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投票在即 藍綠各選地方派系「度蜜月」

2020-12-14 臺灣頻道

原標題:九合一選舉投票在即 藍綠各選地方派系「度蜜月」

國民黨籍裡長陳群傳16日倒戈支持林佳龍,臺中地方派系角力暗流湧動

  原標題:「九合一」選舉投票在即 藍綠各選地方派系「度蜜月」

  「九合一」選舉投票倒數12天,藍綠都開始全力衝刺。作為臺灣的「地方性」選舉,地方派系對各縣市選情的影響,原本應該是熱門話題,但是由於本屆選舉選情偏「冷」,派系運作的痕跡在大眾視野中更為隱蔽,容易被忽視。雖然自臺灣政治民主化以來,地方派系整體呈萎縮狀態,但具體到各個縣市,派系在本屆選舉中卻未必「使不上勁」。再觀察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動向,可以發現無論被迫還是自願,面對地方派系的態度,藍綠也都更積極,為2016鋪路打底的意圖隱約可見。

  前車之鑑 派系讓藍綠「又痛又癢」

  地方派系可謂臺灣政治生態中的一朵「奇葩」。在派系發展的鼎盛時期,臺灣幾乎每個縣市都存在派系,中南部非都會區更是山頭林立。隨著選舉政治的發展,地方派系對臺灣選舉影響力大不如前,惟有雲林、嘉義及臺中等地還存在較為鮮明的派系生態。 從政黨角度看,地方派系的存在令人「又痛又癢」。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地方派系從國民黨「豢養」到民進黨「收養」,甜頭越來越多,胃口也越來越大,造成大眾對地方派系的印象等同於「黑金政治」。馬英九上臺後,一度對派系掄起大棒厲行「清黨」。2010年「五都」選舉前後,更是堅決不受派系「綁架」,只接受國民黨主導下的合作。另一方面,「非主流」民進黨人蔡英文卻將2012年「大選」的失利,歸結為對地方派系重視不夠。

  要觀察本次「九合一」選舉中地方派系的作用,有兩個背景值得注意。首先,作為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選舉,「九合一」選舉是縣市首長與地方各級民意代表選舉的複合。在選舉實務中,民代候選人對本黨縣市長候選人有著重要的輔選職責。而基層民代選舉本身,往往充滿派系競合的色彩。其次,「九合一」選舉前,國民黨執政縣市屢爆弊案,致使國民黨幾乎要在三分之一縣市打一場「司法選戰」。這些縣市之所以涉弊,臺媒認為與派系內鬥缺乏轄制大有關聯。

  重點整合 國民黨有選擇擁抱派系

  派系整合是選情的一大指標,2010年「五都」選舉胡志強因輸掉原臺中縣而險勝蘇嘉全,選後就引發了國民黨內的檢討。原臺中縣派系生態特殊,縣市合併前長期由紅、黑兩派輪流坐莊。合併後舊有派系生態被打破,正是亟須重新整合之時,但在「清黨」大旗下,國民黨及胡志強對此都有所輕忽。而本屆臺中市長選舉,據長居臺中的資深媒體人林獻元觀察,或許胡志強上一任憑個人能力可以選上,但這一次若脫離地方派系的支持,選情會相當艱困。

  林獻元告訴導報記者,從宣布參選以來,胡志強不但與紅派、黑派大佬關係密切,也展示出了足夠的誠意。由此才有了此前紅、黑兩派大佬集體批民進黨造謠,力挺胡志強的團結記者會。對於地方派系與政黨的關係,林獻元認為,紅派、黑派雖然是地方派系,但基本可以歸類為藍軍內部整合問題。「畢竟地方派系權衡政治現實,若國民黨失去臺中執政權,被民進黨青壯派林佳龍選上,那此前多年的經營,很可能就會面臨瓦解局面,對各派帶來極大衝擊。支持胡志強才是臺中地方派系的最大共識。」由於紅、黑兩派在組織助選、輔選造勢等方面的強力介入,胡志強目前民調緊追不捨,或有「逆轉勝」的機會。

  另一個派系生態獨特的縣市雲林,也因地方派系向國民黨「回歸」,對選情產生重大影響。中華統一促進黨雲林黨部人士陳炳炎認為,雲林縣的民意往往會隨外部環境變化而變化,說明地方派系勢均力敵。在國民黨和民進黨爭奪雲林縣長的歷史中,派系就曾經有多次反覆。本屆雲林縣長選舉,最有傳統影響力的派系人物張麗善代表國民黨參選。張家在雲林長期經營,其基層人脈絕非其他人能輕易撼動。陳炳炎告訴導報記者,「上屆選舉張麗善以退為進,把球做給其他派系推出的候選人。現在張麗善捲土重來,地方上該還的人情也到了還的時候。」反觀民進黨候選人李進勇,雖然屬於「縣長派」,獲得現任縣長蘇治芬的力挺,「但蘇治芬政績不佳,李進勇反而被拖累」。

