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看遼寧| 盤錦:用生態「雙腎」護衛藍色海灣

2020-09-03 盤錦網信

「天下奇觀」紅海灘

在中國的最北海岸線,在遼河入海的地方,有一座被稱為輕輕放在溼地上的城市——盤錦。


這裡獨特的河海交匯地理環境造就了浩瀚千裡的蘆葦溼地,孕育了「天下奇觀」紅海灘;這裡綠葦紅灘,稻浪金風、海浪銀花、鳥浪如潮,被人們譽為一幅絢爛多彩的美麗生態畫卷。


蘆葦溼地

稻浪金風

近年來,盤錦市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變「發展保護」為「保護發展」,鐵拳「治氣」鐵腕「治水」鐵律「治土」,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空間優化,全面打造安全生態空間格局;堅持綠色發展,使經濟發展質量實現了有效升華;堅持生態惠民,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堅持全民共建,努力形成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良好風尚。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盤錦綠色發展之路。


遼東灣,是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盤錦107公裡的海岸線均屬遼東灣範圍之內。在嚴控城鄉汙水達標排放的基礎上,盤錦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大海,提出用生態的「雙腎」護衛藍色海灣。


蘆葦溼地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遼河口擁有中國高緯度地區面積最大的濱海蘆葦沼澤區,是世界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溼地之一。蘆葦生長對水質要求不高,並對水體有強大的淨化能力。蘆葦生長期內系統淨化氮、磷的能力分別為92.3%和88.5%。盤錦市域內除水稻田外的各類溼地面積達2496平方公裡。廣袤的溼地上棲息著各類野生動物450種,是丹頂鶴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斑海豹重要產仔地。


這裡是丹頂鶴遷徙時重要的停歇地

紅灘綠葦是盤錦的金色名片,百萬畝蘆葦蕩一畝也不能少。近年來,盤錦市委市政府對蘆葦溼地實施最嚴厲的保護措施,還義無反顧地推行了「退養還溼」修復海域生態工程。由於歷史原因,各地養殖戶在遼河口溼地圍海養殖。這雖給養殖戶帶來短期經濟效益,但對溼地植被、近岸水質都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近年來,盤錦市用好各項政策,引導養殖戶轉向國家鼓勵的海域開放式養殖模式。今年,盤錦市「退養還溼」面積達4193公頃,加上前期「退養還溼」的1533公頃,共5726公頃,佔濱海溼地面積近15%。這一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濱海溼地修復工程,對遼東灣生態恢復意義重大。


在遼東灣頂部,大遼河與遼河兩大河流入海口之間,順流而下的泥沙沉降形成了一片離岸1.2萬公頃的沙洲,漲潮時隱,落潮時現。因崗上盛產以文蛤、四角蛤蜊、毛蚶、籃蛤等貝類,故得名蛤蜊崗。2010年開始,盤錦市政府嚴格管理、封崗養殖,並採取了基於生物容納量評估的增殖放流和科學採捕等措施,使崗上資源迅速得到恢復。到2020年上半年,盤錦累計投入文蛤苗3200噸,15.2億粒;移植四角蛤蜊苗10000噸,20億粒;青蛤苗200噸,4億粒;大竹蟶苗3億管。目前,崗上貝類的總生物保有量在10萬噸以上,每年經濟貝類的採收量都在5000噸左右。在建設海上牧場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同時,這些貝類每年可以濾食溼重為51.2萬噸的浮遊植物,消耗無機氮18694噸,無機磷1808噸。其所淨化的海水量可達百億立方米。而盤錦10萬公頃的灘涂中,各種貝類又可將這種淨化能力提升至3倍有餘。


8萬公頃的遼河蘆葦溼地、10萬公頃的以蛤蜊崗為核心區域輻射延伸的遼東灣灘涂,構成了遼東灣的生態「雙腎」。它們以不同的生物組成、在不同類型的水域發揮著相同的作用,為遼東灣海域生態平衡與水質淨化做著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盤錦市相繼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美麗山水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入選「全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和「中國十大魅力溼地」。大窪區、盤山縣、雙臺子區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成為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的典型。2019年,盤錦成為東北地區唯一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市。2020年,盤錦開展創建「國際溼地城市」認證工作,現已全面通過國內評審。


