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選戰關鍵
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
——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決戰關鍵
「選市長也好,選裡長也好,到最後基本上都是一個立場和認同問題。」剛由北京返回臺北的臺商徐海鴻說。
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首次「九合一」合併選舉將於11月29日舉行。專程返鄉參加投票的徐海鴻,在接受新華網臺灣頻道採訪時作上述表示。
臺北市是此次選舉最受矚目的選區。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無黨籍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將進行一場激烈對決。在大陸從事旅遊業多年的徐海鴻表示,兩岸交流是大勢所趨,兩岸服貿協議對於廣大大陸臺商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如果遲遲不通過,對臺商會造成諸多不便,影響很大。「我回來投票就是要表達一下我們的聲音。」
他還特別提到,這次競選過程中,臺灣從北到南,所有縣市長候選人,沒有人公開反對兩岸交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色。
臺灣知名政治學者、高雄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也十分看重藍綠色彩對選舉的影響。他在接受新華網臺灣頻道採訪時表示,從臺灣選舉一貫的情況可以發現,臺灣選民一直都是藍投籃、綠投綠。年齡層越高的選民,藍綠政治立場就會越鞏固、僵化。唯一還能夠改變政治立場的,就是剛剛拿到投票權的「首投族」。島內首投族每年新增約15萬人左右,因此首投族不容小覷,特別是在藍綠拉鋸的選區,會成為關鍵選票。
蘇嘉宏認為,作為一次地方層次的選舉,選民也會比較關心能獲得多少現實、民生層次的利好。此外,候選人的社區化政見,也比較受到選民關注。因此,候選人能否提出令人有直觀感受的政見非常重要。
本次選舉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選情熱但選民冷。有輿論認為,儘管藍綠各有基本盤,但在選民對藍綠對峙厭惡已極的情況下,未來兩黨想訴諸「基本盤」而贏得選舉的機會將逐漸減少。還有媒體呼籲關心臺灣經濟發展的選民站出來,在選舉發揮關鍵的作用。
對於所謂「經濟選民」能否會在選舉中產生巨大作用,蘇嘉宏教授認為尚待觀察。他認為,「經濟選民」仍然是分藍綠的,經濟並不是超越藍綠的,比如政治色彩偏綠的股民,賺了錢很可能也不會感謝國民黨,但若賠了錢肯定會責怪國民黨。
談及選民的冷感,蘇嘉宏表示,隨著臺灣選舉政治的常態化,投票率也許還會越來越低,選情還會越來越冷。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首次將所有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舉行,應選名額合計11130名,登記參選人數超過1.9萬名,規模為有史以來最大。據當局選務機關披露,11月29日投票當天,臺灣各地將設置15559個投票所。(文/牟彥秋 俞菁)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