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藍綠政治板塊分水嶺 「百裡侯」決戰中臺灣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臺灣藍綠政治板塊分水嶺 「百裡侯」決戰中臺灣

2014-11-15 10:44: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臺灣政治板塊「南綠北藍」的分水嶺在濁水溪,藍軍要固守灘頭堡,嚴防對手越溪入城;相對地,綠軍則要攻入中彰投,將界限推進至大安溪,其中人口數超過270萬的臺中市,自然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打政績牌的胡志強與高舉「改變」大旗的林佳龍,呈現仰攻與守城的態勢,一場激烈的「強龍之爭」已進入最後的割喉戰。

  臺北選情告急,連勝文太太蔡依珊還是抽空到臺中,連手打出夫人牌,幫胡志強拉票,巧的是,綠營林佳龍超級助選員正好也姓蔡!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只登臺喊話,甚至還在臺中租下辦公室積極輔選,越接近選戰尾聲,中臺灣的選情更緊繃,根據媒體民調,落後的現任市長胡志強最新一次民調,已經與領先的林佳龍縮小到3%,難道會出現黃金交叉。

  師大政治所教授範世平說,臺中市是一個都會的型態,它的中產階級比較多,工商業人口也比較多,他們可能比較希望求新求變,所以林佳龍佔有比較大的優勢,(舊)臺中縣這個地方,恐怕胡志強還是佔有一定優勢。他認為,第一個是組織戰(派系整合)問題。

  臺大政治系教授張麟徵稱,這是選民喜新厭舊的一種心態,再加上國民黨中央執政不力,這些年來,整個臺灣人民觀感不是太好。

  民調膠著,學者看法也分歧,但中臺灣除了臺中,包括彰化、南投也成一級戰區。

  綠營的人氣王臺南市長賴清德,自己選情穩定,北上中臺灣幫忙拉票,而吳敦義也回防南投固樁,拉高到政黨中央動員,戰略意義不言可喻。

  臺大政治系教授張麟徵指出,這是2016的前哨戰,這次看起來國民黨守的很吃力,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有任何一個地方鬆動,那表示綠軍的版圖是有擴大現象。

