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大國家級城市群,北方佔有三個,這二個城市成為最大受益者

2020-12-15 不堅持旅遊

城市群的發展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概念,據此,城市群是指一個地區內多個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組織形態,城市群各有規模,也有核心城市,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城市群是以一個或多個城市為核心,以三個以上城市為構成單位,依託基礎設施網絡,實現高度城市化的發展,去年年末,國家發布的《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未來將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另外,確立了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中心率領的京津看看單核心地區的發展,上海長三角時刻引領發展,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城市的中心率領廣東省地區的建設,另一方面,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為中心,分別領先,長江中遊,中原,關中平原4大時間的發展,不少學者也將這7個城市群列為國家級城市群,北方佔3個,南方佔4個,但是從發展的綜合實力來看,北我明顯弱於我國,據悉,中國七大國家級城市群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4%,人口的一半以上,創造了全國gdp總量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見,城市群的聚集非常顯著,根據國外發展規律,未來這七個國家級城市群所佔的經濟總量將持續提升,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另一項研究數據顯示,中國七大國家級城市群的人均gdp已接近8萬,而中國整體的人均gdp僅為6萬,這也體現了發展的貧富差距。

gdp總值代表綜合實力,人均gdp代表發展水平,雖然國家劃定了七大城市群,但在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方面,仍呈現出兩大集團,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三大城市群gdp總量較為突出,特別是長三角城市群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在人均gdp指標上,粵港澳大灣區更為突出,明顯高於其他城市群,所以,長三角城市群是目前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是發展水平最高、最繁華的城市群。

北方這三個城市群,分別是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京津冀地區,一直是我國的重要地區,這裡暫且不提,我們主要來了解一下後面的兩個城市群,據國家的批准,中原的都市群在河南鄭州、開封、洛陽、南陽、安養,商山丘等成分,山西的宇治號、晉城等,河北省邢臺,邯鄲等,山東聊城,荷澤等,安徽省蚌埠,旅館州、阜陽、亳州等5個省,並覆蓋30個城市的合計,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只有鄭州,國土總面積2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已突破1.6億,未來鄭州將成為中原城市群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北方的另一個國家級城市群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擁有西安、寶雞、鹹陽、渭南、商洛、銅川、慶陽等城市,國土總面積10萬平方公裡,接近浙江省大小,城市群總人口達4千萬,相對而言,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發展基礎較弱,但戰略意義重要,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關中平原城市群位於中國內陸的中心,是西部地區通往內陸的重要門戶,是西部地區僅次於成渝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群,顯然,西安也是關中平原城市群崛起的最大受益者。

