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發財一定要財布施,而財布施一定要功在平時

2020-12-12 正信布施大行持戒

想要發財一定要財布施,而財布施一定要功在平時,定業一旦出來,布施是事倍功半的。這個原則,在疫情困難期,至關重要。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結合生活常識,我們也知道在倒黴的時候一般真的要結結實實倒黴一陣才會過去。為什麼如此?因為定業一旦形成,是很難改的。所以有時候有些人或者群體禍到臨頭的時候又是求菩薩又是行善事但是好像不如平常那麼靈了,就是這個原因。

一個因果的形成,由種因始,到經緣分而成熟,到果報出來,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旦走到果報這裡,這個時候再拼命行善,這個果報幾乎也是一定要發出來的,除非你許特別大的願力,或者拼命了,家財不要了去行善放生。為何?因為定業難改。這個果到了一定要發出來的時候,你磕幾個頭就免了,幾乎不可能。

布施得財,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當前疫情下,國際經濟加速崩潰,本身就已經是之前一些殺盜淫妄惡業的果報期,只不過還沒有完全發出來而已。所以這個時候行事只能善,而且要大力氣善,如果不想被世界帶著崩潰,就一定要注重善事的積累,把福報種在平時,積極努力,同時各種福報最好都種,布施助印經書放生民生建寺院等等。

財布施得財,放生得平安,但是後面還有一句,事到臨頭了,窮了病了垮了,放生十回可能只比得上平時一回(所以我們看的案例中這種時候一般都是幾十萬幾十萬的大放生,就是用量去衝),布施十次可能只抵得上平時一次,儘量在定也沒形成的時候多行善,多行大善,才能在大環境不好的背景下保持平安。

這段時間,有些家庭會窮是一定的,有些甚至開始發心布施了,還是發現很窮,應為是果報期來了。不過不要緊,這個時候不要放棄,繼續堅持努力布施(當然留足生活所用),扛過這一段時間,以後會好的。切記不要灰心失望,你只有堅定行善到底的決心,以後才會真正迎來發達。

