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威尼斯,」你會想像自己乘著小船在大運河上順流逶迤而下,聆聽船夫哼唱小夜曲的情景嗎?小船貢多拉(Gondola)無疑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一大標誌,但這種古怪的黑色香蕉船極富特點的外形是怎麼產生的呢?
威尼斯貢多拉的起源歷史已經無從考證,但在16世紀時,有大約一萬艘貢多拉在城市的運河穿梭接送貴賓,抑或是運送商品貨物。
其實,威尼斯有著大量各式各樣的手工制小船,從實用的筏子到總督私有的鋪張船隻,就好像現代的計程車體系一樣,貢多拉被租給那些在城裡的輪渡站之間來來回回的船夫們。乘客們支付費用從大運河的此岸渡到彼岸,也會去往城市的其他地方。
但是船夫們很快就有了個壞名聲。歷史文獻描述了大量牽涉到船夫的違法案件,包括詛咒、參與賭博、勒索乘客——甚至是偶有發生的暴力事件。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運河航行中不可預測的危險,有經濟能力的威尼斯老百姓們購買了自己的貢多拉,就像今天的名人會購買私家車、起用私人司機一樣。
這些富有的威尼斯人僱傭兩個私人船夫這樣就能渡到城市的各處並讓船夫們保養自己的船隻。貢多拉很快就成為了一種身份象徵,簡直就像名貴的汽車一樣,有定製的配件、鍍金的雕刻裝飾,還有隨季節變化的織物,比如絲綢與天鵝絨。
然而,現在大多數貢多拉看起來都是黑色的。因為在1562年,威尼斯地方當局頒布法令,規定除慶典用船之外,其他貢多拉都應被漆成黑色,從而避免不道德的過分奢侈。不過,仍有一些富有的威尼斯人選擇支付罰款從而保留他們裝飾華麗的貢多拉,那只是裝點門面的小錢而已。
貢多拉與眾不同的外觀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演變。每艘家庭船塢製造的貢多拉被稱為「」(Squero)。子孫們從祖輩那裡學習如何挑選、風乾山毛櫸、櫻桃、榆木、冷杉、落葉松、酸橙、紅木、橡木和核桃木的木料。
貢多拉製造者們會從一塊木頭模板開始,那模板可能幾代以前就已經製作完成、被放到車間的地板上了。從這個基礎型開始,他們再加上船頭和船尾,然後組裝縱式與肋狀的支撐物從而形成船身,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使船駛過又淺又窄的運河水道。
貢多拉沒有任何稜角。它那為人所熟知的的輪廓是經由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水火處理過程達到的。這個過程包括用燃燒的蘆葦火把烤彎木板。然而,製造一艘貢多拉所需的500小時主要耗費在了最後的工序上:處理表面,上幾道防水漆。防水漆是家庭的秘方,就像義大利調味飯的配方,或者自家制的調味汁一樣,被嚴密地保護著。
但就算木工已經完成,貢多拉也還是半成品。專業的工匠們提供製造貢多拉的同工們精心打造的船艙,鋼鐵與黃銅的飾品,以及座套。槳的製造者成為了貢多拉工匠們不可或缺的搭檔。威尼斯的船槳託,或者說「福克拉」(fórcola),開始的時候只是簡單的木叉,後來卻逐漸演變成一種高精度工具,讓船夫能夠把船槳調整到許多位置上。
十九世紀末,貢多拉工匠們開始把貢多拉的左側製造得比右邊更寬從而平衡單一的船夫產生的力量。這樣的改良使得槳手們只從右側操縱就足夠,不必再把槳從水裡提起來。儘管這些改良提高了貢多拉的行駛能力,它們的速度還是跟不上機動船隻。
今天,只有約四百艘貢多拉還在威尼斯的水道上行駛,正宗的手工制貢多拉也在逐年減少。然而,街巷之中,以威尼斯方言寫成的路牌仍然指示著古老的船塢、船槳工匠與輪渡站的方向,銘記著造船業曾幾何時無限的繁盛在靜謐的共和國裡熙來攘往的回憶。