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臺灣縣市選舉形勢觀察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作者 王建民 吳曉芳

    年底「九合一」選舉尤其是縣市長選舉對島內主要政治勢力尤其是國、民兩黨力量消長與變化甚至二年後的領導人選舉產生重要影響。這次選舉的主要觀察指標是藍綠縣市長席次與得票率、縣市議員與得票率的變化。

    就縣市長選舉而言,可能會出現兩個重要結果。一是民進黨可能會受挫,可能出現「由盛轉衰」態勢。首先是因執政政績不佳及年金與勞基法等重大改革爭議,可能讓民進黨在這次縣市長選舉中的得票數與得票率出現雙雙下降局面,而且縣市執政席次可能減少。若這一結果出現,就表示民進黨敗選,給蔡英文投下了不信任票。不過,由於民進黨掌握了龐大政經資源、不斷採取有助選舉的利多政策,這次選舉還不會改變臺灣政局民進黨「一黨獨大」的總體格局。

    二是國民黨可能止跌回升反彈。國民黨總體處境困難,尤其是民進黨清算黨產讓國民黨面臨黨工工資與選舉經費雙重困難,加上地方勢力逐步被民進黨瓦解,選舉形勢並不樂觀,只是因為蔡英文的執政失敗與部分縣市政績不佳,給國民黨選舉「得利」機會,近來多個民凋顯示,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黨認同度逐步接近甚至超過民進黨,從而給了國民黨一個相對較佳的選舉機會,因此很可能出現國民黨「小贏」結果。

    縣市長選舉與縣市議員選舉有所差別,這裡主要討論影響縣市長選舉結果的主要因素與結果。一是藍綠基本盤。地方選舉,藍綠基本盤是影響選舉結果最重要的因素。南部地區縣市綠營基本盤過大,實力強大,民進黨勝選機率很高。只有在藍綠基本盤較接近縣市,變數較多。國民黨在重要要縣市已沒有絕對優勢,就是現執政的新北市雖然有優勢,但並不顯著,若處理不好,仍會有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可以說,基本盤決定了縣市長選舉「綠贏藍輸」與「綠多藍少」的總體結果。

    二是候選人實力與形象。在藍綠基本盤差距不大情況下,候選人形象與實力對選舉有決定性影響。不論是縣市長還是縣市議員選舉,都需要龐大的經費支持,包括廣告宣傳、人事、組織活動與利益輸送等,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是很難勝選的。當然還要看選舉時會不會出現黨內相爭與多人競爭的混亂格局,一旦一個陣營「雙雄相爭」,就會改變選舉格局。

    三是執政政績。包括臺當局的執政政績與地方執政縣市長的執政表現。民進黨執政總體表現不佳,爭議眾多,不利民進黨的選情。不過,桃園、臺中市等綠營執縣市政政績較為突出,勝選機率較大,而地方執政政績較差的縣市,國民黨有勝選的機會。

    四是民生重大議題或事件。如果在選舉期間發生重大民生或其他事件,很可能影響到選舉結果。如中部地區空氣汙染問題變得非常突出,可能成為影響中部地區選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五是兩岸關係大環境。儘管地方選舉與兩岸關係沒有直接關係,但兩岸關係好壞對臺灣經濟與民生則有直接影響。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形勢嚴重惡化,可能會成為影響這次地方縣市長選舉的重要因素,總體不利民進黨執政縣市。不過,政黨與候選人在兩岸議題操技巧對選舉結果也有影響。六是執政者的資源。民進黨是執政黨,加上掌握有多數執政縣市,近來不斷採取資源利益輸送與「綁莊」的政策措施,對選民投票行為有重要影響。如蔡當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資源給執政縣市、地方縣市加碼社會福利等,均有「政策買票」之嫌,會影響選舉結果。

    這些因素又相互交叉、相互制約與影響,相互作用,最終決定選舉結果。總體上形勢有利民進黨,但國民黨仍有操作空間與努力餘地,也會有增加席次的機會。這次選舉其他政治力量如新時代力量黨、親民黨、臺聯黨、新黨等可能會有一定進展。

