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稻香蟹肥,遼東灣迎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
這也是在覺華島上開酒店的張興平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中午時分,酒店餐廳已經客滿,張興平仍不時接到一個又一個訂餐電話。「我這也算是坐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 張興平一邊給客人結帳,一邊向記者介紹他的創業史。
葫蘆島市海洋環境治理修復工程,讓覺華島周邊的海洋環境得以淨化。水清、沙細,來島上的遊客越來越多,不少島上居民看準商機,做起旅遊接待生意。
遼東灣,渤海三大海灣之一,豐富的濱海資源是其天然優勢。近年來,灣內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努力把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把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用碧海藍天的生態文明底色,支撐起向海而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守護碧海藍天,四個城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海洋工作總基調,明確提出要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錦州市堅持生態立市,相繼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系列海洋修復舉措,有效保護了海灣、海島生態資源。
營口市北海旅遊區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及生態系統修復,定期開展調查監測等工作,讓珍貴的濱海資源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在嚴控城鄉汙水達標排放的基礎上,盤錦市「退養還溼」,用8萬公頃蘆葦溼地、10萬公頃海灣灘涂的生態「雙腎」護衛藍色海灣。
葫蘆島市出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和生態紅線保護制度,全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率已連續兩年穩定達到100%。
守護碧海藍天,四市收穫「生態紅利」。
前來趕海的人們為葫蘆島興城市帶來泳裝商機。在中國,每生產出3件泳裝就有一件來自興城;在全球,每生產出4件泳裝就有一件來自興城。重點河口海灣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不斷改善,讓漁業資源逐步恢復,以興城現代漁業園區為代表的多寶魚養殖,不論養殖面積、產量還是品質,都處在全國領先地位。
在「溼地之城」盤錦,「紅海灘」是這個城市的生態名片、吸引遊客的金字招牌。以全球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溼地資源為依託,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分別以休閒運動、休閒農業、休閒漁業、愛情婚慶、石油觀光為主題,規劃建設了5個功能區,打造出一片充滿休閒趣味的遊樂天地。近年來,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00萬人,旅遊收入超過7000萬元。
守護碧海藍天,四市依海而立、向海而興。依託濱海資源,四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海洋文化,樹立品牌、塑造形象、提升格局、突出特色,全方位打造「魅力濱海」旅遊品牌新形象。
深度推進「海洋+文化+體育+娛樂+生態+美食」文化旅遊體育融合,錦州市一個個濱海旅遊網紅打卡地不斷湧現,帶給遊客踏浪趕海全新體驗。藉助得天獨厚的海風、水深等自然條件優勢,錦州市正在打造中國北方帆船帆板訓練基地,同時將帆船帆板運動打造成錦州濱海旅遊的又一亮點。「到了冬天,海面結冰,我們還會開展國內獨一無二的冰上帆船活動。」基地有關負責人介紹。
依託濱海旅遊優勢資源,營口市加快推進望海珍珠灣、白沙灣黃金海岸、北海國家級海洋公園等景區建設,注重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旅遊帶、旅遊區;積極拓展海上旅遊及遠海旅遊項目,探索發展遊艇產業;加快現代臨港、濱海服務業發展,打造集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臨港服務業體系。營口,正向建設東北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和遊客集散地發力。
(責任編輯:馮慶洋)
來源: 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