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縣市「九合一」選舉的觀察點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楚樺(特約評論人)

    今年的11月臺灣將舉行縣市「九合一」選舉,將是島內政治力量的一次重要「期中考」,也是2020年臺灣「大選」的前哨戰,各方圍繞此次選舉將展開激烈角逐。同時,此次選舉是在祖國大陸邁入中共十九大的開局之年、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舉行,選戰結果關係到未來兩岸關係走勢。因此,島內政治格局變化、影響此次選舉的突出因素、「臺獨」勢力的動向以及臺灣民意的變量將成為觀察這次選舉的主要目標。

   一、民進黨「一黨獨大」、島內政治格局「綠強藍弱」的態勢能否發生轉變

    當前,民進黨當局施政陷入困境,民意支持度急劇下跌,遭遇嚴重的挑戰,但是也要看到,民進黨仍全面把持政局,「一黨獨大」,島內在野勢力仍不足以強力制衡民進黨,「綠強藍弱」格局比較穩固。此次選舉,民進黨是否會受到政績不彰、民怨沸騰的拖累,造成選情不彰,國民黨等其他藍營勢力能否趁勢而起,從民進黨手中奪回相當數量的縣市長及縣市議員席次,將直接關係到藍綠陣營之間氣勢的漲跌和實力的變遷。選舉結果也將關係到未來民進黨當局施政方向和國民黨對執政當局的牽制能力。

    二、新形勢下影響選舉的因素會否產生新變化

自1996年開啟直選以來,臺灣歷經20多年各類選舉,傳統上影響選舉的因素包括政黨、候選人、地方組織力量、文宣等仍將發揮作用。但也要看到,兩岸關係發生新情況新變化,國際政治格局對臺海形勢的演化和影響,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和兩岸經濟發展,國際性政治民粹主義在臺灣的影響,新媒體時代傳播效應等因素都可能在這次選舉中直接或間接作用,哪些因素可能成為這次選舉乃至未來選舉的突出影響,以及影響的效果及作用方式是如何,無論對島內政黨還是大陸方面因應臺灣選舉都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三、「臺獨」勢力在選舉中將產生怎樣的動向及可能的變化趨勢

    2016年以來,民進黨全面執政,縱容和慫恿「臺獨」勢力在島內趨於活躍,對兩岸關係造成嚴峻挑戰。這次是島內大幅降低「公投」門檻後的首次全臺性選舉,「臺獨」勢力如何運作選舉及「公投」將是重要觀察點。同時,民進黨及「臺獨」勢力妄圖再次利用選舉壓制政治對手,其選戰中可能造成的分裂圖謀和行徑,以及對兩岸關係產生的摩擦,都將引發兩岸的關注。特別是,這次選舉事關民進黨實力衰漲,如果選舉結果對綠營有利,可能使「臺獨」勢力及島內的「臺獨」活動更趨猖獗。

