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期上演,開票過程異常精彩,不少結果出人意料。
首先,選前外界的確預估國民黨選情佔優,但通常認為能奪回「半壁江山」已能令人滿意。然而連國民黨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曾把自己打趴下的民進黨,這次居然這麼不經打。
藍色浪潮席捲全臺
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沒有掀起的藍色浪潮,竟然在臺灣的「中期選舉」上演。韓國瑜拿下高雄,盧秀燕奪回臺中,藍營候選人接二連三宣布當選,而丁守中和柯文哲不相上下。一夜之間,全臺政治版圖翻天覆地。對比2014年「九合一選舉」,藍、綠、白的縣市長席次對比從6:13:3變成15:6:1,國民黨以橫掃千軍之勢捲土重來。
其中,在最關鍵的「六都」戰線,國民黨也把藍綠勢力對比從四年前的1:4,逆轉到現在的3:2,不僅以絕對優勢守住新北,還一舉從綠營手中拿回選前最為勝負難料的高雄、臺中。
都說風水輪流轉,這次轉得觀眾頭都暈了。想起去年一位臺灣朋友便曾對我感慨,沒想到民進黨崩壞得如此之快。而今,臺灣人用選票讓心聲成為了現實。
如果藍營還有什麼「美中不足」的話,當屬丁守中在臺北的惜敗。這場馬拉松式的開票,歷經十個小時,終於在凌晨2點半決出勝負,柯文哲以不到千分之三的微弱優勢險勝,臺北市也意外成為本次選戰最大的「心跳擔當」。
不過,遠超預計時長的選舉過程本就有違規之嫌,由於此次「大選綁公投」,且有創紀錄的10個「公投案」,加之臺北市民對「公投案」投票踴躍,開票速度大受影響。結果,臺北一度「邊開邊投」長達3個小時,此舉也遭到丁守中陣營強烈質疑。
顯然,如果選民在原定投票截止時間之後繼續投票,一邊開票結果已經在各大媒體渠道熱播,投票意向很難不受影響。畢竟,姚文智幾乎是開盤就退出了角逐,原本想投他的親綠選民可能轉投柯文哲而非藍營的丁守中。
(丁守中提起「選舉無效」訴訟,圖自東森新聞雲)
對此,丁守中陣營已公開質疑「中選會」放水,表示臺北市為全臺唯一以綠白合作操作棄保,投開票過程疑點重重,並隨即和律師團決定馬上步行趕赴臺北地院,提起「選舉無效」訴訟,以及請求查封票箱,凌晨3時15分和支持者等人浩浩蕩蕩抵達遞狀。不過,選舉結果料難因此有實質改變。
藍綠黨內權力格局大洗牌
無論如何,民進黨的閃崩和國民黨的大勝已經塵埃落定,而「九合一選舉」歷來是執政黨的期中考試和下屆大選的前哨站,這場大戰最現實而重要的政治意義,即是臺灣藍綠兩黨黨內派系,乃至全臺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
綠營方面,蔡英文已經宣布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為選舉的大敗負責。另外,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都請辭,但均被蔡英文當局慰留。
(蔡英文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圖自中時電子報)
經此一戰,蔡英文受到重創,不僅連任希望渺茫,黨內地位亦受挑戰,民進黨各派系的權力平衡亦就此打破。
首先,民進黨內長期最強的派系「新潮流」雖然樹大招風,因而此次損失重大,但仍保住桃園、臺南兩都,以及屏東等綠色版圖。反觀由林佳龍、遊錫堃領銜,過去幾年不斷崛起,乃至在黨內縣市長候選人提名當中已對新系造成挑戰的「正國會」,卻因黨內中生代明日之星林佳龍失守臺中而元氣大傷,很難再有足夠的制衡能力。
其次,先前依靠選舉人氣被綠營推為共主的蔡英文,在黨內本就缺乏派系支持,從當選到執政都不得不依賴新系人馬,同時拉攏「正國會」、謝系等力量,並積極發展所謂「英派」人馬。而今蔡英文因敗選辭去黨主席,「英派」面臨分崩離析的風險,其本人也更要看新系臉色。
反觀曾被蔡英文點名北上,形成「蔡賴體制」以共擔風險的新系大將賴清德,選後第一時間表態請辭並獲慰留的他,受到的衝擊比蔡小得多,完全有實力再圖進取。更不用說,新系的希望之星鄭文燦此番在桃園大勝,是綠營難得的欣慰。
那麼之後,陳菊會支持落魄的蔡英文,還是轉向以新系自己的力量為最主要考量,將決定民進黨之後的走向,而民進黨新任黨主席花落誰家,將是觀察此事的風向標。
當然,國民黨方面也將經歷劇變,韓國瑜、盧秀燕、侯友宜成為「六都市長」之後,其在黨內一舉晉升「大佬」,而目前坐鎮「中央」的吳敦義等老面孔,雖然並未身先士卒,但檯面上仍是他們帶領國民黨走出危難,因而同樣威望大增。畢竟,吳敦義作為黨主席,而國民黨的勝利超乎預期。
由於「九合一」距離下屆「大選」時間有限,而國民黨推出候選人通常也需經歷數月的流程。目前,黨內三個新「諸侯」都方將入主市政,幾無可能馬上搶攻2020。數來數去,國民黨目前最有可能在兩年之後出戰大選的,或許還是只有老一代的吳敦義和中生代的朱立倫等人。
因而拿下15縣市之後,未來國民黨的「中央」和地方關係如何互動,能否將「九合一」的藍色浪潮延續到2020,合力推出最有希望的候選人,依舊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