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這樣一種說法:除了煤,這世界上最黑的,就是威尼斯的貢多拉了。
雖然有些誇張,但事實證明,貢多拉肯定算不上白。
貢多拉(Gondola),又譯成「剛朵拉」,是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之一,造型精緻,歷史悠久。無論走到哪裡,細細窄窄的貢多拉都會映入眼帘。可別小看它,已經有一千餘年的歷史,據說公元7世紀由當時威尼斯的總督命名。
貢多拉的製造極其講究,長約11米,寬約1.5米,每條船船夫1人,除船夫外,最多可乘坐6人。船由櫟木板製成,每條船需用黑色油漆刷七遍方可成。由於船身極窄,又是一側單槳划船,為保持平衡性,船底呈不對稱形。船頭六齒,代表威尼斯的六個區。船夫的標準造型為草帽和藍白條紋的海魂衫。
1562年,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添加任何炫耀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於是,所有的貢多拉都被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的只有船頭的嵌板。船夫們就費盡心機,將貢多拉的內部座椅裝飾得極其精美。到今天,貢多拉的數量已經銳減到了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完全成為了旅遊業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
貢多拉又有「水上法拉利」之稱。並非是因為它多快,而是因為它造型奇特,內飾精美,而且造價不菲,每條貢多拉約需2萬歐元。駕駛貢多拉也要極其高超的技巧,試想一下,要想把如此細長的一艘小船在威尼斯綜合交錯的水巷之中駕馭自如,需要多高超的技術才能實現。因此,一名合格的貢多拉船夫,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試才能「持證上崗」。現在,威尼斯每年只招募培訓三至五名新船夫。
威尼斯貢多拉船夫的收入可是不菲,月收入至少在6000歐元起(約合人民幣5萬元/月),但船夫可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入行門檻極高,除去必須是威尼斯本地人這一條件外,家族也必須從事這一行業才行。
2009年,23歲的焦爾賈·博斯科洛打破了威尼斯貢多拉船夫男人一統天下的局面,順利通過考試並取得了貢多拉的駕駛證書。她歷經6個月,400小時的課時培訓,學習了如何用單槳操縱狹長的貢多拉,如何在曲折的水路上行船,以及如何預測潮水和水流等。
儘管乘坐貢多拉的價格不菲,但每艘船都由船夫獨立經營,即船隻的保養,裝飾等費用都由他們自行承擔。眾所周知,海水的腐蝕性極大,貢多拉日復一日地在海水中浸泡,所需的保養和修繕更不能缺少。因此,對於貢多拉的船夫來說,每年保養貢多拉的費用也是不小的一筆支出。
聖馬可廣場周邊有兩個集中的碼頭,一是大運河前,這條航線可以經過嘆息橋下;二是在位於奢侈品街的一頭,一座小橋旁。
乘貢多拉遊水城,是威尼斯旅行必不可少的一項體驗。可以看到,房屋的牆壁都斑駁不堪,還有被水浸泡過的痕跡。很多房子都看的出來,已經沒有人居住很久了。 威尼斯漲潮的時候,海水淹半層樓甚至一層樓高,是常有的事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2016年新浪V影響力峰會嘉賓,2017年新浪&優酷「享耀全世界」盛典嘉賓,2017騰訊旅遊核心自媒體,騰訊企鵝優品首批入駐自媒體人,新浪微博籤約自媒體,微博旅行博主,螞蜂窩攻略作者&達人,窮遊精華作者&探路者,窮遊&途風體驗師,電臺嘉賓,秒拍籤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