  「南二都」派系無憂 蔡英文著眼2016

  國民黨本屆選舉派系整合成效不錯,民進黨則另有所圖。在「南二都」,地方派系動向都有固化的趨勢。2010年,臺南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國民黨10人跑票。時任國民黨秘書長的金溥聰直接「開鍘」,向派系宣戰。此舉雖然贏得掌聲,但也令臺南基層質疑國民黨在臺南力量空殼化,選舉時會「找不到人來(輔)選」。而高雄市長陳菊手握行政資源,對地方派系的「磁吸」效應明顯,再加上國民黨內部「馬王心結」微妙,對派系力量強大的議長許昆源又有看法,也讓楊秋興的選戰很不好打。「南二都」地方派系持續向民進黨靠攏,得以讓蔡英文騰出手搶先在中臺灣為2016「大選」埋下暗樁。新竹縣長選舉長期以來是客家票源決勝負,藍營有相對優勢。今年國民黨在新竹縣陷入分裂,前縣長鄭永金脫黨參選,挑戰現任縣長邱鏡淳。而民進黨則黃雀在後,選擇在新竹縣不提名,蔡英文更公開表示力挺鄭永金。目前雖然邱鏡淳民調大幅領先,但臺灣輿論認為,蔡英文瞄準的是2016「總統」大選。特別是蔡英文近日選擇在臺中豐原租房常駐輔選,也讓外界看到蔡英文深耕中臺灣的企圖。

  導報記者 燕子 張燕娟

(來源:東南網)

