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盤錦紅海灘地處遼河三角洲溼地,位於盤錦市西南海濱,是由大片紅色的翅鹼蓬形成的著名溼地。圖為今年10月,翅鹼蓬進入旺季,有「中國紅色海岸線」美譽的18公裡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吸引了國內外遊客。 阮煜琳 攝
在遼寧盤錦雙臺河口溼地自然環境中,面積達22100公頃的濱海灘涂上,覆蓋著一種典型的鹽鹼植物——翅鹼蓬。每到夏秋時節,翅鹼蓬則變成赤紅色,「天下奇觀」的「紅海灘」由此而來。 阮煜琳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阮煜琳)金色的麥浪、高高的蘆葦、鋪滿翅鹼蓬的紅色海灘,這就是被稱為「中國最美紅海灘」的遼寧盤錦紅海灘。但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由於氣候變暖和無序開發等原因,「救命草」翅鹼蓬大片衰減,為「拯救」「最美」紅海灘,盤錦展開了全方位修復海洋生態環境行動。
遼寧盤錦雙臺河口溼地,位於遼河三角洲的南部,處於中國大陸海岸線的最北端,南臨渤海,總面積達3150平方公裡,屬海岸溼地和內陸三角洲溼地複合生態系統,包括蘆葦沼澤、灘涂、淺海海域、河流、水庫和水稻田六種溼地生態類型。溼地面積佔到了盤錦市國土面積的近80%,因此盤錦享有「溼地之都」的美譽。
中新網記者日前跟隨國家海洋局組織的「2016海疆生態行」採訪團前往遼寧盤錦,了解當地海洋生態環境修復情況。
恢復翅鹼蓬打造「紅色海岸線」
在盤錦雙臺河口溼地自然環境中,面積達22100公頃的濱海灘涂上,覆蓋著一種典型的鹽鹼植物——翅鹼蓬,又稱鹼蓬草。這種植物在土壤含鹽量為0.3%-0.5%時,最適宜生長。季節的轉換使得土壤中含鹽量不同,翅鹼蓬的顏色也隨之呈現出綠色或紅色。每到夏秋時節,翅鹼蓬則變成赤紅色,「天下奇觀」的「紅海灘」由此而來。
從上世紀末開始,全球性的氣候變暖,高溫、少雨、鹽分過高導致翅鹼蓬的減少和死亡。而海灘上築堤修壩、人工捕撈、踩踏也對翅鹼蓬生長產生了不利影響。
「沒有了翅鹼蓬的灘涂逐漸含鹼板結,成為了寸草不生的光灘。」盤錦市海洋與漁業局高級工程師李晉告訴記者,恢復灘涂生態,已勢在必行。土壤鹽鹼度高的灘涂不適合植物生長,翅鹼蓬是灘涂上的拓荒先鋒植物,在此條件惡劣的地方紮根並使土壤改良後,底棲生物量隨之增加,其他植物就可生長,進而改善生態環境。
2014年,盤錦市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生態損害賠償補償使用有關工作報告》和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的《遼寧省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生態修復項目總體方案》,組織編制了《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生態損害賠償補償專項——盤錦遼河口受損濱海溼地植被修復工程實施方案》,2014年10月,由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批覆立項,該工程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實施修復,並於今年6月24日完成驗收。該項目批覆專項資金4291萬元人民幣。
李晉說,修復工程依據濱海溼地沿濱海岸段的景觀格局,藉助翅鹼蓬與蘆葦的自然演替過程,以自然恢復與人工幹預相結合的方式,力求徹底改善遼河口濱海溼地的生態環境。
「退養還灘」恢復灘涂生態風貌
盤錦鴛鴦溝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坐落在雙臺子河口海域。遼東灣北部頂點的盤錦鴛鴦溝灘,總面積為6124.73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遼河入海口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及翅鹼蓬生態環境。鴛鴦溝是中國首個以「海上紅海灘」溼地生態為主要特色的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區內棲息著丹頂鶴、黑嘴鷗等珍稀鳥類260多種,生存著斑海豹等珍稀海洋動物。
盤錦曾有8萬畝養殖場,殘餌、殘藥、化肥和排洩廢物,導致天然植被大面積損毀,鳥類棲息和覓食地面積大量縮減,魚蝦蟹貝蜇的產量大幅減少。
從2015年開始,盤錦計劃5年內全部收回遼河口海域8萬畝圍海養殖灘涂,種植蘆葦和翅鹼蓬,將8萬畝養殖灘涂恢復為原生態灘涂,並將淤積潮溝水道疏通,恢復整治後的灘涂水系,改善遼河、大遼河等河口溼地的生態環境。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生態室副主任劉長安說,鴛鴦島是中國最北的無居民海島,為鳥類重要的遷徙地。為切實加強溼地生態恢復,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係,盤錦市採取了退出或「瘦身」油田井場及道路數量、規範通訊線路布局並進行恢復等生態措施,增加自然溼地面積,有效緩解溼地島嶼化、破碎化程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同時,盤錦還即將實施「生態移民」機制,引導居民從保護區內有序退出、妥善安置,加強周邊區域汙染源監控與治理。
隨著退養還灘工作的逐步進行,截至目前,遼河口共恢復灘涂面積2.3萬多畝。劉長安說,通過疏通修復區域內的潮汐主通道,使得遼河水和海水能自由進出,擴大溼地面積,讓遼河口海域生態逐步恢復。現今在鴛鴦溝區域發現大群取食、棲息的水鳥,與盤錦市開展的溼地恢復工程密不可分。
加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
「十二五」以來,當地投資8000多萬元人民幣,投放各類苗種8億多尾,實現了種群增加、漁民增收、生態改善的多重效果。嚴格海洋環境監管與汙染防治。強化海洋監督執法力量,加大對海岸及近海環境的監察力度,嚴厲查處違規行為,有力保證了海洋環境的改善。
盤錦日前已全面啟動「藍色港灣整治行動」,綜合治理海域汙染損害和生態破壞,積極推進遼河流域汙染防治。對與溼地有關聯的河流和葦田水系進行綜合治理。全面開展濱海溼地生態恢復工作。持續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
在國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3億多元,對近6萬畝濱海溼地進行生態修復,積極推進退耕還溼工程,對7.7萬畝因鳥類和野生動物保護而承受損失的耕地進行補償。實施重要物種棲息地恢復工程、溼地渠系改造清淤和擴大水域面積工程、溼地渠系進一步完善。同時,投資3億元對溼地系統路網、水網、綠網、電網進行了完善。
同時,著力整治農村面源汙染,深入開展宜居鄉村建設,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大力削減陸源汙染物的排放。嚴格控制生活、工業廢水、畜禽養殖廢水汙染物排放入海。建立排汙單位的企業信息監測制度,實行綜合執法網格化管理,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