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農村過年貼對聯有講究和忌諱嗎?

2020-12-20 古今僧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尤其身處農村在外工作上班的人,為了早點回家,不辭辛苦,千裡迢迢往回趕。

回去少不了置辦年貨,其中對聯、福字、窗花是必不可少的。

貼對聯,城裡倒是沒什麼,農村這方面可是很講究的。基本上家裡每處都會貼不同類型的福貼。臥室門上貼「鴻運當頭」,放糧食的米缸貼「五穀豐登」,餵雞牛羊豬的地方貼「六畜興旺」,廚房貼「年年有餘」,水窖或水龍頭處貼「細水長流」,車上貼「四季平安」等等都是美好寓意。

貼對聯的顏色,除了紅色,還有白、黃、綠、藍、紫等顏色的對聯。紅色是喜慶,這當然不用說,但要說的是白、黃、綠、藍、紫等顏色,貼這些顏色的,都是家裡有喪事,親人或親戚逝世了。

各地風俗不盡相同。有些地方貼三年,有些地方貼四年,有些地方則三年都不貼對聯。

風俗不一樣,貼的顏色也不一樣,有些當年貼紫色,第二年貼黃色,第三年貼綠色。有些則是當年貼白色,第二年貼黃色,第三年貼綠色,第四年貼紫色,都是講孝道,講守孝,後面就沒有講究了,可以貼紅色對聯了!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年貼春聯的忌諱和時間,還有一些注意事項,農民們都來看看
    農村過年貼春聯的忌諱和時間,還有一些注意事項,農民們都來看看馬上就要過年了,每到過年的時候,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一般都會在自己的門前貼上一副春聯來圖個吉利,春聯也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它以簡潔明了的文字來蘊含了對家庭以及人們的祝願,自古以來貼春聯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之一
  • 膠東農村將過年貼對聯稱之為「封門」,它有什麼講究?
    以下是正文——春節「封門」,就是貼春聯。棲霞人稱春聯是門對子,是過年的重頭戲。早些年間,有「過了冬,松一松,過了臘八不拍了」的順口溜。就是舊時候的學堂,過了冬先生對學生管教松一點了,待過了臘八就放假了,學生就不怕老師了。
  • 春節將至,在農村你們是什麼時候貼春聯?有什麼講究嗎?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在民間有很多風俗習慣,其中貼春聯就是比較隆重的一種。一到過年期間,市場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銷售春聯或者是專門贈送春聯的現象,有一些書法家也會義務下到社區和農村,為老百姓撰寫春聯。那麼,在農村裡面一般什麼時候貼春聯比較合適,有沒有什麼講究呢?
  • 春節貼對聯的講究!你貼對了嗎?
    春節貼對聯的講究!你貼對了嗎?時間:2020-01-24 11: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貼對聯的講究!你貼對了嗎? 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將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那麼,馬上要過年了,2020年春節貼對聯有什麼講究?其寓意是什麼?
  • 農村過年貼春聯都有哪些忌諱?什麼時候貼最好?
    有些地方是不貼春聯的農村過年,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貼春聯的習俗的。比如我老家商河那邊,貼不貼的都可以,如果手頭恰好有春聯,那就貼上,如果沒有,也不會刻意去買或者是寫。貼春聯的時間在我婆婆這邊,棗莊這裡,家家戶戶都是要貼春聯的。不管大門小門,新房老房子,甚至久不住人的老屋,過年都是要貼上春聯的。貼春聯通常是在年三十,當然,也有勤快的二十九就貼上了,這樣的人家少些。
  • 在農村,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那麼過年的時候都有什麼講究呢?
    在農村,關於老人去世是有很多講究的,不管是出殯前還是出殯後,需要注意的事情都非常多,而且一旦家中有老人去世,子女是要守孝三年的,在這三年的守孝過程中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做子女的必須要遵守,否則是要被別人笑話的,那麼如果當年家中有老人去世,過年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呢?
  • 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貼春聯有什麼禁忌講究規矩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餘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 臘月二十九是「絕日」,三十立春,哪天貼春聯呢?
    這種說法來源於我國古代的陰陽五行說,大致意思是在每年的立春后土地暖和了,水(冬)就絕了,立夏後溫度逐漸升高,木(春)就絕了;立秋後天氣逐漸變涼,火(夏)就絕了,立冬後天氣漸冷,金(秋)就絕了。在四絕日有很多講究,也就是忌諱,如出行當官、婚喪嫁娶、開門市等大事都需要避開。
  • 春節貼對聯有哪些講究?過年應該怎樣選擇對聯呢?很多人都不知道
    現在的春節不光是中國人過,有一些生活早中國外國人也會和中國人一起過節日。時代在變化有很多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在春節的時候為什麼要貼對聯,貼春聯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春聯在中國人在過新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貼的,在大家的嚴重春聯是一年中喜氣的象徵。春聯也叫做門對子,在春節的時候每家每戶對會去買或者是家中有老人的時候寫一對春聯貼在大門上。