相關焦點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藍綠地方板塊有望改變嗎?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11月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 除了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競爭外,議員等公職競選也日益激烈。據聯合報稱,最年長與最年輕的候選人年齡相差60歲左右,更有最資深的裡長候選人,從30歲做到78歲,這次尋求第13次連任。
  • 洪鑫誠:臺灣「九合一選舉」的「無色覺醒」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期上演,開票過程異常精彩,不少結果出人意料。 首先,選前外界的確預估國民黨選情佔優,但通常認為能奪回「半壁江山」已能令人滿意。然而連國民黨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曾把自己打趴下的民進黨,這次居然這麼不經打。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今日投票、開票 最大看點是這個
    與今年的「九合一」選舉同時投票的還有10個「公投案」。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23日的最後催票階段,整個臺灣「瘋選舉」,藍綠陣營都祭出最後的重磅活動。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說,臺灣的地方選舉不影響朝野格局,卻能看出臺灣政治的演化。
  • 問政智庫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在即,臺中高雄成爭奪焦點
    距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僅有不到一個月,國民黨、民進黨、「白色力量」等勢力圍繞選舉激烈角逐,選情日益激烈。大眾傳媒一致認為,此次選舉是民進黨執政的期中考、2020年「大選」的前哨戰,也是國民黨能否止跌回升的關鍵之戰,選舉結果牽動臺灣政局走向。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在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選舉部分,國、民兩黨執政縣市發生大翻轉,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民進黨僅存6席,無黨籍柯文哲險勝對手連任臺北市長同時島內不滿藍綠、投票自主性更強的中間選民數量在持續擴大。但也要看到,中間選民未必大部分就支持第三勢力,而第三勢力也不等於可以爭取到大部分中間選民。   其三,選舉結果深刻反映了臺灣民意發生複雜的變化。一是島內民意更加注重經濟民生的獲得感、體驗感。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
    11月29日進行「九合一」投票,據臺當局選務部門統計,在全臺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得6席,民進黨獲得13席,另有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前後藍綠政治版圖對比。」選舉國民黨何以崩盤慘敗    「九合一」選後藍綠變天 臺灣該如何向前走
  • 選舉能當飯吃?離2022年還有兩年,臺「九合一選舉」戰火已點燃
    離2022年島內「九合一選舉」還有兩年時間,但戰火已經點燃。臺北市長選舉方面,根據ETtoday新聞雲最新民調,2022年臺北市長若由蔣萬安與陳時中代表藍綠對決,蔣萬安可小勝,但民眾黨若派出黃珊珊,「時代力量」黃國昌也加入戰局,蔣萬安與陳時中將陷入膠著戰。
  • 藍不藍綠不綠 臺灣「九合一」選後政治板塊不再鐵板
    臺灣2018年底的「九合一」大選,猶如一場政治大地震,讓臺灣縣市的藍綠地貌出現明顯錯動。表面上,民進黨原有13執政縣市被腰斬,「綠地」僅存6縣市,在數量上半毀,再進一步比較民進黨此次選舉與2016大選的全臺總得票數,足足少了200萬票,無疑動搖「黨」本,後續發展已然悲觀。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選舉11月29日開始投票。共有19761人報名角逐,創臺灣歷屆選舉之最。而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慘敗。那麼,究竟什麼是「九合一」?國民黨為何會慘敗?何為「九合一」■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日。今天台灣選出6名「直轄市」市長,16名縣市長,375名「直轄市」議員,532名縣市議員,198名鄉鎮市長等。最引人關注的是六都市長選舉。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形勢觀察
    題: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形勢觀察 作者:任冬梅(北京),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作者指出,目前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和國民黨都已完成縣市長提名。年底的臺北市長選舉是「九合一」選舉的重中之重,作為「首都」的臺北市長選舉不僅連動其他縣市選情,更攸關2020「總統大選」各方政治勢力布局。上屆選舉,大環境非常不利於國民黨,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憑藉民進黨「不提名」的全力支持,坐上臺北市長寶座。柯此次尋求連任選情依然看好,蔡英文本傾向在臺北再次「禮讓」柯,但無奈民進黨內反柯聲浪太大,最終只能自提人選。
  • 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選戰關鍵
    原標題: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選戰關鍵 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   ——島內受訪人士認為:藍綠色彩和經濟民生是決戰關鍵   「選市長也好,選裡長也好,到最後基本上都是一個立場和認同問題。」
  •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何影響兩岸關係走勢?
    文/狄競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九合一」選舉本周六 (11月24日) 正式揭開大幕。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今年的「九合一」選舉號稱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2018臺灣「九合一」決勝篇(一):臺中市選舉決勝階段五大看點
    綜合主流民調,藍綠候選人盧秀燕和林佳龍的支持度戰至五五波。在十月中旬的「六都合體,萬人挺燕,決戰中臺灣」造勢會上,吳敦義、馬英九、王金平和「六都」候選人均為盧秀燕站臺,加上「韓流」外溢效應,盧支持度衝到新高,網絡聲量已經逼近並反超林,但在看好度和網絡預測市場的當選概率仍大幅落後。花博會的開幕,對現任者更是加分項。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政治資本優劣勢逐漸清晰,選戰策略也更具針對性。
  • 境外媒體:「九合一」選舉攪動臺政壇格局
    (臺灣「中央社」)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港媒稱,臺灣政界人士高喊口號,趕在29日的選舉之前最後一次向選民拜票。此次選舉將選出11130名市、縣、鎮、村的地方公職人員,受到普遍關注,因為這能體現選民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的傾向。無論取得大勝的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會顯著增加它們在兩年後獲勝的機會。
  • 2018臺灣"九合一"決勝篇(三):藍綠"政見會"誰勝出?
    陳其邁不打算提告,因為距選舉投票只有兩個星期,報警或提告都來不及了,拜託網友找出並制止放假消息的人,這是幹擾選舉的行為。    然而誰戴不戴耳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政見會都上說了什麼,候選人的主張有何明顯的不同?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開始投票 結果預計今夜出爐
    海外網11月24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俗稱「九合一」的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今天(24日)進行投票,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今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而所謂的10個「公投案」結果則預料會在25日凌晨2時揭曉。
  • 臺灣「九合一」選舉聚焦臺北及中部三縣市
    中新社臺北11月28日電(記者 劉舒凌 鄭巧)28日,從清晨到夜晚,全臺19700多名候選人與相關黨派抓住最後時間展開「掃街拜票」、舉辦規模盛大的「選前之夜」晚會,力爭每一票支持。   29日,將產生11130名地方公職人員的臺灣「九合一」選舉會在22個縣市展開。  這是臺灣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選舉。
  • 臺灣「九合一」選舉投票 37人撕毀選票觸「法」
    華夏經緯網11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臺「警政署」統計全臺共有37人涉撕毀選票,攜帶手機進入投票所、將選票帶出投票所各有6件,均依違反「選罷法」送辦。    據報導,「警政署」指出,至29日下午4點投票結束為止,各地投開票所共發生52起違「法」案件;撕毀選票情況最多,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各6件、南投縣5件、高雄市、苗慄縣各4件、臺中市、臺南市、嘉義縣各2件、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彰化縣、屏東縣、花蓮縣各1件。    苗慄縣有1人在投票所幹擾投票、臺北市除有1人涉冒領選票,另有1名裡長候選人在裡辦公室進行競選行為。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引眾議(11/24—30)
    11月29日,臺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投票結果出爐,全臺22個執政縣市中,國民黨的席次從原來的4都11縣市變成1都5縣,民進黨則由原來的6個縣市翻倍至13個。藍綠執政板塊出現大幅變動,引發兩岸共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