   選舉形勢複雜,具體選舉結果不易準確判斷,每次選舉幾乎都會有意外,但總體呈現「綠守藍攻」與「綠降藍升」態勢。其中,有五點可值得觀察。一是縣市長選舉大致呈現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強爭奪與「民守國攻」與「民小退國小進」格局。民進黨在澎湖、宜蘭縣、雲林、彰化、嘉義市等執政不佳與內部矛盾,給國民黨贏得選舉提供了機遇,儘管候選人還未完全確定,依目前形勢判斷,國民黨增加2個左右席次的可能性較大,其中澎湖縣、彰化縣可能性較高。6個「直轄市」選舉格局較難改變,國民黨有望守住新北市。

   二是臺北市長選舉是觀察政治力量變化的重要指標。柯文哲確定爭取連任,國民黨正在考慮候選人,民進黨是否決定直接派人參選直接影響選舉結果,柯文哲連任概率較高。另外還要看得票數與得票率,國民黨得票數若能有大幅增長,則是「雖敗優榮」。如果柯文哲勝選,則參加下屆領導人選舉的機會大大增加,可能開始新的政治布局,對島內政局與兩岸關係均會產生重要影響。

   三是中部地區變化最大。民進黨在中部地區儘管有執政優勢,但因中部地區火力發電廠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的「紫暴現象」,可能對選情帶來衝擊,國民黨在局部有望爭取勝選的可能性。四是南部地區「綠強藍弱」格局難以打破。民進黨在臺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實力超強,實力型候選人多,國民黨實力薄弱,缺乏具戰鬥力強的候選人,無法打破綠營壟斷南臺灣政治生態格局,但如果能力在選票上實現明顯縮小也是一種勝利。五是縣市議會選舉,國民黨、民進黨與無黨籍爭奪激烈,呈現三分天下之勢。只有在臺北市、新北市等北部都市地區,親民黨、新黨、臺聯黨、時代力量黨等可能獲得極少數議席,但改變不了大局。

