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鑫誠:臺灣「九合一選舉」的「無色覺醒」

2020-12-14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期上演,開票過程異常精彩,不少結果出人意料。

首先,選前外界的確預估國民黨選情佔優,但通常認為能奪回「半壁江山」已能令人滿意。然而連國民黨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曾把自己打趴下的民進黨,這次居然這麼不經打。

藍色浪潮席捲全臺

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沒有掀起的藍色浪潮,竟然在臺灣的「中期選舉」上演。韓國瑜拿下高雄,盧秀燕奪回臺中,藍營候選人接二連三宣布當選,而丁守中和柯文哲不相上下。一夜之間,全臺政治版圖翻天覆地。對比2014年「九合一選舉」,藍、綠、白的縣市長席次對比從6:13:3變成15:6:1,國民黨以橫掃千軍之勢捲土重來。

其中,在最關鍵的「六都」戰線,國民黨也把藍綠勢力對比從四年前的1:4,逆轉到現在的3:2,不僅以絕對優勢守住新北,還一舉從綠營手中拿回選前最為勝負難料的高雄、臺中。

都說風水輪流轉,這次轉得觀眾頭都暈了。想起去年一位臺灣朋友便曾對我感慨,沒想到民進黨崩壞得如此之快。而今,臺灣人用選票讓心聲成為了現實。

如果藍營還有什麼「美中不足」的話,當屬丁守中在臺北的惜敗。這場馬拉松式的開票,歷經十個小時,終於在凌晨2點半決出勝負,柯文哲以不到千分之三的微弱優勢險勝,臺北市也意外成為本次選戰最大的「心跳擔當」。

不過,遠超預計時長的選舉過程本就有違規之嫌,由於此次「大選綁公投」,且有創紀錄的10個「公投案」,加之臺北市民對「公投案」投票踴躍,開票速度大受影響。結果,臺北一度「邊開邊投」長達3個小時,此舉也遭到丁守中陣營強烈質疑。

顯然,如果選民在原定投票截止時間之後繼續投票,一邊開票結果已經在各大媒體渠道熱播,投票意向很難不受影響。畢竟,姚文智幾乎是開盤就退出了角逐,原本想投他的親綠選民可能轉投柯文哲而非藍營的丁守中。

(丁守中提起「選舉無效」訴訟,圖自東森新聞雲)

對此,丁守中陣營已公開質疑「中選會」放水,表示臺北市為全臺唯一以綠白合作操作棄保,投開票過程疑點重重,並隨即和律師團決定馬上步行趕赴臺北地院,提起「選舉無效」訴訟,以及請求查封票箱,凌晨3時15分和支持者等人浩浩蕩蕩抵達遞狀。不過,選舉結果料難因此有實質改變。

藍綠黨內權力格局大洗牌

無論如何,民進黨的閃崩和國民黨的大勝已經塵埃落定,而「九合一選舉」歷來是執政黨的期中考試和下屆大選的前哨站,這場大戰最現實而重要的政治意義,即是臺灣藍綠兩黨黨內派系,乃至全臺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

綠營方面,蔡英文已經宣布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為選舉的大敗負責。另外,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都請辭,但均被蔡英文當局慰留。

(蔡英文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圖自中時電子報)

經此一戰,蔡英文受到重創,不僅連任希望渺茫,黨內地位亦受挑戰,民進黨各派系的權力平衡亦就此打破。

首先,民進黨內長期最強的派系「新潮流」雖然樹大招風,因而此次損失重大,但仍保住桃園、臺南兩都,以及屏東等綠色版圖。反觀由林佳龍、遊錫堃領銜,過去幾年不斷崛起,乃至在黨內縣市長候選人提名當中已對新系造成挑戰的「正國會」,卻因黨內中生代明日之星林佳龍失守臺中而元氣大傷,很難再有足夠的制衡能力。

