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九合一」選舉攪動臺政壇格局

2020-12-14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8日晚間,馬英九參加連勝文在臺北的競選造勢活動。圖為馬英九在臺上與王金平握手。(臺灣「中央社」)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港媒稱,臺灣政界人士高喊口號,趕在29日的選舉之前最後一次向選民拜票。此次選舉將選出11130名市、縣、鎮、村的地方公職人員,受到普遍關注,因為這能體現選民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的傾向。無論取得大勝的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會顯著增加它們在兩年後獲勝的機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8日報導,國民黨由於一系列執政弊端飽受詬病,其中包括地溝油醜聞。該黨誓言將為經濟而戰,民進黨則希望能爭取到打算「懲罰國民黨」的選民。

報導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表現這樣差勁,我們還要讓馬(英九)政府或者國民黨繼續管理臺灣嗎?」

報導說,2010年舉行上一次「地方選舉」之後,國民黨控制了22個縣市當中的15個。自從上個月開始競選活動以來,該黨一直在苦戰。有些民調顯示,國民黨可能會丟掉臺北市和臺中市,而這可能會降低該黨在2016年選舉中的勝算。民調顯示連勝文比獨立候選人柯文哲落後至少13個百分點。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1月27日報導,臺灣本周六將舉行直轄市長、縣市長、村裡長、議員等地方公職選舉。距離2016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僅剩下不到兩年時間,這場「九合一」選舉將是判斷執政黨國民黨失去多少支持度的重要風向標。

臺灣《聯合報》11月28日稱,「九合一」選舉倒數一天,臺灣當局領導人當天由臺灣最南端的屏東展開「鐵人行程」,向北狂掃八縣市,為黨籍候選人造勢。選前之夜藍營天王重兵鎮守臺北市,為連勝文全力催票。

馬英九28日早先到屏東瑪家鄉為國民黨屏東縣長候選人站臺,接著到高雄、臺南陪候選人車隊掃街,傍晚趕赴基隆掃街,再到桃園站臺。結束桃園行程後,馬英九再往北走,先出席臺中市長候選人胡志強的選前造勢晚會,接著再回防北臺灣,晚間近九時為新北市長朱立倫輔選,最後壓軸行程回到官邸前凱道,為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站臺。

臺灣《自由時報》11月28日報導稱,民進黨鎖定臺中、彰化、南投全力進攻,希望能以「翻轉中臺灣」,徹底鬆動藍綠板塊,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

報導說,  「九合一」選舉結果牽動臺灣政局發展,直接影響2016年臺灣當局領導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展現強烈求勝意志,本周起幾乎進駐中臺灣,天天狂掃中彰投;蔡英文28日把握最後機會,展開超級鐵人行程,除在嘉義市、雲林縣、南投縣等三大膠著區做最後衝刺,晚上更連趕新北市、彰化縣、臺中市三場造勢晚會,誓言「從地方開始贏回臺灣」。