    作者:王建民,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
    作者:吳曉芳,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副院長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形勢觀察
    題: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形勢觀察 作者:任冬梅(北京),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作者指出,目前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和國民黨都已完成縣市長提名。在島內總體政經形勢不利於民進黨、而國民黨依舊在低谷徘徊的情況下,民進黨希望利用手中的資源守住13個執政縣市並攻陷新北市,通過利益輸送的方式大力經營執政縣市的樁腳和人脈,在選戰中處於優勢。國民黨的選戰目標是保住執政的6縣市,再多贏5至7個縣市,達成過半執政目標。國、民兩黨能否實現選舉目標尚待觀察。
  • 孫晉蔚:2018臺灣縣市選舉的島內政局背景
    吳敦義把打贏2018年縣市選舉視為國民黨重返執政的關鍵戰役和階段性目標,並立下「不惜一切要贏」的軍令狀。(圖片來源:網絡)華廣網2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晉蔚的評論文章中指出,2018年臺灣縣市選舉既是民進黨當局的「期中考試」,亦是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展現政治實力的契機。選舉結果直接牽動著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盤勢。無奈綠營執政不力,藍營狀態低迷,為撲朔迷離的選情蒙上一層陰影。
  • 臺灣縣市「九合一」選舉的觀察點
    楚樺(特約評論人)    今年的11月臺灣將舉行縣市「九合一」選舉,將是島內政治力量的一次重要「期中考」,也是2020年臺灣「大選」的前哨戰同時,此次選舉是在祖國大陸邁入中共十九大的開局之年、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舉行,選戰結果關係到未來兩岸關係走勢。因此,島內政治格局變化、影響此次選舉的突出因素、「臺獨」勢力的動向以及臺灣民意的變量將成為觀察這次選舉的主要目標。
  • 2018臺灣縣市幸福指數:新竹市奪冠 臺東縣躍升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灣《經濟日報》與臺灣人壽主辦的2018臺灣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18日公布結果,新竹市以78.6分奪冠,達成三連冠並刷新歷史最高分數;臺東縣則一口氣進步10名,躍居亞軍,獲得本屆調查的「最佳進步獎」。臺灣《經濟日報》已經連續7年主辦縣市幸福指數調查,2018年在全臺22縣市抽查22496位年滿20歲民眾。
  • 臺灣年底縣市長選舉的幾個重要觀察指標
    作者 楊澤軍    年底臺灣將舉辦縣市「九合一」選舉。此雖系地方性選舉,可規模並不亞於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其對島內政局的發展走向相當關鍵、重要。年底縣市「九合一」選舉,內容雖多達九項,包括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長、村裡長等等,但重點還是縣市長席次,這是觀察年底縣市長選舉的首要指標。一般而言,哪一政黨拿下的縣市長席次最多,其自然是選舉的贏家。不過,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譬如今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就需將當前各政黨縣市長席次情況結合起來作綜合分析。
  • 2018年臺灣政局觀察
    提示:點擊上方"海研智庫"↑免費訂閱本刊2018年,蔡英文當局施政繼續失能
  • 臺灣縣市議長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僅1席
    原標題:臺灣縣市議長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輸得更慘了【環球網綜合報導】繼縣市長選舉後,島內各縣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結果今天(25日)出爐,國民黨拿下19縣市議會議長,民進黨則僅贏得嘉義縣議會。據臺灣「中央社」12月25日報導,臺灣地區22個縣市議會今天舉行正副議長選舉,根據選舉結果,國民黨拿下19縣市議會議長,無黨籍斬獲臺南市與嘉義市議會,民進黨只拿下嘉義縣議會。相較4年前(2014年)議長選舉結果,國民黨籍議長15名、民進黨籍議長3名與無黨籍議長4名,國民黨微幅成長。以下為2014年與218年臺灣地區各縣市議長選舉結果分部對比圖:↓
  • 臺灣縣市議員得票率也將影響2016大選
    臺灣在2014年即將舉行「七合一」選舉,即臺當局直管的五市市長、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與村裡長共七項選舉將於同一天舉辦。目前各界的焦點都放在市長和縣市長的選舉上,但縣市議員的選舉同樣不可小覷,根據對近幾次臺灣大型選舉的數據觀察與分析,縣市議員的得票率跟臺灣領導人選舉也有重大關聯。  縣市議員是一個政黨在基層的服務員,他們直接為選民服務,服務的質量如何影響選民對該議員和政黨的觀感,更進一步來說,影響選民的政治偏向性。
  • 「七合一」選舉能否改變臺灣政治版圖
    2014年11月29日,臺灣將舉行一次重要選舉,即多項地方選舉合併後的「七合一」選舉,其中最重要的是6個直轄市與16個縣市長選舉。依島內政治格局發展態勢與國民黨執政現狀觀察,這次選舉總體上呈現「藍守綠攻」、「藍消綠長」與「國敗民勝」的態勢。不論國民黨能否維持既有執政縣市,其得票率與得票數預計會繼續下降。
  • 2018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大敗!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結果在當晚基本出爐,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已於24日晚9時10分召開記者會,宣布請辭黨主席,負起政治責任。  「九合一」選舉指的是臺灣9種地方公職選舉在同一天舉行。9種地方公職選舉包括:「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少數民族區的「區長」及「區民代表」選舉。  在這次的「九合一」選舉中,高雄市與臺北市的選情備受關注。
