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樺(特約評論人)
今年的11月臺灣將舉行縣市「九合一」選舉,將是島內政治力量的一次重要「期中考」,也是2020年臺灣「大選」的前哨戰,各方圍繞此次選舉將展開激烈角逐。同時,此次選舉是在祖國大陸邁入中共十九大的開局之年、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舉行,選戰結果關係到未來兩岸關係走勢。因此,島內政治格局變化、影響此次選舉的突出因素、「臺獨」勢力的動向以及臺灣民意的變量將成為觀察這次選舉的主要目標。
一、民進黨「一黨獨大」、島內政治格局「綠強藍弱」的態勢能否發生轉變
當前,民進黨當局施政陷入困境,民意支持度急劇下跌,遭遇嚴重的挑戰,但是也要看到,民進黨仍全面把持政局,「一黨獨大」,島內在野勢力仍不足以強力制衡民進黨,「綠強藍弱」格局比較穩固。此次選舉,民進黨是否會受到政績不彰、民怨沸騰的拖累,造成選情不彰,國民黨等其他藍營勢力能否趁勢而起,從民進黨手中奪回相當數量的縣市長及縣市議員席次,將直接關係到藍綠陣營之間氣勢的漲跌和實力的變遷。選舉結果也將關係到未來民進黨當局施政方向和國民黨對執政當局的牽制能力。
二、新形勢下影響選舉的因素會否產生新變化
自1996年開啟直選以來,臺灣歷經20多年各類選舉,傳統上影響選舉的因素包括政黨、候選人、地方組織力量、文宣等仍將發揮作用。但也要看到,兩岸關係發生新情況新變化,國際政治格局對臺海形勢的演化和影響,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和兩岸經濟發展,國際性政治民粹主義在臺灣的影響,新媒體時代傳播效應等因素都可能在這次選舉中直接或間接作用,哪些因素可能成為這次選舉乃至未來選舉的突出影響,以及影響的效果及作用方式是如何,無論對島內政黨還是大陸方面因應臺灣選舉都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三、「臺獨」勢力在選舉中將產生怎樣的動向及可能的變化趨勢
2016年以來,民進黨全面執政,縱容和慫恿「臺獨」勢力在島內趨於活躍,對兩岸關係造成嚴峻挑戰。這次是島內大幅降低「公投」門檻後的首次全臺性選舉,「臺獨」勢力如何運作選舉及「公投」將是重要觀察點。同時,民進黨及「臺獨」勢力妄圖再次利用選舉壓制政治對手,其選戰中可能造成的分裂圖謀和行徑,以及對兩岸關係產生的摩擦,都將引發兩岸的關注。特別是,這次選舉事關民進黨實力衰漲,如果選舉結果對綠營有利,可能使「臺獨」勢力及島內的「臺獨」活動更趨猖獗。
四、臺灣民意在選舉激蕩和洗禮下將發生怎樣的新變化
近年來,在兩岸關係發展、國際政治環境變遷及島內局勢演變影響下,臺灣社會民意發生明顯的多極變化。目前看,臺灣主流民意存在既「希望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又擔憂兩岸邁向統一」,即「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又擔心丟失臺灣主體性」,既「多數傾向和平分離又存在支持統一聲音加大」的多重矛盾,同時臺灣民意自覺性、自主性升高,造成青年、基層民意影響力提升,非藍非綠的中間民意呼聲增大。這些多元的民意將隨著選戰白熱化交織疊加,更趨複雜化,哪些民意變化將長遠影響島內政局、哪些民意會成為新形勢臺海關係下的變量,通過這次選戰或能發現端倪。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