中國最美溼地「紅海灘」

​ (來源:今日遼寧)

相關焦點

  • 遼寧盤錦以生態「雙腎」護衛藍色海灣
    李晛 攝記者25日隨遼寧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碧海藍天看遼寧」一行走進遼寧盤錦市獲悉,近年來,盤錦市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盤錦綠色發展之路。
  • 碧海藍天看遼寧: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錦州營口盤錦...
    水清、沙細,來島上的遊客越來越多,不少島上居民看準商機,做起旅遊接待生意。遼東灣,渤海三大海灣之一,豐富的濱海資源是其天然優勢。近年來,灣內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努力把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把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用碧海藍天的生態文明底色,支撐起向海而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守護碧海藍天,四個城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海洋工作總基調,明確提出要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 碧海藍天看遼寧: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水清、沙細,來島上的遊客越來越多,不少島上居民看準商機,做起旅遊接待生意。遼東灣,渤海三大海灣之一,豐富的濱海資源是其天然優勢。近年來,灣內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努力把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把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用碧海藍天的生態文明底色,支撐起向海而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 碧海藍天看遼寧——走進盤錦紅海灘
    碧藍藍天看遼寧 盤錦紅海灘 8月20日至28日,遼寧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活動陸續走進葫蘆島、錦州、盤錦、營口4座城市,看海、望山,尋找生態文明建設之美,就踐行「兩山」理論,推進綠色發展等內容進行採訪。 8月25日上午媒體記者來到了盤錦紅海灘——中國最北海岸線的火紅畫卷。
  • 「碧海藍天看遼寧」碧海藍天是錦州最靚麗的城市名片!
    8月20日至28日,遼寧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將分別走進遼寧葫蘆島、錦州、盤錦、營口等地,探訪這裡良好的海洋生態和豐富的海洋資源景觀。 據介紹,這座擁有了合作過得年建城史的城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讓碧海藍天成為錦州最靚麗的城市名片
  • 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
    水清、沙細,來島上的遊客越來越多,不少島上居民看準商機,做起旅遊接待生意。遼東灣,渤海三大海灣之一,豐富的濱海資源是其天然優勢。近年來,灣內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努力把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把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用碧海藍天的生態文明底色,支撐起向海而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 盤錦:退養還溼護衛藍色海灣 打造綠葦紅灘金色名片
    這裡綠葦紅灘,稻浪金風、海浪銀花、鳥浪如潮,被人們譽為一幅絢爛多彩的美麗生態畫卷。近年來,盤錦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變「發展保護」為「保護發展」,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盤錦綠色發展之路。
  • 碧海藍天看遼寧錦州!揚帆起航在錦繡之州
    這些天,遼寧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媒體記者們走進遼寧葫蘆島、錦州、盤錦、營口等地,看海、望山,尋找生態文明建設之美。本期我們來到錦州,一起去看看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錦繡之州。錦州的夏,清爽無比。錦州的海,魅力無限。
  • 遼寧盤錦:修復濱海溼地 守護淨美海灣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遼寧盤錦:修復濱海溼地 守護淨美海灣(「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眼前的風景似乎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左側是一望無際的金色蘆葦蕩,右側是已清理平整的海參圈養池。2018年8月,盤錦進一步推進「退養還溼」工作,取消遼河口生態經濟區,成立政府直屬的市林業和溼地保護管理局,將遼河口溼地全面納入保護。原來預計3個月結束,但實際工作難度大,利益訴求複雜。「我們多方徵求了意見,大家一致認為『退養還溼』是依法行政;久拖不決,處理難度會更大、代價更高。」盤錦市市長湯方棟說。
  • 遼寧盤錦:秋天的遼河口
    1.2020年9月13日,遼寧盤錦遼河口自然保護區,這裡被稱譽為「地球之腎」,也被稱為最北海岸線的地方,每年秋季大片的鹼蓬草紅透了海岸,在綠葦的映襯下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面。(關迎春/人民圖片)2.2020年9月13日,遼寧盤錦遼河口綠葦紅灘的生態畫面。