相關焦點

  • 貧窮布施難,不一定非要財布施,布施一個笑臉都是福報
    所以,遇到了這二十個難題,要努力去突破,不要退縮、不要害怕困難。貧窮布施難:有些人因為運氣不好,或是事業不順利,乃至事業失敗的因緣,所以來學佛。雖然學佛了,如果還是不明白窮困潦倒的原因在哪裡?就很可惜。貧窮,是因為過去慳貪,沒有修布施、沒有修供養,今生就會感的貧窮的果報。為什麼「貧窮布施難」?
  • 為什麼佛說法布施勝過財布施?這三點原因不可不知
    第一點:財布施會有窮盡之時,而法布施時時增長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說法布施相比財布施來說更為殊勝。因為世間的錢財為五家所共,不是恆有的,所以基於世間的錢財而起的財布施是會有窮盡的時候。而法布施則不然,法布施是輾轉增上的,當你將佛法布施出去之後,聽受者受到法益,又會將法布施出去,永遠綿延而沒有止境。就此意義上來說,法布施比財布施要殊勝。
  • 淨空法師:學佛為什麼要先學布施?
    布施,就教我。他老人,經驗很豐富,告訴我。我是個很普通的人,命不好,命中沒有財庫,人家財庫滿的,李嘉誠財庫滿的,我的財庫空的,什麼也沒有;命裡頭沒有官印,沒有做官的命,而且壽命短,四十五歲。老人都教我,教我怎樣得到財富?財布施。我說我沒有錢,生活都很困難,哪來的錢布施?老師告訴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有,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勉強還可以。行了,你就從一毛、一塊起布施。
  • 《金剛經》:多如須彌山王的財布施,也比不上一句法布施的福德
    網圖為什麼要如比一再的比較呢?然而,雖然有如此之多的須彌山王七寶布施,卻仍然是有為善法,因為有為的物質布施,終究是因緣假合的幻相,必有敗壞之日,即使如山之高,如海之深,也必有海枯石爛之日,所以其福德也就有盡有限。
  • 佛說:學會布施,就有大福報
    佛教禪宗文化有漸悟和頓悟的法門,而在生活中我們去學習佛法,不能馬上領悟佛法之要,那麼到底該怎麼樣去學習佛法,可以關注阿德經以前所寫的文章互相交流佛法。本文論述如何在生活中應用佛法,確切的說法只要得到佛法的加持就有大福報。
  • 佛教:大乘佛法的三種布施,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布施
    大乘佛教的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是從布施開始的,學佛要想悟道,成道,是需要兩種本錢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學佛是道德的成就,只有福德具足,才會有成佛的基礎和條件,而通過布施就能獲得福德的成就,我們都會說:有舍才有得,普通人要想有點福氣,都要捨得,何況一個人要想有成就,就要通過布施來積累自己的「福德」資糧。何謂布施?
  • 以布施指導我們日常的一切,聊聊我所理解的布施
    布施是菩薩六度之一,也是菩薩六度之首。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出家人重持戒,在家人重布施。我們在家人務必重視布施。以布施為核心,指導在家人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心態等一切方面。布施通常分為:財布施(內財布施、外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 佛教中所說的「布施」是什麼意思?「布施」又有何功德?
    可見,布施作為佛教修行的突破點,可以歷煉自己的身心,增長自己的福慧,以此積累自己成佛的資糧。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種類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一、財布施:分外財與內財。身外之物叫外財,衣服、財產、金銀珠寶、動產、不動產、妻子兒女皆是外財。內財是我們的身體。
  • 法師開示如何算是正確的布施,不是說要多給錢,而是要多做這件事
    學了佛之後,我們就曉得布施。但是,布施一定要有智慧,就是不要被人騙了。現在有很多假佛、假菩薩,很多這就是魔王波旬。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這經上有,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把人一個個都度出三界了,他心裡很難過。
  • 道家的三等布施是什麼?
    但是真正提出「布施」觀念,應該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佛道二家文化交流碰撞之後的結果,因為「布施」一詞本是佛教六度萬行的專有名詞,佛道二家的文化交流最終使得雙方都從中受益,所以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有自己的「布施」觀念。
  • 佛教:布施有哪些功德福報?
    常言道「越布施,越有福」,無論是我們的精神方面,還是物質方面,都是如此。在《地藏經》、《業報差別經》、《大智度論》等多部佛經中,都講到布施的種種不可思議之功德。佛陀在講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時,布施也排在修菩薩行的第一要位。這是為什麼呢?布施是什麼?布施有哪些殊勝功德福報?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到真正的布施呢?
  • 為什麼要修無畏布施,修無畏布施得什麼果報?
    大乘教菩薩六門功課,第一門就是布施,把布施擺在第一位,布施就是放下,一切放下你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所做事情就是法布施,天天為眾生講經說法,幫助一切眾生解決問題,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遇到什麼麻煩不能解決都向他請教,釋迦牟尼佛都耐心地解答清楚,記載下來成為經典。這是法布施。
  • 佛說的布施,為何強調「法」勝過「財」千百倍?其實有7個理由
    學佛之人都知道,布施這一行為對於修行具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法布施和無相布施,幾乎可以說是覺悟之人必須要通過的大關之一。他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受持《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為他人說法,所得到的福德比任何財產(上文說的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的布施還要勝過千百倍。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為什麼比不上四句偈法布施
    因為財物的布施,哪怕是廣大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恆河沙數之多,也只能暫時的長養眾生的色身,使眾生的生命得到幫助,這種布施之道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是,想要讓眾生明白自己的業報因緣,開發自己本有的般若智慧,卻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 懂布施的人都知道,存錢不如存福報
    經濟能力不夠,那要怎麼布施? 有智慧的布施,到底是怎樣的? 布 施 布施 布施就是以福利施與他人,使他人得到利益。
  • 聖空法師:為什麼要布施?
    摘自《51屆楞嚴法會》答:我們託缽乞食的時候,我要了二十多家都要不著,回來之後徒弟都要著了,這個時候看出來了,師父徒弟是平等的我沒要著是我的業力,我跟這一方眾生,從來就沒結過善緣、沒結過法緣,我從來就沒布施過給他們。這個時候你才知道布施不得了啊,如果你布施的話他能不給你嗎?所以一定要布施,好像法會你們一定要布施,你出了錢之後所有的人都吃了,將來以後所有的人生生世世,見了你一定要給你,如果你沒布施,你去託缽乞食,你就感受的到了。
  • 淨空法師:「布施很快樂,果報自然加一點利息」
    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只修「布施」。六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屬於無畏布施。譬如,一般人常講財不露白,怕人起惡念。財被看見了,那個人持戒,你就放心了,他不會偷東西,搶東西,怖畏的心就放下了,所以叫無畏布施。忍辱,平常言語造作得罪人,總怕跟人結仇,聽說這個人修忍辱,那不要緊,他沒有(報復心),持戒、忍辱是無畏布施。
  • 布施是最大的功德
    好比布施,有時雖是小小的布施,但是布施後能至心回向,功德自然不一樣。佛教裡把布施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三種。佛經裡說:「修財布施者,得財富;修法布施者,得明慧;修無畏布施者,得以健康長壽。」 佛學所說的布施乃施與、救濟、予人以恩惠之意,這與佛法所倡導的行善如出一轍。常懷慈悲心,善行遍天下便是佛行的至高境界。
  • 三種布施,讓你不失去任何一個積累福報的機會
    這次的疫情我們之所以如此恐懼,就是因為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脅,但我們在保護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知道,其他眾生的生命同樣可貴。無畏布施就是愛護自他的生命,包括蒼蠅、蚊子等小含生,一切生命都平等而珍貴,一定要愛護。有些人學佛以後認為死就死吧,好像不是很留戀。不留戀是對的,但不珍惜生命是錯誤的。
  • 學佛者學會這六種布施,好運不斷,功德無量!
    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去布施。佛教很看重布施,很多放生的行為,就是在布施,但有人可能會因為,自身的原因,並沒有布施的能力,所以很多人,都是有心無力,想要去幫助別人,可是自己能力有限,不拖累他人,就算幫助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