    四、臺灣民意在選舉激蕩和洗禮下將發生怎樣的新變化

     近年來,在兩岸關係發展、國際政治環境變遷及島內局勢演變影響下,臺灣社會民意發生明顯的多極變化。目前看,臺灣主流民意存在既「希望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又擔憂兩岸邁向統一」,即「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又擔心丟失臺灣主體性」,既「多數傾向和平分離又存在支持統一聲音加大」的多重矛盾,同時臺灣民意自覺性、自主性升高,造成青年、基層民意影響力提升,非藍非綠的中間民意呼聲增大。這些多元的民意將隨著選戰白熱化交織疊加,更趨複雜化,哪些民意變化將長遠影響島內政局、哪些民意會成為新形勢臺海關係下的變量,通過這次選戰或能發現端倪。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臺灣「九合一」選舉概況
    臺灣「九合一」選舉是臺灣的「地方選舉」,所謂「九合一」即九種「地方公職」放在同一天選出。九種「地方公職」包括: 「直轄市」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民代表。最近一次選舉將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
  • 臺灣「九合一」選舉聚焦臺北及中部三縣市
    29日,將產生11130名地方公職人員的臺灣「九合一」選舉會在22個縣市展開。  這是臺灣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選舉。所謂「九合一」,是指各縣市九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進行,其中包括「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少數民族區長及區民代表。
  • 2018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大敗!
    「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結果在當晚基本出爐,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已於24日晚9時10分召開記者會,宣布請辭黨主席,負起政治責任。  「九合一」選舉指的是臺灣9種地方公職選舉在同一天舉行。9種地方公職選舉包括:「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少數民族區的「區長」及「區民代表」選舉。  在這次的「九合一」選舉中,高雄市與臺北市的選情備受關注。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
    「九合一」選舉(背景)是臺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包括「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等7項選舉。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前後藍綠政治版圖對比。
  • 臺灣「九合一」選舉 臺北市、臺中市藍營均落敗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結束,雖然尚未全部開票,臺北市長、臺中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已自行宣布敗選,標誌此次選舉國民黨敗局已定。 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上午8時起,至下午4時結束。1851萬選民將選出11130位公職人員。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開始投票 結果預計今夜出爐
    海外網11月24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俗稱「九合一」的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今天(24日)進行投票,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今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而所謂的10個「公投案」結果則預料會在25日凌晨2時揭曉。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臺北、臺中、桃園三都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結果,依據開票數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胡志強、吳志揚等先後宣布敗選。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自今天8時起至下午4時投票結束。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在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選舉部分,國、民兩黨執政縣市發生大翻轉,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民進黨僅存6席,無黨籍柯文哲險勝對手連任臺北市長蔡英文兩年多的執政完全搞壞了此前8年來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發展大好局面,臺灣民眾的福祉利益也因素受到嚴重損害。在選舉過程中,民進黨不斷幹擾阻撓兩岸交流交往和民眾期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形成了鮮明對立。「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臺灣百姓才會好」的理念逐步在島內紮根發芽。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 蔡英文宣布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 蔡英文宣布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 2018-11-25 07:00: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
  • 港媒:臺灣九合一選舉的「變」與「不變」
    中評社11月25日報導,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落下帷幕。這場選舉國民黨獲得了大勝,特別是國民黨贏得了高雄市選舉的勝利,有著重大的歷史性和標誌性意義。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可謂大敗,有力地打擊了蔡英文當局無視民意的霸道氣焰。疏理這次選舉,其特點鮮明,主要展現了「變」與「不變」。 變。一是民心思變。蔡當局上臺僅僅兩年多時間,不問蒼生,問意識形態。
  • 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 媒體:蔡英文「期中考」不及格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 海外媒體稱,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25日揭曉。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這一結果反映了廣大臺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一職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25日報導,馬曉光表示,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團結廣大臺灣同胞,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
  • 2018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 臺灣百姓表達自己想要什麼
    2018年11月24日的臺灣風和日麗,這天也是中國國民黨124歲的生日,也是在這天,臺灣地區迎來了「九合一選舉」,全臺22個縣市長、議員等九項公職人員的選舉。  同時,由「臺獨分子」提出「公投案」中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最終不予通過。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九合一」選舉11月29日開始投票。共有19761人報名角逐,創臺灣歷屆選舉之最。而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慘敗。那麼,究竟什麼是「九合一」?國民黨為何會慘敗?何為「九合一」■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日。今天台灣選出6名「直轄市」市長,16名縣市長,375名「直轄市」議員,532名縣市議員,198名鄉鎮市長等。最引人關注的是六都市長選舉。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看看這張表的顏色就知道了!
    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於11月29日進行投票,國民黨六都市市長候選人,5人失利,僅朱立倫驚險勝出。       另據新華網臺北11月29日消息,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產生了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
  • 港媒:洪系推「泛藍聯盟」參戰臺灣2018「九合一」選舉?吳敦義頭大
    洪秀柱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2018「九合一」選戰已揭開序幕,蔡英文雖陷入執政不佳危機,國民黨也持續上演分裂危機。前「立委」鄭龍水、臺灣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等人,已籌組「泛藍聯盟」政團,計劃在明年縣市議員選舉,至少推出25位候選人,預料將衝擊國民黨選情。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2018臺灣縣市選舉形勢觀察
    >    年底「九合一」選舉尤其是縣市長選舉對島內主要政治勢力尤其是國、民兩黨力量消長與變化甚至二年後的領導人選舉產生重要影響。這次選舉的主要觀察指標是藍綠縣市長席次與得票率、縣市議員與得票率的變化。    就縣市長選舉而言,可能會出現兩個重要結果。一是民進黨可能會受挫,可能出現「由盛轉衰」態勢。首先是因執政政績不佳及年金與勞基法等重大改革爭議,可能讓民進黨在這次縣市長選舉中的得票數與得票率出現雙雙下降局面,而且縣市執政席次可能減少。
  • 臺灣「九合一」選舉開戰 基隆新竹藍營分裂已成定局
    本月1日-5日,臺灣史上最大規模選舉,2015年年底「九合一」選舉,進入「登記參選周」,國民黨多處「陣營」已經出現分裂。基隆市議長黃景泰昨日宣布退出國民黨,以無黨籍身份登記參選基隆市長,並自比三國時代的梟雄曹操,終將「一統天下」;新竹縣前縣長鄭永金昨登記參選,重現20年前鄭永金與邱鏡淳之爭。「九合一」選舉受理候選人登記第二天,基隆、新竹縣兩地藍軍同步宣告分裂。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藍綠地方板塊有望改變嗎?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11月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 除了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競爭外,議員等公職競選也日益激烈。據聯合報稱,最年長與最年輕的候選人年齡相差60歲左右,更有最資深的裡長候選人,從30歲做到78歲,這次尋求第13次連任。
  • 港媒:大陸關注臺灣「九合一選舉」,但不幹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九合一」選舉即將舉行,香港中評社評論稱,大陸對此關注而不幹預,對此的強調和澄清很重要。據香港中評社11月4日報導,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大陸各地舉辦的涉及兩岸關係的研討會,臺灣「九合一」選舉及選後的臺灣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等話題,都是與會者關注的焦點。報導稱,其實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這場選舉,無論對臺灣未來的政治發展,還是對藍綠政黨及主要參選人或者是兩岸關係的發展等,都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