相關焦點

  • 國家級城市群已經確立!這三個城非常有潛力!
    房價房價的漲跌一直是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事,現在很多城市的房價由於各種原因處於一定的下跌趨勢中。但是,隨著國家級城市群的確立,這三個城市未來房價可能會逼近北上廣,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在說這三個城市之前,我們可以看下國家大城市群戰略,這幾個城市群正好是處於國家的五大經濟帶,分別對應的東西南北中。
  • 西安成國家中心城市:未來是中國第八個城市群的崛起 | 新京報專欄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最近,西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新聞,無疑是春節前西安收到的最好的「新春禮包」。  2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宣布西安正式成為全國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
  • 有個數 | 2019年中國七大城市群,人口吸引力誰最強?
    記者 樊旭以城市群為單元的區域經濟正日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這其中,人口增長又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過去的2019年,哪個城市群收穫了更多的人口紅利?根據2018年國務院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中國七大城市群分別為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界面新聞統計了各大城市群涉及的省份人口數據後發現,過去一年裡,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增量最多,其次是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 我國萬億俱樂部城市,2個大區暫時缺席,西北地區將實現零的突破
    以前我們都是以四大經濟分區來作比較的,但是四大經濟區範圍太大,不夠精細,所以今天我們就以七大地理分區為準,看看七個大區的萬億俱樂部城市分布情況以及它們的經濟實力強弱。一、華北地區華北地區位於我國的北方,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以及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共有5個省市區。
  • 北方經濟急需「重啟」,誰最有可能成為北方的「珠三角」「長三角」?
    除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個國家頂級城市群外,國務院還先後批覆了8個城市群,分別是長江中遊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蘭州-西寧城市群。這些城市群在國家區域發展層面,僅次於三大城市群。
  • 國家將分三類打造關中城市群在內的20個城市群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方創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群地區已經成為今天和今後經濟發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地區,也是我國生產力布局的增長極點和核心支點,具有將各種生產要素流動匯聚與擴散的功能。
  • 【90號茶室】7大城市群,決定中國前途
    2020年,中國七大城市群覆蓋人口超過7.7億,GDP總額超過63.6萬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63%。中國七大城市群的發展情況,決定了中國整體的發展前途。觀察中國七大城市群發展狀況的兩個重要維度,一是經濟發展成績,二是區域內經濟融合互動的水平。
  • 中國十大國家級城市群:您都知道嗎?
    國家級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龐大的、多核心、多層次城市集團,是大都市區的聯合體。國家級城市群一般是指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一般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個以上大城市為構成單元,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並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
  • 我國中部一個國家級城市群,僅有五個地級市,GPD還不足萬億
    今天要說的這個城市群不是東部的,也不是西部的,而是中部地區最小的國家級城市群,看到中部地區最小的國家級城市群,估計有一部分人會想到長株潭城市、環鄱陽湖城市群或皖江城市帶。其實上面湖南、江西、安徽這三個城市群都不是,因為它們沒有進入國家級城市群的行列。
  • 中部六省城市群規劃,2大超級城市群和6個獨立都市圈!
    什麼是城市群,顧名思義,就是多座城市組成的城市合集。城市與城市之間緊密聯繫,協同發展,從而形成合力。能夠發展成為城市群的第一要素就是城市群的城市之間距離要近。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到了從單一的城市個體向城市群模式過渡的關鍵階段。
  • 我國萬億俱樂部分布圖,華東區擁有7個城市,兩個大區暫時缺席
    而華北地區的萬億俱樂部城市共有2個,那就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兩個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 二、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是我國七大地理分區中省份最多的一個,它包括了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以及直轄市上海,共有7個省市區。
  • 我國最大城市群的10大城市,1市城區人口超千萬,兩城晉級特大城市
    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兩大國家級城市群之一,而且還是全國發展最均衡的城市群,城市的發展水平非常高,聞名全國的大城市眾多;而長三角城市群的第一大城市當然是非上海莫屬了。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到2030年2億新增城鎮人口的約80%將分布在19個城市群,約60%將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成渝、中原、山東半島等七大城市群。中國未來有望形成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山東半島、成渝等5個人口億級城市群,10個以上1000萬級城市,12個左右2000萬級大都市圈。※風險提示:官方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統計存在偏差。
  • 中國僅有6個城市,藏過四庫全書,北方3個,南方3個,能猜到嗎?
    中國僅有6個城市,藏過四庫全書,北方3個,南方3個,能猜到嗎?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將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北方的3個城市,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於南方的3個城市,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1,北京,是藏過四庫全書最多的城市。前四部分中有兩部分,分別貯於紫禁城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文淵閣,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
  • 中國城市群宏觀規劃的四大隱憂
    為搶佔政策先機,多地掀起了各種城市群和經濟圈的規劃熱潮。隨著地方兩會的召開,這一戰役更為白熱化。    當下最流行、媒體廣泛報導的一種設想,是從三個層次推進中國城市群建設,一是已經建成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為代表的11個城市群,二是正在建設的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為代表的14個城市群,三是豫皖城市群為代表的7個潛在城市群。
  • 我國第5大城市群,將重點發展16個城市,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在我國的19個國家級城市群中,要說體量最大的當然得數位於東部地區的長三角城市群,不管是面積、人口,還是經濟總量,長三角城市群都是位居全國第一。而我國第二大城市群則是和長三角城市群毗鄰的長江中遊城市群,它包括湖北大部分地區以及湖南、江西、安徽部分地區(安徽西部部分地區同時屬於長三角和中三角兩大城),面積和人口僅次於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總量排名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位居全國第三。而根據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將重點發展16個城市,即4個省會城市和12個觀察員城市,我們來看看這16個重點發展城市分別是誰?
  • 以七大領域為突破口,不斷擴容的南京「朋友圈」 發力國家級
    南京都市圈,這個從2000年起就開始謀劃的城市戰略聯盟,歷經近20年的發展,目前正一步步打造成為國家級都市圈,在全國同類城市圈中已具備較高影響力。作為江蘇省省會,南京的獨特地理位置,使都市圈融合發展具有先天優勢——南京的土地形狀呈長核形姿態,南北狹長、東西偏窄,南、西、北三面與安徽省接壤,只有東部與省內的揚州、鎮江和常州接壤,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是中國所有省會中獨一無二的。也正基於此,南京成為都市圈八市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城市。
  • 為城市擴張戴上森林的綠「轡頭」——珠三角打造國家級森林城市群...
    按照規劃,我國將在2020年前重點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作為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試驗區,廣東又肩負了一個新使命:在珠三角建設首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海珠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廣州的城市新中軸線南部,距離地標「小蠻腰」僅3個地鐵站。除了供市民休閒,這個城市「綠腎」還兼具調洪蓄澇、汙水治理等功能。包括東莞、廣州等地在內的珠三角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是全球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然而,人口的高度聚集和城市分布密集,對生態承載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所造成的生態碎片化問題也越來越凸顯。
  • 中國第一大城市群,再添一條高鐵,湖州將是最大贏家
    國家經濟發展到今天,單打獨鬥的城市競爭已是過去式,中國城市發展已全面進入城市群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市群是哪個?估計有人說是長三角城市群,有人說是粵港澳大灣區,其實這兩個城市群的實力都非常突出,但是如果綜合而論的話,還要數長三角城市群了,畢竟面積和經濟總量具有很明顯的優勢。
  • 面對中心城市虹吸,培育多中心,或成為單核城市群發展新路徑!
    當然,城市群的規模有大有小,不應直接以核心城市佔整個城市群的經濟比重來看其首位度如何,下面我們將主要通過這幾個典型單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整個城市群的影響力和與其他副中心城市的差距來看其首位度如何。做大做強西安並不意味著就放鬆對其他城市發展的重視,西安要快速發展自身,對其他城市自然是自顧不暇。因此在做大做強西安的同時,還應該著重發展幾個副中心城市,培育多中心,同時帶動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