  • 臺灣縣市選舉2018: 各路候選人選情民調搶先看 韓國瑜支持度
    ­  臺灣縣市選舉2018: 各路候選人選情民調搶先看 韓國瑜支持度­  據臺灣旺旺中時最新民調,韓國瑜支持度為45.3%,陳其邁支持度為36.2%。­  「賣菜販」韓國瑜空降高雄,喊出高雄「又老又窮」,意外掀起「韓流」。「韓流」效應外溢全臺灣,各地候選人紛紛颳起和韓國瑜合體的競選廣告。
  • 臺灣縣市議長選舉國民黨大逆襲 危機激起團結
    原標題:臺灣縣市議長選舉國民黨大逆襲 危機激起團結   臺北市議會昨(25日)舉行議長、副議長選舉投票,兩黨都技術性的亮票。民進黨兩議員林世宗(前穿西裝者)與高嘉瑜(穿白衣者),投票時,選票都一覽無遺。
  • 偶然中的必然 必然中的偶然——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觀察
    剛剛結束的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贏得15個縣市長席次;民進黨斬獲6席縣市長。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也印證了哲學上說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兩種不同趨勢。臺北——不愧為臺灣的心臟24日至25日凌晨,關注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進程的朋友們,大家不約而同地驚呼,沒想到此次選舉最緊張、最膠著是臺北市長的開票、計票過程。
  • 2018臺灣縣市長及地方選舉:吳敦義的生死戰
    中國臺灣網8月1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的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即將面對2018縣市長及地方選舉,除了設定全臺半數縣市執政的目標,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也定下總數過半的目標。  藍2018搶攻目標  吳敦義接掌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即將面對的就是2018縣市長及地方選舉這場「生死戰」,「鐘擺」擺向何方?攸關國民黨是否轉出「加護病房」,而選戰結果也形同吳在2020行情高低的先行指標。
  • 臺灣「九合一」選舉概況
    臺灣「九合一」選舉是臺灣的「地方選舉」,所謂「九合一」即九種「地方公職」放在同一天選出。九種「地方公職」包括: 「直轄市」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民代表。最近一次選舉將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
  • 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
    發言人馬曉光表示,「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落實和推進已取得顯著效果,歡迎包括高雄在內的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   發布會上,針對剛剛落幕的臺灣「九合一」選舉相關問題,馬曉光表示,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得到維護和增進。
  • 2018年臺灣縣市長選舉 國民黨定「席位過半」目標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3日報導 吳敦義8月20日將正式接掌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首先面對的就是2018縣市長及基層選舉這場生死戰,「鐘擺」擺向何方?為了實現「地方包圍『中央』」,國民黨對2018年縣市長選舉除了設定全臺半數縣市執政的目標外(全臺總共22個縣市),同時在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等基層選舉,選舉經驗豐富的吳敦義也極為重視,向拿下「總數過半」邁進。國民黨目前地方執政縣市僅新北市、新竹縣、苗慄縣、南投縣、臺東縣及馬祖,2018年,除了這6個縣市必須確保外,還要攻下5席百裡侯。
  • 2018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 臺灣百姓表達自己想要什麼
    2018年11月24日的臺灣風和日麗,這天也是中國國民黨124歲的生日,也是在這天,臺灣地區迎來了「九合一選舉」,全臺22個縣市長、議員等九項公職人員的選舉。  同時,由「臺獨分子」提出「公投案」中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最終不予通過。
  • 臺灣九合一選舉復盤,蔡英文死活不信的事其實是真的
    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綠地變藍天」: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一席為無黨籍。這是對2014年民進黨大勝的戲劇性反轉,是對蔡英文當局的不信任投票。國臺辦發言人深夜回應,直言不諱這一結果反映了廣大臺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民進黨之敗,敗就敗在以為「沒有九二共識也可以有經濟發展」的執政路線。
  • 港媒:洪系推「泛藍聯盟」參戰臺灣2018「九合一」選舉?吳敦義頭大
    洪秀柱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2018「九合一」選戰已揭開序幕,蔡英文雖陷入執政不佳危機,國民黨也持續上演分裂危機。前「立委」鄭龍水、臺灣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等人,已籌組「泛藍聯盟」政團,計劃在明年縣市議員選舉,至少推出25位候選人,預料將衝擊國民黨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