  • 春聯有何講究?過年亂貼春聯,容易鬧笑話
    過年了,很多注重傳統的朋友又該計劃著今年春節貼副啥春聯了。春聯是咱們最傳統的過年習俗之一,不但讓「年」過得吉祥紅火又凸顯出了濃濃的傳統文化味兒。在古時候貼春聯可不僅僅是件「應景」的事兒,貼春聯不光是要貼出喜慶來還要貼出對傳統的敬畏。
  • 農村春節貼對聯有什麼講究?什麼時間貼最合適?聽聽老農怎麼說
    年輕人回到家裡之後,總會給父母買上一些衣物,這樣就能夠有新的氣象,每個人都會看起來格外的精神。而在這個時候,農民也會來到集市上,及時的買上一些年貨,這樣才能讓整個春節都能夠打造著活力獨特的氣息,一家人都能夠感受著不一樣的年味。農村春節貼對聯有什麼講究?什麼時間貼最合適?
  • 結婚不光要貼喜字,還要貼對聯!結婚對聯怎麼貼?有什麼講究?
    說到對聯,或許在很多人心中,只有春節的時候才會使用到對聯,然而實際上,咱們現實生活中會使用到對聯的情況有很多,除了春節會用之外,新人結婚的時候也是需要貼對聯的,很多人對結婚對聯還不是很了解,貼結婚對聯和貼喜字一樣是有很多的講究,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貼對聯,有人貼紅聯,有人貼黃聯,有人不貼,為啥?答案來了
    還有十幾天的時間就要過年了,這個時候,在外打工的農民也都陸陸續續的返鄉了,準備回家和家人過一個開心的團圓年。在農村,過年是非常熱鬧的,也非常的有氛圍,各種的風俗習慣都少不了,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貼對聯了。
  • 過年貼春聯是上午貼還是中午貼,貼春聯有哪些講究呢
    貼春聯的時間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風俗不同,對貼春聯的時間講究也不同。小年之後年味濃,眼瞅著就過年了。過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那麼,春聯到底是應該上午貼還行中午貼呢。在我的老家,人們都是除夕當天上午貼春聯,而且要在中午12點以前貼好,最好不超過12點。因為在一天裡,上午屬於新半天,下午屬於舊半天。而貼春聯本身就是為了辭舊迎新,所以,必須在上午將舊的對聯換下來,迎貼新的對聯。另外,上午是一個白晝的開始,而春節是一年的開始,貼春聯是為了迎接新的一年,所以,上午貼春聯才可以體現迎新春之意。
  • 臘月到了,農村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何忌諱和講究?
    臘月到了,農村「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農村經歷了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文化發展過程,沉澱積累了許許多多風俗習慣的人文元素。這些過年的風俗習慣,即過年的講究和忌諱,是農村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所有人樂意遵循的風俗習慣。
  • 過年貼春聯有何講究?老祖宗的3條禁忌,保你來年順順利利
    過年貼春聯有何講究?老祖宗的3條禁忌,保你來年順順利利文/半夜論史春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也有很多傳統的習俗。例如貼春聯,到了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貼春聯,那春聯有什麼講究呢?春聯又叫對聯,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兩邊對仗工整,而且內容都是寓意這來年更加美好。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朝時期,當時立春的那天人們會在自家門前貼上「宜春」,在當時又被稱作春貼。後來才慢慢形成了現在的春聯,明朝的時候已經很盛行了。春聯除了代表著對來年美好的願望,也有祛邪除災的意思,因此貼春聯可以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那麼貼春聯的一些禁忌、小講究你知道多少呢?
  • 過年記憶:如何留住那些濃濃的年味,貼春聯有這些不能忘卻的忌諱
    現在的人們自從有了印刷品的春聯,寫春聯也逐漸淡了起來,就是一些有點學識的老人還在堅守,其實人們對寫春聯還是有很多的念想以及讚許,都感受到千篇一律的對聯已經缺少了一種文化的味道,於是現在很多愛好書法的一些人士,無論是部門組織還是自願發起的義寫春聯都會受到群眾的熱捧,都認為還是寫出來的春聯有味道。
  • 山東農村過年那些有講究的事
    記得小時候過年那是真熱鬧。首先,是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啟動了過年模式。臘月二十三這天要蒸年糕。據說年糕是為了粘灶王爺的嘴的。先把灶前牆上供奉的閻王爺畫像摘下來燒掉。三十早上一般吃烙餅,烙餅的時候,不是得把餅翻過來翻過去的兩面都烙嗎?寓意翻身。吃完飯就開始貼對聯,用小鍋加上水和面,熬成漿糊,然後端著漿糊去門口用脫完粒的高粱頭捆成的掃把,粘上漿糊刷在門檻上,再把對聯工工整整貼上去。三十上午就開炸了,炸雞.炸魚.炸丸子,再燉一鍋白菜豬肉湯。一家人吃完中午飯後,下午男人去貼對聯,女人開始包年夜吃的餃子。
  • 2019年,必須臘月二十八貼對聯?
    2019年,必須臘月二十八貼對聯?過年貼對聯,是流傳了千百年的民俗,而至於對聯要在哪一天貼,其實沒有太明確的規定,大部分人都是在春節前兩三天,也就是在臘月二十八至臘月三十這天貼春聯,還有人提前四五天就開始貼春聯。
  • 寫對聯的年,才叫過年
    如今,我們經常在感嘆,過年不再是輕鬆愉悅的歡聚時刻,有的只是繁瑣的人際往來和乏味的人情世故,親情、友情也在閒言碎語中逐漸淡漠,甚至於年夜飯也失去了味道。年,成為了老人的年;年,成為了小孩子的年。唯獨遇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無關。其實,不是年的味道變淡了,而是我們的心,少了對團圓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