相關焦點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在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選舉部分,國、民兩黨執政縣市發生大翻轉,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民進黨僅存6席,無黨籍柯文哲險勝對手連任臺北市長這些現象說明了島內政治格局變化的三大問題:一是藍綠對決的基本格局仍是主導島內政治發展的基礎性因素,「藍綠基本盤消失、崩盤」等現象和說法目前尚不成立。二是藍綠實力消長變化加速,民意左右快速搖擺、牽制任何一黨獨大的自主性增強。三是第三勢力夾縫求生難度仍大,但中間選民基礎持續擴大。「第三勢力」在藍綠基本政治格局下發展難度仍然很大,民眾固然對國民兩黨都不滿,不代表就會選擇非兩黨黨籍候選人。
  • 專家:「九合一」選舉透露臺灣政治社會新動向
    日前,臺灣地區2018年「九合一」選舉正如火如荼開展,島內藍綠等各方政治勢力為了搶食包括22個縣市長在內的11047個公職位子,不斷輪番上演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政治戲碼。然而撥開熱鬧喧囂的政治迷霧,往深處看,往遠處看,就能發現選舉競選表象背後已經隱藏了臺灣社會民意結構及政治格局變動的新密碼。尤其是風靡全島的「柯文哲旋風」、「韓國瑜現象」 ,更是透露了島內社情民意新的脈動,折射出島內民眾對既有政治格局、民進黨全面執政地位的強烈不滿,也寄託了島內民眾對新型政治力量新的期待,成為此次「九合一」選舉最熱鬧也是最亮的看點。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前後藍綠政治版圖對比。藍綠競逐    臺灣「九合一」選舉 臺北市、臺中市藍營均落敗    九合一選戰慘敗此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派出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黃秀霜。臺灣學術預測機構「未來事件交易所」最新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賴清德和黃秀霜或將分別獲得62.5%和36.1%的選票,是「六都」候選人當中差距最大的選戰。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今日投票、開票 最大看點是這個
    與今年的「九合一」選舉同時投票的還有10個「公投案」。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23日的最後催票階段,整個臺灣「瘋選舉」,藍綠陣營都祭出最後的重磅活動。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說,臺灣的地方選舉不影響朝野格局,卻能看出臺灣政治的演化。
  • 港媒:臺灣九合一選舉的「變」與「不變」
    中評社11月25日報導,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落下帷幕。這場選舉國民黨獲得了大勝,特別是國民黨贏得了高雄市選舉的勝利,有著重大的歷史性和標誌性意義。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可謂大敗,有力地打擊了蔡英文當局無視民意的霸道氣焰。疏理這次選舉,其特點鮮明,主要展現了「變」與「不變」。 變。一是民心思變。蔡當局上臺僅僅兩年多時間,不問蒼生,問意識形態。
  • 臺灣「九合一」選舉聚焦臺北及中部三縣市
    29日,將產生11130名地方公職人員的臺灣「九合一」選舉會在22個縣市展開。  這是臺灣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選舉。所謂「九合一」,是指各縣市九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進行,其中包括「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少數民族區長及區民代表。
  • 「公投」大爆發 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最有可能輸掉臺中?
    同日公布的「2018臺中市長選舉民調」顯示,林佳龍支持度落後盧秀燕1.8%,選情首度出現翻轉。有媒體分析,受「公投」因素影響,年底「九合一選舉」縣市長的部分,民進黨最該憂心的就是臺中市。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去年「修法」鬆綁「公投」提案門檻,2018年至今已經出現了10多個「公投案」要與年底「九合一選舉」一起舉行,連臺北市長柯文哲都說政治效應很難評估。
  • "九合一"選舉違反"選罷法" 臺"中選會"裁罰媒體
    華夏經緯網12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央選舉委員會」8日決議,去年「九合一」選舉期間,未來事件交易所、臺灣中國時報、民眾日報、蘋果實時新聞日報與自由時報等媒體機構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民調發布規定,依法開罰。
  • 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 媒體:蔡英文「期中考」不及格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 海外媒體稱,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25日揭曉。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這一結果反映了廣大臺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25日報導,臺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24日舉行,2014年被民進黨擊潰的在野黨國民黨這次連連報捷,除了力保原本執政的6個縣市,更一舉拿下另外9個,包括綠營「囊中物」高雄市,以及四年前的失地臺中市,完全翻轉上屆選舉的頹勢。報導稱,民進黨則是主客易位,原本執政的13個縣市,僅保住6個,失守的包括傳統農、漁業票倉宜蘭縣、雲林縣和彰化縣。
  • 洪鑫誠:臺灣「九合一選舉」的「無色覺醒」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期上演,開票過程異常精彩,不少結果出人意料。 首先,選前外界的確預估國民黨選情佔優,但通常認為能奪回「半壁江山」已能令人滿意。然而連國民黨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曾把自己打趴下的民進黨,這次居然這麼不經打。
  • 臺灣縣市「九合一」選舉的觀察點
    楚樺(特約評論人)    今年的11月臺灣將舉行縣市「九合一」選舉,將是島內政治力量的一次重要「期中考」,也是2020年臺灣「大選」的前哨戰,各方圍繞此次選舉將展開激烈角逐。同時,此次選舉是在祖國大陸邁入中共十九大的開局之年、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舉行,選戰結果關係到未來兩岸關係走勢。因此,島內政治格局變化、影響此次選舉的突出因素、「臺獨」勢力的動向以及臺灣民意的變量將成為觀察這次選舉的主要目標。
  • 新"公投法"擬綁"九合一"選舉 最遲4月底提案
    華夏經緯網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修「公投法」5日上路,依法推估,若想「公投」綁「九合一」選舉,最晚須在4月底提案。臺「中選會」說,符合規定,且在投票日前的1到6個月內完成相關手續,才可能與年底全臺性選舉合併舉行。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共有19761人報名角逐,創臺灣歷屆選舉之最。而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慘敗。那麼,究竟什麼是「九合一」?國民黨為何會慘敗?何為「九合一」■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日。今天台灣選出6名「直轄市」市長,16名縣市長,375名「直轄市」議員,532名縣市議員,198名鄉鎮市長等。最引人關注的是六都市長選舉。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開始投票 結果預計今夜出爐
    海外網11月24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俗稱「九合一」的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今天(24日)進行投票,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今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而所謂的10個「公投案」結果則預料會在25日凌晨2時揭曉。
  •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何影響兩岸關係走勢?
    文/狄競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九合一」選舉本周六 (11月24日) 正式揭開大幕。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今年的「九合一」選舉號稱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港媒:大陸關注臺灣「九合一選舉」,但不幹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九合一」選舉即將舉行,香港中評社評論稱,大陸對此關注而不幹預,對此的強調和澄清很重要。據香港中評社11月4日報導,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大陸各地舉辦的涉及兩岸關係的研討會,臺灣「九合一」選舉及選後的臺灣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等話題,都是與會者關注的焦點。報導稱,其實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這場選舉,無論對臺灣未來的政治發展,還是對藍綠政黨及主要參選人或者是兩岸關係的發展等,都有重要影響。
  • 吳敦義全臺直播感恩茶會 邀功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
    臺海網1月23日訊 據廈門廣電網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動作頻頻。先是全臺巡迴直播感恩茶會,如今又傳出他將於三月份走訪美國。臺灣輿論認為,吳敦義的一系列舉動,都在為自己拉抬聲勢,很可能在為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做準備。屆時國民黨究竟會通過什麼方式推舉參選人?目前國民黨內部還沒有統一意見。
  • 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將於11月24日投票
    原標題:九合一選舉 臺「中選會」:8月16日公告11月24日投票華夏經緯網1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央選舉委員會」16日舉行委員會議,決定年底九合一選舉於8月16日發布選舉公告,10月19日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11月24日舉行投票。
  • 趙念渝看臺灣選舉:「九合一」選舉六市競爭
    9月6日,臺灣「九合一」選舉候選人登記結束。其中「六市」、「直轄市長」部分有20人登記參選。華廣網15日刊載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副秘書長趙念渝的文章,從歷史數據看臺灣「九合一」選舉的「六市」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