其次,先前依靠選舉人氣被綠營推為共主的蔡英文,在黨內本就缺乏派系支持,從當選到執政都不得不依賴新系人馬,同時拉攏「正國會」、謝系等力量,並積極發展所謂「英派」人馬。而今蔡英文因敗選辭去黨主席,「英派」面臨分崩離析的風險,其本人也更要看新系臉色。

反觀曾被蔡英文點名北上,形成「蔡賴體制」以共擔風險的新系大將賴清德,選後第一時間表態請辭並獲慰留的他,受到的衝擊比蔡小得多,完全有實力再圖進取。更不用說,新系的希望之星鄭文燦此番在桃園大勝,是綠營難得的欣慰。

那麼之後,陳菊會支持落魄的蔡英文,還是轉向以新系自己的力量為最主要考量,將決定民進黨之後的走向,而民進黨新任黨主席花落誰家,將是觀察此事的風向標。

當然,國民黨方面也將經歷劇變,韓國瑜、盧秀燕、侯友宜成為「六都市長」之後,其在黨內一舉晉升「大佬」,而目前坐鎮「中央」的吳敦義等老面孔,雖然並未身先士卒,但檯面上仍是他們帶領國民黨走出危難,因而同樣威望大增。畢竟,吳敦義作為黨主席,而國民黨的勝利超乎預期。

由於「九合一」距離下屆「大選」時間有限,而國民黨推出候選人通常也需經歷數月的流程。目前,黨內三個新「諸侯」都方將入主市政,幾無可能馬上搶攻2020。數來數去,國民黨目前最有可能在兩年之後出戰大選的,或許還是只有老一代的吳敦義和中生代的朱立倫等人。

