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今年的「九合一」選舉號稱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