  地理位置的中部,也是藍綠版圖的分水嶺,百裡侯的成績單,將是2016「大選」成敗的模擬考。

相關焦點

  • 藍不藍綠不綠 臺灣「九合一」選後政治板塊不再鐵板
    細究選後臺灣政治板塊主要的錯動有三:其一是藍綠傳統優勢縣市出現翻轉,無法輕易再用「北藍南綠」劃分;其二是在韓國瑜效應下,民進黨選舉戰略失焦,致其盡失中臺灣領土;其三對比高雄與桃園的意義在於,傳統上這一南一北的「兩都」,各自屬於綠營與藍營選民集中的行政區,過去幾次選舉,也因「北藍南綠」的藍綠板塊結構穩定,使高雄與桃園兩都鮮少成為縣市選舉中的熱議焦點。但此次「九合一」選舉,表現在高雄與桃園的結果,是「綠的不再綠」、「藍的不再藍」,臺灣長年「北藍南綠」的板塊結構不再是理所當然,不再是「鐵板一塊」。
  • 當跨越藍綠已成老梗,臺灣島內又興起「無色政治」?
    要說臺灣島內存在多年的藍綠政治惡鬥,都產下什麼樣的怪胎?
  • 藍綠激戰關頭 媒體分析臺灣宗教界表態的意義
    中新網1月31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31日在「天下事」欄目發表題為《臺灣宗教界表態的意義》的文章說,臺灣島上近日來在藍綠兩大陣營對壘的激戰關頭,原來一直保持相對低調和持中立地位的宗教界人士,終於也有站出來發聲亮相的鏡頭。
  • 臺灣藍綠競選帶火「政治小吃」
    臺灣藍綠競選帶火「政治小吃」 2018-07-19 09:13:22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參與互動    參考消息網7月19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年底地方選舉除了議題攻防炒得火熱
  • 2022臺灣「百裡侯」之爭!綠營逆風作戰,藍營陷人才荒
    2021到來,距離2022縣市長選舉又近了,藍綠各有盤算,國民黨想力拼北臺灣連線,除了雙北,也冀望在基隆桃園新竹有所斬獲;民進黨則是想奪回彰化雲林嘉義失土
  • 文匯報:臺灣應拋開藍綠羈絆揮別「臺灣之恥」
    人民網11月7日電 香港《文匯報》雖然臺灣政治環境的紛亂擾攘依舊,話題從未停歇,但將之置於國際政經的巨視格局下,其卻顯得微不足道。然而,日前臺灣檢方終於偵結「國務機要費」一案,並起訴長久以來潛伏在弊案陰影底下的扁嫂吳淑珍。消息傳來,一如當初「第一女婿」趙建銘遭收押般,再度使臺灣成為國際政治場域關注的焦點。
  • 林濁水:臺灣政治板塊將發生變動 綠營坐三望四
    東南網9月8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國民黨秘書長特別顧問趙少康擔心,如果國民黨輸了「五都」選舉,不是發生「鐘擺效應」而是「骨牌效應」,會對2012造成不可逆轉之勢。民進黨新潮流系大老、前民代林濁水接受訪問時表示,他贊成若國民黨「五都」選輸確實不會有「鐘擺效應」,但也不盡然是「骨牌效應」,而是「板塊變動效應」,「五都」戰役對國民黨的政治板塊位移不利。
  • 臺灣政治板塊大位移——政黨輪替前奏
    在各陣營最近的交手可見臺灣政治板塊移動軌跡,出現政黨輪替前奏,去年「九合一」選舉慘敗的民進黨想要期待鐘擺效應,應是難上加難。 去年「九合一」基層公職選舉,全臺22個縣市長,國民黨囊括15席,民進黨6席,無黨籍1席,選舉期間普遍流傳「全民最大黨就是討厭民進黨」的說法。經過近半年,蔡英文支持度雖有上來,但綠營長期仰賴的基本板塊絕大多數都鬆動了,圖窮匕現。
  • 2018臺灣"九合一"決勝篇(三):藍綠"政見會"誰勝出?
    姚文智對柯文哲的質疑火力強;丁守中表現穩定、保守,他抓準柯文哲政治立場反覆不定,指柯文哲在「騙藍、騙綠、騙北京」;臺北市青年失業率高,被迫「西漂」;丁守中在政策上著墨較多。可是被質問的候選人在現場不做切題回答,政見會各說各話,沒有針鋒相對的交集點。整場會上或有對話,但是他們沒有端出什麼「牛肉」來。
  •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氛圍愈濃 臺灣藍綠陣營均受啟迪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氛圍愈濃 臺灣藍綠陣營均受啟迪 2013年06月24日 08: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謝大寧發現,這次「北京會談」,已經不用再向大家解釋臺灣島內的情況,因為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解,而在過去剛開始舉辦類似會議的時候,大陸的朋友對臺灣島內的感受卻不是那麼深切。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則認為,「北京會談」比過去幾次的探討都更深、更廣。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藍綠地方板塊有望改變嗎?
    2014年首屆「九合一」選舉中,執政的國民黨慘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進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改變島內地方勢力版圖,甚至直接影響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結果。
