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觀」紅海灘
在中國的最北海岸線,在遼河入海的地方,有一座被稱為輕輕放在溼地上的城市——盤錦。
這裡獨特的河海交匯地理環境造就了浩瀚千裡的蘆葦溼地,孕育了「天下奇觀」紅海灘;這裡綠葦紅灘,稻浪金風、海浪銀花、鳥浪如潮,被人們譽為一幅絢爛多彩的美麗生態畫卷。
蘆葦溼地
稻浪金風
近年來,盤錦市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變「發展保護」為「保護發展」,鐵拳「治氣」鐵腕「治水」鐵律「治土」,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空間優化,全面打造安全生態空間格局;堅持綠色發展,使經濟發展質量實現了有效升華;堅持生態惠民,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堅持全民共建,努力形成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良好風尚。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盤錦綠色發展之路。
遼東灣,是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盤錦107公裡的海岸線均屬遼東灣範圍之內。在嚴控城鄉汙水達標排放的基礎上,盤錦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大海,提出用生態的「雙腎」護衛藍色海灣。
蘆葦溼地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遼河口擁有中國高緯度地區面積最大的濱海蘆葦沼澤區,是世界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溼地之一。蘆葦生長對水質要求不高,並對水體有強大的淨化能力。蘆葦生長期內系統淨化氮、磷的能力分別為92.3%和88.5%。盤錦市域內除水稻田外的各類溼地面積達2496平方公裡。廣袤的溼地上棲息著各類野生動物450種,是丹頂鶴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斑海豹重要產仔地。
這裡是丹頂鶴遷徙時重要的停歇地
紅灘綠葦是盤錦的金色名片,百萬畝蘆葦蕩一畝也不能少。近年來,盤錦市委市政府對蘆葦溼地實施最嚴厲的保護措施,還義無反顧地推行了「退養還溼」修復海域生態工程。由於歷史原因,各地養殖戶在遼河口溼地圍海養殖。這雖給養殖戶帶來短期經濟效益,但對溼地植被、近岸水質都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近年來,盤錦市用好各項政策,引導養殖戶轉向國家鼓勵的海域開放式養殖模式。今年,盤錦市「退養還溼」面積達4193公頃,加上前期「退養還溼」的1533公頃,共5726公頃,佔濱海溼地面積近15%。這一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濱海溼地修復工程,對遼東灣生態恢復意義重大。
在遼東灣頂部,大遼河與遼河兩大河流入海口之間,順流而下的泥沙沉降形成了一片離岸1.2萬公頃的沙洲,漲潮時隱,落潮時現。因崗上盛產以文蛤、四角蛤蜊、毛蚶、籃蛤等貝類,故得名蛤蜊崗。2010年開始,盤錦市政府嚴格管理、封崗養殖,並採取了基於生物容納量評估的增殖放流和科學採捕等措施,使崗上資源迅速得到恢復。到2020年上半年,盤錦累計投入文蛤苗3200噸,15.2億粒;移植四角蛤蜊苗10000噸,20億粒;青蛤苗200噸,4億粒;大竹蟶苗3億管。目前,崗上貝類的總生物保有量在10萬噸以上,每年經濟貝類的採收量都在5000噸左右。在建設海上牧場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同時,這些貝類每年可以濾食溼重為51.2萬噸的浮遊植物,消耗無機氮18694噸,無機磷1808噸。其所淨化的海水量可達百億立方米。而盤錦10萬公頃的灘涂中,各種貝類又可將這種淨化能力提升至3倍有餘。
8萬公頃的遼河蘆葦溼地、10萬公頃的以蛤蜊崗為核心區域輻射延伸的遼東灣灘涂,構成了遼東灣的生態「雙腎」。它們以不同的生物組成、在不同類型的水域發揮著相同的作用,為遼東灣海域生態平衡與水質淨化做著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盤錦市相繼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美麗山水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入選「全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和「中國十大魅力溼地」。大窪區、盤山縣、雙臺子區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成為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的典型。2019年,盤錦成為東北地區唯一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市。2020年,盤錦開展創建「國際溼地城市」認證工作,現已全面通過國內評審。
中國最美溼地「紅海灘」
(來源:今日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