因而拿下15縣市之後,未來國民黨的「中央」和地方關係如何互動,能否將「九合一」的藍色浪潮延續到2020,合力推出最有希望的候選人,依舊值得觀察。

相關焦點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在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選舉部分,國、民兩黨執政縣市發生大翻轉,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民進黨僅存6席,無黨籍柯文哲險勝對手連任臺北市長蔡英文兩年多的執政完全搞壞了此前8年來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發展大好局面,臺灣民眾的福祉利益也因素受到嚴重損害。在選舉過程中,民進黨不斷幹擾阻撓兩岸交流交往和民眾期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形成了鮮明對立。「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臺灣百姓才會好」的理念逐步在島內紮根發芽。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
    「九合一」選舉(背景)是臺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包括「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等7項選舉。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前後藍綠政治版圖對比。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臺灣「九合一」選舉聚焦臺北及中部三縣市
    29日,將產生11130名地方公職人員的臺灣「九合一」選舉會在22個縣市展開。  這是臺灣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選舉。所謂「九合一」,是指各縣市九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進行,其中包括「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少數民族區長及區民代表。
  • 港媒:大陸關注臺灣「九合一選舉」,但不幹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九合一」選舉即將舉行,香港中評社評論稱,大陸對此關注而不幹預,對此的強調和澄清很重要。據香港中評社11月4日報導,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大陸各地舉辦的涉及兩岸關係的研討會,臺灣「九合一」選舉及選後的臺灣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等話題,都是與會者關注的焦點。報導稱,其實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這場選舉,無論對臺灣未來的政治發展,還是對藍綠政黨及主要參選人或者是兩岸關係的發展等,都有重要影響。
  • 臺灣「九合一」選舉概況
    臺灣「九合一」選舉是臺灣的「地方選舉」,所謂「九合一」即九種「地方公職」放在同一天選出。九種「地方公職」包括: 「直轄市」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民代表。最近一次選舉將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
  • 趙念渝看臺灣選舉:「九合一」選舉六市競爭
    9月6日,臺灣「九合一」選舉候選人登記結束。其中「六市」、「直轄市長」部分有20人登記參選。華廣網15日刊載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副秘書長趙念渝的文章,從歷史數據看臺灣「九合一」選舉的「六市」競爭。
  • 港媒:臺灣九合一選舉的「變」與「不變」
    中評社11月25日報導,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落下帷幕。這場選舉國民黨獲得了大勝,特別是國民黨贏得了高雄市選舉的勝利,有著重大的歷史性和標誌性意義。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可謂大敗,有力地打擊了蔡英文當局無視民意的霸道氣焰。疏理這次選舉,其特點鮮明,主要展現了「變」與「不變」。 變。一是民心思變。蔡當局上臺僅僅兩年多時間,不問蒼生,問意識形態。
  • 2018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大敗!
    「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結果在當晚基本出爐,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已於24日晚9時10分召開記者會,宣布請辭黨主席,負起政治責任。  「九合一」選舉指的是臺灣9種地方公職選舉在同一天舉行。9種地方公職選舉包括:「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少數民族區的「區長」及「區民代表」選舉。  在這次的「九合一」選舉中,高雄市與臺北市的選情備受關注。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九合一」選舉11月29日開始投票。共有19761人報名角逐,創臺灣歷屆選舉之最。而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慘敗。那麼,究竟什麼是「九合一」?國民黨為何會慘敗?何為「九合一」■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日。今天台灣選出6名「直轄市」市長,16名縣市長,375名「直轄市」議員,532名縣市議員,198名鄉鎮市長等。最引人關注的是六都市長選舉。
  •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 臺灣政治生態改變
    核心提示: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以藍營失敗告終,在全部22個地方市長選舉中,只贏得了其中六個,而在六都市長選舉中,輸掉三都並失去全部三個省轄市和三個縣,綠營則版圖大增。這對2016年的大選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 "綠地"變"藍天"
    中新社臺北11月25日電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產生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
  • 臺灣縣市「九合一」選舉的觀察點
    楚樺(特約評論人)    今年的11月臺灣將舉行縣市「九合一」選舉,將是島內政治力量的一次重要「期中考」,也是2020年臺灣「大選」的前哨戰同時,此次選舉是在祖國大陸邁入中共十九大的開局之年、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舉行,選戰結果關係到未來兩岸關係走勢。因此,島內政治格局變化、影響此次選舉的突出因素、「臺獨」勢力的動向以及臺灣民意的變量將成為觀察這次選舉的主要目標。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開始投票 結果預計今夜出爐
    海外網11月24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俗稱「九合一」的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今天(24日)進行投票,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今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而所謂的10個「公投案」結果則預料會在25日凌晨2時揭曉。
  •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何影響兩岸關係走勢?
    文/狄競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九合一」選舉本周六 (11月24日) 正式揭開大幕。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今年的「九合一」選舉號稱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看22縣市長選舉登記名單
    2018「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尤其是22縣市長參選人選更受到外界關注,臺「中選會」在8月27日至31日受理登記,聯合新聞網將會陸續整理更新22縣市長參選名單,讓大家能夠隨時掌握選舉動態。(臺灣聯合新聞網)
  • 臺灣「九合一」選舉 臺北市、臺中市藍營均落敗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結束,雖然尚未全部開票,臺北市長、臺中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已自行宣布敗選,標誌此次選舉國民黨敗局已定。 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上午8時起,至下午4時結束。1851萬選民將選出11130位公職人員。
  • 「九合一」看高雄(五):臺灣民心思變
    臺灣年底九合一選戰到計時一周,所有候選人全都卯足全力,韓國瑜不管是「逆襲」還是「夜襲」,各種情勢都證實「韓流」確實給民進黨的陳其邁帶來沉痛的一擊,驚覺大勢不妙的前高雄市長陳菊都緊急南下回防高雄,三番兩次替陳其邁站臺。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看看這張表的顏色就知道了!
    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於11月29日進行投票,國民黨六都市市長候選人,5人失利,僅朱立倫驚險勝出。       另據新華網臺北11月29日消息,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產生了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
  • 七、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奧運正名公投」遭到臺灣...
    七、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奧運正名公投」遭到臺灣民眾否決 2019年01月03日 09: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11月24日,臺灣地區舉行「九合一」選舉,選出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九類公職人員。據臺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蔡英文24日晚間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以示對該黨敗選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