  • 臺灣縣市長選舉提前開打 高雄臺南藍綠兩樣情
    東南網3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離2018年臺灣縣市長選舉還有一年多時間,一些地方的選戰卻提前開打。像民進黨佔據壓倒性優勢的高雄、臺南,多位綠營參選人已打得火熱、選舉文宣滿天飛。民進黨在這兩市提名就幾乎相當於當選,因此對綠營參選人而言,真正的決戰是在今年而非2018年。高雄、臺南政治生態如何?民進黨哪位選將會笑到最後?國民黨的選情會不會有轉機?導報記者邀請臺灣知名學者、輔英大學共同教育中心教授蘇嘉宏來為大家解讀。
  • 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桃子」都是誰要摘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後,藍、綠、白三足鼎立的情勢漸趨清晰。面對2020,藍、綠不會缺席,會根據對手情況排列組合,找出幾組初選人,一番廝殺後推出上決戰擂臺的那一組。而白色將以什麼姿態參與,就看一個人的盤算了,他叫柯文哲。
  • 臺灣少數民族博物館意外改址高雄,藍綠陣營均有不滿
    臺灣少數民族博物館意外改址高雄,藍綠陣營均有不滿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實習生 童萬燕 綜合報導 2017-09-26 21:51
  • 臺灣有「決戰境外」的實力嗎?
    日前,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參加「陸軍官校」畢業典禮時,提出一個所謂「決戰境外」的新軍事構想,引起輿論的關注和爭議。臺灣島內的許多人都對這一說法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臺灣當局為什麼會提出「決戰境外」的構想?「決戰境外」的戰場究竟在哪裡?臺灣軍隊具備「決戰境外」的實力嗎?
  • 藍綠惡鬥 臺灣人用腳選擇未來
    (評論員 林淑玲)臺灣史無前例的全臺宮廟府前陳情7月23日下午平和落幕,主辦單位宣稱有5萬人參與。民進黨府院黨經過連日緊急動員滅火才把宮廟不滿情緒壓下來,從抗爭轉為溫和的「進香」陳情。然而,這只是一個臺灣政局的小縮影,在藍綠惡鬥下,臺灣最近從「立法院」打架到街頭抗爭都不會停的,愈來愈多臺灣民眾選擇了用腳決定未來。
  • 臺報:臺灣藍綠陣營都貪 社會如何求其清平
    臺報:臺灣藍綠陣營都貪 社會如何求其清平 >  中新網4月7日電 臺灣《新生報》5日刊載社論指出,臺灣藍綠陣營均深陷高官貪腐的醜聞之中,可見,現在的政治人物不再懷抱理想,而是不擇手段的追求權位名利。
  • 世代差異正在改變臺灣政黨板塊
    文章摘編如下:  另一方面,在各項網絡的數據分析中,連勝文依舊在最常被網友酸的參選人中名列前茅,一項數據分析指出,連勝文最常被網友酸的前3名是「權貴、體型、靠爸」。  這兩種測量方式的背後,涉及的是另一個更饒富趣味的議題,即藍綠版塊之外,「世代」會不會是另一個可能左右今年選舉的因素?這正是在社群媒體大量釋出輿情風向之際,最值得探究的課題。  不容否認的是,藍綠版塊某種程度上依舊主宰著這場選舉,最明顯的跡象是民進黨執政的南部縣市,多數都呈現選情穩定。
  • 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選戰關鍵
    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   ——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決戰關鍵   「選市長也好,選裡長也好,到最後基本上都是一個立場和認同問題。」   他還特別提到,這次競選過程中,臺灣從北到南,所有縣市長候選人,沒有人公開反對兩岸交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色。   臺灣知名政治學者、高雄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也十分看重藍綠色彩對選舉的影響。他在接受新華網臺灣頻道採訪時表示,從臺灣選舉一貫的情況可以發現,臺灣選民一直都是藍投籃、綠投綠。年齡層越高的選民,藍綠政治立場就會越鞏固、僵化。
  • 「賣菜郎」韓國瑜何以成為臺灣政治「新網紅」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進行投票。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顯示,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結果表明,2014年被民進黨擊潰的在野黨國民黨這次一掃頹勢,不僅保住了原本執政的六個縣市,更將另外九個縣市變為「藍天」,其中就包括被韓國瑜奇蹟般贏下的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