  • 碧海藍天看遼寧| 盤錦「味道」——田莊臺古鎮上的「非遺」小吃
    來盤錦田莊臺古鎮目前,田莊臺古鎮「小吃」流傳下來的有30餘種,以三合居燒雞、王把切糕、劉家果子鋪等為代表的百年老字號使田莊臺飲食經濟長盛不衰,成為名副其實的「盤錦味道」,是盤錦地域飲食文化的特色代表。
  • 碧海藍天看遼寧:盤錦紅海灘——中國最北海岸線上的火紅畫卷
    紅灘綠葦是盤錦的金色名片,這裡孕育了「天下奇觀紅海灘」,擁有世界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濱海蘆葦沼澤溼地之一,贏得了「中國最美溼地」的稱號。盤錦全市自然溼地面積近2500平方公裡,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60%。
  • 碧海藍天看遼寧:盤錦紅海灘——中國最北海岸線上的火紅畫卷
    紅灘綠葦是盤錦的金色名片,這裡孕育了「天下奇觀紅海灘」,擁有世界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濱海蘆葦沼澤溼地之一,贏得了「中國最美溼地」的稱號。盤錦全市自然溼地面積近2500平方公裡,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60%。
  • 遼寧盤錦:「中國第一紅色海岸線」的生態變遷
    遼寧盤錦紅海灘地處遼河三角洲溼地,位於盤錦市西南海濱,是由大片紅色的翅鹼蓬形成的著名溼地。圖為今年10月,翅鹼蓬進入旺季,有「中國紅色海岸線」美譽的18公裡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吸引了國內外遊客。 阮煜琳 攝 在遼寧盤錦雙臺河口溼地自然環境中,面積達22100公頃的濱海灘涂上,覆蓋著一種典型的鹽鹼植物——翅鹼蓬。
  • 碧海藍天看遼寧(之十二)| 盤錦「味道」——田莊臺古鎮上的「非遺...
    來盤錦田莊臺古鎮,單是「小吃」,就能把你留下來。 目前,田莊臺古鎮「小吃」流傳下來的有30餘種,以老胡家燒雞、王把切糕、劉家果子鋪等為代表的百年老字號使田莊臺飲食經濟長盛不衰,成為名副其實的「盤錦味道」,是盤錦地域飲食文化的特色代表
  • 「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我市
    8月26日至28日,「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我市仙人島白沙灣風景區、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望兒山風景區等著名風景區,感受我市港口經濟建設與旅遊文化發展,宣傳和推介我市的旅遊資源。「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國際電視臺、光明日報、新華網、遼寧日報等近20家媒體,今日頭條、抖音、騰訊、網易等商業平臺
  • 遼寧錦州加強海洋生態資源保護
    李晛 攝當日,記者隨遼寧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碧海藍天看遼寧」一行走進錦州市獲悉,近年來,錦州堅持生態立市,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海洋文化,有序推進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發展,碧海藍天已然成為錦州最靚麗的城市名片。
  • 「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 走進我市
    8月26日至28日,「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我市仙人島白沙灣風景區、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望兒山風景區等著名風景區,感受我市港口經濟建設與旅遊文化發展,宣傳和推介我市的旅遊資源。「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國際電視臺、光明日報、新華網、遼寧日報等近20家媒體,今日頭條、抖音、騰訊、網易等商業平臺32名記者組成採訪團,通過實地考察、現場採訪的方式,展示我市海洋生態和海洋資源景觀,及我市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旅遊業發展情況
  • 碧海藍天看遼寧:田莊臺非遺小吃——盤錦飲食文化的特色名片
    鳳橋酒廠、劉家果子鋪、寶發祥糕點鋪、王家粘食、宛三爺回回館、王把切糕、老胡家燒雞……多家百年老字號小吃使盤錦田莊臺飲食經濟長盛不衰,成為盤錦地域飲食文化的特色代表,是名副其實的「盤錦味道」。經過不斷的發展,「田莊臺小吃」成為古鎮的一大歷史文化品牌,近年來聲名雀起,備受盤錦市民及省內消費者的歡迎和好評。2019年,「田莊臺小吃」和特色餐飲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吸納就業人口1000餘人。
  • 【觀察家】碧海藍天也是金山銀山
    與此同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穩步推進。自然資源部透露,遼寧丹東等10個城市正有序開展藍色海灣整治。嚴格管控圍填海活動,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既是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突出嚴峻形勢下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快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要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以14%的國土面積,承載了40%的全國人口,創造了60%的國內生產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